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軍,牛永祝,裴生太甘肅省中醫(yī)院,甘肅 蘭州 730050
小兒髖部手術架在發(fā)育性髖關節(jié)脫位手術中的臨床應用
趙軍,牛永祝,裴生太
甘肅省中醫(yī)院,甘肅 蘭州 730050
鑒于此,筆者設計了一種兒童髖部手術架[3],該手術架可以隨意調整骨盆的傾斜度并可有效維持術者體位,報道如下。
小兒髖部手術架主要由支架、手術床榻和靠背組成,長25 cm,寬15~20 cm,高5 cm,制作材料為樹脂和人造革。該手術架結構示意圖,見圖1。
圖1 小兒髖部手術架結構示意圖
小兒髖部手術要求患側在上骨盆向健側傾斜10°~15°。其中手術床榻與靠背采用可調連接,可調角度范圍為10°~15°,以適應不同體位需求;手術床榻由多塊材料組裝而成,塊數(shù)的多少決定床榻的大小,以適應不同年齡的患兒使用;支架無固定的頭尾側,可隨髖部的側別(左髖或右髖)隨意擺放。
3.1 臨床資料
選擇2013年5月~2014年6月在本院小兒骨科就診的65例DDH患兒,隨機分為兩組。其中治療組(33例)采用小兒髖部手術架維持體位,其中男5例,女28例;年齡2~9歲,平均5.5歲。對照組(32例)采用軟墊填充,其中男6例,女26例;年齡3~9歲,平均6歲。兩組患兒性別、年齡等臨床資料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3.2 納入和排除標準
(1)納入標準:① 均為髖部手術患兒;② 術中全部采用全身麻醉和健側臥位;③ 均行髖骨截骨術;④ 符合知情同意原則。
(2)排除標準:① 不符合上述納入標準者;② 臨床資料收集不全者或中途退出觀察者。
3.3 治療方法
(1)治療組:全身麻醉完成后,患兒被仰臥于小兒髖部手術架上,將其骨盆固定于向健側傾斜10°~15°位,頭及四肢可自由擺放。
(2)對照組:全身麻醉后,將患兒術側用軟墊填充維持體位來進行手術。
記錄兩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以及術后引流量。
3.4 統(tǒng)計學方法
數(shù)據(jù)采用SPSS 17.0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值±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5 結果
治療組的手術時間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治療組的術中出血量和術后引流量均明顯少于對照組(P <0.05)。結果見表1。
表1 兩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及術后引流量比較(±s)
表1 兩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及術后引流量比較(±s)
兩組間上述相關指標比較P<0.05。
組別 n 手術時間(min) 術中出血量(mL) 術后引流量(mL)治療組 33 80.39±7.35 190.25±31.42117.68±11.21對照組 32 101.32±7.27227.86±40.53135.42±12.09
DDH是小兒最常見的四肢畸形,治療越早效果越好[4]。小兒正處于生長發(fā)育期,各組織器官的構造和功能會隨年齡而發(fā)生變化,對疾病和外界刺激的反應也因年齡不同而有顯著差別。因此,護理人員必須根據(jù)不同年齡小兒的生理、解剖和病理特點,采取不同的護理方式來配合小兒手術。小兒手術體位固定不同于成人,當不舒服或感覺難受時,小兒特別是年齡較小的患兒不善表達。
筆者研制的小兒髖部手術架在一次性搬動側臥后,可通過床榻與靠背的可調連接來調節(jié)患兒體位,同時保證術野充分暴露,術中體位固定,從而使患兒感覺舒適,不影響其呼吸循環(huán)等正?;顒覽5]。這不僅減輕了術中護理的工作量,而且縮短了麻醉后體位擺放的時間。
術中出血量和術后引流量是反映手術安全和術后康復的主要指標,其影響因素主要包括患者年齡、凝血機制和手術部位等。本研究中,治療組和對照組在年齡、凝血機制和手術部位等方面沒有統(tǒng)計學差異,具有可比性。結果顯示,治療組手術時間明顯縮短,術中出血量和術后引流量也明顯減少,說明小兒髖部手術架在DDH手術中具有良好的應用價值。
股骨頭壞死是髖脫位的嚴重并發(fā)癥[6],使用小兒髖部手術架后,因手術操作中體位移動而導致手術污染和髖部受壓的情況不會出現(xiàn),可有效減少術中出血量和術后引流量,從而降低股骨頭無菌性壞死的發(fā)生率[7]。兒童髖部骨折并發(fā)癥大多與骨折移位程度、固定可靠程度、內固定針穿過骨骺或過早負重有關[8],小兒髖部手術架與患兒接觸的部位都由人造革樹脂墊包裹,柔軟、舒適、平整、著力點受壓均勻,可最大程度地避免因局部長時間受壓所致的壓瘡,有效預防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總之,該手術架雖然結構簡單,但是簡單實用,可操作性、靈活性和安全性良好,很好地實現(xiàn)了髖部定位,在滿足手術體位要求、縮短手術時間、方便術中護理等方面具有一定優(yōu)勢,值得臨床推廣。
[1] 潘少川.小兒矯形外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87:44-56.
[2] 白帆,郭錦麗,包勤德.發(fā)育性髖關節(jié)脫位533例分析[J].中國醫(yī)學裝備,2012,10(5):76.
[3] 裴生太.一種兒童髖部手術架[P].中國專利:CN202409401U, 2012-09-05.
[4] 于國慶,孫守英,韓愛華,等.聯(lián)合截骨術治療兒童發(fā)育性髖關節(jié)脫位[J].河北醫(yī)藥,2009,31(19):2634.
[5] 陳素貞.兒科手術護理配合[J].臨床合理用藥,2011,4(7):108.
[6] 劉尚橋.先天性髖脫位手法復位及開放復位后股骨頭缺血壞死[J].中國現(xiàn)代醫(yī)學雜志,2007,17(3):363-364.
[7] 賈文芳,李衛(wèi)平,張?zhí)焯烧{式人體位支架治療小兒發(fā)育性髖關節(jié)脫位30例護理觀察[J].西部中醫(yī)藥,2012,25(7):111-112.
[8] 劉文玲,盧永春,高樹玲,等.兒童髖部骨折的治療-附20例報告[J].中醫(yī)正骨,2008,20(12):27,29.
A.連續(xù)出版物
[序號] 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號(期號):起止頁碼.
例如:[1] 袁慶龍,候文義.Ni-P合金鍍層組織形貌及顯微硬度研究[J].太原理工大學學報,2001,32(1):51-53.
B.專著
[序號] 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頁碼.
例如:[3] 劉國鈞,王連成.圖書館史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79:15-18,31.
C.論文集
[序號] 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C]∥主編.論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頁碼.
例如:[6] 孫品一.高校學報編輯工作現(xiàn)代化特征[C].中國高等學校自然科學學報研究會.科技編輯學論文集(2).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10-22.
D.學位論文
[序號] 主要責任.文獻題名[D].保存地:保存單位,年份.
例如:[7] 張和生.地質力學系統(tǒng)理論[D].太原:太原理工大學,1998.
E.報告
[序號] 主要責任.文獻題名[R].報告地:報告會主辦單位,年份.
例如:[9] 馮西橋.核反應堆壓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華大學核能技術設計研究院,1997.
F.專利文獻
[序號] 專利所有者.專利題名[P].專利國別:專利號,發(fā)布日期.
例如:[11] 姜錫洲.一種溫熱外敷藥制備方案[P].中國專利:881056078,1983-08-12.
G.國際、國家標準
[序號] 標準代號,標準名稱[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例如:[1] GB/T 16159-1996,漢語拼音正詞法基本規(guī)則[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1996.
H.報紙文章
[序號] 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N].報紙名,出版日期(版次).
例如:[13] 謝希德.創(chuàng)造學習的思路[N].人民日報,1998-12-25(10).
I.電子文獻
[序號] 主要責任者.電子文獻題名[文獻類型/載體類型].電子文獻的出版或可獲得地址,發(fā)表或更新的期/引用日期(任選).
例1:[21] 王明亮.中國學術期刊標準化數(shù)據(jù)庫系統(tǒng)工程的[EB/OL].http://www.***.com,1998-08-16/1998-10-04.
例2:[12]萬錦坤.中國大學學報論文文摘(1983-1993).英文版[DB/CD].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6.
J.各種未定義類型的文獻
[序號] 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Clinical Effectiveness of Application of a Hip Fixator in Surgeries for Children with Development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
ZHAO Jun, NIU Yong-zhu, PEI Sheng-tai
Gansu Provincial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Lanzhou Gansu 730050, China
目的 分析自主研制的小兒髖部手術架在發(fā)育性髖關節(jié)脫位手術中的臨床應用價值。方法選取65例發(fā)育性髖關節(jié)脫位患兒,隨機分為治療組(33例)和對照組(32例)。治療組使用小兒髖部手術架維持骨盆傾斜位置,對照組使用軟墊填充術側維持骨盆傾斜位置,對兩組是否滿足手術體位要求、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和術后引流量進行對比。結果 治療組相對于對照組更能滿足手術體位要求。治療組手術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術中出血量和術后引流量明顯少于對照組(P<0.05)。結論 小兒髖部手術架應用于發(fā)育性髖關節(jié)脫位手術,可有效滿足手術體位和護理要求,能有效縮短手術時間,減少術中出血量和術后引流量,預防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小兒髖部手術架;發(fā)育性髖關節(jié)脫位;骨盆傾斜位置;股骨頭壞死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iveness of application of a self-developed hip fixator in surgeries for children with DDH (Development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 Methods Altogether 65 children patients with DDH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33 cases in Experimental Group for whom hip fixators were used during surgeries to keep the pelvis leaning; 32 cases in Control Group for whom soft cushions were used to keep the pelvis leaning. Comparisons were made between two groups in the multiple aspects including patients positioning for the surgeries, surgical time,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and postoperative drainage. Results Experimental Group had demonstrated clinical superiorities in obviously less surgical time (P<0.05),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P<0.05) and postoperative drainage (P<0.05) over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Application of the hip fixator in surgeries for children with DDH can satisfy the surgical and nursing requirements, contribute to less operation time,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and postoperative drainage and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complications.
surgical hip fixators for children; development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 keep the pelvis leaning; osteonecrosis of femoral head
R<197.39 class="emphasis_bold">197.39[文獻標志碼]B197.39
B
10.3969/j.issn.1674-1633.2015.04.031
1674-1633(2015)04-0101-03發(fā)育性髖關節(jié)脫位( Development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DDH)是一種常見的先天性畸形,是指出生后或出生后不久股骨頭脫出髖臼,并伴有軟組織和骨性發(fā)育不良的疾病[1],在我國的發(fā)病率為0.5‰~1‰[2]。本院小兒骨科每年約有100例左右的DDH患兒前來就診并采用手術治療。為了便于手術操作,要求患者需保持其患髖在上骨盆傾斜10°~15°。早期選用沙袋填塞來維持骨盆傾斜位置,但術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位置丟失并沙漏現(xiàn)象,導致手術床污染;后來通過軟墊填充方式來維持體位,情況雖有改善但骨盆位置仍然難以得到有效維持。
2014-09-28
2014-12-30
作者郵箱:34258353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