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守國家秘密法修訂
2010年4月29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頒布修訂后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10月1日實施。
修訂后的保密法除了著力規(guī)范和加強保密行政管理職能,強化法律責任,解決泄密案件查處難的問題,還對定密程序、解密制度和保密期限等都作出明確規(guī)定,并破除了 “一密定終身”的制度。
保密法明確了國家秘密的保密期限,除另有規(guī)定外,絕密級不超過三十年,機密級不超過二十年,秘密級不超過十年,保密期限屆滿的,應當自行解密。不能確定期限的,應當確定解密的條件。
同時,還規(guī)定了兩種解密制度:一是自動解密制度,保密期限已滿的國家秘密,自行解密;二是主動審查解密制度,該法要求政府機關、單位 “定期審核”所確定的國家秘密,不需要繼續(xù)保密的,應當及時解密。
保守國家秘密與公民申請政府信息公開密切相關,依照法定條件 “解除國家秘密”的規(guī)定就顯得格外重要。
《政府信息公開條例》規(guī)定,行政機關在進行政府信息公開的時候,必須進行保密審查,即凡屬國家秘密或者公開后可能危及國家安全、公共安全、經(jīng)濟安全和社會穩(wěn)定的政府信息,不得公開。公民申請信息公開的事項如果涉及國家秘密,有關部門首先進行解密審查,不涉及上述政府信息的,才能公開。另外,根據(jù)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若干問題的意見》的要求,對主要內(nèi)容需要公眾廣泛知曉或參與的政府信息,應經(jīng)法定程序解密并刪除涉密內(nèi)容后,予以公開。如果行政機關以 “保密”為由拒絕公開,公民可以申請行政復議,也可以進行行政訴訟。
修改后的保密法將被動審查變?yōu)椤岸ㄆ凇敝鲃訉彶椋_實保障公民獲知必要政府信息的權(quán)利。
為規(guī)范和加強保密行政管理職能,強化法律責任,解決泄密案件查處難的問題,修訂后的新法采取了以下兩種措施。
1.將定密權(quán)上收,縣級以下 (不包括縣級)的單位不再擁有定密權(quán)。修訂后的新法第五條規(guī)定,國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門主管全國的保密工作。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保密行政管理部門主管本行政區(qū)域的保密工作。
2.專人定密,建立定密責任人制度。新法規(guī)定,單位應當實行保密工作責任制。單位負責人及其指定的人員為定密責任人,負責本機關、本單位的國家秘密確定、變更和解除工作。
【評 點】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推進,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貫徹實施,公民的知情權(quán)日益得到尊重,各級政府向著 “陽光政府”的方向不斷邁進。在這種大背景下,保密法的修改,無疑是法治進程的又一個進步。
保密法明確了國家秘密受法律保護的原則,任何危害國家秘密安全的行為都必須受到法律追究。在加強保護的同時,特別注重處理好信息保密與信息公開的關系,以保障公民的知情權(quán)。該法明確規(guī)定法律、行政法規(guī)規(guī)定公開的事項應當依法公開,在保密工作方針中還明確了 “既確保國家秘密安全,又便利信息資源合理利用”的原則。正如權(quán)威人士所言, “保密法的修改,將為信息公開提供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