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桂蘭,張光紅,孫艷霞,姚立群,王澤東,趙玉紅,沈普華
(甘肅省天祝藏族自治縣農(nóng)業(yè)技術推廣中心,甘肅 天祝 733299)
板藍根(Isatis indigotica Fort.)為十字花科二年生草本植物,具有清熱解毒,涼血利咽的功效,臨床上常用于病毒性疾病和細菌性感染疾病,為常用的中藥材。板藍根葉中除了含有靛藍等化學物質(zhì),也含有豐富的氨基酸,具有較好的營養(yǎng)價值[1-3]。板藍根播種當年很少開花結果,主要是收根收葉,若收種子必須生長到第2年。近年來,隨著人們保健意識的提高,板藍根常作為具有保健作用的蔬菜食用,用來防治感冒、清熱去火等,市場前景十分廣闊[4]。為了提高種植效益,天??h農(nóng)業(yè)技術推廣中心通過多年的試驗示范推廣,總結出了天??h高寒二陰山區(qū)板藍根優(yōu)質(zhì)高產(chǎn)栽培技術,現(xiàn)介紹如下。
選擇土層深厚,疏松的土地。前茬以小麥、豌豆、馬鈴薯為主。前茬收獲后翻耕曬地,越深越好,以利于根系的下伸、順直、光滑、不分杈。
結合整地施入有機肥45 000~60 000 kg/hm2、過磷酸鈣750~900 kg/hm2、磷酸二銨300 kg/hm2、生物鉀肥60 kg/hm2,均勻撒于地面,深翻30 cm以上,耙細整平。
選用二年生板藍根的種子,尤其是上年收獲、種皮上帶有黑色的新種子,這樣的種子成熟度好,發(fā)芽率能保證在95%以上,播種后當年不會開花。如果選擇存放多年的種子或一年生種子,不僅發(fā)芽率低,而且容易當年開花,影響板藍根的產(chǎn)量和質(zhì)量。
采用種子直播方式。春季一般在5月10日左右播種,播種過早易抽薹。播前精選種子,去除雜質(zhì)和干癟雜劣籽粒,用30~40℃溫水浸泡4 h,晾干后播種。采用撒播或條播方式,以條播為主,開深1.5 cm的溝,按行距20~30 cm將種子均勻撒于溝內(nèi),覆土2~3 cm,不宜過厚,稍加鎮(zhèn)壓,用種量 22.5~30.0 kg/hm2[5]。氣溫 18~20℃時7~10 d可出苗。
播種后保持土地濕潤,以利出苗。幼苗出土后淺鋤,防止傷幼苗,經(jīng)常保持土質(zhì)疏松無雜草。
苗高7~8 cm時,按株距6~10 cm定苗,去弱留壯,缺苗補齊。
以收大青葉為主的地塊,1 a要追3次肥。第1次為定植后追施尿素150~225 kg/hm2,在行間開淺溝施入,收完葉子后立即追第2、3次肥,每次用有機肥配適量磷酸二銨、硫酸鉀。一般有灌溉條件的澆水6~7次。
以收板藍根為主的地塊,生長旺盛期不割葉子,少追尿素,施用適量磷酸二銨和草木灰,或噴施藥材根大靈,可促使葉面光合作用產(chǎn)物(營養(yǎng))向根系輸送,提高營養(yǎng)轉換率和松土能力,使根莖快速膨大,有效物質(zhì)含量大大提高,促使根部生長粗大,板藍根產(chǎn)量高。根葉兼收時,生長旺盛時期割1次葉子,秋后收根。
留種子的地塊翌年4月幼苗返青后及時澆水松土除草,不可過量施氮肥,否則莖稈徒長細弱,遇風雨易倒伏,不利種子成熟。要配合追施磷鉀肥和少量氮肥,一般追施磷酸二銨300 kg/hm2、硫酸鉀300 kg/hm2、尿素150 kg/hm2。
板藍根主要病害有霜霉病和根腐病,主要蟲害為菜青蟲和蚜蟲。霜霉病發(fā)病初期用1∶1∶200~300倍波爾多液,或65%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進行噴霧防治,每7~10 d噴1次,連噴2~3次。根腐病發(fā)病初期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澆穴防治。菜青蟲發(fā)生初期用80%敵百蟲晶體800~1 000倍液噴霧防治。蚜蟲發(fā)生期用40%樂果乳油1 000~1 500倍液,或50%敵敵畏乳劑1 000倍液噴霧防治。
板藍根是二年生植物,第1年很少開花結果,播種當年主要是收根收葉,若收種子必須生長到第2年收獲。以收大青葉為主的地塊,播種后水肥管理好,可收割2~3次葉子,第1次于6月中旬,苗高20 cm左右時進行,留茬2~3 cm以利發(fā)新葉;第2次于8月下旬收割。伏天高溫季節(jié)不宜收割,以免引起成片死亡。收割后及時曬干,保持葉片鮮綠。在干燥過程中,切忌堆放,以免葉片發(fā)熱發(fā)黑變質(zhì),收葉子時選晴天,立即曬干、色綠、質(zhì)量好。如遇陰雨應烘干,否則要發(fā)霉變黑,降低質(zhì)量。干后即可供藥用。
以收板藍根為主的地塊,應于入冬前選晴天采挖,挖時務必刨深,以防把根刨斷。起土后去凈泥土和莖葉,攤曬至七八成干,扎成小捆,曬至全干即可。以根長直、粗壯、堅實粉足者為佳。
留種子的地塊,待種子成熟后,及時采收曬干脫粒,置通風干燥處貯存。
[1] 柴武高.民樂縣板藍根產(chǎn)業(yè)發(fā)展思考[J].甘肅農(nóng)業(yè)科技,2013(10):57-59.
[2] 徐昭璽.中草藥種植技術指南[M].北京:中國農(nóng)業(yè)出版社,2000.
[3] 張潤珍,張玉文.板藍根的研究進展[J].中草藥,2000,31(6):474-476.
[4] 劉 健,高 飛.甘肅省板藍根全膜微壟壟上穴播栽培技術[J]. 甘肅農(nóng)業(yè)科技,2014(9):63-64.
[5] 范宏偉,馬慶融,賈濱澤.板藍根全膜覆蓋穴播栽培技術[J]. 甘肅農(nóng)業(yè)科技,2015(5):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