陳淑儀
伊恩·麥克尤恩《立體幾何》中兩性關系的疏離與異化
陳淑儀
伊恩·麥克尤恩(1948— )是當代英國文壇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處女作短篇小說集《最初的愛情,最后的儀式》(1975)甫一出道,便引起轟動,并獲得次年的毛姆文學獎?!傲己玫拈_端是成功的一半”,隨著歲月的積淀與筆鋒的成熟,麥克尤恩筆耕不輟,在此后的創(chuàng)作中佳作頻出。迄今為止,他已經出版了十余部既暢銷又深受好評的小說,并榮獲包括布克文學獎、惠特布萊德獎在內的多種獎項。
《最初的愛情,最后的儀式》既是麥克尤恩的處女作,也是他早期“震蕩文學”的代表作。該小說集由八部精致的短篇組成,分別描繪了掙扎于現代社會中被形形色色的欲望所折磨和扭曲的靈魂。其題材涉及亂倫、自閉、謀殺、殘暴、異裝癖、戀童癖等。因該作品具有麥克尤恩早期創(chuàng)作的鮮明特色,所以他在斬獲毛姆文學獎的同時,又被人們冠以“恐怖伊恩”的稱號?!读Ⅲw幾何》便是其中的第一篇,它以新穎獨特的敘事手法,講述了一個令人驚駭的故事。下面筆者就以《立體幾何》為藍本,分析其中的兩性關系和創(chuàng)作特色。
《立體幾何》一開篇就充分展現了作者的想象魔力。小說講述了男主人公的曾祖父在其朋友M的陪同下參加了一個名為“異趣珍寶”的拍賣會。在拍賣會上,曾祖父拍下了尼科爾斯船長的陽具,由此奠定了小說驚悚、怪異、詼諧的基調。接著,小說由一條主線和兩條副線次第展開。一條主線講述了男主人公,即敘事者“我”,在妻子梅茜的不斷影響下研究曾祖父的日記,在最終參透和揭開曾祖父使其朋友M消失的辦法后,“我”依照此法使妻子消失。兩條副線并行不悖,一條講述了蘇格蘭數學家大衛(wèi)·亨特在一次國際數學研討會上宣講了自己關于“無表面平面”的理論,引發(fā)爭議。為了證明自己所說屬實,他竟然身體力行,讓自己消失。另一條副線講述了男主人公的曾祖父偶然獲取了亨特的手稿,在潛心研究并參透其圖示后,拿朋友M做實驗,并導致M在實驗中消失。主線與副線次第展開,又相互嵌合,結構整齊劃一,恰到好處,通篇小說沒有多余冗贅的成分。
從全文語境分析,小說中的男主人公“我”應是一名性功能障礙者,而這一生理缺陷應是遺傳自他的曾祖父。曾祖父的婚姻可謂“無性婚姻”,一生性交不超過十次,并且都發(fā)生在與妻子結婚的頭一年內。同時,他居然還用數學方法證明了性交姿勢不可能大于素數17。另外一個證據就是曾祖父不惜高價購買了死去的尼科爾斯船長的陽具,把它作為精神支柱,并對其珍愛有加。之所以曾祖父會將已死之人的陽具視為珍寶,就是因為他本人存在性功能障礙。而小說中的男主人公“我”,為了逃避令人窒息的婚姻生活,將所有的時間和精力全部投入到研究、整理曾祖父留下的四十五卷日記之中。此外,他還將這樽十二英寸高、盛放著尼科爾斯船長陽具的玻璃樽擺放在自己書房的書桌上,每日觀瞻,這暗示出他與其曾祖父具有相似的心理。表面上,他們將全部精力都致力于數學研究之上,其實是以此來逃避和掩蓋自己性無能的現實。麥克尤恩用風趣、幽默的文字,描述了尼科爾斯船長的陽具曾經“周游”過的地方:開普敦、波士頓、耶路撒冷…… 還有與它親密接觸過的事物:“尼科爾斯船長摸索的雙手,年輕的姑娘以及色衰娼妓們濕滑的陰道……”[1]
作為家里的女主人,梅茜一直嫉妒“我”埋頭整理曾祖父四十五卷日記的精力和熱情。與男主人公形成鮮明對比,梅茜的生活慵懶而閑散。她不上班,整日待在家里,無所事事,看有關心理與超驗方面的書,而且?guī)缀趺客矶甲鲐瑝?。噩夢的場景每每相似,就是坐在飛機上的梅茜正飛躍一片荒漠,從飛機上,她看到成千上萬的嬰兒堆在一起,他們都光著身子,彼此傾軋,一直延伸至地平線,而燃料眼看就要用完了,卻無處降落……
從心理分析的角度來看,夢境與現實總是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精神心理學家弗洛伊德(1856-1939)認為:做夢的過程就是放松理性、發(fā)揮本能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受到壓抑的精神得以松弛,被鉗制的本能得以補償,欲望得到變相的滿足。梅茜關于嬰兒的噩夢恰巧暗示出:她與男主人公的性生活并不如意。男主人公不能滿足她的性欲求,而在她的潛意識中,她非常希望能夠與男主人公共同孕育一個嬰兒,擁有自己的子嗣。
既然男主人公“我”是一名性功能障礙者,而女主人公梅茜又是一個擁有正常欲求的女人,那么精神上的格格不入必然演化成為肢體上的暴力沖突。在小說中,“爭搶盥洗室事件”導致了我和梅茜關系的急劇惡化,而“砸碎玻璃樽事件”終于成為促使我使用“終極手段”—— 將梅茜消失(謀殺)——的直接誘因。
1.爭搶盥洗室事件
一天晚上,梅茜來月經,需要使用盥洗室,而“我”只顧坐在盥洗室里寫東西。因為怕錯失靈感,所以“我”一直沒有理會在門外叫喊的梅茜。待“我”寫完,打開門時,忍無可忍的梅茜用一只鞋,猛砸“我”的頭部。“我”躲閃不及,耳朵上劃了一道口子。待梅茜使用盥洗室時,“我”一聲不吭地等在盥洗室門外,伺機報復。果然,她剛一出來,“我”便用鞋擊中了她的頭頂。
麥克尤恩寥寥幾筆,便勾畫出一段疏離而冷漠的兩性關系。在“來月經”這一特殊的生理時期,女主人公本需要男主人公加倍的關愛與呵護,然而男主人公卻因為害怕丟失靈感,置女主人公的狀況和感受于不顧,占著盥洗室而不用盥洗室,這充分體現出他自私、冷漠的一面。而女主人公解決事態(tài)的方法也過于極端,這必然會導致夫妻間矛盾的愈演愈烈。
在敘述過程中,麥克尤恩并沒有刻意描述兩人大呼小叫的吵架場景,而是將自己變成了一個置身事外的敘述者。他平靜、從容不迫且不帶任何感情色彩地述說了一個看似輕松、實則沉重的沖突事件,其效果卻令人震撼,在讀者內心深處激起了極大的波瀾。這便是作者“零度寫作”的創(chuàng)作特色:敘述者并無情感的介入和摻雜,只是像一架攝像機一樣,記錄并播放一個事件的來龍去脈。讀者則具有更多的想象空間,從而成為小說的解讀者、想象者和創(chuàng)造者。
2.砸碎玻璃樽事件
一方面,隨著對曾祖父日記的深入研究,“我”逐漸參透了曾祖父使其朋友M消失的謎底。另一方面,妻子梅茜作為一個有正常欲求的女人,始終沒有放棄與“我”親熱的機會,而“我”只能在搪塞和不滿中盡量壓制自己的怒火,直至“砸碎玻璃樽事件”的發(fā)生,“我”的內心終于發(fā)生了質的變化。
一天晚上,梅茜直言不諱地央求與“我”做愛。而“我”對梅茜卻毫無欲念,唯一的希望就是繼續(xù)鉆研曾祖父的日記。于是,我找出理由搪塞。梅茜在靜默中陡然充滿了惡意,她伸手操起桌上盛有尼科爾斯船長陽具的玻璃樽,砸向了桌前的墻壁。玻璃四濺,玻璃樽里面的陽具滾落在一邊。一件“異趣珍寶”如今變得不堪入目。
一直被男主人公視若珍寶的盛有尼科爾斯船長陽具的玻璃樽,就這樣在一瞬間被梅茜砸碎了。它的破碎意味著“我”的精神支柱的轟然倒塌,這令我怒火中燒。然而在表面上,“我”并沒有馬上發(fā)作。“我動手收拾殘局:把碎玻璃掃起來,把福爾馬林拖掉,把尼科爾斯船長的陽具用報紙包起來,拎到花園里,埋在天竺葵之下。然而,在“我”的潛意識中,這件事已經讓“我”忍無可忍,于是“我”暗下決心,不管用什么樣的手段,都要將梅茜從“我”的世界中刪除。
但梅茜并不知曉“我”已經下定決心要將她作為實驗品。在與她假意和好之后,我們二人共進晚餐?!拔摇备v述了M與曾祖父關于做愛“后入式”的討論,情欲的氣氛蕩漾在我們二人之間。接著,我們一同散步、回家,趁梅茜洗澡之際,“我”又到書房再次瀏覽日記,鞏固細節(jié),以確保萬無一失。此時,老道的麥克尤恩為了烘托氣氛,還不忘描述溫暖而舒適的臥室,結婚第一年我親手定做的床,梅茜做的濃烈的深藍色的床單和枕套以及從一頂老式手工羊皮燈罩里透出的燈光。
在情意綿綿的氛圍中,“我”與梅茜共同演示第十八種性交的姿勢。讀者原以為男女主人公一定會上演一出云雨好戲,然而,隨著我小心翼翼地將梅茜的頭和腿伸入臂環(huán),相互對穿,女主人公就像襪子一樣翻卷起來。隨著女主人公發(fā)出的悲號,深藍色的床單上就只剩下了她追問的回聲。男主人公終于成功地實施了自己的陰謀,小心翼翼地將女主人公變成了“無表面的平面”。
在《立體幾何》這部短篇小說中,通過描寫男女主人公疏離、異化的兩性關系,麥克尤恩深刻揭示了以他們?yōu)榇淼娜说牟B(tài)、扭曲的心理狀態(tài)和信仰缺失的精神狀態(tài)。隨著物質文明的高速膨脹,人類的精神文明變得極度空虛,人在精神上更加惶恐不安、無所適從,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也變得極度冷漠和疏離。在麥克尤恩的筆下,男性和女性的正常情感被完全顛覆,無論是小說結尾處的“毛骨悚然”,還是小說中無處不在的“冷幽默”,都為讀者留下了廣闊的思索空間。
在《立體幾何》中,麥克尤恩的一個重要創(chuàng)作特色就是“零度寫作”。所謂“零度寫作”,是指不帶主觀情感的客觀、精確的描寫。比如在遣詞造句上,多用科學術語,少用富有感情色彩的詞;多用樸實的字眼,少用帶有夸張色彩的形容詞。這樣一來,閱讀之于讀者,就不是消極的,而成了積極的活動。讀者可以展開一系列的思考,生產新信息,建構新思維結構,使自己的創(chuàng)造與作者的創(chuàng)作達到統(tǒng)一。
例如,麥克尤恩并沒有在小說一開篇就點明自己要講述的是一樁男主人謀殺女主人的案件,也沒有留下些許蛛絲馬跡。隨著情節(jié)的深入開展,讀者逐漸了解了男主人公的作案動機、作案心理及作案過程,在小說結尾,讀者除了驚愕,還有無限的唏噓和回味。這種讓讀者積極參與、細心推敲、重新構造,直到小說終了,才真相大白的創(chuàng)作藝術,被稱為“零度寫作”。正是通過這種感情零度的語言介入,才顛覆了以往小說傳統(tǒng)的敘事原則,從而完成了對傳統(tǒng)小說藝術的變革和重建。
對兩性關系的探索始終是麥克尤恩的重要研究課題,“在麥克尤恩所有的作品中,兩性關系問題是他倫理關系表述的核心所在”[2]。的確,麥克尤恩在其后的許多作品中都深入、細致地探究了關于兩性關系的倫理問題。例如,在小說《愛無可忍》(1997)中,一場突發(fā)的熱氣球事件,使一對本來相親相愛、相互篤信的小夫妻陷入了互不交流、互不信任的境地,最終導致了二人關系的破裂;在小說《在切瑟爾海灘上》(2007)中,一對來自不同階層的小夫妻,由于在新婚之夜無法跨越其背景的差異而真正結合,在歷經為期八個小時的婚姻生活之后,最終勞燕分飛??傊?,麥克尤恩以別開生面、富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作品令評論界刮目相看。雖然在他的小說中多有暴力、扭曲和變態(tài)的人物,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對于美好、和諧的兩性關系,麥克尤恩依然寄予了深切的期望?!读Ⅲw幾何》引發(fā)了人們對于如何改善兩性關系問題的無限思索,而這也正是這部短篇小說能夠震撼讀者的奧妙所在。
參考文獻:
[1][英]伊恩·麥克尤恩.最初的愛情,最后的儀式[M].潘帕譯.江蘇:南京大學出版社,2011:16.
[2] Wells, Lynn. Ian McEwan [M]. United States: Palgrave macmillan, 2010:13.
陳淑儀(1979— ),女,滿族,河北承德人,英語語言文學碩士,中國民航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英美文學研究。
作者簡介:
基金項目:本文由天津市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伊恩·麥克尤恩小說創(chuàng)作研究”(項目編號:20132232)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