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理性·自由·詩意
        ——讀崔大華的《莊學研究》

        2015-04-11 05:15:43
        商丘師范學院學報 2015年4期
        關鍵詞:崔先生莊子哲學

        代 云

        (河南省社會科學院 哲學與宗教研究所,河南 鄭州 450002)

        理性·自由·詩意
        ——讀崔大華的《莊學研究》

        代 云

        (河南省社會科學院 哲學與宗教研究所,河南 鄭州 450002)

        《莊學研究》是崔大華道家研究的代表作,這本書給我最深刻的感受是:理性的辨析、自由的心靈和詩意的表達。作為致力于中國哲學研究的學者,對西方哲學的深入鉆研成為他剖析《莊子》的得力工具。作為學者,他特別突出的品質(zhì)就是獨立思考、不盲從權威。獨立思考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人生態(tài)度,體現(xiàn)的是對精神自由的追求,對世俗非議的淡漠,這些思想特質(zhì)讓他對莊子有一種天然的親近感。與莊子相隔兩千多年而心靈相通的崔先生有著無法掩蓋的詩人情懷,在《莊學研究》一書中,可以看到的除了準確而嚴謹?shù)膶W術語言,還有不時從心中筆下流露出的飽含情感與體驗的詩意語言。

        莊子;《莊學研究》;崔大華

        作為一位儒道兼修的哲學史家,崔大華(1938-2013)在儒學方面的成就主要體現(xiàn)在《儒學引論》和《儒學的現(xiàn)代命運——儒家傳統(tǒng)的現(xiàn)代闡釋》兩部大著上,道家方面則以《莊學研究》一書為代表①。

        《莊學研究》是崔先生1985年申報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的最終成果,該項目于1989年完成并結項,1992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并收入“哲學史家文庫”,2005年重印。

        從崔先生1988-1991年的書信底稿中可以看到,這本書在出版過程中幾經(jīng)周折才最終付梓。但在出版后得到了學術界的重視和廣大讀者的喜愛,被評價為代表20世紀90年代莊學研究水平的著作之一??梢哉f,這是一部奠定崔先生學術地位并經(jīng)過時間檢驗的著作。這本書給我最深刻的感受是:理性的辨析、自由的心靈和詩意的表達。

        一、理性的辨析

        崔大華于1979年考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師從侯外廬攻讀中國思想史專業(yè)碩士學位,是侯先生的關門弟子。求學期間,除了在文獻學、史學方面受到嚴格的訓練之外,對西方哲學也進行了深入鉆研,這成為他剖析《莊子》的得力工具。

        《莊學研究》共計44萬多字,分上中下三編,上編“莊子其人其書”,中編“莊子思想述評”,下編“莊子思想與中國歷代思潮”。其中,上編做的主要是掃清迷霧的工作,下編分析莊子思想作為中國哲學一個觀念淵源在中國思想史上的影響,中編分七個部分分析莊子思想:自然哲學、人生哲學、社會批判思想、認識結構、文學特質(zhì)與古代科學背景。這樣的安排用崔先生的話來說,是“在一種現(xiàn)代的觀念背景下闡釋、復現(xiàn)莊子學派真實的、歷史的思想面貌”[1]105。崔先生曾謙虛地說這個框架“比較舊”,但在讀完之后會發(fā)現(xiàn),它十分有效地將散落在《莊子》不同篇章中的概念、范疇、命題整理成一個具有內(nèi)在聯(lián)系與邏輯結構的思想體系,為后學者采擷這顆思想果實提供攀爬的階梯。

        在評述莊子自然哲學時,崔先生從“氣”、“化”、“道”三個范疇入手,考察莊子自然哲學的理論結構,即構成萬物的基始、萬物的生成和存在的形式、宇宙的最后根源。

        在辨析莊子“氣”論的內(nèi)容時,崔先生主要以古希臘哲學為參照,顯現(xiàn)其特色。崔先生認為,“莊子‘氣’論對世界統(tǒng)一性的基本理解實際上是認為物質(zhì)現(xiàn)象和精神現(xiàn)象有共同的起源”,“這一理解和古代原子論者認為身體和靈魂都是由原子構成的觀點相似?!盵1]108關于莊子“氣”論的萬物生成理論,他說:“就像‘漩渦運動’原則是古希臘留基伯和德謨克里特的原子論解釋世界生成的支撐點一樣,‘交通成和’的原則正是莊子‘氣’論解釋萬物生成的支撐點?!盵1]109對于莊子“氣”論的哲學史意義,崔先生借助黑格爾對古希臘第一個哲學家泰勒斯“水是始基”命題的評論來說明:“因為借著這個命題,才意識到‘一’是本質(zhì)、真實,唯一自在自為的存在體?!盵1]109在古代哲學中,自然哲學是重要門類。近代科學興起后,對于自然具有幻想、猜測性質(zhì)的自然哲學失去了存在的必要與根據(jù),黑格爾的自然哲學也被大加貶斥。崔先生對此進行了反思與評價,他認為,“雖然古代哲學關于萬物基始的結論的科學意義已經(jīng)完全消失了,但這種思索的哲學意義卻依然存在。世界統(tǒng)一性的最后的實在是哲學能夠否定但不能擺脫的問題,永遠會激勵和吸引著哲學思維。思想和文化領域內(nèi)的事實多次表明,最初的、最簡單的問題,往往也是最復雜的、最終的問題”[1]110。這應當是他深入思考后的結論,堅定而又平和。

        對于莊子“化”論中的時空觀念,他引用西方科學家(歐幾里德、牛頓、愛因斯坦)與哲學家(康德、費爾巴哈、黑格爾)的方法與結論作參照,他評價道:“似乎是,在理解時空無始無限的性質(zhì)這個問題上,科學家表現(xiàn)的是誠實,哲學家表現(xiàn)的是機智。莊子的時代,還沒有這樣的科學和這樣的哲學,但他思考并提出了這個問題,這是他的偉大?!盵1]112

        對于莊子“化”論中的變化觀念,他認為“莊子的變化觀念的最深刻的內(nèi)容是他對萬物運動變化的動因的看法”[1]116。這一動因即“自化”。他將這一觀念與古希臘亞里士多德“第一動因”進行比較:“亞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學》一書中批評原子論者沒有說明運動的原因,他提出一個‘第一動因’作為萬物運動的開始。對于亞里士多德來說,這是合乎邏輯的。亞里士多德認為,運動和時間一樣是連續(xù)性的,在宇宙事物的運動系列中,找不到一個事物是推動他事物運動而自己是不被另事物推動著。所以,亞里士多德只好在這個運動系列之外設定一個不動的第一推動者——‘永恒不變動本體’”[1]117。他評價它的理論意義說:“從科學的角度和歷史的事實來看,亞里士多德的這個設定為自然哲學的發(fā)展所提供的理論因素等于零,但對宗教哲學的意義卻極大。例如13世紀的托馬斯就是援用這個觀點為上帝的存在進行了新的哲學論證,從而完成了以柏拉圖思想為理論基礎的教父哲學到以亞里士多德思想為理論基礎的經(jīng)院哲學的轉(zhuǎn)變。”[1]117

        近代歐洲文明奠基于希臘與希伯來文明之上,從思想本質(zhì)來說,前者是理性的,后者是信仰的,亞里士多德的思想成為溝通兩者的橋梁。崔先生的這一評價符合歷史事實,但他的目的不在此,所以他繼續(xù)說:“莊子所考察的也是一連續(xù)的、而且是循環(huán)的運動系列,但是他巧妙地把這個運動的‘驅(qū)動者’,設定在運動系列自身之中——‘自化’。這樣,也就否定了宇宙事物的運動有一個推動者的存在。正是在這里,莊子自然哲學中的‘自化’觀點的理論意義超出了莊子思想本身范圍,它和儒家倫理思想中的‘為仁由己’(《論語·顏淵》)的觀點,共同地和自然地構筑成了中國傳統(tǒng)思想中防范宗教的、主宰世界的神或上帝觀念越入的觀念屏障?!盵1]117-118

        這一結論從比較的視角指出了東西方文明一個重要差異的哲學淵源,表現(xiàn)出高度的理論和文化自覺,說明了解和學習西方思想文化的目的,最終是為了更深入地了解和把握我們自己的文化。在這方面,崔先生的這一分析具有典范意義。

        崔先生不論研究儒學還是道家學說,都不僅僅局限在它們本身,而是將其置于中國乃至世界哲學整體背景之中,運用比較的方法突出其特色。在分析莊子“道”論的思想史意義時,這一方法被他發(fā)揮得淋漓盡致。

        崔先生認為,莊子的“道”是“先秦思想中第一個具有本體論意義的哲學范疇”[1]130,它“和‘仁’共同構成中國哲學的完整境界”[1]132。以古希臘為參照,他認為“在古希臘的哲學發(fā)展中,蘇格拉底是個轉(zhuǎn)機,從他那里開始(當然,在他以前,如在阿那克薩戈拉的‘心智’里,就存在了這種轉(zhuǎn)機),哲學由主要是對自然的思索,轉(zhuǎn)向了、或者說增加了對人自身的思索”[1]132。而“在中國先秦哲學思想的發(fā)展中,在莊子身上也體現(xiàn)了、實際發(fā)生了一種理論主題或理論方向的轉(zhuǎn)變:由只考察社會,轉(zhuǎn)向了、增加了考察自然”[1]132。

        他又以儒學為參照,認為“對于自然的思索和永恒的追求,都是為孔子所淡泊的。這在一方面來說,是孔子生活態(tài)度的積極和健康;但另一方面,也不能不是他學說中的缺弱”[1]133。他認為,“莊子思想或?qū)W說正是在這兩個方面(自然與永恒)彌補了孔子學說的不足”[1]133。也就是說,這兩者之間不存在對與錯,而是各有所得。他說:“儒學孔子的‘仁’的范疇所概括涵蓋的主要是社會生活的內(nèi)容。儒家學說主要是致力于探索和推進倫理道德的實踐”[1]133。而“莊子思想中作為宇宙根源的‘道’,一方面是他對自然的哲學認識的結果,這一范疇融進了他的自然哲學諸如‘氣’、‘萬化’、‘自化’等概念所包含的全部觀念或思想;另一方面,也是他對人的自我認識的結果,他把人看做是活躍在‘萬化’中的自然的一部分。這樣,‘道’作為根源的觀念,就將個人的存在和一種永恒的自然實在聯(lián)結在一起,人在自然中獲得了不朽,人在精神上得到了一種深厚的依托、慰藉和保障”[1]134。在這個理解的前提下,他認為“在中國先秦思想中,莊子的‘道’和孔子的‘仁’共同構成了中國哲學的一個周延的人生境界:人在自然和社會、現(xiàn)世和永恒中,都有了自己的立足點,自己的存在方式”[1]134。這可以說是崔先生的儒道互補主張。

        崔先生將莊子的“道”與印度哲學的“大梵”、希臘哲學的“理念”進行比較,以呈現(xiàn)中國哲學的特色。

        他說:“一種哲學的特點或特色,本質(zhì)上就是認識或達到這種哲學的最高范疇的方法或途徑”[1]135。古代印度哲學本體論最高范疇是“大梵”,而“自我即大梵”的觀念,“一方面阻礙了、隔絕了印度哲學對古代哲學的最高問題——世界的最后根源或最高本質(zhì)作進一步的理智的、理性的探求,另一方面則是將人們的精神生活有力地引向?qū)ψ罡邔嶓w的皈依,引向宗教實踐”[1]136。

        他以柏拉圖的“理念”為代表討論古希臘哲學的本體論范疇,認為“它所提示和認定的作為世界最后本質(zhì)的根源的哲學性質(zhì)”,“是獨立存在的真理性”[1]138,是“認識和達到這一世界本質(zhì)的方法”,“是一種辯證思維的方法”[1]138。他引用黑格爾的分析來說明方法與對象之間的關系,認為“柏拉圖對作為世界本質(zhì)的‘理念’的共相的辯證思辨和追求,最后賦予或轉(zhuǎn)變成在這種哲學觀念背景下的理論實踐的特色,是對理性、真理的追求”[1]139-140。

        與印度、古希臘相比,“莊子思想中的作為世界本質(zhì)或根源的‘道’,是指一種宇宙總體實在性,是越過對‘天地之美’、‘萬物之理’的理智認識而后達到的對世界整體或共同根源的理性直觀”[1]136?!暗馈辈皇浅匀坏膶嶓w,也不是獨立的共相,而是總體的自然實在,導向的生活實踐不是對宗教生活的執(zhí)著,也不是對科學真理的探求,而是對超脫的精神境界的追求[1]141。

        這種比較的意義不僅是歷史的,也是現(xiàn)實的。崔先生最后說:“今天生活在不同文化類型中的人們的精神生活的顯著差別,在相當程度上正是兆端于人類文明源頭時期在這個哲學問題上的觀念或觀點差異。也就是在這個意義上完全可以說,莊子思想中的‘道’的觀念,無疑地是中國在世界思想、文化中顯示出自己特色的基本因素”[1]141。

        二、自由的心靈

        從《莊子歧解》到《莊學研究》,崔先生在莊學研究方面傾注了十年時間②,莊子思想對于他的吸引力,除了學術價值之外,也與他本人的思想和生活密切相關。作為學者,他特別突出的品質(zhì)就是獨立思考、不盲從權威。

        他在討論《莊子》內(nèi)外雜篇劃分標準時,針對任繼愈的觀點(內(nèi)七篇為漢初莊子后學所作,外、雜篇為莊子所作)及立論的第三個論據(jù)(內(nèi)篇思想悲觀厭世,是代表奴隸主階級的“后期莊學”,在新興強大封建帝國面前發(fā)出的寒蟬哀鳴)[1]65,他提出反駁,“任氏第三個論據(jù)的無力,在于它的狹隘性。悲觀厭世無論作為一種社會思想或一種心理情境,都不是某一階級或某一時代所特有的,而是任何一個時代、任何一個階級的人在一定的社會環(huán)境和遭際中都可能具有的。認為《莊子》內(nèi)篇中的悲觀厭世思想一定只有沒落的奴隸主階級才有;奴隸主階級的這種沒落情緒的發(fā)泄只能是在漢代初年,這些見解都很難使人置信?!盵1]66。

        這一觀點在他的《簡談莊子思想對中國文學發(fā)展的巨大影響》一文中這樣表述道:“莊子思想在很多地方表述了可能是屬于所有人的那種情境,所以它已不屬于他個人和他的那個階級?!边@篇文章發(fā)表在1985年出版的《商丘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期。不以階級出身和立場來評判莊子思想,而是明確提出莊子思想超越階級局限,為人類所共通,這在當時是不容易的,是需要勇氣的。實際上,在他本人求學、工作中遇到的挫折和磨難既有時代的因素,更與他這種堅持獨立思考的個性有關。

        獨立思考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人生態(tài)度,體現(xiàn)的是對精神自由的追求,對世俗非議的淡漠,這些思想特質(zhì)讓他對莊子有一種天然的親近感③。

        在《莊學研究》“自序”中,他談到莊子思想研究的意義時說:“在比較更加一般的意義上說,莊子思想展示了人類精神現(xiàn)象中的一個經(jīng)常發(fā)生的、具有危機性質(zhì)的方面。莊子在這方面提供的個人經(jīng)驗,成為莊子以后,乃至今天人們精神生活中的仍在被咀嚼著的經(jīng)驗和教訓。這也許是莊子思想中最深奧、感人的方面。通過莊子思想研究,揭示這些,理性地說明這些,對于人的自我認識也是很有意義的?!盵1]自序

        筆者讀崔先生的著作、論文時有一個很深的感受,就是他寫東西沒有廢話。仔細品讀,會發(fā)覺其中包含著他的個人體驗與深厚情感,會讓人好奇莊子思想在崔先生個人的精神成長、自我堅持中所起的作用。可以想見,崔先生研究莊子是兩顆自由心靈跨越時空的對話、交流、碰撞并發(fā)出耀眼火花的過程。

        當然這一過程首先是以嚴謹?shù)?、富有?chuàng)見的學術研究來呈現(xiàn)的。

        他判定“從世俗觀念中超脫,追求絕對的個性自由,修養(yǎng)無任何負累的心境,是莊子思想最重要的特征”[1]86。他沒有停留在這一普遍的常識性的結論上,而是從《莊子》文本中整理出理論線索與邏輯次序,將散落在地的明珠串成一條精美的鏈環(huán)。他說:“莊子思想發(fā)源于對人的精神自由‘逍遙’的追求。由這個源頭,莊子思想向兩個方向展開去。一個方向是對永恒根源的熱烈探索,自由就是對它的歸依,與它同體;另一個方向就是對現(xiàn)實社會的冷峻的審視,自由就是對它的超脫,與它絕離。人生、自然、社會組成了莊子思想主要的、基本的方面?!盵1]104-105

        由于他認為莊子人生哲學以自然哲學為理論依據(jù),所以述評從“自然哲學”開始。他認為,莊子所追求的是“絕對自由——無待、無累、無患的‘逍遙’”[1]161。他把這種形態(tài)的自由與歐洲哲學史上具有典型意義的自由觀,即“盧梭、康德等的意志自由以及斯賓諾莎、黑格爾等的認識必然的理性自由”[1]162進行比較,認為與之相比,莊子所主張的自由是情態(tài)自由。如果說盧梭、康德的意志自由在理論性質(zhì)上是政治/道德的,斯賓諾莎、黑格爾的理性自由是科學的,那么莊子的情態(tài)自由就是心境的、情感的。面對來自自然與社會的束縛,前兩者是積極的、正面解決的態(tài)度,莊子則試圖從主觀上超越這些束縛。崔先生評價說:“莊子主要是從個人的無負累的心境狀態(tài)、或逍遙自在的心情感受來認識和描述自由的。當然,這種感受只能以某種感性的、直觀的形式顯現(xiàn);這種心境也只能是缺乏現(xiàn)實基礎的、個人孤獨生活的精神理想,‘自由’離那個時代的人們還太遠,所以莊子的自由觀不可能有更深更廣的內(nèi)容。”[1]165

        不管怎樣,對自由的追求本身就是一種精神自覺,崔先生沒有貶低而是給予同情的理解和熱情的贊揚。他說:“莊子的無待、無累、無患的絕對自由思想,畢竟表明他發(fā)現(xiàn)了作為必然性的具體形態(tài)的人生困境,提出了一種超脫方法,描述了一種自由的心境或情態(tài),在古代的哲學世界中,特別是在中國哲學中,這是一種人的自我覺醒,一種重要的精神覺醒?!薄扒f子的自由的理想應該被視為中國文化中的進步現(xiàn)象;莊子對情態(tài)自由的描述應該是人類自由思想史的初章。”[1]165

        清醒、客觀,同時又始終保持歷史感,這是崔先生對莊子思想以及中國傳統(tǒng)思想文化的一貫態(tài)度。不追風,不趕時髦,既是他嚴謹治學的結果,也與他的獨立思考分不開。

        在莊子與先秦其他學派的關系一節(jié)中,崔先生還專門論述莊、老的異同,對當時學術界的論點,他表示不能茍同,并提出了自己的觀點。他從哲學本體論、認識論的差異延伸到人生哲學、政治主張的不同,是一個有根據(jù)、有說服力的分析。老莊同屬道家,同中求異,并不容易,除了學術功底,還需要獨立思考、不人云亦云的勇氣。

        從崔先生對道家中的莊、老以及對先秦諸子中的儒、道的分析中可以看到:對于差異的辨析越深刻,對其相同相通之處的理解才會越準確。在此基礎上,他形成了自己對于中國哲學文化特色的理解,并將其放到世界哲學舞臺上與古希臘、古印度哲學進行比較,使人加深對中國文化獨特性的認識。這是以獨立思考為前提才能收獲的成果。

        人會創(chuàng)造,人有思想,人能超越,所以人應當是自由的,崔先生把“應當”變成了現(xiàn)實。透過他的著述,看到的除了嚴謹?shù)乃急?,還有自由的心靈。

        三、詩意的表達

        崔先生曾評價說:“莊子是個有浪漫氣質(zhì)的哲人,他的文字具有明顯的文學氣質(zhì)……”[1]126,并在中編的“莊子思想的文學特質(zhì)和古代科學背景”一章進行專門的論述分析。

        實際上,與莊子相隔兩千多年而心靈相通的崔先生也有著無法掩蓋的詩人情懷。在《莊學研究》一書中,我們看到的除了準確而嚴謹?shù)膶W術語言,還有不時從心中筆下流露出的飽含情感與體驗的詩意語言。

        第一編崔先生在考論莊子身世的時候,論及莊子與楚國的親緣關系,他運用多種史料經(jīng)過細致辨析之后,判斷如下:“莊子家世的面目已被世代久遠的歷史風塵剝蝕、覆蓋得無法辨識了。但是,莊子超脫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思想中所內(nèi)蘊著的那種襲人心扉的沒落感,想象神奇、變幻無端的汪洋文字,特殊的楚方言,等等,卻又清晰地顯示出他與衰落了的楚國公族及具有浪漫主義特質(zhì)的楚國文化,有完全可以肯定的、很近的親緣關系。”[1]30-31這段文字的字里行間有感嘆,還有基于理解的親近感。

        第二編論及莊子理想人格的幻想、神話性質(zhì),他給出幾種解釋,第三種“這解釋認為,所謂‘入水不濡,入火不熱’,既不是一種道德境界體現(xiàn),也不是某種精神修養(yǎng)或理智態(tài)度帶來的安全,而是通過‘守氣’、‘守全’等的修煉工夫而獲得的一種真實的特異功能,一種特殊的‘藏于天’的生理狀態(tài)。這可能是最早的氣功理論了”[1]170。對此他評價道:“‘守氣’、‘守全’的理念,在很長的時間內(nèi)一直包裹著一層神秘的外衣,多數(shù)人不屑于、也難以接近。但是,經(jīng)過千百年來無數(shù)方術之士的摸索、踐履,證明它確有很多真實的、合理的、可行的成分;它不禁使人驚嘆人是一個多么寬廣而深邃的領域!”[1]170在“莊子思想的認識結構”一章中,關于人的認識能力存在的局限,他引用《齊物論》中一段話,對這段文字他評價道:“這是一曲認知相對性的千古絕唱!千世萬世的人們讀來,都會忍俊不禁,開懷不已,無從辯駁。”[1]270

        《莊學研究》是學術著作,很少有以上兩段這樣激情飛揚的文字。在讀一部學術專著的時候,讀到這樣的詩意文字,感覺像是看到作者突然打開心胸一樣,有特別的親近感。

        崔先生對莊子和莊子思想有深入的理解,在論及莊子處世態(tài)度中的遁世一面時,他說:“毫無疑問,莊子在這里總結的是在一個悲慘世界里的悲慘的經(jīng)驗,一種滲透著悲涼凄苦的智慧?!盵1]187-188第三編論“莊子思想與對印度佛學般若、涅槃觀念的釋義”,談到莊子的認識相對主義對兩晉佛學家支道林“即色本空思想”的影響,他說:“在莊子思想認識論的經(jīng)驗層面,莊子對人的認識的主觀相對性和事物的感性表象不確定性的這種淋漓盡致的發(fā)揮、揭示,無疑是十分感人的、醉人的?!盵1]505-506《莊學研究》一書的結尾,論及中國新哲學體系中莊子的影響,他以金岳霖為例,說道:“例如在金岳霖的‘舊瓶裝新酒’的《論道》中,其主要哲學范疇道、無極、太極、幾、數(shù)、理、勢、情、性、體、用等,都可以在《莊子》中尋覓到最早的觀念源頭。這位中國現(xiàn)代的邏輯哲學家在他的《中國哲學》一文中(《哲學研究》1985年第9期),對莊子表現(xiàn)了最大的、感人的鐘情?!盵1]580這些深沉而熱情的表述讀來令人動容。

        在《莊學研究》中,崔先生喜歡用“果實”、“種子”這樣的比喻來輔助和加深理解。另外,他的文字還有幽默、機智的一面。

        他在把莊子人生哲學與佛教和存在主義作比較并評價存在主義的自由觀時,說:“存在主義‘自由’的特殊性在于,這個在別的哲學思想體系需要經(jīng)過艱苦的理論過程和實踐奮斗才能長成和獲得的果實,在存在主義哲學的開端就長成和被摘下了。存在主義從‘存在先于本質(zhì)’的理論前提出發(fā),一下就推出了‘人是自由的’的結論,一下就長出了‘自由’的果實。”[1]214他的表述形象生動,易于理解,同時又風趣幽默。

        他常用“堅硬的果實”比喻莊子思想,“自序”中說它是“堅硬的有益的果實”[1]自序。在第三編論朱熹宇宙圖景與他對老、莊差異的忽略所造成的誤解時說:“先前的一種具有深刻內(nèi)容的思想觀念像種子一樣撒下后,在后代的思想土壤里以新的形態(tài)長出來,往往是在潛移默化中發(fā)生,并不總是在自覺的狀態(tài)下發(fā)生;但不管在哪塊土壤上,以何種形態(tài)長出來,它總是那顆種子的后代。理學宇宙圖景中的‘太極’理論觀念也正是這樣由莊子‘道’的觀念衍生而來。”[1]461-462在論到理學家以“分殊”觀念批評莊子“齊物”觀念時說:“曾經(jīng)極大困擾莊子思想的認識相對性在理學中是被消除了,莊子思想中一個堅硬的理論苦果在理學中被消化掉了。”[1]474

        作為一部莊子研究的嚴謹?shù)膶W術著作,出現(xiàn)飽含情感與智慧的詩意語言,既是作者發(fā)自內(nèi)心的表達,又像是在向莊子這個具有浪漫氣質(zhì)的哲人致敬。這種特色拉近了與讀者的距離,引起人們的共鳴,用得很克制,但是令人印象深刻。

        四、結語

        崔先生去世已經(jīng)一年多④,再次讀他的書,通過他留下的文字跟他交流、對話,不禁想起2009年春我與安老師、小袁⑤第一次去崔先生家時的情景。看見他從書房出來,取下袖套,接待我們,當時心里冒出一句話:“真是以工作為生活中心的人??!”

        崔先生的病與長期失眠有關,失眠與過度用腦有關。他這一生似乎就是為哲學而生,為思想而生。在離世前的兩年,病魔帶來的最大痛苦也許就是不能自由地思考。

        崔先生說莊子是“生平寂寞的古代哲人”[1]自序,但是從古至今,由于《莊子》一直被人們閱讀,并啟發(fā)、慰藉了無數(shù)心靈,所以我想莊子并不寂寞。崔先生亦如是,只要他的作品一直被閱讀,他就不會寂寞。

        注 釋:

        ①崔大華先生在道家方面的研究成果包括專著《莊子歧解》、《莊學研究》,合著《道家與中國文化精神》,以及11篇學術論文。從這些論著來看,他道家研究的側(cè)重點在莊子,其中《莊子歧解》是文獻學專著,而論文大部分是《莊學研究》的階段性成果,所以本文以《莊學研究》為代表說明崔先生的道家研究成就。

        ②崔先生從1982年8月調(diào)入河南省社會科學院起就著手研究莊子和莊學,1988年12月出版《莊子歧解》,1992年7月出版《莊學研究》,時間正好是十年。

        ③崔先生在1982年11月25日的日記中寫道:“今天開始研究、擬寫莊子、莊學。我對莊子有種親切的感覺,有種鄉(xiāng)誼,他老夫子生老病死在商丘,我的青春年華也是在商丘度過的?!?/p>

        ④崔先生于2013年11月25日病逝于廣州。

        ⑤“安老師”即安繼民老師,“小袁”即袁永飛,他們是作者在河南省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的前輩和同事。

        [1]崔大華.莊學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

        【責任編輯:高建立】

        2015-01-15

        代云(1973—),女,河南舞陽人,助理研究員、碩士,主要從事中國哲學研究。

        B223.5

        A

        1672-3600(2015)04-0024-05

        猜你喜歡
        崔先生莊子哲學
        醉狐
        民間文學(2023年12期)2024-01-08 09:18:18
        菱的哲學
        文苑(2020年6期)2020-06-22 08:41:58
        識字救命
        故事會(2018年8期)2018-04-26 09:48:28
        登云廟外說書人
        《莊子說》(二十二)
        大健康觀的哲學思考
        《莊子說》(二十)
        中老年健康(2016年8期)2016-10-17 02:03:46
        《莊子說》(十四)
        中老年健康(2016年2期)2016-03-26 09:00:33
        《莊子說》(十五)
        中老年健康(2016年3期)2016-03-26 02:04:52
        取舍之道 方寸之間
        中華奇石(2015年8期)2015-07-09 18:32:28
        日本久久精品视频免费| 另类欧美亚洲|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按摩高清| 久久中文字幕av一区二区不卡| 在线观看av网站永久| 小宝极品内射国产在线| 国产午夜在线观看视频播放| 日本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美女主播网红视频福利一区二区| 欧美又大又色又爽aaaa片| 国产精品亚洲欧美云霸高清| 亚洲一区二区女优av| 国产一品二品精品在线| 无码中文字幕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中文字幕在线| 东京道一本热码加勒比小泽| 精品人妻av区乱码色片|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日韩| 亚洲婷婷丁香激情| 精品av一区二区在线| 亚洲综合另类小说色区| 黄色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久久中文字幕日韩无码视频 | 99热最新在线观看| 伊人狼人影院在线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精品 | 国产精品毛片一区二区| 最新无码国产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综合一区二区| 人人超碰人人爱超碰国产 | 又色又爽又高潮免费视频国产| 亚洲成av人最新无码| 精品少妇白浆一二三区| 中文有码亚洲制服av片| 三上悠亚久久精品| 亚洲AV小说在线观看|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草逼福利视频 | 在线人妻无码一区二区| 免费人成网在线观看品观网| 欧美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日韩欧美国产另类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