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廣林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币蓡柺撬季S的火花,思維應從問題開始。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提問,學生舉手回答,是多么普遍的現(xiàn)象,但是細微觀之,你就會發(fā)現(xiàn),其中也是心態(tài)種種,氣象萬千。課堂提問是教師在課堂上有意識、有計劃地引導學生學習知識,發(fā)展思維、技能、情感的重要手段,不僅能夠促進教師、學生和文本三者的有效交流、對話和有機結合,而且還能充分地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梢?,巧妙的、藝術的課堂提問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發(fā)展學生智力的有效途徑,教師只有在一個“問”字上下功夫,才能上好一堂課。
一、提問要具有目的性
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就在于促進學生的整體發(fā)展,提問作為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其問題一定要緊扣教學目標,服務于教學活動實際需要的。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深入研究教材,根據(jù)教材的知識和思想內容,從整體出發(fā),把握教材重點、難點,精心地設置疑問,著重考慮語文教學的整體效應。
如,在《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的教學中,應避免提問類似這樣的問題:“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同時作為課題出現(xiàn)矛盾不矛盾?這樣學生輕易就能用“是”或“否”來回答。而是應該問些類似這樣的問題:“為什么說父母對巴迪的詩有不同的看法?你又如何看待和體會這兩種評價中包含的情感呢?”這樣能夠引發(fā)學生思考,突出重點的問題。
新教材要求新教法。教師在教學中一方面要充分地利用新教材圖文結合的優(yōu)勢,淡化知識體系,強化概念規(guī)律的形成過程,以平等的地位與學生交流,講究技巧、時機,問在最需要的地方,問最需要問的問題;另一方面,要充分地了解學生的學習實際,設置適合學生思維水平的問題,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課堂上展示自己的才能,并通過回答問題,得到能力的發(fā)展和提高。
二、提問要具有時效性
孔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边@也就需要教師在設疑提問時,應緊抓學生的“憤悱”之時,抓住有利時機,提出問題。因此,教師應深入地研究教材,抓準突破口,給學生設置“路障”,幫助學生形成思維“沖突”。只有抓住契機,提出富有藝術技巧的問題,才能讓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活躍思維,從而得到思維能力的訓練和提高。
例如,教學《高爾基和他的兒子》一課時,開篇我便設置了這樣的問題:高爾基在欣賞他兒子種的花時,為什么心里有說不出的高興?問題一出,學生便迫不及待地去文中找答案,并踴躍地說出自己的想法。這樣既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閱讀興趣,讓學生的思維得到鍛煉,又能引導學生深入地體會文章情感,使學生學起來饒有興趣。
三、提問要具有創(chuàng)造性
在課堂提問中,問題的創(chuàng)造性是最重要的,但卻是最容易被忽視的部分。但是筆者卻以為,提問要具有創(chuàng)造性才是重中之重,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1.提問要注重引導,側重于學習方法的傳授,而非語文知識的灌輸。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教材無非是個例子?!薄敖淌菫榱瞬唤??!边@也就告訴我們,在教學中,對于學習方法的傳授和知識規(guī)律的揭示遠重于“傳道授業(yè)解惑”。
2.提問要注重鼓勵,側重于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而非對標準答案的追求。學生的創(chuàng)新,既包含知識上的遷移、豐富的想象力,又包含有不同于他人的見解和小創(chuàng)意等等。因此,教師在教學中,不但要善問、善聽、善評,不一味地追求“標準”而錯過學生曇花一現(xiàn)的“精彩”,而且還應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引導學生自主地發(fā)現(xiàn),研究和解決新的問題。
總之,提問是一門藝術,教師要深入地研究多種提問技巧,把問題問到學生的心理,實現(xiàn)有效對話,優(yōu)化教學效果,使課堂更活躍、更有效,也更具藝術性。
參考文獻:
葉圣陶,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M].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