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英
由于現代科技的快速發(fā)展,社會上“重智輕勞”的傾向以及獨生子女家長包辦一切勞動的現象,使現代小學生的勞動技術、勞動能力、勞動情感產生偏失。在這種大環(huán)境下,勞動技術課就顯得尤為重要。然而,現實卻并非如此。勞動技術課不是傳統(tǒng)的考試科目,得不到學校和廣大師生的認同和重視,給勞動技術課的實施帶來了重重困難。下面,就本人從教此課程以來面臨的困惑、思考及針對性的整改措施,談一談粗淺的見識。
一、勞動技術課的現狀和困難
1.材料準備困難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上好勞動技術課的關鍵是準備好充足的材料。而事實是我們經常聽到教師在抱怨學生材料準備不好的情況。材料準備不好有兩種情況:一是一部分學生沒有準備材料;二是有的學生準備了,但沒有備全。分析一下,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一是認識上的原因,學生和家長對勞動技術課普遍重視不夠;二是材料的準備比較煩瑣,每周都需準備不同的材料,有的材料臨時收集不到。直接導致的結果:一是沒帶材料的學生在課堂中無所事事,容易擾亂課堂紀律;二是學生不能進行很好的創(chuàng)作。
2.教室場地受限
勞動技術課上,我經常會遇到紙上談兵的尷尬。最典型的是四年級下冊《風箏的設計與制作》活動三“飛翔吧,風箏”,學生在教室里是很難操作的;還有一類情況是,所需的工具較多,也較笨重,如制作模型需要錘子、鐵皮等,學生往往很難把這些材料帶到學校;或者即使準備好了,在一般的教室里也不能操作。我們只能進行純理論的教學,只能提高學生勞動技術方面的理論水平,而沒有實際的指導意義。
3.創(chuàng)造性受限制
通常一節(jié)勞動技術課有以下教學環(huán)節(jié):引趣導課—看書學議—示范實踐—欣賞成果—教學反饋—小結作業(yè)。一節(jié)新課從相關知識的介紹,基本技能、技巧的傳授,到學生的自由設計創(chuàng)作,至少需要15分鐘的時間,最后的欣賞成果、交流反饋至少需要5分鐘,剩下給學生創(chuàng)作實踐的實踐最多只有20分鐘,要完成創(chuàng)作制造過程是很緊張的。動作快的學生能夠順利完成,還有一部分學生不能在課內完成,根本沒有多余的時間讓學生創(chuàng)新。材料準備得充足與否,課堂創(chuàng)作時間充裕與否,直接影響到學生對作品的創(chuàng)造性。有了時間和材料的保障,我們還要給學生營造一個寬松、民主、和諧、合作、交流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有創(chuàng)造的空間。很難想象,一個人能在材料匱乏、時間緊張的情況下自如地進行創(chuàng)新制作。在較少的時間里,讓學生一味地模仿作品可能還來不及,哪里談得上創(chuàng)造和創(chuàng)新呢。
二、解決的辦法
面對以上的困難,我經過反復思考,大膽采用了“單元教學法”這一教學方案?!皢卧虒W法”的實施,要有一系列的相應整改措施來保證,以體現它的可行性和優(yōu)越性。下面我詳細介紹主要的措施:
1.按主題準備材料
材料是學生進行勞動學習的載體,也是學好勞動技術的保證。如果每次課都要重新整理一遍材料,無疑加重了學生的負擔。所以我在教學本學期的第一節(jié)課時,專門讓學生進行本學期所需材料的整理羅列。要求學生以主題教學內容為板塊進行羅列,在教師的帶領指導下,完成工具單的一部分。每個主題分別需要哪些工具和材料,這項工作比較煩瑣,放手讓學生根據教材的要求做歸類羅列,也可以同桌合作共同完成工具單。學生羅列結束后,教師要組織學生一起核對羅列情況,因為這就是以后學生準備材料的依據,不可以有遺漏。由于材料和工具的準備,很大程度上是要依靠家長的支持和督促,所以,有必要讓學生把羅列表帶給家長過目。之后,再把這張工具單貼在教材的第一頁,方便以后查閱。
2.走出教室,走向自然
教師不應把教學地點局限于教室,而應根據相應的教學內容轉換教學場所。四年級下冊《風箏的設計與制作》活動三“飛翔吧,風箏”,要求學生對自己制作的風箏進行試飛和改進。這一活動顯然在教室里無法實施,教師可以帶著學生走出教室,走向自然,在操場上進行一份風箏試飛大賽,有針對性地對自己的風箏進行調整和試飛。
3.調換課時進行教學
手工勞動類的勞動技術課,在時間上的要求比其他類的課要多得多,尤其是以手工制作創(chuàng)作為主的主題?;谝酝跁r間上的困惑,我在教學該主題時,在教務處的協(xié)調下,與其他課程進行調換,實行兩節(jié)課連上的方法。以簡易木桌椅的設計與制作為例,我打算以一個月時間完成這個單元,課時量為四節(jié)課。這四節(jié)課分為兩次兩課時連上的“大課”來完成,有效地避開了學生多次帶材料的麻煩和課堂創(chuàng)作時間不夠的困惑。學生在此過程中,扎扎實實地學會了基本技能、技巧,快快樂樂地創(chuàng)造了作品。學生不僅學會制作教材上要求完成的作品,還創(chuàng)新制作了與之類同的其他作品。從學生的作品來看,學生的創(chuàng)新制作能力還是很強的。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培養(yǎng)了合作精神,體會到合作的好處和學會合作的方法,同時收獲了勞動創(chuàng)造的樂趣。
總之,勞動技術課是一門涉及面廣,融知識性、技術性、實踐性及教育性于一體的綜合學科,在培育人才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雖然現在面臨各種各樣的困難,只要教師有最優(yōu)化的教學意識,不斷思考、不斷創(chuàng)新,一定能使我們的勞動技術課程教學達到較高的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