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練器械的人經(jīng)常能聽見這么一種說法:你肌肉練得再大也沒用,是死肌肉,沒有爆發(fā)力。一般說這話的有兩種人:
第一種人:
手無縛雞之力的瘦子
諷刺身體強壯者為“死肌肉”,并以此作為自己不鍛煉的借口。
第二種人:
練習拳擊、散打的“高手”
一副居高臨下的姿態(tài):練這么大有什么用,還是打不過我們!
首先必須聲明一點,在權威的運動解剖和生理學上是找不到“死肌肉”這個概念的,人們口口相傳的所謂“死肌肉”,其實是指由單一刺激而增大形成的肌肉,由于訓練過程中缺少整體協(xié)調(diào),導致肢體有力量卻無法配合,最終使得軀體靈活度低,應變能力差,變成缺乏爆發(fā)力的僵硬的肌肉。肌肉爆發(fā)力下降的根本原因不是某塊肌肉的收縮速度變慢,而是肌肉之間的協(xié)調(diào)能力下降。尤其是練健美的人,力量訓練后肌肉會因為長時間收縮用力而變得僵硬,如果訓練后總是不注意放松,就會使疲勞發(fā)硬的肌肉不能及時放松,出現(xiàn)肌肉的血液循環(huán)不暢、肌肉易痙攣、失去應有的彈性等癥狀。肌肉一僵,自然會整體地影響人的協(xié)調(diào)性與爆發(fā)力。這也是有些人雖然體格看上去很強壯力量也很大,但行動笨拙的原因之所在。
不同運動練出來的肌肉是否有區(qū)別?
不同的運動練出來的肌肉無論從肌肉類型、實戰(zhàn)效果或是體形等各方面,區(qū)別都很大。例如短跑運動員主要訓練快肌,而長跑運動員主要訓練慢肌,所以短跑運動員爆發(fā)力很強,但耐力一般,而長跑運動員跑馬拉松不在話下,讓他跑百米,卻爆發(fā)不出多快的速度來。
不同類型的肌肉是好是壞只跟你的目標有關。我們在鍛煉的時候,一定要首先確定自己的鍛煉目的,根據(jù)目的再使用相應的訓練方法和手段。
如何擺脫“死肌肉”?
在兩組訓練之間,最好做一些緩解肌肉的放松動作。如做完彎舉動作后,可將兩臂自然下垂,做放松抖動動作,放松臂部肌肉和肩、肘、腕關節(jié),或用手捏、拍打、按摩肱二頭肌,使肌肉放松。另外,血乳酸可以通過有氧運動分解,所以除了一定的拉伸柔韌訓練,為了緩解乳酸的堆積,還應該做一些小強度的有氧運動,比如慢跑、快走。
腦洞大開:高科技能否人造出一個肌肉男?
這個目標并非天方夜譚,最近美國杜克大學研究人員在實驗室制作出第一塊能收縮并對外界刺激產(chǎn)生反應的人類骨骼肌。這種實驗室生長的組織,不久將可供研究人員在人體之外的人類基礎肌肉上測試新型藥物和研究疾病。研究者稱“我們可以從每個病人身上采樣進行活檢,為每個病人培養(yǎng)新型肌肉,以觀察哪種藥物能起到更好的作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