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婕
當年《阿甘正傳》和《肖申克的救贖》角逐奧斯卡小金人,前者勝出。有人分析原因說:阿甘是世界的,肖申克只是美國的。那時候我年紀還小,一直沒弄明白這句話。后來隨著閱歷增加,反復(fù)重看阿甘的故事,一次比一次感動。但是很慚愧,那份感動一直停留在電影上面,那只漂浮的羽毛、那盒神秘的巧克力成為很多艱難日子里支撐心靈的信念。最近看了原著同名小說,才真的悟了:阿甘真的是全世界的,他無處不在,幾乎就是我身邊的某某。
我有一個朋友,像阿甘一樣憨直,從不矯揉造作,也不扭捏作態(tài)。被老師問為什么作文寫得又快又好,他說:“因為當時急著尿尿。”
我有一個朋友,像阿甘一樣精通自己酷愛的東西。他從來沒有考過高分數(shù),但是他熱愛天文和物理;他不知道兩個球門門柱之間距離有多大,但是他擅長射門;他并不通曉樂理,但是他可以用吉他和口琴傳達內(nèi)心各種情緒。
我有一個朋友,像阿甘一樣完全不懂得戀愛的心計和手段,只是傻乎乎地對自己喜歡的人付出,甚至不求回報,只求對方安好。
我有一個朋友,雖然沒能像阿甘那樣打仗、搞乒乓球外交、當宇航員、做摔跤手、捕蝦,卻也和他一樣經(jīng)歷豐富,年紀輕輕就體驗各種冒險,品嘗百味人生。
這些朋友都帶著阿甘的影子,簡單天真,帶著愚蠢的美好。他們曾經(jīng)迷茫地服從,認為自己是“白癡”,只需要服從就好。就像剛剛上前線打仗的阿甘一樣,“送我們到這兒不是要我們來了解戰(zhàn)爭,而是要我們聽命行事?!笨墒墙?jīng)過社會這場大硬仗的洗禮,他們開始反思:“我們到底為什么要打仗?”終于,看到滿目瘡痍,看到戰(zhàn)友的累累傷痕,看到毫無意義的勛章在貧病交加的戰(zhàn)友身上,他憤怒地罵出了那句:“那是一場狗屎。”
電影《阿甘正傳》打的是溫情勵志牌,相比較而言,同名小說對戰(zhàn)爭的批判和對政治的嘲諷深刻得多。有人動員阿甘參政,阿甘說:“我只是個白癡,我對政治一竅不通?!睂Ψ絽s說:“那反而更合適!聽我說,我們需要像你這樣的好人。社會中間分子,我告訴你!社會中堅分子!”面對荒唐的邀請和追問,阿甘又像說真話的孩子一樣,給出了答案:“我要尿尿。”更搞笑的是,這句話成了競選口號,在大眾中風靡一時。
在所有英雄主義情結(jié)的故事里,綠巨人是我最鐘愛的人物之一,“一憤怒就發(fā)威”、“憤怒越多,能量越大”的人物設(shè)定讓眾多郁積于胸的情緒找到的出口。我相信,表達憤怒的渠道是一個社會文明進步程度的重要標準。有人悼念:“現(xiàn)在沒有詩人啦。”有人惦念:“現(xiàn)在沒有搖滾啦?!逼鋵?,是因為缺少憤怒。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人們習(xí)慣了獨自消化憤怒,原本健康的表達被看成是“不理智”、“不成熟”的表現(xiàn),大家寧可笑著演逗比,也不愿意正面面對自己內(nèi)心的情感??墒俏曳置骺吹接腥苏f:“當我開始嘲諷愛和夢想,你沒有看我的眼淚。”
情緒扭曲成這樣,我更懷念那個叫阿甘的朋友。他隨心所欲表達自己的憤怒。他拋出那塊戰(zhàn)爭勛章,砸暈了國會議員記錄員;洗衣店老板欺負他媽媽,他就把他塞進洗衣機里。他這么放肆,卻擺出一副“我是白癡我怕誰”的態(tài)度,不禁讓人高呼過癮?!隘傋幼杂携傋拥娜の叮蛔銥橥馊说酪??!奔s翰·德萊頓的詩一語道破。
當然,所有的憤怒和嘲諷都是形式,優(yōu)秀的作品無一不是以愛為內(nèi)核。阿甘這個“白癡”的愛正像小說中連綿不絕的口琴聲,帶著凄楚又動人的韻味,不間斷地回想著。電影中的珍妮和阿甘是最后才在一起的,而在小說中,阿甘和珍妮是早早就在一起了的??墒前⒏氏窈芏嗖欢绾稳鄣纳岛⒆右粯?,用錯了方式,反而讓心愛的人帶著失望離開。
失去朋友,失去工作,失去戀人……失去總是讓人成長。傻孩子阿甘聽到珍妮嫁人的消息之后,躲在叢林里,“我就好像內(nèi)心有一部分死掉了,而且永遠不會活過來。夜里不知道什么時候我哭了,但是并不怎么管用?!边@樣白癡的經(jīng)歷,誰沒有過?
傻孩子終于在哭聲中成長為堅定的男人,變成珍妮期待的那樣,“又高又壯又善良,過著單純的日子”。他的身邊有老友丹,又有大猿猴蘇,有音樂,有啤酒,有思念。他從平凡中來,經(jīng)過波瀾壯闊,復(fù)歸于平凡,卻已經(jīng)成就了不朽的傳奇。戰(zhàn)爭終究會過去,將來做什么?也許,丹早年寫給他的信,冥冥之中已經(jīng)預(yù)言了他的前程。
“我完全不認為你是個白癡?;蛟S依照測驗的衡量標準或是一些愚人的判斷,你屬于某種類別,但是內(nèi)里,阿甘,我見過在你心智中燃燒的好奇火花。順流而行,我的朋友,讓它為你所用,遇到逆流淺灘時奮力抗拒,千萬別屈服,別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