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梅
(青海省西寧市畜牧獸醫(yī)站,810003)
1.1 材料
1.1.1 病料:無菌采集青海省某豬場病死豬的腸系膜淋巴結、心包液、肝臟、肺臟、心血及病變關節(jié)液。
1.1.2 主要試劑及儀器:普通瓊脂、鮮血瓊脂、血清肉湯培養(yǎng)基、麥康凱瓊脂、匹克氏增菌液按常規(guī)方法制備;羅紅霉素、紅霉素、萬古霉素、克林霉素、環(huán)丙沙星、氨芐西林、頭孢拉定、鏈霉素、青霉素鉀、復方新諾明、利福平、慶大霉素、氨芐青霉素等13種藥敏紙片。
1.1.3 實驗動物:健康小白鼠。
1.2 方法
1.2.1 細菌分離:將病料分別涂片,革蘭氏染色鏡檢,然后無菌采取病料于鮮血瓊脂平板上劃線分離,37℃有氧條件培養(yǎng)24h,可疑菌落接種于匹克氏增菌液,37℃培養(yǎng)24h,挑取單個菌落經涂片、染色、鏡檢,證實為純培養(yǎng)物,將其接種于鮮血瓊脂斜面上進行培養(yǎng),得到純培養(yǎng)物。
1.2.2 形態(tài)結構、染色特點與運動性檢查按常規(guī)方法進行。
1.2.3 培養(yǎng)特性試驗:分離菌接種于普通瓊脂平板、血清肉湯、鮮血瓊脂平板和麥康凱瓊脂平板等培養(yǎng)基中,37℃有氧條件下培養(yǎng)觀察其生長表現。同時另一組置于厭氧罐中37℃培養(yǎng)觀察其生長表現。
1.2.4 生化試驗:用分離菌純培養(yǎng)物進行甘露醇、葡萄糖、蔗糖、棉實糖、山梨醇、水楊苷、菊糖、乳糖、馬尿酸鈉試驗。
1.2.5 動物致病性試驗:選用約20g重的健康小白鼠5只,腹腔接種分離菌血清肉湯培養(yǎng)物0.2mL,另設5只分別腹腔注射0.2mL血清肉湯作對照。隔離飼養(yǎng)注射后的小白鼠,并察其發(fā)病及死亡情況。
1.3 紙片擴散法藥敏試驗:將純菌株接種至馬丁瓊脂斜面,37℃培養(yǎng)24h后用無菌生理鹽水洗下并稀釋菌液濃度約為200萬個/mL;用滅菌棉拭子蘸取菌液均勻涂在瓊脂平板上,待平板稍干后用鑷子將各種抗生素藥敏紙片平置于平板上,輕壓使其緊貼平板表面。將貼好紙片的平板于37℃培養(yǎng)24h后觀察結果。
2.1 細菌鑒定:①細菌分離結果:從病死豬腸系膜淋巴結、心血、肝、肺等均分離到一株具有α 溶血的純細菌培養(yǎng)物;②形態(tài)結構和染色特點:分離菌為革蘭氏陽性,菌體呈圓形,多呈雙球形或短鏈狀,液體培養(yǎng)物中鏈較長,通常由8-15個球菌排成鏈狀,無莢膜、無鞭毛、無芽胞,無運動性,無粘液層,無兩極著色現象。③培養(yǎng)特性:分離菌為兼性厭氧菌,見表1;④生化試驗結果,見表2,從表2可知分離細菌的生化反應結果均符合豬鏈球菌的生化特性,表明分離菌是豬鏈球菌;⑤分離菌對小白鼠致病性:小白鼠于感染不到24h全部死亡,剖檢可見脾、肝、腎腫大,胸腔積液,用心血和胸積液涂片革蘭氏染色鏡檢,發(fā)現有大量單個、成對或短鏈革蘭氏陽性球菌;對照組小白鼠未見異常。
表1 培養(yǎng)特性
表2 分離菌生化試驗
2.2 藥敏試驗結果:分離菌株對羅紅霉素、利福平、頭孢拉定、氨芐西林、萬古霉素高度敏感;對氨芐青霉素和青霉素鉀中度敏感;對克林霉素、環(huán)丙沙星、復方新諾明、紅霉素、慶大霉素及鏈霉素不敏感。
3.1 通過菌體(落)形態(tài)、染色特點、培養(yǎng)特性、生化試驗、動物致病性試驗等系統鑒定,確定為豬鏈球菌Ⅱ型。
3.2 豬鏈球菌有Ⅰ、Ⅱ兩個型(Ⅱ型最多見),可引發(fā)豬腦膜炎、肺炎、關節(jié)炎、心內膜炎及敗血癥;理論上有諸多藥物可治療豬鏈球菌病,然而,從藥敏試驗和臨床治療中可知常用藥物的敏感性很低,多呈耐藥性;主要與臨床上抗菌藥物的普遍應用和濫用,導致病原菌的耐藥性日趨增強有關。此外,豬鏈球菌是一種人畜共患的傳染性疾病,養(yǎng)殖人員和獸醫(yī)等在接觸病豬、處理污染物和剖檢病死豬時應注意自身的防護,防止被感染。
3.3 日常要加強飼養(yǎng)管理和環(huán)境衛(wèi)生消毒工作;對發(fā)病豬隔離,采用氨芐西林和利福平配合治療,使用藥物治療時避免長期使用同一種藥物,可幾種藥物交替使用。
[1]付夢玉,林麗萍,郭道初,等.一株臨床2型豬鏈球菌的分離鑒定及生物學特性分析[J].中國畜牧獸醫(yī),2015,07.
[2]冀貞陽.“藥敏試驗”選藥治療豬鏈球菌病[J].小康生活,2005,1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