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偉 王正潤
隨著經濟下行、工作壓力增大,越來越多的巴西父母開始采用付費方式讓長輩在家?guī)Ш⒆?,“職業(yè)奶奶”成為巴西家庭關系中一種新的元素。
付費不影響感情
艾麗卡·羅德里格斯原本在一家律師事務所做接待工作,一年前轉行做起了“職業(yè)奶奶”,在家專心照看外孫女。她表示,自己這樣做主要是為了愛,為了家庭幸福和外孫女的健康成長。
羅德里格斯的女兒阿曼達·托比亞斯是律師,由于工作太忙無暇照顧孩子。在考察過多家托兒所后,她深感孩子入托將長期遠離家庭和親情。因此在孩子四個月大時,她決定將孩子交給母親撫養(yǎng),并支付母親報酬,以使母親能夠獲得巴西勞工法保障的各項權益。
現在孩子已經一歲八個月了,外婆和媽媽都對這樣的安排感到滿意,也表示這種雇傭關系并未影響到家庭關系和雙方之間的感情。羅德里格斯能夠在家享受天倫之樂,專心培養(yǎng)外孫女,托比亞斯則能夠專心工作,不必擔心女兒成長和缺乏親情的問題。同時,羅德里格斯還能夠繼續(xù)享有勞工權益,可以按時退休而不必擔心福利保障問題。
領工資照看第三代
60歲的索尼婭·費雷拉也是新晉的“職業(yè)奶奶”,現在她專心撫養(yǎng)一歲三個月大的外孫,每月從女兒安德蕾莎·貝爾納多那里領取750雷亞爾(約合1580元人民幣)的工資,還享有女兒給上的醫(yī)療保險。費雷拉說:“我覺得很幸福,因為我可以每天跟外孫一起玩?!?/p>
女兒貝爾納多在法院工作,她經常聽到同事們抱怨托兒所的種種不足,由此產生了將孩子交給自己母親帶的想法。貝爾納多認為,給母親發(fā)工資不但可以幫助她享受勞工權益,而且母女在溝通時也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矛盾。
巴西人非常重視親情,尤其強調孩子童年時要有家人足夠的陪伴,但中產階級以上階層的家庭關系類似歐美,子女獨立后一般不與父母同住。近年,很多巴西父母的生活和工作壓力增大,沒有足夠的時間陪伴孩子,又不愿把孩子長期放在托兒所,“職業(yè)奶奶”由此應運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