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振翠
江蘇省連云港市海州區(qū)新壩鎮(zhèn)衛(wèi)生院,江蘇連云港 222022
糖尿病屬于慢性代謝性疾病,多發(fā)于中老年患者,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改變,糖尿病發(fā)病人群逐漸呈年輕化趨勢。糖尿病根據(jù)其發(fā)病原因不同可分為四類,其中2型糖尿病最為常見,它又被稱為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或成年發(fā)病型糖尿病[1],占全部糖尿病總數(shù)的90%以上,以胰島素分泌不足或胰島素受體敏感性降低為主要病理表現(xiàn)。糖尿病作為慢性病的典型疾病,此類患者往往因胰腺功能出現(xiàn)異常障礙,使胰島素分泌量減少,患者血糖水平處于高位水平,造成代謝紊亂,若長時間處于病理狀態(tài)下,會不斷損傷患者生理系統(tǒng),如血管組織、腎臟、肝臟等出現(xiàn)病變,嚴重時出現(xiàn)酮癥酸中毒或者昏迷[2]。如何對糖尿病進行防治已經成為廣大醫(yī)療工作者研究的重點。目前臨床對于早期糖尿病的治療主要以口服藥物為主,其中雙胍類口服降糖藥物價格低廉,且效果較好,應用較為廣泛,但單獨用藥容易產生低血糖、消化功能紊亂等多種并發(fā)癥。2012年4月—2014年11月,該院使用瑞格列奈聯(lián)合二甲雙胍治療2型糖尿病,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在2012年4月—2014年11月期間入住該院內科收治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隨機數(shù)表法將其分為兩組,其中對照組40例,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齡 52~79歲,平均年齡(58.3±4.9)歲,治療前測量空腹血糖為(9.11±1.67) mmol/L,餐后 2h 血糖為(12.38±2.57) mmol/L,糖化血紅蛋白(11.23±2.01)%;觀察組 40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齡53~79歲,平均年齡(59.1±5.1)歲,治療前測量空腹血糖為(9.17±1.69) mmol/L,餐后 2h 血糖為(12.48±2.69) mmol/L,糖化血紅蛋白(11.47±2.31)%。所用病例均獲得患者知情同意,該項研究經該院倫理委員會審查后獲得批準,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治療前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h血糖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①符合糖尿病診斷標準:具有多尿、無故體重降低、煩躁口渴等臨床癥狀,且同時具有以下任1條件:(空腹血糖水平≥7.0 mmol/L;隨機血糖測定≥11.1 mmol/L;口服糖耐量試驗中,口服2 h后血糖≥11.1 mmol/L。②對該次使用的藥物無敏感癥狀者。③入組前均停止服用其他降糖藥物。④治療依從性高。⑤簽署知情同意書。
①孕婦或哺乳期婦女;②精神病史者;③正在接受其他臨床研究者;④合并心腦血管、神經系統(tǒng)等嚴重疾病者;⑤排除肝腎功能不全,過度肥胖和惡性腫瘤者,以及血脂異常者;⑥臨床資料不完整者。
對照組:給予二甲雙胍(國藥準字H31021130,上海信誼藥廠)口服,0.5 g/次,3次/d;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瑞格列奈片(江蘇豪森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 H20000362,0.5 mg),餐前 15min 服用,根據(jù)個人情況和臨床特征選擇合適計量,起始劑量為0.5 mg,根據(jù)需要考慮1周或2周調整一次用藥劑量,最大的單次推薦劑量為4mg。兩組患者均進行常規(guī)糖尿病健康教育,控制飲食,適當運動,監(jiān)測血糖等治療,治療3個月后進行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前、后,采集患者靜脈血5ml,肝素鈉抗凝處理后于低溫3000 rpm離心10min,采用電化學發(fā)光法對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水平進行檢測,檢測標準:空腹血糖3.89~6.39 mmol/L,餐后2 h血糖<7.8mmol/L。
臨床療效:優(yōu):空腹血糖≤6.39mmol/L,且餐后2 h血糖含量≤7.8 mmol/L,HbA1c<7.0%或 6.5%; 良:6.39mmol/L<空腹血糖≤7.8 mmol/L,7.8 mmol/L<餐后 2h血糖含量≤11.1mmol/L,HbA1c<9.0%;差:患者治療后未達到上述標準。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糖控制情況的對比(±s)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糖控制情況的對比(±s)
組別FBG(mmol/L)治療前 治療后2hPG(mmol/L)治療前 治療后HbAlc(%)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n=40)觀察組(n=40)tP 9.11±1.67 9.17±1.69 0.245 0.0768 7.2±1.1 6.4±0.8 5.374 0.0239 12.38±2.57 12.48±2.69 0.342 0.0897 8.6±1.4 7.4±1.1 5.567 0.0347 11.23±2.01 11.47±2.31 0.347 0.0982 7.3±1.2 6.4±1.1 9.489 0.0345
觀察組顯效18例,有效19例,無效3例,糖尿病治療總有效率達92.5%;對照組顯效14例,有效15例,無效11例,糖尿病治療總有效率達72.5%。觀察組顯著高于對照組(χ2=6.531,P<0.05);兩組患者僅觀察組出現(xiàn)1例患者有輕微胃腸道反應,藥物減量后反應即可消失,未見其他嚴重反應。
治療前,兩組患者FBG值、2hPG值和HbAlc值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FBG值、2hPG值和HbAlc值顯著低于治療前(P<0.01),且治療后,觀察組FBG值、2hPG值和HbAlc值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及老齡化增加,全球范圍的2型糖尿病發(fā)病率正呈逐年增高趨勢,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估計,目前全世界糖尿病患者總數(shù)已超過1.3億,預測到2025年世界糖尿病患者總數(shù)將達2.99億,且新增患者的2/3或3/4在發(fā)展中國家。糖尿病已成為心血管病和腫瘤之后,第3位威脅人們健康和生命的非傳染性疾病[3]。2型糖尿病(T2DM)有較明顯的遺傳基礎,發(fā)病年齡多見于成年人,主要與胰島素抵抗和胰島素分泌缺陷而非胰島B細胞自身免疫破壞有關。對于2型糖尿病的治療,指南推薦采用健康教育、堅持運動、控制飲食、體重管理、監(jiān)測血糖與藥物服用的綜合方法進行治療。在糖尿病患者藥物選擇方面,主要包括促胰島素分泌劑、雙胍類、ɑ-葡萄糖苷酶抑制劑類、胰島素增敏劑類以及胰島素類藥物,對于初期2型糖尿病患者主要應用促胰島素分泌劑、雙胍類以及ɑ-葡萄糖苷酶抑制劑類藥物進行治療[4]。
瑞格列奈屬于非磺酰脲類的促胰島素分泌劑類藥物,主要是通過抑制胰島β細胞ATP依賴性鉀離子通道,促進其去極化,誘發(fā)胰島素分泌來發(fā)揮作用,其作用效果顯著,能有效降低患者血糖,但缺點在于降糖效果過于明顯,患者容易出現(xiàn)低血糖等并發(fā)癥,還會引發(fā)胃腸道反應,造成胃部不適、惡心、嘔吐等,且該藥直接刺激胰島β細胞,長期服用會引起胰島功能老化[5]。雙胍類藥物被歐洲的糖尿病指南推薦為非肥胖的糖尿病治療一線藥物,其主要作用機制為增強胰島素與其受體的結合能力,提高患者對胰島素的敏感性,促進周圍細胞組織對葡萄糖的吸收與利用,降低肝臟的糖異生,預防胰島素抵抗的出現(xiàn),同時,雙胍類藥物在整個作用機制中不刺激胰島β細胞,對胰島功能無影響[6],正常人服用后也不會引起低血糖的出現(xiàn)。雙胍類藥物在治療2型糖尿病患者中效果較好,副作用少,價格低廉,在臨床中應用較為廣泛,但其對于部分肥胖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療效果欠佳,且采用雙胍類藥物治療患者,由于未能改變胰島本身的功能,長期用藥可能會導致胰島功能下降,不利于療效的維持效果欠佳的糖尿病患者,加用促胰島素分泌劑治療,可有效改善這一弊端,增加患者胰島功能。
該研究中: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空腹血糖(FBG)、餐后血糖(PBG)以及HbA1c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藥物有效性,觀察組(92.5%)高于對照組(72.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均未見嚴重不良反應??梢姡鸶窳心温?lián)合二甲雙胍治療2型糖尿病相比單獨二甲雙胍用藥的臨床療效好,能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指標,適當提升其自身胰島分泌功能,同時并不會增加患者治療期間的不良反應率,值得推廣。
[1]孫法強,康后生.二甲雙胍致血漿維生素B12及其相關代謝物水平改變與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關系[J].中華臨床醫(yī)師雜志:電子版,2012,6(11):32-34.
[2]王仙花,邵卉,何建影,等.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劑西格列汀2型糖尿病治療領域新進展[J].中華保健醫(yī)學雜志,2012,14(6):494-495.
[3]Kawamori R.Effect of combination therapy with repaglinide and metforminhy drochloride on glycemic control in Japanese patients with type022 diabetes mellitus[J].Journal of Diabetes Investigstion,2014,5(1):72-79.
[4]吳漢青,吳建能.糖尿病健康教育在2型糖尿病治療中的作用[J].現(xiàn)代醫(yī)藥衛(wèi)生,2006,22(4):571.
[5]葉凱云,梁干雄,尚治新,等.超重或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降糖藥物治療與血糖控制現(xiàn)況分析[J].海南醫(yī)學,2014,25(5):758-761.
[6]陸祖謙.雙胍類降糖藥物對2型糖尿病治療價值的重新認識[J].臨床藥物治療雜志,2010,8(4):3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