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瑩瑩,崔朝妹,王寧寧
(1.濟寧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兒科五區(qū),山東 濟寧 272000;2.山東大學附屬省立醫(yī)院心外監(jiān)護室,山東 濟南 250000;3.鄒平縣人民醫(yī)院感染辦,山東 鄒平 256200)
·健康教育·
“1+1”哮喘教育管理模式對院外患兒病情控制的影響
張瑩瑩1,崔朝妹2,王寧寧3
(1.濟寧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兒科五區(qū),山東 濟寧 272000;2.山東大學附屬省立醫(yī)院心外監(jiān)護室,山東 濟南 250000;3.鄒平縣人民醫(yī)院感染辦,山東 鄒平 256200)
目的 評估“1+1”哮喘家庭宣教模式對院外患兒病情控制水平的影響。方法選取2011年6月至2012年12月出院及門診患兒家長289例,按門診號隨機分為觀察組149例(單號)、對照組140例(雙號),對照組接受一般哮喘宣傳教育,觀察組采用哮喘教育學校和哮喘患兒協會構成“1+1”哮喘教育管理模式,并建立哮喘檔案跟蹤指導。比較3個月后,兩組患兒家長對哮喘知識掌握情況及患兒的哮喘控制率和疾病復發(fā)率。結果(1)觀察組患兒家長的疾病知識掌握率為85.91%,氣霧劑吸入掌握率為83.89%,峰流速儀監(jiān)測使用正確率為86.58%,用藥依從性為77.18%,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0.01);(2)出院3個月后,觀察組患兒的疾病完全控制58例(38.93%),復發(fā)31例(20.81%),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0.01)。結論“1+1”哮喘家庭教育模式是由護患共同參與,將哮喘患兒及家長的院外教育和院內宣教融為一體的長期教育指導模式,其有利于提高患兒家長的哮喘知識知曉率,有效控制哮喘患兒的病情,從而降低復發(fā)率。
哮喘;健康教育;院外教育;患兒
支氣管哮喘被世界衛(wèi)生組織列為疾病中四大頑癥之一,已成為嚴重危害兒童健康的一種多發(fā)病和常見病,常因患者難以正確執(zhí)行并長期堅持正規(guī)的治療方案而導致疾病反復發(fā)作[1]。文獻報道,我國接受過規(guī)范化治療的哮喘患者不足5%[2],而控制哮喘的關鍵是給予患兒家長有效健康教育使其實現正確的規(guī)范治療和自我管理[3]。目前,國內對健康教育多側重于對患兒家屬哮喘臨床緩解期護理方法的常規(guī)宣教指導,尚未建立完整的教育-評價-跟蹤教育模式[4],尤其對出院及門診患兒進行規(guī)范管理,長期監(jiān)控的系統化教育管理尚不理想。近年來,我院對289例出院及門診患兒家長應用“1+1”哮喘家庭宣教模式進行健康教育,并為其建立哮喘檔案跟蹤指導,取得滿意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6月至2012年12月在本院就診的支氣管哮喘患兒家長289例,其中母親163例,父親126例;年齡24~46歲,平均(35±7)歲;文化程度:大專以上106例,高中或中專119例,初中及以下64例?;純耗行?55例,女性134例;年齡3~16歲,平均(8±3)歲;患兒病程1~10年,平均(4±1)年;患兒間歇發(fā)作103例;輕度持續(xù)發(fā)作83例;中度持續(xù)發(fā)作67例;重度持續(xù)發(fā)作36例。納入標準:(1)符合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制定的哮喘診斷標準[5];(2)患兒哮喘史≥1年;(3)家長具有一定理解溝通能力;(4)患兒無心血管、神經系統疾病及并發(fā)癥;(5)知情同意,自愿參加本研究。將符合納入標準患兒家長按門診號隨機分為觀察組149例(單號)、對照組140例(雙號)。兩組患兒家長的性別、年齡、文化程度及患兒病程、病情等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家長接受一般哮喘健康宣教,1 h的規(guī)范哮喘課程,包括了解哮喘促發(fā)因素、簡單發(fā)病機理、常規(guī)處理方法、簡單自我監(jiān)測等內容;觀察組家長則采用“1+1”哮喘家庭宣教模式進行健康教育,并建立哮喘檔案跟蹤指導,具體內容如下:(1)哮喘知識調查:參照國內外相關文獻資料自行設計《哮喘患兒知識調查表》,并附詳細填寫說明。調查內容包括疾病臨床表現、治療藥物應用、峰速儀使用方法、呼吸鍛煉等方面共10個問題,在哮喘患者就診當天對其家長進行調查;(2)“1+1”哮喘教育模式:哮喘教育學校和哮喘患兒協會構成“1+1”哮喘教育管理模式,二者相互依存,以互補的形式向哮喘患兒普及疾病信息,逐步提高受訓患兒家庭管理能力,建立良好互動的護患、患者伙伴關系。①每周二,由??谱o士以課堂式教育形式為患兒家長提供哮喘防治知識、治療方案峰流速儀使用方法與隨訪指導,并發(fā)放復診通知卡、哮喘健康卡、哮喘患兒協會活動計劃卡,提醒家長根據病情程度定期隨訪,同時介紹哮喘教育學校具體課程;②每個月月末組織哮喘患兒協會活動,活動時間1次/2 h。活動前兩周協會團隊組以短信方式向會員發(fā)出通知,內容有哮喘防治講座、錄像觀賞、患兒家長經驗交流會及咨詢活動等;(3)對接受“1+1”哮喘宣教模式教育的患兒家長,于3個月后調查哮喘知識進行最終效果評價。
1.3 評定標準 對289例患兒家長進行為期3個月的電話追蹤調查,每次隨訪均記錄在冊以了解患兒情況。(1)哮喘知識掌握情況:分別為哮喘知識、吸入劑使用、哮喘呼吸峰值流速儀(德國生產,測量最大呼氣流速)和遵醫(yī)行為4個方面,將均為肯定回答確定為本研究的哮喘“良好掌握”標準。(2)哮喘控制率:完全控制:白天無癥狀,活動不受限,夜間無發(fā)作醒來;控制良好:白天偶有癥狀,日?;顒硬皇芟?,偶有夜間發(fā)作,1個月≤1次;未控制:白天癥狀明顯,日?;顒邮芟?,頻繁夜間發(fā)作,1個月≥2次;(3)疾病復發(fā)率:出院患兒病情均達有效控制,即肺功能正常、無日間夜間自覺癥狀,無日常活動受限,出院后再次出現上述癥狀者,即為哮喘復發(fā)。記錄3個月內哮喘復發(fā)1次以上患兒數。
1.4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16.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組間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家長哮喘知識掌握情況比較 觀察組疾病知識掌握率為85.91%,氣霧劑吸入掌握率為83.89%,峰流速儀監(jiān)測使用正確率為86.58%,用藥依從性為77.18%,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1。
2.2 兩組患兒控制率和復發(fā)率比較 出院3個月后,觀察組疾病完全控制58例(38.93%),復發(fā)31例(20.81%),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2。
表1 兩組家長哮喘知識掌握情況比較[例(%)]
表2 兩組患兒控制率和復發(fā)率比較[例(%)]
哮喘是呼吸科常見的疾病,具有難根治、反復發(fā)作的特點。研究表明即使采用了GINA或者國家哮喘教育和預防方案(NAEEP)所制定的診療指南,并非所有患者都能達到哮喘控制。陳海英等[6]研究結果表明,教會患兒家長正確使用吸入劑3 d后評估,能正確使用的患兒家長僅占36.3%。應用“1+1”哮喘家庭教育模式能有效指導院外健康教育工作,規(guī)范健康教育內容及跟蹤宣教,使患兒實現院外有效家庭管理,知道需要做什么、如何做,逐項監(jiān)督,提高了健康教育的效果。
3.1 應用“1+1”哮喘家庭教育模式利于提高患兒家長的哮喘知識知曉率 目前,我國哮喘患兒因急性發(fā)作而入院,在癥狀得到緩解后回到家中,往往得不到持續(xù)的健康宣教[7]。本研究通過采取“1+1”哮喘教育模式,把教育、指導和合作結合起來,使家長成為哮喘家庭管理中主動參與者,使患兒回到家中仍能得到持續(xù)的教育指導。護士對患兒家長者進行反復、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可提高其對患兒疾病的認知、藥物使用方法、疾病監(jiān)測有系統科學的認識,從而提高對患兒的家庭照顧能力;護士在隨訪過程中同時監(jiān)測并指導患兒完成出院后正規(guī)治療的內容,使家長正確掌握吸入劑的使用,提高用藥的依從性,正確評價疾病的發(fā)展,可減少患兒哮喘發(fā)作次數,達到完全控制、部分控制哮喘,改善患者的生存質量,使哮喘教育資源統一、規(guī)模、共享、最大限度以發(fā)揮它應有的功能[8]。本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在3個月的訪視后,家長對哮喘知識知曉率、吸入劑使用的正確性、峰速儀的使用率、遵醫(yī)囑用藥的依從性進行比較明顯高于對照組(P<0.01)。
3.2 應用“1+1”哮喘家庭教育模式能有效控制疾病,減少復發(fā)率 本結果顯示,出院3個月后觀察組患兒哮喘完全控制率及部分控制率均高于對照組(P<0.01),無一例需住院治療,且疾病復發(fā)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1)。通過“1+1”哮喘教育模式后,護士宣教、家庭管理與疾病治療同時進行,反復不斷強化患者對哮喘本質的認識、對吸入技術的監(jiān)督,將院外教育和院內宣教融為一體,通過增強家庭監(jiān)督、患兒依從性,遵照醫(yī)生的指導進行規(guī)范治療,或根據峰流速值及時采用預防措施,減少和減輕哮喘發(fā)作;減輕消除慢性哮喘癥狀;恢復和維持正?;顒幽芰?,提高家庭照顧;減少疾病復發(fā),提高患者防治依從性,達到長期穩(wěn)定,提高生活質量,提升社會效益。
綜上所述,“1+1”哮喘教育模式是由護患共同參與,并將對哮喘患兒的院外教育和院內宣教融為一體的長期教育指導模式,利于提高患者的哮喘知識知曉率,能增強對生活中哮喘患兒病情的良好控制,降低復發(fā)。
[1]Wang HY,Wong GW,Chen YZ.et al.Prevalence of asthma among Chinese adolegcents living in Canada and in China[J].CMAJ, 2008,179(11):1133-1142.
[2]方成波,周 強.小兒支氣管哮喘的治療進展[J].當代醫(yī)學,2012, 18(1):23-24.
[3]黃麗君,張清華,周玉華.健康教育在支氣管哮喘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2,18(7):114-115.
[4]喬海平,易泉英,劉 剛,等.健康教育對哮喘患兒自我管理和發(fā)病的干預及影響探討[J].河北醫(yī)學,2012,18(3):340-342.
[5]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哮喘學組.支氣管哮喘防治指南(支氣管哮喘的定義、診斷、治療及教育和管理方案)[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3,26(4):132-138.
[6]陳海英,洪哲云,趙 斐.杭州市支氣管哮喘病人定量氣霧劑吸入的影響因素分析[J].海峽藥學,2011,1(23):118-120.
[7]Muhlhauser I,Lenz M.Does patient knowledge improve treatment outcome[J].Z Evid Fortbild Qual Gesundhwes,2008,102(4): 223-230.
[8]Magzamen S,Patel B.Davis A.et al.Kickin Asthma:schoolbased asthma education in an urban community[J].J Sch Health,2008,78 (12):655-665.
R725.6
B
1003—6350(2015)02—0284—03
10.3969/j.issn.1003-6350.2015.02.0100
2014-06-09)
張瑩瑩。E-mail:12592061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