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沙
巴馬瑤族自治縣,被譽為“世界長壽之鄉(xiāng)”“中國人瑞圣地”,位于廣西西北部。據(jù)第二次到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巴馬百歲以上壽星占人口的比例之高,居世界五個長壽區(qū)之首。今年,我有幸到巴馬百魔屯居住了一個月,對巴馬人的長壽養(yǎng)生略有所見。
近些年,巴馬受到的關(guān)注幾乎呈直線上升狀態(tài),當?shù)馗鞣N宣傳資料上連篇累牘地介紹的長壽秘訣,概括為五點:氣候、土壤、地磁、空氣陽光、飲食習慣。前四點都是自然條件,只有第五點講到了人,卻只說了吃“粗茶淡飯”,喝“當?shù)孛拙坪吞俨琛薄H欢诎婉R居住期間,我發(fā)現(xiàn)關(guān)于“人”的問題,不僅僅是這幾樣,宣傳中有意無意地忽略了巴馬人最重要的長壽條件———人的活動。
我們在巴馬那段時間,主要活動范圍在坡月、百魔屯。這兩個村的地理環(huán)境很獨特,全是山地和小丘陵,沒有平坦的路,都是忽上忽下、忽左忽右的坡道。所以,就是每天空手走五公里路,也是非常艱辛的。在這里徒步行走,對一個60歲的人來說,就算是有一定強度的鍛煉了。而當?shù)氐霓r(nóng)民,要種地,要生活,不得不背著裝著物資的背簍,來來往往行走在這種路上,一天何止五公里?這些人里,許多是七十、八十多歲的人,還有九十多歲的人。
當?shù)氐姆N植條件實際上也并不好,地都是在山坡和小丘陵上人工開挖出來的小片地。哪家要有一塊籃球場那么大的地,就算是不錯的了。而且這里的土壤較薄,土下就是巖石,所以地里時不時就有冒出來的一塊塊尖石頭,移不動也挖不走。種地的人就得耐著性子,小心翼翼地下種、除草、施肥。石頭縫里即使只有碗口大的一片地,也要認真耕種。這里的農(nóng)作物種類較為單一,只有玉米、紅薯、黃豆和少量的蔬菜。
這種生存條件下鍛煉出來的人,從容、堅毅、勤懇,再加上較好的氣候、環(huán)境,能不長壽嗎?
這里的村民也并不富裕,每三天趕一次集,集市上出售最多的是各種野菜、藥材。許多人竹簍里只裝一只雞、幾個雞蛋就來擺攤。所以,從飲食結(jié)構(gòu)上來說,這里村民的飲食也較為清淡。
由于近些年媒體對巴馬的宣傳鋪天蓋地,所以,這兩個村里住著大約上萬的外來養(yǎng)生者。大部分人每天爬山、唱歌、打拳,進行著各種各樣的養(yǎng)生活動,享受著美好的自然條件;還有一些人,雖然身在巴馬,卻每天仍舊吃著大魚大肉,整天坐在麻將桌旁“筑長城”,即使有上好的自然條件,真的會長壽嗎?
真正的養(yǎng)生,還是離不開“人”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