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 蕤
幸虧王蒙沒讀博士
◎ 方 蕤
王蒙輕易不去商店,但買牛奶例外。他不能容忍家里沒有牛奶,他認定,少喝一回奶就會缺鈣。
王蒙從理論上非??隙òㄙ徫镌趦?nèi)的日常生活,他曾在小說里描寫過人們在百貨公司看到琳瑯滿目商品的歡樂情景。他也常常表示愿意陪我去逛商店。然而,一旦真去了,他便只會做“催人淚下”的事。
“催人淚下”,就是不停地催促,直到別人難以忍受。
王蒙的生活節(jié)奏快,變化也快。他喜歡催人。早餐一般由他掌勺,我還沒洗漱完畢,他已不停地在喊,面包烤好了,都涼了,吃不吃?。课抑浪呛眯?,卻讓你不能從容。出門赴約,發(fā)一封信,取一個包裹,繳納水費、電費,直到看到一個好的電視節(jié)目,他都會急慌慌地催人不止,于是我將他的這一特點總結(jié)為“催人淚下”。女兒對我的活學活用贊賞不已。
去老干部俱樂部游泳,別人都是活動、熱身,然后再下水游,邊游邊悠閑地聊天。王蒙卻是直奔主題,忙不迭下水就游,上岸后目不斜視,合衣回家。
朋友們都問,王蒙怎么什么都不耽誤?游泳、爬山、打球、開會、赴約、下館子、帶孫子、出國、學英語、學維吾爾語……還能寫出這么多作品?
按他的說法,變化著做事,轉(zhuǎn)換興奮點,大腦可以得到積極、健康的休息。事情越多,生活越豐富,休息也越好。
1991年10月,在去新疆南部的塔什庫爾干途中,我們走進塔塔爾族群眾的一家氈房里,順勢坐在炕沿上。主人很熱情,他用剪慣了羊毛的手,為我們奉上一盤羊油和用發(fā)酵后的酥油燒制的大米飯,飯上的酥油泛著綠光。這作料大概有些年頭,飯的味道奇特,漢族人應該是吃不慣的——據(jù)說即使是當?shù)厝艘采儆心艹运摹赏趺删尤缓敛华q豫地把它吃下去了!
王蒙怎么能習慣呢?他是理論先行。他認為,漢族應該與少數(shù)民族親密團結(jié),要團結(jié)就要打成一片,尊重彼此不同的生活習慣。當然他還堅信,奶制品有益健康,遇到奶制品就應該毫不猶豫地吃掉。一旦認識到位,他的腸胃便能立即調(diào)整變化,鼻子與舌頭也能立即聽命于他的理論認識,做出必要的調(diào)整。所以即使再怪的東西,他也能甘之如飴。
有一回,王蒙和東北來的朋友一起進餐,那位朋友吃得很少,但身體很健康,還能堅持冬泳,王蒙問他為什么吃這么少,是不是偶然的。他回答天天如此、頓頓如此。這使王蒙很感興趣,欲問個究竟。朋友介紹說,根據(jù)一位俄國科學家的理論,目前的人們只需吃現(xiàn)有食量的1/4就足夠了。
王蒙聞之,如獲至寶,認為很有道理。那幾天,他每餐都有所控制,還向他人做義務宣傳,只是沒堅持幾天,他又恢復了原狀。
王蒙還特別信奉一些老傳統(tǒng),如有點兒小病,不能吃油膩食品,沖碗藕粉或蓮子湯即可,還說這樣有助消化,并把這種自欺欺人的食療法傳授給我們的孩子。我諷刺說,藕粉是王蒙的“回生粉”,他欣然接受。
有一回,王蒙體檢,大夫說他可能有甲狀腺線性瘤,于是他就接連不斷地吃海帶,似乎每吃一頓,脖子就會小一圈,這讓他感覺很好。
而且,他對家里的老少三輩也是這樣要求。他高興地看孫子大吃起司,大喝牛奶。那種欣賞的表情,像是孫子每吃一口就會長出一塊肌肉似的。
王蒙喜歡用他所信奉的理論去指導他的行為?;蛘哒f,有些時候,王蒙是一個十足的教條主義者,這毛病嚴重起來甚至使你受不了,覺得沒法兒跟他正常地生活。遇到這種時候,我就想,謝天謝地,幸虧他沒有什么洋博士的學位,要不,還讓不讓人活了!
(摘自《我的先生王蒙》長江文藝出版社 圖/羅雪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