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慧英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強調指出,意識形態(tài)工作是黨和國家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高校作為意識形態(tài)工作前沿陣地,肩負著學習研究宣傳馬克思主義,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務。做好高校宣傳思想工作,加強高校意識形態(tài)陣地建設,是一項戰(zhàn)略工程、固本工程、鑄魂工程,事關黨對高校的領導,事關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事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后繼有人,對于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具有十分重要而深遠的意義。高校要按照《意見》要求,增強做好宣傳思想工作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行動自覺,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切實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
一、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高校宣傳思想工作,必須堅定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立德樹人的基石, 是人生道路的指明燈。理想信念彰顯的是旗幟問題、道路問題,具有根本性和全局性。共產主義和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是我們共同追求的總體性目標。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既是精神理念,也蘊含著現(xiàn)實的目標追求。這個目標追求就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在高校的宣傳思想工作中,要通過不斷拓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的內容和領域,使理想信念進一步具體化,為理想信念提供活生生的表現(xiàn)形式和拓展廣闊的塑造空間。高校要把與理想信念塑造作為宣傳思想工作的靈魂工程,研究探索以多種形式組織領導干部和廣大師生認真學習領會馬克思主義理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讓理想信念落地生根、開花結果。要切實做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工作,在多元多樣多變中立主導,在交流交融交鋒中謀共識,讓廣大師生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自覺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者、踐行者和弘揚者,進一步夯實實現(xiàn)中國夢的思想基石。高校的領導干部、年輕干部、思想政治課教師等在政治理論的學習上要有更高的要求,要努力做到先學多學、學深學透,堅持用科學理論武裝頭腦、樹立信仰、堅定信念、指導實踐。要在全體師生中廣泛深入地開展“中國夢·盡責圓夢”主題實踐活動,通過微電影大賽、主題宣講、征文大賽、文藝匯演等豐富多彩的主題教育實踐活動,引導廣大師生深刻認識中國夢的基本內涵,正確把握實現(xiàn)中國夢的現(xiàn)實路徑和動力源泉,培養(yǎng)和激勵他們積極投身偉大實踐,形成為實現(xiàn)中國夢而奮斗的強大合力,共同為實現(xiàn)美好理想盡力盡責。要通過加強各級中心組學習、開展師生理論培訓和開辦校園講堂等途徑,教育和引導高校領導干部和廣大師生增強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用馬克思主義信仰、共產主義理想和社會主義信念升華自己的理想信念和價值追求,構筑起精神的高地,使他們能夠把個人的價值追求融入民族振興、國家發(fā)展之中,凝聚起為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事業(yè)而不懈奮斗的磅礴力量。
二、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高校宣傳思想工作,必須創(chuàng)新實踐載體
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指出,“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而青年又處在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時期,抓好這一時期的價值觀養(yǎng)成十分重要。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樣,如果第一??圩涌坼e了,剩余的扣子都會扣錯。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高校宣傳思想工作,必須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在實踐中加強對師生的道德培養(yǎng)和教育,要創(chuàng)新實踐載體,利用各種平臺,擴大宣傳影響,提升教育效果,把“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3個層面、24個字的基本要求真正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當今社會,互聯(lián)網等新興媒體已經成為信息傳播的主要方式和宣傳思想工作的主戰(zhàn)場,積極發(fā)展新媒體和充分運用新媒體是做好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當務之急。高校的領導、教師和宣傳思想工作者在利用好原有傳統(tǒng)的話語體系和傳播載體的同時,要努力學習新媒體知識,提高運用新媒體的能力,善于分析研判輿情信息,占領輿論制高點,掌握網絡話語權,擴大網上影響力。高校要針對新媒體傳播主體多元化、形式多樣化、內容廣泛化、效果迅捷化的特點,創(chuàng)新宣傳思想工作的載體和平臺,面向廣大高校師生,建立起全覆蓋、立體式的新媒體信息傳播體系。要通過互聯(lián)網和微博、微信、微視頻、微電影等方式進行宣傳和教育,增強宣傳思想工作的針對性和互動性,引導師生在微博、微信中爭相傳遞主流核心價值觀和社會正能量。要精心策劃宣傳展示的內容,充分發(fā)揮榜樣的力量,選樹十佳課堂、凡人義舉、最美教師、中國好人等典型人物,并成功運用新興媒介和平臺進行推介。通過互動傳播的方式,在虛擬世界中把先進典型現(xiàn)實化,讓廣大師生感到先進典型更加真實可信、可親可敬、可學可用,從而起到了正面宣傳教育人、鼓舞人、激勵人的作用,擴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網上宣傳的覆蓋面和影響力。
三、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高校宣傳思想工作,必須發(fā)揮好教師和學生的合力作用
高校宣傳思想工作是一個教師與學生雙向互動、互促共進的過程,要注重發(fā)揮好教師和學生的合力作用。高校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和道德情操,對青年學生價值觀的養(yǎng)成會產生極其重要的影響。因此,廣大教師要自覺提高政治素養(yǎng)、理論修養(yǎng)和道德水平,在“樹人德”之前要先“立己德”,真正做到德高為師、身正為范。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和高尚的價值追求,忠誠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yè),自覺把黨的教育方針貫徹到教書育人的全過程之中;要率先加深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不斷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言傳身教,身體力行,為學生樹立做人、做事、做學問的榜樣和標桿,幫助學生筑夢、追夢、圓夢,用自己對學生的影響力傳播正能量。
《意見》指出,要“立足學生全面發(fā)展,努力構建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形成教書育人、實踐育人、科研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長效機制,增強學生社會責任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努力辦好人民滿意教育”。在“90后”已成為大學生主體的今天,高校在宣傳思想工作中要堅持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為立足點,以貼近學生思想和生活實際為基本要求,以學生“真心喜愛、終身受益”為評價標準,一切從學生實際出發(fā),遵循高等教育發(fā)展規(guī)律、思想理論教育規(guī)律和大學生認知規(guī)律,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性格特點,注重發(fā)揮學生的能動作用和自我主導作用,在回答熱點難點問題上下功夫,在滿足成長需求上下功夫,在營造濃厚氛圍上下功夫,把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知、信、行、成的要求滲透到教學、課外活動、社會實踐中,激勵廣大青年學子人人有志、人人有為、人人有擔當,勇作時代的先鋒,在不斷的奮進、開拓和奉獻中成就自己的美好人生。
在新的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環(huán)境發(fā)生了深刻變化,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高校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任務更加艱巨。高校要以《意見》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強化政治意識、責任意識、陣地意識和底線意識,為培養(yǎ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作者單位:內蒙古財經大學)
責任編輯:康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