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泰國特派記者 楊謳 本報記者 蘇靜●徐澄
據《曼谷郵報》13日報道,泰國副總理兼外長他納薩表示,泰國在外交事務方面一貫保持中立。此番表態(tài)的背景是,批評人士認為去年上臺的軍政府正在“倒向”俄羅斯和中國。4月7日至8日,俄羅斯總理梅德韋杰夫對泰國進行了正式訪問。這是25年來俄羅斯總理第一次到訪泰國。上周,泰國副總理兼國防部長巴維率武裝部隊領導人對中國進行了為期3天的訪問,討論購買潛艇等軍事裝備問題。
他納薩表示,泰國一直保持一貫的外交政策,從不選邊站隊。118年來,俄羅斯一直是泰國的朋友;180多年來,美國和泰國一直保持密切關系。他說,泰國人天性好客,歡迎游客。過去泰國就曾向俄羅斯購買過武器,而不僅僅是在上周俄總理訪問泰國后。事實上,泰國購買的武器分別來自美國、中國和俄羅斯。目前泰國與俄羅斯的武器銷售協(xié)議最初是由上屆政府達成的,現(xiàn)任政府只是繼續(xù)履行協(xié)議。除了軍事裝備外,兩國還討論了如何重啟消費產品貿易和泰國前政府刻意忽略的農產品貿易。他納薩說:“我們是開放的,始終保持與各方的坦率交流。我們從來不會因為要使一些人嫉妒而與另一些人交朋友。我堅信(泰國)本屆政府誠實坦率。我們愿意在國際社會與每個國家展開合作。當然,我們會遵守各項規(guī)則。”
《曼谷郵報》稱,4月7日至8日,俄羅斯總理梅德韋杰夫對泰國進行了正式訪問。雙方簽訂了涉及從能源到軍事裝備等多領域的多項合作協(xié)議。批評人士認為,在美國就去年5月22日政變對泰國施壓等情況下,泰國外交政策正發(fā)生轉移?!疤﹪懞弥袊?,重整外交平衡”,新加坡《海峽時報》10日稱,政變導致泰國和古老盟友美國及歐盟關系冷淡,外交人士認為,泰國和中俄走近,是外交“再平衡”的步驟之一。
泰國軍方自2014年接管政權以來,受到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制裁,不得不向中國、俄羅斯、東盟等尋求支持。盡管現(xiàn)在泰國把中國視為最重要的伙伴之一,但泰國不可能完全拋棄與美國等西方國家的關系。這其中有歷史原因,美國與泰國長期互為盟友,兩國間尤其是在軍事領域有大量合作與聯(lián)系。特別是泰國軍方上臺后,美國雖然宣布制裁,但一年一度的泰美“金色眼鏡蛇聯(lián)合軍演”并未取消,可見雙邊關系的緊密。
泰國是東南亞唯一沒有成為殖民地的國家,與其熟諳大國間靈活自處之道有密切關系,泰國為維護國家利益,善于順勢而動,因此有學者形象地將之比喻為“竹子外交”,扎根很深,哪邊風勁就倒向哪邊。目前,泰國許多學者和輿論普遍認為,泰國應堅持以往的外交法寶:保持平衡,以尋求最大的利益。像泰國分別同中國、日本簽訂鐵路項目,就是一個兩不得罪的明顯例子。
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zhàn)略研究院研究員許利平13日對《環(huán)球時報》記者說,泰國在敏感問題上一般持模糊或者中立的態(tài)度,這跟它固有的傳統(tǒng)、文化特性有關。從泰國1932年實現(xiàn)君主立憲制以來,雖然政府走馬燈般頻繁更替,但無論是民選政府還是軍政府,其保持中立、大國平衡的外交政策一直沒有改變?,F(xiàn)在來看,目前的政府仍然保持了中立的政策,因為這符合泰國國家利益。西方對它的批評,顯示了西方對泰國目前政局合法性的質疑,也是找噱頭借機干涉泰國內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