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新 王博軒
(1:吉林建筑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長春 130118; 2:吉林建筑大學城建學院,長春 130111)
大學新生計算機基礎銜接教學方法淺析
李麗新1王博軒2
(1:吉林建筑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長春130118;2:吉林建筑大學城建學院,長春130111)
摘要:我國目前的教育體制下,中小學生接受計算機基礎的教育仍然是被動填鴨式教育,也得不到學校足夠重視.因此,大學新生計算機基礎知識掌握的并不扎實,導致許多學生入校后對計算機基礎課程學習不適應.筆者從事多年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針對教學中發(fā)現(xiàn)的一些問題,例如,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差、對實踐教學不夠重視等方面提出一些改進的建議,以便新生能盡快適應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學習.
關鍵詞:大學新生;銜接;方法
在大學對大學新生的計算機基礎知識提出了新的要求,除了要深入熟練的掌握office幾個常用應用軟件以外,還要求對計算機專業(yè)知識的幾大模塊有所了解,如數(shù)據(jù)庫、數(shù)據(jù)結構、面向對象程序設計及軟件工程等,使非計算機專業(yè)的學生能夠更全面地了解計算機知識,同時為能夠滿足國家計算機二級考試要求做好充分準備.
1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改變
在中小學時,計算機信息課程通常被學生認為無足輕重,該課程就是學習打字和學會如何瀏覽網(wǎng)頁而已,因此對office的應用軟件(例如:word,excel,powerpoint)并沒有掌握其常用的功能.進入大學后,不僅要達到對以上軟件的熟練掌握,而且還要對計算機專業(yè)知識,如數(shù)據(jù)庫、數(shù)據(jù)結構、面向對象程序設計、軟件工程有更深入的了解和熟練應用.
中小學的計算機課程教學的模式和手段比較單一,教師在教學時不太重視學生實踐,使學生學到的理論無法與實踐相結合,導致不能很好地掌握所學知識.此外,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只注重自身教學過程,缺少師生之間的互動.進入大學后,要求教師充分發(fā)揮網(wǎng)絡技術在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中的應用.首先,教師根據(jù)教學進度,在博客上或QQ群里布置預習或復習作業(yè),提供相應的網(wǎng)址或網(wǎng)頁,以及收取作業(yè)的時間等信息.然后,學生根據(jù)任務到網(wǎng)絡上廣泛地搜索資料.利用網(wǎng)絡學生可采取各種方式與老師進行交流,如語音、文字、視頻等方式.教師可以通過網(wǎng)絡收取學生的作業(yè),并將優(yōu)秀的作業(yè)通過博客展示給其他人,這樣學生可得到及時的指導和幫助.
大學計算機教學過程中更重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老師在前面講,學生在下面練,并對實際操作情況實時進行檢查,發(fā)現(xiàn)問題立即解決,隨時掌握學生上機操作的節(jié)奏,從而合理推進教學內容.
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一般約為30學時,由于授課時間所限,教師無法在課堂上對每個章節(jié)進行精讀細講,這樣就要求大學新生課下自己主動預習,不懂的地方自己查找資料解決,提高自學能力.
在期末考試形式上打破常規(guī)模式,即統(tǒng)一的考題和答案,這種模式束縛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和思維,可考慮老師規(guī)定主題,學生自主選題,給出構思時間,最后集中進行創(chuàng)作并評議.例如我們期末機考時,給出幾種不同的主題,學生可以自由選擇,鼓勵學生采用不同的軟件,學生在這種寬松的要求下發(fā)揮各自的智慧,圓滿完成考試任務.這樣的考核方式更加重視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和能力的培養(yǎng).
除此之外,大學的計算機課程地位也與中小學不同,在中小學期間,計算機課程被認為是一門輔課,在考試中所占比重較少,甚至不考核[1].而大學期間,計算機基礎課程是必選的考查課,課程結束后要進行統(tǒng)一的考試,合格后計入學分.
2新生學習中可能會遇到的問題
大學新生因為在高中階段課業(yè)任務繁重,沒有自己的時間,平時又習慣在老師和家長的監(jiān)管下學習,所以剛剛走進大學校門的他們,進入了一個全新的學習生活環(huán)境后,就像剛剛飛出籠子的小鳥一樣,自由的時間多了很多,過于放松使他們有時候感覺到迷茫,時間多得不知道如何安排,不會主動安排自己的學習生活,缺乏有效的自主學習能力.
中小學期間計算機課每周安排一節(jié),有時候還經(jīng)常被其它主科占用,即使上課,學生也常常把計算機課當作游戲課,因此對office的各種軟件知之甚少,例如Excel中繪制表格的多欄表頭、數(shù)據(jù)分類匯總后復制分類匯總后結果等常用功能學生都沒有掌握,顯然中學時期對office各種軟件的掌握程度無法滿足大學時期的要求.
大學新生對office里的軟件并不陌生,畢竟在中學里有所接觸,但對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中的軟件技術一章的內容是完全陌生的.在這一章中講解了數(shù)據(jù)庫、數(shù)據(jù)結構、面向對象程序設計及軟件工程等4門計算機專業(yè)課程的初步知識,內容比較抽象,例如:面向對象一節(jié)中涉及到的術語類、封裝、繼承、多態(tài)性等詞語生澀難懂,且由于篇幅限制內容講解不細致,例如:在數(shù)據(jù)庫技術一節(jié)中關于關系數(shù)據(jù)庫的三種基本運算選擇,以及投影和連接沒有給出具體實例的講解,學生很難理解.所以軟件技術這一章節(jié)是大學新生掌握的難點.
計算機是一門發(fā)展迅速的學科,學生要想了解當今最前沿的發(fā)展狀況,僅憑借書本上的知識是不夠的,畢竟教材會有滯后性,要多借助網(wǎng)絡、期刊、雜志等了解更多更新的技術.
3銜接教學對應策略
大學計算機基礎是一門操作性很強的課程,在講述陳述性知識時一定要結合上機操作.可采取任務驅動法和分組式任務教學法相結合.所謂任務驅動法,顧名思義就是指“以任務為驅動,以某個實例為先導,進而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通過學和做,培養(yǎng)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2].分組式教學法是將學生3~5人分為一組,每一組實行強弱搭配,男女混合的原則,通過互補的學習方式,讓計算機基礎好的學生作為組長共同完成學習任務,這樣,基礎弱的學生就能向基礎好的學生請教,從而取得進步,樹立自信.
由于中學時期學生基本處于被動學習,進入大學后很難適應自主性學習.作為老師可以引導幫助他們.例如:有意識的給學生布置相應的課下學習內容,幫助其合理分配每天的學習任務,把學習任務分解成若干小單元,每天堅持完成當天任務,不給自己任何理由推遲完成既定計劃.作為老師還應為他們提供適當?shù)膶W習方法.例如:及時復習,及時復習可以鞏固所學知識,防止遺忘;養(yǎng)成做筆記的習慣,做筆記既可以幫助對問題進行總結和歸納,加深對學習內容理解和記憶,又可以把學習內容中的重點記錄下來,便于以后復習和查閱.總之,多鼓勵學生自主學習,逐步養(yǎng)成其自主學習的習慣.
新生入學之初,可以對學生進行一個階段性的知識檢測,檢測的內容既要包括筆試,也要包括上機.通過檢測新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幫助其及時調整學習方法和技巧,教師也要注意與新生進行溝通,提高他們自主學習能力.
4結語
綜上所述,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培養(yǎng)大學新生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學習能力,提高其計算機水平,是新時期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因此,幫助大學新生盡快適應大學計算機課程的學習不僅是計算機基礎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也是未來發(fā)展中能盡快適應社會市場的需要,從而促使學生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邱家蓮.關于中學信息技術教學的若干思考[J].考試研究,2012(4):163.
[2] 于研.探究中職計算機教學中的有效策略的運用[J].考試研究,2013(11):248.
Study of College Freshmen Computer Science Convergence Teaching Strategies
LI Li-xin1,WANG Bo-xuan2
(1:SchoolofComputerScienceandEngineering,JililnJianzhuUniversity,Changchun,China130118;
2:TheCityCollegeofJilinJianzhuUniversity,Changchun,China130111)
Abstract:Under our current education system in our county,computer education for 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s still force feed,and not receive enough attention from school administration.Therefore,freshmen do not have solid knowledge of compute fundamental,resulting in many freshman not ready for computer education in College.From many years of teaching computer courses,writer have found some improvement recommendation for common problems in education,e.g.lack self learning ability,insufficient attention to the practice.These will improve the freshman learning experience.
Keywords:freshmen;convergence;method
中圖分類號:G 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5-8919(2015)06-0096-03
作者簡介:李麗新(1973~),女,吉林省長春市人,副教授.
收稿日期:2015-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