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琨
法官如何感受到尊榮
文/陳琨
在推進依法治國的進程中,法官是最主要的參與者,然而當下,法官流失成為一個不得不面對的困境,職業(yè)尊榮感的缺失則是造成這種現(xiàn)象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如何提高法官的尊榮感,有過許多的探討,呼吁體制改革的大有人在,倡導健全法官保障的不乏其人,然而制度的改變不可能一蹴而就,單純依靠外部保障在某些情況下很可能會導致部分公眾的不理解,法官的尊榮感不僅僅是被賦予的,也應當是自己創(chuàng)造的。
法官的尊榮感來自外部給予的尊重,同時包含了個人內部的榮譽感和自豪感,它們共同構筑了法官忠于事實和遵從法律的道德基礎。進一步理解,尊重在本質上是一種良好的外部評價,正是這種評價內化而成的榮譽感使法官群體形成對本身職業(yè)的尊敬,進而促進對職業(yè)的認同和對法律事業(yè)的獨到理解和堅守。如何獲得良好的外部評價,這就涉及到與評價對象關系的構建和維系,只有獲得了信任和尊重,才可能獲得這種良好的評價。對法官而言,首先要正確處理與律師之間的關系。
當下,我國法官與律師之間的關系存在比較復雜的情況,使法官的外部評價陷入一種惡性循環(huán)的境況,法官與律師之間難以尋求到互相尊重的平衡點。從法官的角度來看,這種互不尊重主要表現(xiàn)在過度“依賴律師”和不當“輕視律師”上。
所謂過度“依賴律師”,即偏離法官本身的社會定位,轉而從外部尋求存在感,這種情況既是司法不獨立的后果,同時也是法官職業(yè)保障匱乏的外化表現(xiàn),司法不能走向獨立,便會向著市場化的方向畸形發(fā)展?;鶎臃ㄔ喊付嗳松俚那闆r逐年嚴重,審判壓力越來越大,法官個體創(chuàng)造的勞動價值和報酬日漸偏離,導致法官心理失衡,無法正確看待與律師收入之間的巨大差異,難免產生越底線的交往。這種不健康的依存關系不可能構建起法官與律師之間的相互尊重,相反地,卻暗含了法官與律師二者互輕的諷刺意味。所謂不當“輕視律師”,則表現(xiàn)為法官對律師的不認同,反映在訴訟上程序上就是一種有違行業(yè)禮儀的“擠兌”,二者之間質疑遠大于信任,猜忌遠大于真誠,從對立到仇視,自然談不上尊重,既沒有尊重,更不可能存在良好的外部評價,法官的尊榮感也無從談起。
法官不尊重律師,律師也不尊重法官,這是一個惡性循環(huán),打破這一惡性生態(tài)既需要外部制度的重新構建,更重要的是要從內部重新認識二者的關系,擺正法官和律師的社會地位和職業(yè)屬性,尋求能夠互相了解,互相尊重的途徑。
這種相互尊重關系的構建,是法律職業(yè)共同體發(fā)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公民權利意識覺醒的必然趨勢,是司法改革的題中之義,是健全法治的基本前提,是推動社會主義法治不斷前進的正能量,更是法官獲得尊榮的重要途徑。
法官首先應當有尊己的自覺,也就是遵循自己內心對法律的信仰,堅定公正司法的原則,相信司法事業(yè)的崇敬和高尚。盡管大多數基層法官面臨薪酬不協(xié)調,審判權不獨立,當事人不理解,案件壓力不減少等困境,但是要看到,司法改革正在進行,隨著司法人員分類管理的完善,審判權運行機制的改革,司法工作人員保障體系的升級,法官隊伍正朝著更加正規(guī)化、職業(yè)化、專業(yè)化的方向前進。只有尊己的法官,才能在物欲橫流中潔身自好,才有讓人刮目相看的品格,才能擁有良好的外部評價,才能獲得擁有尊榮的基礎。
法官還要有敬人的儀態(tài)。身為法官,要清醒認識到,不管是法官還是律師,都是法治建設進程中不可或缺的力量,在地位上二者是平等的,在關系上,法官是推進法治進步的創(chuàng)設者、執(zhí)行者和捍衛(wèi)者,而律師則是強化法律實踐能力和豐富法律實踐經驗的挑戰(zhàn)者、探索者和開拓者。廣義上而言,在實現(xiàn)社會公平上,法官和律師有著相同的職責。因此,法官要敬重律師,這是職業(yè)共同體能夠同進退的基本前提。實踐中,要正確對待律師在訴訟中提出的要求,尊重律師在法庭上的合法權利,保障律師執(zhí)法權的行使,賦予律師更多更全面的訴訟參與權利。
法官的尊榮感,是外部評價給予自身的一種良好職業(yè)感知,簡而言之就是樹立模范的法官形象,這種形象的獲取取決于許多因素,需要采取各種措施,正確處理法官與律師之間的關系將是一條常態(tài)化的途徑,只有在司法變遷中不斷確立二者之間相互尊重的關系,才能不斷積淀屬于法官的尊榮感。
責任編輯/史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