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鮮明
南水北調(diào)周年慶(二)
移民老張和他的999棵樹
張鮮明
隨著南水北調(diào)中線工程的開工,渠首淅川又有15.6萬人成為移民。即將背井離鄉(xiāng)的移民在干什么?在種樹!為了保證京津和華北人民吃上最純凈的水,他們造林、造林、造林,不停地造林?!笆濉逼陂g,該縣綠化面積以每年20萬畝的速度推進,如今全縣森林覆蓋率已達35.8%,丹江水庫的水清得可直接飲用。
2006年3月29日,在渠首淅川縣九重鎮(zhèn),記者遇見張沖村52歲的村民張吉功——一個已經(jīng)兩次搬遷、又面臨第三次搬遷的“老移民”,正在種下第999棵樹。
日頭在東山上站著
像老鄰居那樣看著老張
看他揮舞镢頭挖樹坑
還看他腳下的樹苗
一棵香椿,四棵楊樹
加上這五棵,老張就在渠首
種夠999棵樹了
久久久啊,這數(shù)字的發(fā)音
跟他選的樹種一樣吉祥
椿楊——春陽
楊椿——陽春
給樹苗澆水的時候
老張的心里
跟丹江水一樣清亮
五棵樹,一會兒就種完了
他沒有說,已經(jīng)把
心種在渠首
也沒有說,已經(jīng)把
對祖宗的懷念放在家鄉(xiāng)
他只是熟練地進行著
種樹的動作,并且
不停地往樹根上培土
這是他最后一次
在家鄉(xiāng)的土地上種樹
他就要走了,走到
一個遙遠的地方
而這些樹,將永遠
守著老家和丹江
于是,眼角濕潤的老張
輕輕地撫摸著,撫摸著
他從前種下的楊樹
就像撫摸外出打工的兒子
和守在身邊的孫女兒
他想跟樹們說說話
嘴唇動了動,啥也沒說
只是在林邊的渠埂上坐著
看高處的天
看遠處的山
看身邊的樹
看眼前的丹江
看身后山窩里即將搬遷的家
他默默地坐著
不知道要說點啥
他已經(jīng)搬過兩次家了
一次是在1970年
一次是在1976年
都是給水庫讓路
他已經(jīng)習(xí)慣了,就像
20 萬淅川老移民一樣
沉默的老張
面對記者的采訪
依然沉默
依然久久地撫摸著樹
他知道,樹是有靈性的
會把他的心思,化作根須
緊緊地抓住腳下的土地
會把淅川移民的俠義,化作
清凌凌的丹江水和綠色的風(fēng)
說給京津,說給華北
說給遠方的人們
他相信,999棵樹
不,2798平方公里土地上
數(shù)不清的綠樹,發(fā)出的聲音
一定像丹江一樣爽朗
一定像清風(fēng)一樣悠長
種樹的老張,在渠首
聽見綠樹在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