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生態(tài)秩序與生命價值的合一——郭象“獨化”哲學的生態(tài)觀及其現(xiàn)實意義

        2015-04-10 20:56:25李小茜
        關鍵詞:物物郭象莊子

        李小茜

        (天津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天津300021)

        生態(tài)秩序與生命價值的合一——郭象“獨化”哲學的生態(tài)觀及其現(xiàn)實意義

        李小茜

        (天津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天津300021)

        郭象哲學圍繞著自然與名教的二重主題,致力于天道與人道的完美契合,希翼成就一個天地萬物各得其所、人類社會自由和諧的理想境界。其"獨化"學說凝結了魏晉哲人關于生態(tài)秩序與生命價值的智慧結晶。返本方可開新,重溫郭象哲學的生態(tài)觀對于認識當下人與資源、空間、環(huán)境之間趨向惡化的生態(tài)現(xiàn)狀,以及化解生態(tài)美學建構的現(xiàn)實困境提供了重要的思維理路和資源借鑒。

        郭象;獨化;生態(tài)秩序;生命價值

        剛剛過去的20世紀是人類工業(yè)文明高歌凱旋的時代,人類作為理性工具的實施者,對自然的開發(fā)與改造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階段。人類高揚著“人類中心主義”,把自然當做任人奴役和宰割的對象肆意妄為,當人類的干預超過了自然的自我調(diào)節(jié)能力外,人類便重新陷入新的生態(tài)危機之中。“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的實質(zhì)是由于人類活動超過了環(huán)境的承受能力,對其賴以生存的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結構和功能產(chǎn)生了破壞作用,導致人類與生態(tài)環(huán)境之間的關系不能得以協(xié)調(diào)發(fā)展。要想解決這個矛盾,就必須從根本上改變?nèi)藢ψ匀坏膽B(tài)度,必須著眼人與自然的和諧?!保?]關于人與自然的關系問題,古代道家的生態(tài)思想無疑為之提供了大量的理論資源,魏晉郭象通過《莊子注》對兩漢經(jīng)緯哲學進行了徹底的解構,其包括的生態(tài)平等、生態(tài)秩序的“相因”建構以及其開創(chuàng)的個體主義的價值等內(nèi)容,為化解全球生態(tài)危機提供了重要的思維理路與理論借鑒。

        一、“獨化”“自生”與物物平等的生態(tài)觀

        郭象玄學是魏晉玄學的集大成者,代表了魏晉玄學發(fā)展的最高峰?!蔼毣备拍钍枪笳軐W的最高范疇。“獨化”是指每個事物的存在都是自然而然的,自生、自爾、自化,沒有任何的外在條件使然?!蔼毣闭f消解了老子、莊子反復言說的“道”“天”,取消了形而上的造物者,將形而上與形而下統(tǒng)一于“物”自身。

        言天地常存,乃無未有之時。(《知北游注》)

        一無有則遂無矣。無者遂無,則有自生,明矣。(《庚桑楚注》)

        郭象否定了王弼之“無”,肯定萬物之“有”,“有”之自生,物物的獨化一目了然。關于物物之間的等級差別,“此天籟也。夫天籟者,豈復別有一物哉?即眾竅比竹之屬,接乎有生之類,會而共成一天耳。無既無矣,則不能生有;有之未生又不能為生。然則生生者誰哉?塊然自生耳。自生耳,非我生也。我既不能生物,物亦不能生我,則我自然矣。自己而然,則謂之天然。天然耳,非為也,故以天言之”。(《齊物論注》)郭象對莊子所言的人籟、地籟、天籟三種聲音進行了全新的闡釋。這三個層次喻指莊子為了達到“吾喪我”狀態(tài)的不同人生境界。郭象認為莊子之“天籟”不是高于人籟、地籟的東西,皆是事物的相同的存在的狀態(tài),即自然?!疤斓卣?,萬物之總名也。天地以萬物為體,而萬物必以自然為正。自然者,不為而自然者也?!保ā跺羞b游注》)這里的天地不具有創(chuàng)生義,不過是萬物的總名罷了。郭氏取消了具有創(chuàng)生義、本體義的“天”,將它與其他之物放置于平等的地位,其中包含了至少兩層意義:物之上沒有更高等級的存在,一物即為自己存在的原因;物與物之間是平等的關系,不能互生。所以他說:“物各自造而無所待焉,此天地之正也?!保ā吨庇巫ⅰ罚┦挛锏拇嬖诙际菬o待的個體存在,沒有任何外在的力量使然?!笆阑蛑^罔兩待景,景待形,形待造物者。請問:夫造物者有邪?無邪?無也,則胡能造物哉?有也,則不足以物眾形。故明眾形之自物而后始可與言造物耳。是以涉有物之域,雖復罔兩,未有不獨化于玄冥者也?!保ā洱R物論注》)郭象在談“有”的問題的時候,進一步闡明了個體之有與群有是平等的關系,它們都只能各自在玄冥的境界之中打開自己、變化自己。

        關于“玄冥”,郭氏說:“玄冥者,所以名無而非無也。”(《大宗師注》)“玄冥”意指深奧幽昏的境界,郭象本意應是模糊獨化的具體過程,因為神秘、玄妙難以言盡,所以一帶而過?!靶ぁ笔恰盁o”,又不是“無”,前者“無”指向一種“境”,是“有”打開自己、交換自己的過程,這種“無”只能依附于“有”,后者“無”即“空無”、“沒有”。作為“玄冥”概念表征之“無”從不能認識的東西中被提煉、剝離出來,成為“有”的運動過程,成為“有”的存在本性,是“性”之為性的完善。郭在《大宗師注》中說:“無不待有而無也”,如此之“有”兼具“無”的特性,而“無”即為運動中、變化中的“有”,“有”就在“無”的相因、“無時不移”中展示了其“獨化”的過程?!叭f物雖聚而共成乎天,而皆歷然莫不獨見矣?!保ā洱R物論注》)前面我們提到,郭象對道家之“天”進行了直接的轉向性詮釋,“天”不再是具有神秘的意志力量的代名詞,不過是萬物的統(tǒng)稱而已。自然界的每一存在物都具有獨立的存在價值,而正是這些獨立的個體組成了紛繁多變的自然界,每一物都以獨立的價值呈現(xiàn)其中,缺少其中任何一項都會造成自然的失衡。獨化的過程貫穿著中國古代哲學“萬物有靈”的思想,它賦予了物以個體存在的價值,具有深刻的生態(tài)智慧。道家以道統(tǒng)攝世界,以光表現(xiàn)世界,郭象“獨化”論將個體之物道家之“道”的附庸中脫離出來,任物自然地興現(xiàn)成為可能。這種物與物之間就不可能存在高低優(yōu)劣之分,物物平等成為可能。

        既然物物平等,那么人呢?郭象說道:“人形乃是萬化之一遇耳,未足獨喜。無極之中,所遇者皆若入而,豈特人形可喜而余物無樂耶!”(《大宗師注》)他清楚地表述,人不過是萬化之一,人與物一樣都有情感。這種思維方式與海德格爾建構的“人在世界之中”的生態(tài)整體觀不謀而合?!昂J险軐W的出發(fā)點是反對西方傳統(tǒng)哲學中將存在者與存在分裂開來,只見存在者不見存在的舊的哲學觀點。這種哲學觀點實際上就是一種主客二分的,由主體反映客體的人類中心主義的觀點?!保?]人類與自然關系的發(fā)展大致經(jīng)歷了三個歷史階段:宇宙本體論、人類本體論、生態(tài)本體論階段。盡管生態(tài)環(huán)境意識的覺醒只是20世紀末的事情,但是人類關于生態(tài)意識的的萌芽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卻有著悠久的歷史。生態(tài)學認為,生態(tài)系統(tǒng)是一個由非生物物質(zhì)的生命支持系統(tǒng)和不同功能特性的生物體所組成的整體系統(tǒng),而這個系統(tǒng)中不存在任何物質(zhì)的優(yōu)劣性。生態(tài)美學堅持人與自然的關系重構,認為自然客體與人不是主客二分的對立關系,二者是既區(qū)別又相互平等的主體間關系,以此來反對人類中心主義對非人類生命的價值的否定。反觀現(xiàn)代社會,人與自然的矛盾已經(jīng)處于尖銳化的對立狀態(tài),人類對資源的不合理使用、以及對自然肆無忌憚地索取造成了地球前所未有的破壞。改變這種現(xiàn)狀,首先需要樹立萬物平等、尊重自然的觀念,遵循中國古代哲學家追求的“天人合一”的境界,郭象哲學無疑為之提供了重要的精神借鑒。

        二、“自性”“相因”的生態(tài)秩序建構

        萬物獨化自生有賴于其存在之根據(jù)“自性”,又借相因編織錯綜了聯(lián)系的天地之網(wǎng)?!靶浴笔且皇挛飪?nèi)在的質(zhì)的規(guī)定性,中國哲學說,“天命之謂性”(《中庸》),郭象說:“天性所受,各有本分,不可逃,亦不可加。”(《養(yǎng)生主注》)事物的“性”與生俱來,在獨化自生的前提下,物自足其性。

        莊子在《齊物論》中提出以去知的“心”來看待萬物,從而否定物物之間的特性。郭象則首先明確了事物之間的千差萬別,主張用“性分”來消彌物物之差。“夫以形相對,則大山大于秋毫也。若各據(jù)其性分,物冥其極,則形不未為有余,形小不為不足。于其性,則秋毫不獨小其小而大山不獨大其大矣。若以性足為大,則天下之足未有過其秋毫也;性足者大,則雖大山亦可稱小矣。故曰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大山為小。無小無大,無壽無夭,是以蟪蛄不羨大椿而欣然自得,斥不貴天池而榮愿以足。茍足天然而安其性命,故雖天地未足為壽而與我并生,萬物未足為異而與我同得。則天地之生又何不并,萬物之得又何不一哉!”(《齊物論注》)郭象肯定大山、秋毫、蟪蛄、大椿等物的外形差別,認為物物間的大小、形狀、壽命等區(qū)別都是“性”“命”使然,在本質(zhì)上并沒有任何差別。事物的“各足其性”即消弭了個體之形的差異?!白孕浴睅砹伺c生俱來的絕對平等,沒有任何力量可以改變。

        對于這種與生俱來的“性分”,郭象提出了“任物之性”的生態(tài)觀。萬物只要“自適其性”,就能徜徉于自由之境?!胺虼笮‰m殊,而放于自得之場,則物任其性,事稱其能,各當其分,逍遙一也,豈容勝負于其間哉!”(《逍遙游注》)郭象在萬物“自性”的前提下,在差別中尋找萬物平等的落腳點,所以他在《齊物論注》中說:“理雖萬殊而性同得”“自然生我,我自然生,固自然者即我之自然,豈遠之哉!”萬物“自生”“自性”而“無待”,各自獨立,又通過相因構成一個和諧的統(tǒng)一體?!拔镉须H,故每相與不能冥然,真所謂際者也。不際者,雖有物物之名,直明物之自物耳。物物者,竟無物也,際其安在乎!既明物物者無物,又明”物自不能自物,則為之者誰乎哉?皆忽然而自爾也?!保ā吨庇巫ⅰ罚┪镂镏g的際線是存在的,相互作用的結果是忽然的獨化?!胺蛳嘁蛑?,莫若獨化之至也?!保ā洞笞趲熥ⅰ罚┦挛镏g相互依存的最后結果就是“獨化”,事物的“獨化”絕不是簡單的個體行為,他們都是在相互的依賴中而存在,這既是獨化的前提,也是獨化的最終結果。“天地萬物,凡所有者,不可一日而相無也。一物不具,則生者無由得生,一理不至,則天年無緣得終?!保ā洞笞趲熥ⅰ罚跋嘁颉闭J為事物間的存在相互制約、相互影響,共同構成了完整的自然界,而萬物在這個完整有序的天地之網(wǎng)中各有自己的作用與價值?!安豢梢蝗斩酂o”,生命的生存是連環(huán)的絲絲相扣,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的斷裂,都會導致整個生命系統(tǒng)的崩塌。從這個意義上說,“獨化”論中的“相因”范疇建構了樸素、深刻的生態(tài)觀。

        郭象說“游變化之途”“順萬物之性”,要求主體用遣是非之心,將“我”視為自然界的一物,方能“與物冥合”,達到絕對的同一境界。郭象將人與物平等地囊括于自然世界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生態(tài)啟迪?!白匀弧备拍顝牡兰业摹盁o為”發(fā)展到自然萬物的統(tǒng)稱“自然界”,到當代演化出一個新的概念:生命共同體。羅爾斯頓說:“作為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自然并非沒有任何不好的意義上的‘荒野’,也不是‘墮落’的,更不是沒有價值的。相反,她是一個呈現(xiàn)著美麗、完整與穩(wěn)定的生命共同體?!保?]生態(tài)系統(tǒng)具有顯著的整體性,生物之間構成了相互依賴的生存環(huán)境、食物環(huán)境,其中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出現(xiàn)問題,都對對整個系統(tǒng)產(chǎn)生重大的影響,這也是古人的“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邏輯思維,而郭象的“相因”無疑為此提供了最直接的精神借鑒。雖然郭象任物之性帶有消極的“性命”色彩,但其中對個體存在的尊重以及不加干預的理念對于今天飽受爭議的“物種滅絕”“轉基因”“克隆”等社會現(xiàn)象都提供了重要的生態(tài)啟示。

        三、“冥而忘跡”的生命價值體現(xiàn)

        關于人與自然的關系,郭象哲學的觀點認為:“萬物只要‘自適其性’、‘自足其性’,就能獲得各自的自由。人在自然界中只要不做主客、內(nèi)外、彼我之區(qū)分,而能‘玄同彼我’、‘與物冥合’,將獲得‘無待’的絕對自由,也就是與物同游,而不會受到和人的自我限制?!保?]如何做到“與物冥合”呢?郭象提出了“既忘其跡,又忘其所以跡”(《大宗師注》)的認識論。

        既然“獨化”哲學的邏輯起點是“物”,那么郭象認識論的考察起點也必然是“物”。他說:“夫唯言隨物制而任其天然之分”,“能無夭落”(《寓言注》、“虛而順物”(《田方子注》、“名止于實”(《則陽注》)。名、言這些都是隨物而生的,作為人的認識活動的名、言帶有人的主觀意識,先有物才能有名、言,所以又說:“名當其實,則高明也”(《天運注》)、“夫自然之理,有積習而成者,蓋階近以至遠,研粗以至精”(《大宗師》)、“然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搜之有途,亦可知也”(《列御寇注》)、“神順物而動,天隨理而行”(《在宥注》)、“是以無心玄應,唯感是從,泛乎若不系之舟,東西之非己也?!保ā跺羞b游注》)“獨化”哲學對客觀世界的肯定,與莊子的本體論建構有著本質(zhì)的區(qū)別。莊子把外通置于內(nèi)通之前,由外通而內(nèi)通,把外通與內(nèi)通連成一體。郭象的“與物冥合”“虛而順物”對莊子的“以神遇而不以目視”的虛靜來說,顯然是一種更新和改造。人的主體性在冥合的過程中徹底消除了,從而實現(xiàn)了人的社會性與自然性的合一,即郭象哲學的終極觀點:“名教”即“自然”。郭象提出“寄言以出意”,肯定名、言的作用,其實意在肯定個體生命的活動價值?!凹难猿鲆狻迸c莊子的“得意忘言”、禪宗講究“不立文字,直指人心”指向認識論的三個階段,而人的生命活動價值則是劃分這三個階段的唯一標準?!蔼毣闭軐W對人的生命活動的肯定是道家生態(tài)觀向禪宗生態(tài)觀轉變過程中的重要關捩。

        “獨化”除對客觀物質(zhì)世界的肯定外,也改變了道家“無為”的生活狀態(tài),將人的生命活動與萬物的“獨化”過程緊密聯(lián)系起來?!盁o心”作為“獨化”的重要范疇,是“心”的獨化,旨在表明“獨化”是主客的合一,缺一不可?!啊毣沂镜氖鞘挛铿F(xiàn)象的性質(zhì),當人認識到了事物之‘獨化’的這個本質(zhì)后,人的主體‘自我’自身就同時處在了獨化之狀中,達到了認識對象與認知主體間的同構,此時的認識主體和認識對象對自然而然地現(xiàn)象、顯現(xiàn)著自身,這就叫主客一體或合一?!保?]主客合一正是主體生命價值的實踐過程,這種表述與叔本華所說的“身體對于我們是直接的客體”有著類似的邏輯方式。[6]

        常游外以弘內(nèi),無心以順有。雖終日揮形,而神氣無變,俯仰萬機而淡然自若。(《大宗師注》)

        既忘其跡,又忘其所以跡者,內(nèi)不覺其一身,外不識有天地,然后曠然與變化為體,而無不通也。(《大宗師注》)

        故夫昭昭者,乃冥冥之跡也。將寄言以遺跡。(《山水注》)

        郭象認為事物之“無”絕非主體邏輯所能把握的,它以無時不移的方式存在,所以只能借用中國傳統(tǒng)的直覺來認識“獨化”的過程,而這個過程中將主體現(xiàn)實化,不再是莊子閉塞外物的純粹心理功夫,它自由地橫行于出世與入世之間;將客體靈虛化,是用心靈編織的天地之網(wǎng),自然除了當下的“至理”再無任何超越的本體。獨化哲學認為人對客觀世界只能是有限性的認識,所以郭象說“任物之性”?!斑@種生機論宇宙觀和人生哲學長期以來滋養(yǎng)了中國人一種近乎宗教般的悲天憫人的意識,教會了中國人熱愛宇宙中的和諧,珍惜大自然的生命?!保?]對于自然萬物,郭氏說“夫?qū)捯匀菸铮锉貧w焉,剋核太精,則鄙吝心生而不自覺也。故大人蕩然放物于自得之場,不苦人之能,不竭人之歡,故四海之交可全也”。(《人間世注》)寬容地對待自然萬物,主體之心切莫強加于物之上,但也不是如莊子般否定一切人為的活動。莊子《秋水》中談到“天”與“人”的區(qū)別,“牛馬四足是謂天,落馬首、穿牛鼻是謂人”(《秋水》)“人之生也,可不服牛乘馬乎?服牛乘馬,可不穿落之乎?牛馬不辭穿落者,天命之固當也。茍當乎天命,則雖寄之人事,而本在乎天也?!保ā肚锼ⅰ罚┧^之莊子否定對自然的認識、改造的態(tài)度,郭象不主張人類過分從欲望出發(fā),認識和改造世界,但也肯定適度地改造和利用自然,為人的生活服務。這種有節(jié)制地取諸自然來實現(xiàn)人類價值的生態(tài)思想無疑為現(xiàn)代生態(tài)美學提供了寶貴的智力支持。

        生態(tài)危機是現(xiàn)代城市危機中最為嚴重的危機,但生態(tài)美學的理論、建構面臨著諸多邏輯困境的困擾,其中最直接、最根本的矛盾是如何克服人類中心主義,但由于對這一批判又需要在人類的思維指引下解決。顯而易見,重構人類的思維方式是解決問題的唯一途徑,如何實現(xiàn)人與自然的直接對話,舍棄人類自我的“心”“智慧”,將對自我的理解囊括進對自然的理解。生態(tài)美學通過自然的“復魅”將自然萬物上升為帶有與人類精神一樣的存在,藉以實現(xiàn)人類與自然對話的條件。中國古代哲學《周易》、《老子》、《莊子》等學說為這種邏輯的困境提供了寶貴的理論資源,其中郭象《莊子注》更是建構了一套圓融的“獨化”學說將自然生命的存在歸之于主客合一的自然狀態(tài),為當下生態(tài)美學理論的建構提供了重要的思維理論和精神借鑒。

        四、郭象玄學關于生命生態(tài)的現(xiàn)實意義

        隨著人類在不斷歡慶科學技術的勝利,人類與自然的矛盾困境日漸突出,傳統(tǒng)的人文價值也逐步走向失落。在現(xiàn)代性的進程中,表面上人類遭逢了日益緊張的資源短缺、種族歧視、購房難、犯罪、環(huán)境破壞、區(qū)域不平衡、老齡化等越來越多的社會問題,其根源在于現(xiàn)代性正加速改變著固有的人與自然、城市與鄉(xiāng)村之間的生態(tài)關系,當這種生態(tài)平衡無法調(diào)和時即演變?yōu)槌鞘形C。雖然人類在不斷進行新技術、新能源的開發(fā),甚至打算移居其他星球,但依靠理性工具改變世界的努力其實是有限的。當人類手中掌握的理性工具越多、越先進,它就與自己的家園走失得越遠。返本方可開新。道家將虛無之道視為人類精神的棲息地,郭象提出的自然萬物即“道”,以及對人的生命活動的重視體現(xiàn)了人與自然之間無隙共存的內(nèi)在關系,對于平衡當下生態(tài)秩序具有重要的啟示。當前自然災害頻發(fā)、人為災難不斷涌現(xiàn),重溫魏晉玄學關于人與自然的哲思,從郭象“獨化”哲學的“任物之性”中吸取古老的東方智慧,對于認識當今人類與資源、空間、環(huán)境之間趨向惡化的生態(tài)現(xiàn)狀,以及生態(tài)美學理論建構面臨的現(xiàn)實困境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xiàn)實意義。

        [1]岳友熙.生態(tài)環(huán)境美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0.

        [2]曾繁仁.現(xiàn)代城市危機與海德格爾的生態(tài)觀[M].中國都市文化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3]霍爾姆斯·羅爾斯頓.哲學走向荒野[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10.

        [4]蒙培元.人與自然——中國哲學生態(tài)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257.

        [5]康中乾.有無之辨——魏晉玄學本體思想再解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424.

        [6]叔本華.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2:48.

        [7]張立文.和合之境——中國哲學與21世紀[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4.

        【責任編輯曹萌】

        B21

        A

        1674-5450(2015)04-0102-04

        2015-04-02

        李小茜,女,江西九江人,天津社會科學院文學所助理研究員,文學博士。

        猜你喜歡
        物物郭象莊子
        郭象思想中的養(yǎng)生之“德”
        郭象玄學與中國山水審美的獨立
        中州學刊(2017年9期)2017-10-17 16:49:27
        物物交換
        用“物物”進行交換的餐館
        《莊子說》(二十二)
        《莊子說》(二十)
        中老年健康(2016年8期)2016-10-17 02:03:46
        《莊子說》(十四)
        中老年健康(2016年2期)2016-03-26 09:00:33
        《莊子說》(十五)
        中老年健康(2016年3期)2016-03-26 02:04:52
        物物交換
        20世紀以來郭象研究之述評
        社科縱橫(2015年9期)2015-04-08 22:06:34
        亚洲少妇一区二区三区老| 久久人人97超碰超国产| 亚洲一区sm无码| 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女同|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光视频| 国产午夜精品综合久久久| 亚洲精一区二区三av| 国产亚洲2021成人乱码| 久青草国产视频| 国产91一区二这在线播放| 精品国产亚洲av久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裸体AV久无码无遮挡| 特级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色午夜软件| 在线播放五十路熟妇| 色伦专区97中文字幕| 成年女人在线观看毛片| 中文字幕人妻被公喝醉在线| 亚洲成av人片乱码色午夜| 亚洲 自拍 另类 欧美 综合 | 少妇高潮惨叫久久久久久电影| 在线观看欧美精品|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观看视频免费| 日本中文一区二区在线| a级毛片免费完整视频| 亚洲天堂中文| 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蜜潮| 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剧情| 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 伊人色综合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色香蕉一区二区蜜桃| 粉嫩极品国产在线观看免费一区 | 国产一区二区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337p西西人体大胆瓣开下部| 国产V日韩V亚洲欧美久久| 中文字幕色婷婷在线视频| 无码少妇丰满熟妇一区二区| 少妇高潮流白浆在线观看| 国产污污视频| 中文字幕亚洲区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