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谷珊珊
人物 油海拓荒人蒲秀剛
“研究地下工作如同吃肉,油田老了只有啃骨頭了,想把骨頭啃得有滋有味更要仔細認真?!?/p>
●專攻基礎地質研究工作的蒲秀剛認為,“基礎不牢,地動山搖”。 攝影/谷姍姍
○ 文/谷珊珊
在大港油田,有一位甘于寂寞、潛心地下世界探索的人,在基礎研究領域用心血為大港油田深度勘探拿出了“藏寶圖”。
蒲秀剛,大港油田公司“沉積學與儲層評價”首席專家。憑借石油地質學、層序地層學、沉積學與儲層地質學綜合研究方面扎實的理論基礎,以及豐富的實際工作經驗和創(chuàng)新能力,他總結出豐富沉積儲層理論經驗, 為找油找氣提供技術支撐,有效指導了生產。
蒲秀剛似乎注定會與石油結緣。1990年,從長春地質學院本科畢業(yè)后,他認為地質學習要不斷深化才夠扎實,便又到中國石油大學、中國礦業(yè)大學繼續(xù)深造。打下扎實的理論知識基礎后,2006年9月,蒲秀剛從大港油田博士后工作站出站,扎根油田公司勘探開發(fā)研究院從事基礎地質研究工作至今。
作為基礎地質研究領域的帶頭人,蒲秀剛在科研隊伍里是出了名的有強烈責任心的人。 “研究地下工作如同吃肉,過去勘探程度低,我們吃五花肉,如今油田老了,只有啃骨頭了,想把骨頭啃得有滋有味更要仔細認真,一點肉都不能放過?!逼研銊傔@樣描述他的工作對象。盡管他語氣輕松,可徒弟的“爆料”毫不留情。
“師傅是個特別嚴細認真的人,經常告訴我們科研工作來不得半點馬虎?;A研究室剛組建時,為了核實一份匯報中的應用數(shù)據(jù),師傅帶著我們4個年輕人蹲在黑漆漆的巖芯庫取樣,一邊干活一邊為大家打著應急燈,囑咐大家一定看好樣品標號。他的手都凍僵了,為了那次匯報的數(shù)據(jù)準確無誤,我們連續(xù)干了兩天一夜?!蓖降芰殖C氛f。
蒲秀剛的負責認真和多出實地成績的做法,貫穿了他所有工作。
今年6月的一天,大港油田勘探開發(fā)研究院的自動化巖芯庫里,屋頂?shù)膿Q氣扇嘩嘩作響,一排排的致密油巖芯靜靜地躺在桌面上,等待科技人員觀察、記錄、取樣、分裝……蒲秀剛帶領他的團隊已經在這里為了官108-8井,這口全世界最長的致密油研究取芯井的取樣和描述工作忙碌了兩天一夜。
所有人都非常疲憊。徒弟小陳隨手把剛挑出的樣品擺在手邊,蒲秀剛立刻提醒:“樣品挑出后一定放在密封袋然后放到指定位置,避免二次污染,防止檢測數(shù)據(jù)不準確。”小陳聽到師傅的提醒趕緊按操作規(guī)程把樣品放到指定位置。這樣的提醒和監(jiān)督對蒲秀剛的徒弟來說是常有的事。
這種強烈的責任心,使蒲秀剛執(zhí)著堅守在基礎研究崗位二十多年無怨無悔,使他攻克了在崗位上遇到的各種具體問題。
在歧口凹陷古近系沉積體系及儲層評價研究中,蒲秀剛帶領團隊完美地完成了任務。當時,這個任務極為艱巨,人員也極為緊張,蒲秀剛采取外引內聯(lián)的方式,與北京總院、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等單位緊密合作,進行高效流程化工作。
同時,他緊密跟蹤生產動態(tài),獨創(chuàng)性地將巖芯、測錄井數(shù)據(jù)與地震資料相結合,進行三位一體“整體—局部—整體”的多因素疊合沉積體系研究。明確了濱海、埕海、新港三大主力區(qū)帶古近系各亞段砂體類型和沉積體系空間展布,明確了儲集物性影響因素及有利儲集相帶展布規(guī)律,為優(yōu)選有利目標區(qū)奠定了基礎。
今年5月的一天,蒲秀剛像往常一樣盯著電腦屏幕修改圖件。第二天要討論致密油、要匯報、還要讓手頭的課題繼續(xù)進展,蒲秀剛已經習慣地在加班中安排他的業(yè)余時間。
已是深夜十點多,他忽然覺得下腹部疼痛難忍,幸好一起加班的同事發(fā)現(xiàn)了他的不適,把他送到醫(yī)院,醫(yī)院診斷是急性胃腸炎,在接下來輸液的三天里,他為了不耽誤工作,竟然把地質圖拿到病房,一邊輸液一邊繼續(xù)他的地質研究工作。
蒲秀剛始終認為,基礎研究工作不僅僅是為了多出點新理論、多寫幾篇論文,而是要不斷拓展新領域、形成新認識,有效指導生產,為企業(yè)實現(xiàn)可持續(xù)發(fā)展。
2006年,博士后畢業(yè)的蒲秀剛來到大港油田勘探開發(fā)研究院工作。聽說院里來了個博士后準備專攻基礎地質研究工作,很多人勸他別接這個攤子,不如去生產科室容易出成果。可蒲秀剛偏偏不信邪,堅定地認為“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只有做好基礎研究工作,油田才會有好前景。
他應用在國內外學到的先進知識和理念,從資料收集入手,以3150平方千米三維地震與井筒資料作為研究基礎,摸家底、建標準、做課題,帶領科研團隊系統(tǒng)展開了大港油田全新一輪基礎地質研究。創(chuàng)新發(fā)展了斷陷湖盆斜坡控砂、滿凹含油、致密油富集等理論,形成了地質“甜點”等綜合評價等方法。
“創(chuàng)新,是科技工作者的職責所在,如果在工作中停止了創(chuàng)新,那他就不是一名合格的科技工作者。”十年來,蒲秀剛默默牢記導師話,并在工作中踐行著。
每一次技術攻關前,蒲秀剛總是先認真學習前期研究成果。他帶領團隊針對勘探實踐中面臨的重點及難點問題開展技術攻關。
堅持正確的工作方針總是能帶來最大的成效。近幾年蒲秀剛主持或承擔的省部級、局級重大科研項目,獲天津市與河北省科技進步獎7項、大港油田公司特等獎2項、一等獎4項、二等獎1項,并在國內核心期刊及國家級學術會議上發(fā)表專業(yè)科技論文70余篇,10篇被EI、SCI收錄。他先后獲得研究院突出貢獻獎、創(chuàng)新標兵,獲油田公司先進個人、優(yōu)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
徒弟眼中的蒲秀剛既理性又感性,典型的刀子嘴豆腐心。有一次基礎研究所項目組開會,有個年輕同事來晚了5分鐘,剛進門,蒲秀剛沒等他解釋就批頭蓋臉地訓斥:“你讓大家等你一個人,我們每人5分鐘算下來這就有一個小時的時間,一個小時的時間我們可以整理出幾口井的曲線,可以清繪完幾張地質圖,你算算吧,你耽誤的不是你自己的時間而是項目組大家的時間?!甭牭綆煾档挠柍?,這名同事慚愧地低下了頭??墒潞?蒲秀剛聽說他是因為路上騎車滑到腿磕傷了膝蓋才遲到的事實以后,卻給他買來了跌打損傷藥。
蒲秀剛經常這樣評價自己:脾氣急,嘴巴快,以鼻子為界,左臉是優(yōu)點,右臉是缺點。
嚴師出高徒。正是這樣嚴格的要求和耐心的指導幫助,蒲秀剛的徒弟中有些已經走上管理崗位,有些已經成為科研骨干。
在他的帶領下,參加工作僅有5年多時間的80后陳長偉和韓文忠分別成長為基礎研究室主任和大港油田勘探開發(fā)研究院基礎研究室的工程師、科研骨干,贏得了身邊所有領導和同事的認可。不僅如此,近年來,他所帶領的科研團隊中有多名成長為科研骨干。該團隊也被評為人才培養(yǎng)先進單位。
在青年人眼里,蒲秀剛是一位充滿個性又甘為人梯的先行者,是一部淵博的詞典。他卻認為,自己只是科研路上一名普通的墾荒者,還需要不斷的學習提高。他始終認為,帶動人才培養(yǎng),不過是分內之事。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边@是蒲秀剛的內心獨白。他讓科研骨干赴有關院校和專業(yè)公司參加學術交流會、專業(yè)技能學習,使他們有機會與國內外的專家、學者一起研討,拓展視野、增長見識。每年他都與4~5個年輕人簽訂師徒合同,有針對性地制定培養(yǎng)提高計劃并主動踐行,做到了“選苗子、壓擔子、給機會”。
不斷進取的心,堅定的信念和腳踏實地的努力,蒲秀剛正是憑借這些,一步步走了大半個石油地質路,并用智慧和汗水印下了自己的足跡。面對未來,他沒有絲毫懈怠,油海拓荒者的腳步從未停歇。
●對科研工作極度負責的蒲秀剛,評價自己的性格是“以鼻子為界,左臉是優(yōu)點,右臉是缺點”。攝影/谷姍姍
責任編輯:趙 雪
znzhaoxu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