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軍,朱銀偉
(蘇州大學附屬常熟醫(yī)院神經(jīng)內(nèi)科,江蘇 常熟 215500)
進行性核上性麻痹評定量表的預后提示分析
張 軍,朱銀偉
(蘇州大學附屬常熟醫(yī)院神經(jīng)內(nèi)科,江蘇 常熟 215500)
目的 研究進行性核上性麻痹評定量表(PSPRS)對進行性核上性麻痹(PSP)患者疾病進展及預后的提示價值。方法回顧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擬診為PSP患者9例(目前已死亡),根據(jù)首次就診情況進行PSPRS評分,隨訪記錄首診至死亡時間,將首次就診時的PSPRS評估得分與生存時間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結(jié)果首診時PSPRS評分高的患者預后差,以PSPRS量表50分作為分組界限,評分<50分的患者較≥50分的患者生存時間長,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PSPRS量表可提示疾病的進程,協(xié)助判斷患者的預后。
進行性核上性麻痹;PSPRS量表;生存時間;預后
進行性核上性麻痹(Progressive supranuclear plasy,PSP)是一種以tau蛋白異常聚集為病理基礎(chǔ)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變性疾病,其臨床癥狀復雜多樣[1],經(jīng)典臨床分型稱為PSP-Richardson's綜合征(PSP-RS),特征性臨床癥狀為帕金森綜合征、核上性眼肌麻痹、姿勢不穩(wěn)(常伴有跌倒)及認識功能障礙。早期就診PSP患者臨床癥狀常不典型,可以tau疾病單元中的另一疾病—額顳葉癡呆(Frontotemporal dementia,F(xiàn)TD)癥狀起病。迄今為止尚缺乏特異性影像學和生物標志物早期診斷PSP,臨床使用主要方法仍是在疾病中晚期查及特異性癥狀和體征,對患者疾病進展預測也無客觀評估。Goblet等在20世紀90年代設計了PSP評定量表(Progressive Supranuclear Plasy Rating Scale,PSPRS),用于臨床評估PSP患者疾病進展及預后(生存時間長短),國外研究數(shù)據(jù)提示其可預測疾病進程及患者生存時間,對預后有提示價值[2]。本文對9例擬診的PSP患者首次就診進行PSPRS評分并進行隨訪,對PSPRS量表在漢族人種PSP患者中的預后價值進行初步探討。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在蘇州大學附屬常熟醫(yī)院就診的9例患者資料,其中男性6例,女性3例,年齡49~78歲,中位數(shù)年齡62歲。根據(jù)NINDS-SPSP診斷標準[3],9例患者全部診斷為擬診的PSP。
1.2 方法 PSPRS量表包括6大項(病史、精神癥狀、延髓功能、眼球運動、肢體活動和姿勢步態(tài)),28小項,評定者為經(jīng)標準培訓后熟練操作的臨床醫(yī)師?;仡櫥颊呔驮\病史,包括年齡、性別、發(fā)病年齡,進行PSPRS評分,并電話隨訪,終點事件為患者死亡。以量表總分的一半50分將患者分為兩組,組1得分<50分,組2得分≥50分。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17.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首次就診評分到死亡終點事件的生存時間分析使用Kaplan-Meier法;PSPRS不同得分組間的生存曲線差異比較用Log-Rank Test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隨訪情況 9例擬診的PSP患者,至2015年1月全部完成隨訪,死亡9人,平均發(fā)病年齡為(56.3±7.6)歲,首次就診平均年齡為(60.8±7.8)歲,首次就診時PSPRS平均得分為(46.9±8.1)分,首診后生存時間平均為(17.4±12.8)個月,癥狀首發(fā)至首診年數(shù)為(4.5±2.2)年。
2.2 PSPRS評分與生存時間的關(guān)系 首次就診到終點事件死亡,生存時間最長為60個月,最短為9個月;以量表總分的一半50分為限,將患者分為兩組,PSPRS評分低于50分的患者較高于50分的患者生存時間長,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圖1。
圖1 兩組間生存曲線差異
PSP是一種少見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變性疾病,其病理基礎(chǔ)是神經(jīng)元和膠質(zhì)細胞的tau蛋白異常聚集性損害,近年來的病理研究提示根據(jù)病灶分布不同,其臨床表型也不同,經(jīng)典PSP-RS病理性tau蛋白主要沉積于基底節(jié)、間腦、腦干和小腦[4];FTD表型主要累及新皮層,該型目前也認為與FTD同屬額顳癡呆綜合征(FTLD)的亞型[5],且在臨床上尚無有效手段早期準確區(qū)分兩者。PSP起病隱匿、進展緩慢,病程一般為6~10年[6],男性略多于女性。本組PSP患者中男性6例,女性3例,平均發(fā)病年齡為(56.6±7.6)歲,早期癥狀均為姿勢步態(tài)不穩(wěn),不明原因跌倒,其中6例軸性肌強直癥狀較為突出,4例就診時已有明顯認知功能損害表現(xiàn)。PSP早期診斷較為困難,從起病到出現(xiàn)典型癥狀或體征時間平均為4年[2],本組統(tǒng)計平均時間為4.5年,較為接近。影像學檢查在PSP診斷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晚期PSP患者因中腦和腦干被蓋部明顯萎縮,而在MRI上呈現(xiàn)特征性的“蜂鳥征”和“牽?;ㄕ鳌?,有助于診斷,但在早期可無特異性發(fā)現(xiàn)。近年來,功能影像學的研究提示PSP患者相關(guān)腦區(qū)存在代謝及多巴胺轉(zhuǎn)運體的異常,早期可以用來診斷及鑒別PSP與相關(guān)疾病,但由于操作復雜及成本較高,并未大規(guī)模在臨床應用。
目前并無有效的藥物可以治療或延緩PSP患者的病程,少數(shù)研究報道了部分藥物能輕微改善患者共濟失調(diào)及言語功能,大部分患者都處于保守及對癥治療狀態(tài)[7]。因此,我們需要一種臨床評估手段用來預測PSP自然病程。1992年,Goble等[2]設計了PSPRS的最初版本,并在臨床上常規(guī)用來評估PSP患者。通過長期隨訪研究發(fā)現(xiàn),該量表對疾病的進程較為敏感,年平均進展率約為11.3分;發(fā)病年齡與性別及疾病進程無明顯相關(guān);PSPRS評分越高,其就診后生存時間就越短。本組研究也發(fā)現(xiàn)同一橫截面PSPRS評分越高,生存時間越短(P<0.05)。證實該評定量表在中國漢族人群中也有應用價值。但由于病例數(shù)原因我們的研究樣本量太小,沒有行相關(guān)年齡、首發(fā)年齡、性別及其他因素的多因素回歸分析;還有我們的電話隨訪的局限性,未能定期評估患者以觀察線性變化。
綜上所述,PSPRS評分對進行性核上性麻痹患者疾病進程有較好的預測價值,可以較為準確地評估PSP的自然病程,也可以為以后的PSP臨床研究提供量化評估手段,還可以為合理管理PSP患者提供依據(jù)。
[1]Osaki Y,Ben-Shlomo Y,Lees AJ,et al.The accuracy of clinical diagnosis of progressive supranuclear palsy[J].Movement Disorders, 2004,19(2):181-189.
[2]Golbe LI,Ohman-Strickland PA.A clinical disability rating scale forprogressivesupranuclearpalsy [J].Brain,2007,130(6): 1552-1565.
[3]Litvan I,Agid Y,Calne D,et al.Clinical research criteria for the diagnosis of progressive supranuclear palsy(Steele-Richardson-Olszewski syndrome):report of the NINDS-SPSP international workshop [J].Neurology,1996,47(1):1-9.
[4]Dickson DW,Ahmed Z,Algom AA.Neuropathology of variants of progressive supranuclear palsy[J].Curr Opin Neurol,2010,23(4): 394-400.
[5]Stamelou M,Silva R,Arias-Carrión O,et al.Rational therapeutic approaches to progressive supranuclear palsy[J].Brain,2010,133(6): 1578-1590.
[6]Testa D,Monza D,Ferrarini M,et al.Comparison of natural histories of PSP and multiple system atrophy[J].Neurol Sci,2001,22 (3):247-251.
[7]Boxer,AL,Lipton,AM,Womack,K,et al.An Open-label Study of Memantine Treatment in 3 Subtypes of Frontotemporal Lobar Degeneration[J].Alzheimer Disease&Associated Disorders,2009,23 (3):211-217.
R745.1
B
1003—6350(2015)24—3688—02
10.3969/j.issn.1003-6350.2015.24.1329
2015-03-18)
張 軍。E-mail:csyy_zj@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