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 琳
(福州市規(guī)劃設計研究院旅游中心 福建福州 350001)
城市風貌特色規(guī)劃研究
——以福州市為例
嚴 琳
(福州市規(guī)劃設計研究院旅游中心 福建福州 350001)
本文在研究城市風貌規(guī)劃相關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對城市風貌特色規(guī)劃的概念、規(guī)劃要素進行了總結,并結合福州城市實際,提出從宏觀的空間結構,中觀的特色空間選取,以及微觀的色彩、建筑風格、夜景燈光、綠化景觀、建筑尺度控制等三大層面對城市風貌特色進行規(guī)劃。
城市風貌規(guī)劃;城市特色;福州
E-mail:ylyanlin@126.com
在全球化、信息化的時代背景下,在標準化的城市規(guī)劃指引下,城市建設“千城一面”,“城市特色危機”、“城市認同危機”成了城市建設中的共性問題。與此相對的是,人們對于城市在人文精神方面的品味要求越來越高,城市特色越來越成為衡量城市是否“宜居”、“宜旅”、“宜商”的重要標準。城市特色已經(jīng)成為城市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城市經(jīng)營的重要籌碼。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城市風貌規(guī)劃與特色研究逐漸興起,南京、哈爾濱、煙臺、武漢、重慶、南平、寶雞、天津、漳州等地均已開展相關的規(guī)劃嘗試,越來越多的城市也更加重視在城市規(guī)劃編制之前的城市特色研究。在這樣的背景下,福州市于2012年開展了福州風貌特色研究規(guī)劃專題,并于2014年開始編制福州市風貌特色規(guī)劃。本文擬結合文獻研究成果與福州市實際,嘗試探討城市風貌特色規(guī)劃創(chuàng)新。
1.1 概念
對于城市風貌特色概念的界定,蔡曉豐(2005)認為城市風貌是城市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及其所承載的城市歷史文化和社會生活內涵的總和。風貌中的“風”是“內涵”,是對城市社會人文取向的非物質特征的概括;“貌”是“外顯”,是城市物質環(huán)境特征的綜合表現(xiàn),是“風”的載體。有形的“貌”與無形的“風”,兩者相輔相成,有機結合形成特有的文化內涵和精神取向的城市風貌。王建國(2007)則認為城市風貌特色主要是指一座城市在其發(fā)展過程中由歷史積淀、自然條件、空間形態(tài)、文化活動和社區(qū)生活等共同構成的、在人的感知層面上區(qū)別于其他城市的形態(tài)表征??傮w來講,城市風貌特色包含了物質空間與非物質文化兩方面的內容,并通過物質的空間得以展現(xiàn)。
1.2 研究進展
城市風貌特色與城市設計相比,城市風貌特色是通過城市設計的手法來表達,但是內涵更加本土化,且兼顧外在形態(tài)與內在的非物質文化的體現(xiàn)。目前城市風貌特色研究更多偏向于歷史風貌的保護和研究,國內關于城市風貌特色的規(guī)劃則主要偏重城市色彩、建筑風貌等微觀層面(王明浩等,2006年;陳明獻,2010年)。
關于規(guī)劃體系的研究,劉瑾(劉瑾,2011)認為,城市風貌結構體系由城市風貌結構與各系統(tǒng)控制與引導構成。其中,城市風貌結構包含城市風貌分區(qū)、風貌軸線和廊道,以及風貌節(jié)點三大要素。而需要控制的各系統(tǒng)則包含了城市視線、城市邊界、城市色彩、城市標志與建筑風格五大要素。張峰(2010)以南平市為例,將城市風貌特色的構建分成宏觀、中觀與微觀三個層面。其中,宏觀層面主要包含對空間格局與山水網(wǎng)絡;中觀層面主要包括凱文林奇的區(qū)域、地標、節(jié)點、邊界、路徑五要素;微觀層面則重在建筑景觀風貌的控制。
2.1 規(guī)劃原則
目前,城市風貌特色的研究與規(guī)劃更多地偏向于有形之貌的研究,更多地厚古薄今。因此,針對福州城市風貌特色規(guī)劃提出了幾大原則:
(1)以人為本的空間塑造原則
以人為本是城市風貌塑造的出發(fā)點,只有特色得到了人的認可才具有生命力,才能夠扎根于當?shù)亍?/p>
(2)天人合一的風貌塑造原則
福州城市選址本身就是“天人合一”思想的體現(xiàn),福州的山水環(huán)境與城市的完美融合是城市不可多得的財富,因此,城市風貌特色塑造應凸顯天人合一,凸顯山水城和諧的理念。
(3)物質與非物質并重的原則
目前城市風貌特色的塑造主要集中體現(xiàn)在對城市物質空間的塑造,而忽略了對城市非物質文化,如方言、地名、名人、風俗、節(jié)事等的展示,本研究希望能夠在保證物質空間風貌的同時,關注非物質文化的展現(xiàn)。非物質文化可以通過城市節(jié)事、會展、博物館、公園等場所得到體現(xiàn)。
(4)傳承歷史保護古跡的原則
一個城市之所以失憶,是在與其對于過去的否定與推翻,城市風貌特色塑造中,歷史記憶是不可復制的,是最能夠體現(xiàn)當?shù)靥厣囊?,應該在保護的前提下,慎重的更新。
(5)順應時代發(fā)展需求的原則
目前城市風貌特色的塑造基本上是“人文主義占上風,復古情懷占主導“。然而,城市的發(fā)展,人們現(xiàn)代生活方式的改變是無法停下腳步甚至倒退的,因此,城市風貌特色的塑造在保護的同時,還應該開創(chuàng)出與時代相適應的風貌特色。
2.2 福州風貌特色認知
城市風貌特色認知是規(guī)劃的對象與前提。福州是區(qū)位獨特的“海西中心城市”,是有著2200年歷史的文化名城,是少有的“山在城中”、“城在山中”的山水城市,是遍布溫泉的有福之州。雖然福州的許多特色不論在民間還是學術界都已經(jīng)有所共識,但是本研究為了避免對福州城市風貌特色認知偏于主觀性,分別通過文獻綜述、專家沙龍,以及問卷調查(通過福州晚報的網(wǎng)絡平臺共回收1000多份有效問卷)等方式,綜合從專家以及市民的視角相對客觀地總結福州的城市風貌特色(表1)。
表1 福州城市風貌特色構成表
根據(jù)調研結果,最終將福州風貌特色概括為:三山兩塔一條街,七山兩江一面海,千年金湯古榕樹。其中三山兩塔一條街代表福州雙千年古城發(fā)展風貌格局。七山兩江一面海代表福州東擴南進后新的城市風貌格局。而千年金湯古榕樹則包含溫泉、古榕、千年文化等元素。
這樣的定位凸顯了新舊融合的城市風貌特色塑造理念。
2.3 城市之風塑造
城市風貌特色不僅要關注物質空間的規(guī)劃,更要關注非物質的城市之“風”的塑造與活化,只有這樣城市才能夠在不斷更新中不失內涵。因此本文提出針對福州城市之風的塑造可以從兩個途徑進行規(guī)劃。
第一,關于福州城市記憶可以通過記憶碎片拼接的手段進行重現(xiàn)。比如依托福州規(guī)劃展覽館、福州博物館等可以展示福州雙千年的歷史文化,民俗習慣等風貌特色。福州原有的桃形護城河形態(tài)雖然無法完全保留,但是可以通過綠道形式串聯(lián)現(xiàn)有護城河遺存,喚起桃形護城河形態(tài)記憶。而其他已經(jīng)消失的遺跡則可以通過設置標示牌等方式喚醒城市記憶。
第二,關于非物質的城市之“風”可以通城市經(jīng)營的方式進行塑造營銷。比如針對福州的民俗特產(chǎn)等可以通過創(chuàng)意產(chǎn)業(yè)、特色商品、宣傳冊等方式進行打造,一方面能夠有效營銷福州特色,另一方面還能夠形成經(jīng)濟價值,形成能夠帶走的福州城市特色。而針對名人文化等城市特色資源,則可以通過在城市主要節(jié)點、公園等設置雕塑的形式進行展示,使得福州的城市風貌具有人文內涵與特色。
2.4 城市之貌構建
2.4.1 空間結構
根據(jù)福州城區(qū)向江面海的發(fā)展需要,結合風貌特色要素的分布情況,充分體現(xiàn)福州山江海自然風貌,以及新舊城市風貌,提出福州風貌空間結構為“一軸兩帶三網(wǎng)十二區(qū)”(圖1、圖2)。一軸:以屏山為起點,沿鼓屏路、八一七路與茶亭街,經(jīng)煙臺山、高蓋山向東延伸至濱海新城,形成囊括福州人文-自然,歷史-現(xiàn)代風貌特色的風貌軸線。兩帶:沿烏龍江與閩江形成的濱江景觀帶,沿海岸線形成的濱海景觀帶。三網(wǎng)即:山-山視廊網(wǎng),山-水視廊網(wǎng),山-城視廊網(wǎng)。十二個風貌區(qū)覆蓋全域,分別為:鼓臺風貌區(qū),倉山風貌區(qū),三江口風貌區(qū),金山風貌區(qū),馬尾風貌區(qū),晉安新區(qū)風貌區(qū),新店風貌區(qū),大學城風貌區(qū),青口風貌區(qū),瑯岐島風貌區(qū),荊溪風貌區(qū),南嶼風貌區(qū)。
圖1 一軸兩帶十二區(qū)
圖 2 三大視線網(wǎng)絡
2.4.2 特色空間選取與控制
根據(jù)福州城市風貌特色的認知結果,將能夠表達體現(xiàn)這些特色的空間進行規(guī)劃梳理,并考慮點、線、面全面控制要求,最終選取十一座山體,二十條水系,二十六條道路,二十一片風貌區(qū)作為最具有福州風貌特色的空間,并制定相應的控制導則。
(1)特色山體
“城在山中,山在城中”是最具福州特色的風貌,本規(guī)劃主要控制城內山體,根據(jù)《福州市山體保護規(guī)劃》,福州市內共有五十八座山體,選取其中的十一座一級保護山體作為嚴格控制山體,包括具有歷史風貌特色的山體如屏山、烏山、于山、煙臺山、羅星山、馬限山,以及自然生態(tài)山體如金牛山、金雞山、高蓋山、城門山與清涼山,對十一座山體分別制定控制導則,主要對控制范圍、重要視廊、建筑高度等予以控制,達到“顯山”的風貌特色控制目的。值得一提的是,其余山體雖然不列入嚴格控制山體范圍,但也是福州城市風貌特色的重要組成,規(guī)劃中作為引導控制山體進行風貌控制(圖3)。
圖3 特色山體分布圖
(2)特色水體
福州派江吻海,城內水網(wǎng)密布,據(jù)2011年最新統(tǒng)計摸底,僅鼓樓、臺江、倉山、晉安四個行政區(qū)范圍共有一百零七條內河,是名副其實的水上城市。規(guī)劃將福州水體分成歷史文化水系、城市生活水系以及自然生態(tài)水系三類,綜合考慮區(qū)位及河流本身的特色,最終選取二十四條水系作為嚴格控制水體。包括貫穿全域的閩江、烏龍江,歷史文化水系主要指護城河,如安泰河、白馬河、屏東河等八條河,城市生活水系主要指體現(xiàn)現(xiàn)代城市景觀特色的河流如晉安河、光明港、浦下河、五四河、清富河等十一條河,自然生態(tài)水系則主要位于城郊的水系如磨洋河、解放溪、新店溪等三條河。對各類水體按照特色不同進行分類控制,主要對控制范圍、河道特色定位、周邊建筑色彩、建筑尺度、夜景燈光以及濱水綠化等進行特色控制。值得一提的是,其余水體雖然不列入嚴格控制水體范圍,但也是福州城市風貌特色的重要組成,規(guī)劃中作為引導控制水體進行風貌控制(圖4)。
圖4 特色水系分布圖
(3)特色道路
體現(xiàn)福州風貌特色的道路選取上,一方面選取目前已經(jīng)打造的具有較好景觀效果并體現(xiàn)福州綠化、建筑特色的風景道,另一方面選取如主干道、快速路、出入口通道等外來游客進入福州的主要通道進行控制,共選取二十七條道路作為嚴格控制道路。景觀道如八一七路、白馬路、湖濱路、秀峰路、義序大道、瑯岐環(huán)島路、江濱路等,快速路即二環(huán)路與三環(huán)路,主干道即五一路、六一路、華林路、烏山路、國貨路等,出入口通道則包括機場高速、國賓大道、化工路等。對各類道路按照特色不同進行分類控制,控制內容與水體類似,增加對廣告牌、市政管線及城市家具等的控制內容(圖5)。
圖5 特色道路分布圖
(4)特色風貌區(qū)
本著兼顧古今的規(guī)劃理念,選取歷史文化風貌區(qū)、現(xiàn)代特色風貌區(qū)以及交通樞紐共二十一個片區(qū)作為特別控制的風貌特色片區(qū)。歷史文化風貌區(qū)包含福州的名村名鎮(zhèn)、歷史街區(qū)、歷史建筑群等風貌區(qū),現(xiàn)代特色風貌區(qū)主要集中在閩江沿線的現(xiàn)代金融商貿(mào)區(qū)以及特色公園等,而交通樞紐則是指火車站等福州的窗口區(qū)。其中歷史風貌區(qū)主要結合各片區(qū)的保護規(guī)劃制定保護控制導則;而現(xiàn)代風貌區(qū)由于主要位于閩江沿線,則主要針對建筑風格,建筑體量、建筑高度、建筑色彩等進行風貌控制?;疖囌镜雀V荽翱陲L貌區(qū)則建議在構筑物風格、綠化景觀、城市小品家具等方面重視福州特色元素的融入,打造具有福州特色的第一印象區(qū)(圖6)。
圖6 特色風貌區(qū)分布圖
通過對福州城市風貌特色規(guī)劃的研究嘗試,本文認為,可以通過問卷調查、專家訪談、文獻綜述等方法,綜合性地歸納城市的風貌特色,并在此基礎上,通過宏觀、中觀、以及微觀的城市風貌特色規(guī)劃得以實現(xiàn)。其中宏觀層面主要是對整體空間結構、特色定位等方面進行規(guī)定;中觀層面則是確定具有城市風貌特色的空間以及未來可能是展示福州城市風貌特色的空間;微觀層面則是對特色空間進行控制,可以考慮從色彩、體量、綠化、夜景、建筑風格等方面進行控制。
通過從宏觀到微觀的規(guī)劃控制,既能夠對城市的風貌特色有一個總體把握,同時又有能夠通過導則具體落實規(guī)劃內容,具有一定的實踐意義。
[1]蔡曉豐.城市風貌解析與控制[D].上海:同濟大學建筑城市規(guī)劃學院,2005.
[2]王建國.城市風貌特色的維護、弘揚、完善和塑造[J].規(guī)劃師,2007(8).
[3]張峰.南平市城市風貌特色構建研究[D].重慶:重慶大學,2010.
[4]王明浩,李小羽.天津市建筑風貌與城市特色研究[J].城市發(fā)展研究,2006(3).
[5]陳明獻.試論城鎮(zhèn)特色風貌的營造——以龍巖市新羅區(qū)適中鎮(zhèn)民俗街特色風貌的研究為例[J].福建建筑,2010(2).
[6]王志軍.對城市特色的一些看法[J].規(guī)劃師,1997(04),23-24,90.
[7]白梅.淺談如何塑造城市特色[J].工業(yè)建筑,2002,32(1),82-83.
[8]劉瑾.城市風貌規(guī)劃框架研究——以寶雞市為例[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1.
[9]尹潘.城市風貌規(guī)劃方法及研究[M].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11.
The study of cityscape planning——take the Fuzhou city as the example
YANGLin
(Fuzhou Planning Design &Research Institute,F(xiàn)uzhou 350100)
This paper firstly summarize the concept and planning elements of cityscape from related research, and then take the Fuzhou city as an example to study the cityscape planning. The paper raise that the cityscape should be planned from spatial structure of macro-view, characteristic space selection of medium-view, and color, building style, night lighting, green landscape, building scale controlling of micro-view.
Cityscape planning; City feature; Fuzhou city
嚴琳(1982.12- ),女,工程師。
2015-05-27
TU984
A
1004-6135(2015)08-00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