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利青(西南大學漢語言文獻研究所,重慶 北碚 400715)
上古漢語稱謂詞中存在的同素異序現象
賈利青
(西南大學漢語言文獻研究所,重慶北碚400715)
上古漢語稱謂詞在結構組合上存在同素異序現象,情況較為復雜。本文在對稱謂詞進行結構分類的基礎上,對其進行語義分析,認為:并列式和偏正式稱謂詞中都存在同素異序現象,且詞義指涉范圍廣;構成同素異序稱謂詞的兩個語素,其詞性可以同時是名、動、形容詞,來共同表達一個名詞性的稱謂;由于語言經濟簡約的原則,同素異序稱謂詞也不免一個保存至今,一個自然消失。
上古漢語;稱謂詞;同素異序
同素異序詞是指兩個語素A和B,它們的組合順序可以互調,在一段時間內成對出現的雙音節(jié)合成詞。從語素意義上看,A和B的意義相同、相近或相類;從詞性上看,A和B的詞性相同;從結構順序上看,形成AB或BA式。同素異序詞是古代漢語詞匯發(fā)展過程中存在的一種重要語言現象,AB和BA兩個詞的詞義大部分相同,也存在相異的情況,而且在長期的語言發(fā)展過程中,其中一個消失,而另一個保存下來。
上古漢語稱謂詞中的同素異序詞較為豐富,且社會稱謂中的同素異序詞比親屬稱謂更多。本文舉例一些并列式和偏正式同素異序稱謂詞,對其進行分析,并探討此類詞的一些特點和規(guī)律。
1.1并列式合成稱謂詞
1.1.1.合并型(A=B,A+B/B+A=A或B)
根據上古漢語的一些單音詞有“散文則同,對文則異”的特點,在漢語雙音化的趨勢下,合并型稱謂詞出現較多。其中A和B的意義相同或相近,所以這種造詞的結構也稱為“同義連文”。
第一,社會稱謂:[名詞+名詞]
百姓:【人民、民人】【民下、下民】
這兩組詞在古代泛指百姓,但二者側重點又不同?!墩f文·民部》:“民,眾萌也?!?,“民”泛指愚昧的百姓,與“人”渾言則同,析言則異。《詩經·大雅》:“宜民宜人,受祿于天?!敝祆浼猓骸懊?,庶民也。人,在下位者也。”“下”由下方引申為地位低下。所以第一組側重指“愚昧無知”的百姓,第二組側重指“卑賤低下”的百姓。
工匠:【工匠、匠工】
工匠泛指從事各種手工技藝者。“工”是對匠人的統(tǒng)稱,“匠”側重指木匠?!墩f文,匚部》:“匠,木工也?!倍斡癫米ⅲ骸鞍俟そ苑Q工,稱匠獨舉木工者,其字從斤也?!薄敖场焙汀肮ぁ蓖x連文,如:《荀子·榮辱》:“可以為工匠,可以為農賈?!薄段究澴印ぴ佟罚骸俺坦と?,備器用,匠工之功也?!?/p>
藝仆:【倡俳、俳倡】【倡優(yōu)、優(yōu)倡】
“倡”指歌唱為主的男女藝人?!皟?yōu)”,古訓或以為“倡”,《稱謂大詞典》解釋為表演樂舞、雜戲的藝人。“俳”,以表演雜戲,娛樂人為業(yè)的藝人,《國語·晉語一》:“公之優(yōu)曰施,通于驪姬?!表f昭注:“優(yōu),俳也。”“俳”是“優(yōu)人中尤善戲謔者”①。“俳”“倡”“優(yōu)”三者都指表演的藝人,同義連文,可以調換順序組成同素異序詞。
老師:【師傅、傅師】
師,在周代特指貴族的官師,《周禮·天官·大宰》:“三曰師,以賢得民?!编嵶ⅲ骸皫煟T侯師氏,有德行以教民者。”“傅”由輔佐引申為教導,后特指帝王或諸侯子女的老師?!皫煾怠薄案祹煛狈褐附處?。如《谷梁傳·昭公十九年》:“羈貫成童,不就師傅,父之罪也?!边@里的“師傅”指學校的老師?!妒酚洝で乇炯o》:“太子不可黥,黥其傅師?!边@里的“傅師”特指給教導太子的老師?!稘h語大詞典》沒有收錄這兩個詞。
保姆:【保庸、庸保】
《說文·用部》:“庸,用也?!北硎竟凸さ摹坝埂焙笞鳌皞颉??!氨!?,本義指背幼兒,也借代指酒家雇工。《鹖冠子·天則》:“酒保先貴食者。”《漢書·欒布傳》:“(彭越)賣庸于齊,為酒家保?!鳖亷煿抛ⅲ骸熬萍易鞅!1?,庸也?!薄皞颉焙汀氨!蓖x連文,如《史記·司馬相如列傳》:“(相如)與保庸雜作,滌器于市中。”又《史記·刺客列傳》:“高漸離變名姓于庸保,匿作于宋子?!?/p>
收稿日期:2015-05-07
作者簡介:賈利青(1989-),女,山西朔州人,西南大學漢語言文獻研究所2013級碩士。研究方向:漢語言文字學。
朋友:【朋友、友朋】
“朋”“友”一般被認為有“同師曰朋,同志曰友”的區(qū)別,但二者常組合成詞,指志趣相同或利益相關而聯合起來的人與人的關系。如《論語·學而》:“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左傳·莊公二十年》:“豈不欲往?畏我友朋?!?/p>
盜賊:【盜寇、寇盜】
“盜”指偷竊或搶劫財物的人;“寇”本義聚眾劫掠,可代指結伙搶劫的人。故二者組合成詞,且順序可調換。如《春秋繁露·五行變救》:“金有變,畢昴為回,三覆有武,多兵,多盜寇?!薄蹲髠鳌は骞荒辍罚骸氨忠匾哉讨恍蓿鼙I充斥。”
老人:【長老、老長】【老艾、艾老】
“老”指五十至七十歲的人?!伴L,可引申為年長,特指年老,《廣雅·釋詁》:“長,老也。”二者散文相同,構成同義連文。如《禮記·祭義》:“士庶人有善,本諸父母,存諸長老?!薄妒酚洝に挝⒆邮兰摇罚骸澳宋阄肺?,不用老長?!?/p>
“艾”,本指艾蒿,也是老年男子的尊稱。《鹽鐵論·未通》:“五十以上曰艾老……”“……所以輔耆壯而息老艾也。”
此外,還有【女婦、婦女】等,本文不再贅述。第二,親屬稱謂:
正妻:【正嫡(適)、嫡正】
“正”,常作語素和“妻”組合,表示嫡妻?!暗眨ㄟm)”,《爾雅·釋親》訓為“敵也,與匹相敵也。”與夫的身份相匹敵,特指封建宗法制度下的正妻?!稄V韻·錫韻》:“嫡,正也?!薄暗铡薄罢蓖x連文,表示男子的原配。
妾:【媵妾、妾媵】
“妾”是表示非正妻的常用稱謂?!半簟保臼桥慵蘖x,引申為陪嫁者。可特指隨嫁己身的姊妹、侄女,相當于“妾”?!对娊洝ふ倌稀そ秀嵝颉罚骸懊离粢玻诙鵁o怨,嫡能悔過也?!笨资瑁骸半糁^妾也。謂之媵者,以其從嫡以送為名?!薄半簟薄版蓖x連文,指非正妻。
后代:【昆后、后昆】
“昆”,在表示兄長之義時,和“晜”相同,但是可以“反訓為‘后’,與‘先’相對?!墩f文·日部》段注:‘昆義或為先,如昆弟是也;或為后,……如《釋言》‘昆,后’是也。”②“昆后”“后昆”都泛指遠世的子孫后代。
[形容詞+形容詞]
英杰:【俊雄、雄俊】【俊杰、杰俊】
“俊”,本義為才智超人,可代指才能出眾的人?!靶邸?,象征孔武有力,代指在某方面出類拔萃的人?!靶邸薄翱 苯M合,特指聰明有為、稱霸一方的人?!敖堋北玖x特異、杰出,代指優(yōu)秀出眾的人。和“俊”合稱指英杰。
1.1.2化合型(AB≠A,AB≠B,AB=C)
此類詞A和B意義相類,合成后的新義一般是引申和借代的結果。
(1)社會稱謂
[名詞+名詞]
百姓:【黎庶、庶黎】【烝黎、黎烝】
“黎”,《說文·黍部》曰為“履黏也……”,指用粘性的黍作糊粘鞋。假借眾多義?!盁A”有眾多義,《詩經·大雅·烝民》:“天生烝民,有物有則?!泵珎鳎骸盁A,眾?!笨山柚赴傩?。三者組合可互相調換位置,指百姓。
老人:【老耄、耄老】【耆老、老耆】
《釋名·釋長幼》:“六十曰耆。”《說文·老部》:“年九十曰耄?!薄瓣取焙汀半!倍伎膳c“老”組合指老年人。如《禮記·王制》:“養(yǎng)耆老以至孝,艾蒿孤獨以逮不足?!薄稘h書·景帝紀》:“老耆以壽終,幼孤得遂長?!?/p>
(2)親屬稱謂
[動詞+動詞]
后代:【繼嗣、嗣繼】
“繼”,本義為延續(xù),引申為繼承,代指繼承王侯位的子孫后代?!八谩北局咐^承君位,引申為繼承人,后可泛指子孫后代。二者同義連文可泛指后代?!稘h書·劉向傳》:“時上無繼嗣,政由王氏出,災異浸甚。”《元后耒》:“覲禮高禖,祈廟嗣繼?!?/p>
1.2偏正式合成稱謂詞
[名詞+名詞]
商人:【商客、客商】
“客”,指旅居在外或行于途中之人?!吧獭?,動詞為經商,名詞為商人,因其貨資要運轉,故是客的一類。二者同義連文,如漢焦贛《易林·歸妹之蠱》:“商客善賈,大國富有?!薄俄n非子·難二》:“利商市關梁之行,能以所有致所無,客商歸之。”“客商”是大名冠小名,“商客”是小名冠大名。
樂師:【師工、工師】
“工”可特指宮廷內以歌唱誦詠為業(yè)的樂人,一般為盲人?!稌ひ骛ⅰ罚骸肮ひ约{言,時而飏之?!笨讉鳎骸肮?,樂官,當誦詩以納諫?!薄皫煛币蔡刂笜啡酥L,一般為盲人?!抖Y記·樂記》:“子贛見師乙而問焉……”鄭注:“師,樂官也?!薄皫煿ぁ薄肮煛倍贾笜啡耍罢呤谴竺谛∶?,后者是小名冠大名。
從以上例子來看,我們可以發(fā)現上古漢語的同素異序稱謂詞有以下特點:
2.1.在詞性和詞的結構方面看,并列式同素異序詞的兩個語素詞性相同,或都是名詞、動詞、形容詞
語素可以互換位置,且詞性不變,合成詞的新義和語素原義基本相同,或是相類的詞義。如【后昆、昆后】指后代,【姑舅、舅姑】是公公和婆婆的合稱。偏正式同素語序詞是屬和類的關系,側重指小范圍的意義。如【商客、客商】主要指經商之人;【師工、工師】主要指朝廷的樂官。但可互換位置。這也側面體現了上古漢語雙音詞組合不穩(wěn)固的特征。
2.2從詞的組合結果來看,不管稱謂詞中兩個語素是什么詞性,一旦合成一個詞后,都成為一個名詞。
即“[動詞+動詞]或[形容詞+形容詞]或[名詞+名詞]”→[名詞],如形容詞組合【俊杰、杰俊】表賢才等。這和稱謂在人際關系中表示人的特定身份和職業(yè)有關,通過這種文化符號系統(tǒng)來反映漢民族的家族制度、婚姻生活、社會風尚。在社會稱謂中,可以看到社會行業(yè)(百工、老師、藝人等)、等級、性別、長幼等的區(qū)別;親屬稱謂區(qū)別嫡庶、尊卑等,反映了宗法制度的縝密性和嚴苛性。通過借代和引申來表示漢語稱謂,把意義相同、相近、相類的單音詞組合成雙音詞,減少了同義單音詞泛濫的現象,也反映了上古漢語逐漸走向雙音化的趨勢。
2.3從語言發(fā)展的過程來看,同素異序稱謂詞一個被保留使用,一個銷聲匿跡
如【俊杰、杰俊】【工匠、匠工】等,前者保留下來,后者消失。因為兩種語序同時并存不符合語言經濟簡約的原則,不能使詞分工明確,造成形式上的繁復。究其原因和規(guī)律,筆者結合前人觀點,認為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從語義上來看,一般被保留下來的詞的兩個語素中,泛指、統(tǒng)稱義在前,側重義在后,如【工匠、匠工】【倡俳、俳倡】【客商、商客】等;若兩個語素在含義的抽象程度有差別,往往前一語素較具體,后一語素具有概括性,如【婦女、女婦】。
第二,若不受語義限制,可能會受到發(fā)音方面的限制。王云路先生指出:“聲調相同的并列式復音詞按照發(fā)音部位和發(fā)音方法排列。”“通常發(fā)音部位依照口腔由小到大,由合到開的順序?!雹廴纭颈I寇、寇盜】④。趙小剛認為:“并列式復合詞中,而詞素若同調,則清音詞素在前,濁音詞素在后;二詞素若異調,則不論清濁,均是平聲在前,仄聲在后?!雹莅创苏f法,同調如【繼嗣、嗣繼】,“繼”聲母是清聲母,“嗣”聲母是濁聲母[s]。
第三,語言具有約定俗成性。特定的地區(qū)、人、時間以及觀念等都會影響人們使用詞語的習慣,如【舅姑、姑舅】為了反映男尊女卑的社會家庭地位,前者保留,后者不用。
需要說明的是,兩個同素異序稱謂詞在調換位置時,結構可能發(fā)生變化,如【民庶、庶民】,前者是并列結構,后者是偏正結構,有的意義也會發(fā)生變化,如【父老、老父】,都是偏正結構,前者是對年老男性的尊稱,也可泛指鄉(xiāng)親,后者指年老的父親。有的結構和意義都發(fā)生變化,如【子男、男子】,前者是大名冠小名,指兒子,后者是附加式結構,指成年男性。
同素異序詞在漢語詞匯中情況復雜,本文僅從稱謂這一角度,列舉相關稱謂,簡單闡述其代表性的特點,以期加深對古漢語復音詞發(fā)展的認識。
[1]許慎.說文解字[M].北京:中華書局,1954.
[2](清)梁章鉅.稱謂錄[M].長沙:岳麓書社,1991.
[3]王云路.中古漢語詞匯史(上冊)[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0.
[4]王琪.上古漢語稱謂研究[M].北京:中華書局,2008.
[5]張能甫.東漢語料及同素異序的時代問題——對東漢語料與詞匯史研究芻議的補說[J].古漢語研究,2000,(03).
[5]蔣黎黎.古漢語同素異序詞研究綜述[J].江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06).
責任編輯:周哲良
H 131
A
1672-2094(2015)04-004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