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元羅
〔關(guān)鍵詞〕高中生;信心;抗挫折能力;合作意識
相對初中生而言,高中生的心智活動和注意能力大大提高,其抽象邏輯思維和辯證思維也迅速發(fā)展。但因高中學段的特點,學生在學習成績上兩極分化日益明顯,導致焦慮感增強,且情感問題日漸突出,以致于偶有高中生跳樓自殺等現(xiàn)象發(fā)生。作為高中一線教師,我們在惋惜感嘆之余,又應該如何在平時的教學中實施好心理健康教育呢?筆者認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捕捉各種信息,通過細致、敏銳的觀察,及時了解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并采取靈活、巧妙的辦法,幫助學生妥善地處理心理問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zhì)和較強的社會適應能力,以促進其心理健康發(fā)展。下面就結(jié)合我的教學經(jīng)驗談談幾點淺見。
一、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
自卑是一種覺得自己不如別人的感覺,表現(xiàn)為對自己的能力和品質(zhì)作出偏低的評價。日本教育家田畸仁經(jīng)調(diào)查研究發(fā)現(xiàn):學習成績差的學生中有三分之一是由于缺乏自信心而造成的。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提出:“對學習困難的學生,首要的任務是消除自卑,建立自信,因為自卑是成功的絆腳石,自信是學習和事業(yè)成功的第一要訣?!?/p>
因此,我在教學中,總是想方設(shè)法找學生的“閃光點”進行表揚和鼓勵。第一,在課堂上表揚學生。比如給差生一個難易適度的問題,如果回答正確,便會借此機會表揚一番。第二,在作業(yè)本上寫鼓勵性的評語,如“你的這一回答很精煉”等。有時短短一句評語,其效用也許勝過一次長談,甚至能影響學生的一生。
二、消除學生的焦慮情緒
學習焦慮是高中生一種常見的情緒障礙,常表現(xiàn)為對外界事物反應過分敏感、缺乏自信心。特別是由于學習過程中一些小的失誤而產(chǎn)生沮喪、過度焦慮等否定情緒,怕同學議論,怕老師另眼看待。
學生張某期中考試成績略有下降,她焦慮不安,試卷講評結(jié)束后,她給了我一張紙條:“今天我看到自己的歷史試卷分數(shù),不知有多么傷心,聽見旁邊的同學在嘲笑我,我覺得十分難過,老師,您對我失去信心了嗎?老師,多給我一點鼓勵吧。”我看后立即回了她一紙條:“別讓失敗的恐懼動搖了你對自己的信心,記住,真正的你比你想象的要好得多。老師對你充滿信心。”她看后激動萬分,表示要永遠珍藏。
三、糾正學生的異常心理
高中生由于不良的社會、家庭環(huán)境以及錯誤的教育方式,可能會出現(xiàn)一些常見的行為問題,如抄襲作業(yè)、考試作弊、欺騙父母和老師等。在課堂上,個別學生由于虛榮心強弄虛作假,自己明明不會,還裝成什么知識都掌握了。我采取的方法是:個別學生,個別解決,個別對待。例如,對幾個?!翱寺 弊鳂I(yè)和考試作弊的學生,私下讓他們在我面前重新背誦或重做類似的題目,一般來說很快就能暴露實情。此時,學生大都會感到自責和內(nèi)疚,這時我會不失時機地抓住他們內(nèi)心沖突的瞬間,一方面曉之以理,另一方面耐心勸說。這些舉措只要長期堅持,成效就會比較明顯。
四、提高學生的抗挫折能力
許多學生自幼嬌生慣養(yǎng),缺乏吃苦精神和獨立能力,常常以自我為中心,不負責任。例如,有的學生自我展示欲望過強,而這種欲望與其本人的實際能力有距離,這一反差常使他們情緒波動、學習成績不穩(wěn)定。又如,有的學生在課堂上總想拋開常規(guī)的答題方式,時刻都想創(chuàng)造一鳴驚人的“壯舉”,然而由于基礎(chǔ)知識不過硬往往適得其反。如果承受挫折的能力不強,就會產(chǎn)生焦慮、頹廢的情緒,甚至可能發(fā)展到遇到小小的挫折就意志消沉、自暴自棄。增強耐挫意識,就是讓學生認識到人的一生不總是一帆風順的,遭遇挫折是正常的。要學會耐挫方法,學會接受有益的批評,從學習中增強耐挫能力,在受挫中提高耐挫能力。
例如,高三歷史的幾輪復習是非??菰锏?,而且記憶量較大,有的學生會心情煩燥。這時我會說:“這是考驗同學們意志力的時候了,若有一種鍥而不舍的精神,以后做什么事情都能做好。哪一位同學能夠取得成功,就是一個最有毅力的學生?!痹趯W生受挫時,應該教育學生不要一蹶不振,而是要冷靜分析受挫的原因,調(diào)整好自己的心態(tài),調(diào)整好解題策略,在困境中奮起,努力將“山窮水盡”轉(zhuǎn)化為“柳暗花明”。
五、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
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可以通過學生間和師生間的互動、互助、討論、交流等方式,提高學習效果。成功的合作學習是一個互動的過程,在互動中互動雙方都會有知識、思想、情感上的交流。在教學中,我常常建立小組合作模式,根據(jù)學生的性別差異、思維差異、語言差異和動手能力差異深入了解學生,優(yōu)化小組組合,形成互補型合作團體,充分發(fā)揮小組各成員的個性特長。在遇到困難時,由學生自己合作解決,使學生體會到與人合作的重要性,培養(yǎng)學生團結(jié)協(xié)作的能力及與他人和諧相處、通力合作的意識,學會在民主的氣氛中擺正自己在集體中的位置,學會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和聽取別人的意見。這些品質(zhì),對他們?nèi)蘸笞呱仙鐣?、更好地適應社會也有益。
在教學中根據(jù)學生特點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不僅可以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能使學生在意志力、自信心、理性精神等情感與性格方面都得到良好的發(fā)展,從而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情操和健康的
心理。
(作者單位:江蘇省揚州市寶應縣安宜高級中學,揚州,225800)
編輯 / 黃才玲 終校 / 于 洪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