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舒++正明
酒是人類生活中歷史悠久的一種食品,它隨著人們的需求得以不斷發(fā)展。
《漢書·食貨志》稱:酒為“天之美祿”。就是說,酒是大自然賜給人類的優(yōu)美享受。而且以祿字講,是有福之人才能享受。我國以谷物為原料釀酒,約始于新石器時代晚期,商周時期以谷物釀酒已經(jīng)普遍,周代曾設(shè)專門管理酒的官吏——酒正。春秋戰(zhàn)國時期已發(fā)明用曲(酒母)釀酒之法,歐洲19世紀才在酒精工藝上建立起淀粉發(fā)酵法。
山西地處黃河中游,是我國古代經(jīng)濟文化最早發(fā)達地區(qū)之一,堯都平陽(今臨汾),舜都蒲坂(今永濟),禹都翼城、夏縣一帶,都在山西境內(nèi)。隨著釀酒工藝提高,山西歷史上出現(xiàn)過許多名酒,如桑落酒、河東酒、蒲州酒、汾酒、葡萄酒、襄陵酒、潞州珍珠紅等,都名震一時。桑落酒最早產(chǎn)于蒲坂,約在北魏時期(386-584年),北魏酈道元《水經(jīng)注》有記載。河東酒即白墮酒,是河東人劉白墮創(chuàng)制。葡萄酒,傳說山西鄉(xiāng)寧縣春秋時為戎狄部族所在地,戎狄族有女,名叫戎子,嫁晉獻公,生重耳(晉文公),曾以葛藟(葡萄古稱)制早期葡萄酒。漢代絲綢之路開通后,西域與中原交往擴大,張騫曾攜回西域葡萄品種。唐代在山西居住著許多由中亞來的很善于經(jīng)商的粟特人(今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坦),蒲州(今永濟)盛產(chǎn)名酒,粟特人開的酒店在當?shù)孛熬萍液?。有人考證,崔鶯鶯實為“酒家胡”之女。明代并州(今太原)葡萄酒是特產(chǎn),為名聞天下的貢酒。
汾酒,北齊稱汾清,宋代汾州甘露堂酒、元代汾州乾和酒、明代羊羔酒都是汾酒的別名。唐以后,汾酒由黃酒發(fā)展成白酒,以純凈郁香聞名。闖王李自成飲后贊曰:天下酒無此村之善美,故杏花村曾名盡善村。創(chuàng)辦于光緒元年(1875年)的義泉涌酒坊所制汾酒1915年獲巴拿馬賽會一等大獎。這里順便說一下,據(jù)時任中國代表團團長陳琪《我國參與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紀實》稱:巴拿馬賽會獎共分六等:一等大獎,二等名譽大獎,三等金獎,四等銀獎,五等銅獎,六等獎詞(無獎證)。貴州酒當時獲銀獎,在一等大獎中并無其名。但是有人說,茅臺酒因當時瓶子打碎酒香撲鼻,故而補發(fā)大獎,這只能作為故事姑妄聽之,還應以代表團長陳琪所說為準。
明清晉商足跡遍天下,各商埠集鎮(zhèn)都有晉商會館。
首先,晉商祭祀、聚餐都要用家鄉(xiāng)的名酒——汾酒,如河南社旗山陜會館創(chuàng)建春秋樓所掛“浩然正氣”匾,落款為“酒仙社同叩”,下面刻有當時晉商的十大酒坊之名:永隆統(tǒng)、永祿美、玉泉美、興隆美、光澤公、永興盛、德順和、英盛涌、義誠和、榮盛大。在漢口,汾州幫為當?shù)貢x商19個商幫之一。湖北襄樊山西會館,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興建三官廟,捐款名錄首位就是汾酒幫。北京臨襄會館,乾隆八年(1743年)重修,捐款晉商商號414家,其中晉商酒店17家。
其次,晉商大力外銷汾酒。按照當時的交通區(qū)位,基本上形成了三條汾酒外銷商路。1、通往北方各個方向的商路,具體又可分為通往山西正北的內(nèi)外蒙古和中俄貿(mào)易城——恰克圖,通往東北的關(guān)東地區(qū),通往西北的陜、甘、寧、青、新;2、以京杭大運河為縱貫南北主干線,連通江淮流域眾多河道水路,包括北京、河北、豫東、山東、安徽、江蘇、浙江、江西、福建、廣東、廣西、臺灣等省;3、以漢水縱貫南北主干線,連通江漢流域眾多河道水路,包括豫西、湖北、湖南、四川、云南、貴州、西藏等地(見侯文正《清香飄萬里》)。
第三,晉商在當?shù)卦O(shè)坊釀酒或傳授釀酒技藝。清代張家口缸坊巷,是晉商釀酒最集中之地。歸化(今呼市)六陳行,就包括釀酒。民國《徐溝縣志》載:清代“東三省、山東、察、綏、甘各省地方,凡產(chǎn)有高粱、豆、米原料者,無不多有晉師制酒店,謂之燒鍋”。西安萬壽酒店是山西臨猗人開辦,所制太白酒久負盛名。鳳翔西鳳酒,工藝是在清香型白酒基礎(chǔ)上演化而來,傳說“山西客戶遷入,始創(chuàng)西鳳酒。后客返原籍,土著始自釀酒”。在天水,晉商開的元興恒商號,專門生產(chǎn)汾酒。青海西寧威遠堡青稞酒,傳是晉商以汾酒工藝始創(chuàng),致“威遠燒酒,聞名遠近”。河南是晉商貿(mào)易重點地區(qū),設(shè)有制曲作坊,“每至收成,西商攜其厚資,在各碼頭集鎮(zhèn)開坊踩曲”。江蘇《泗洪縣志》載,乾隆時,山西太谷釀酒師賀德全,以杏花村釀酒法,釀得雙溝大曲。清代小說家《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作者吳趼人說:“吾向飲汾酒,譚譚有味。”光緒三十年(1904年)孫中山由法赴日,黃興在東京的餐館接風,特別點了孫中山愛喝的汾酒,稱“今日共飲祖國名酒,他日必推翻帝制”。《湖北通志》載:“武昌酒近通行者惟汾酒、南酒。”江西名酒“四特酒”,清光緒年間,江西樟樹婁源隆酒店,融汾酒工藝釀出優(yōu)質(zhì)白酒,在酒缸書四個“特”字,形成“四特酒”。貴州茅臺酒與汾酒也有淵源,民國二十八年編《貴州經(jīng)濟》載:“茅臺酒之沿革及制造,在清朝咸豐以前,有山西鹽商郭某來茅臺地方,仿照汾酒制法,用小麥為曲,以高粱為原料,釀成一種燒酒?!薄蹲鎳馁F州》(貴州人民出版社1955年版)稱:茅臺酒“清朝時山西人經(jīng)商于茅臺鎮(zhèn),依汾酒制法而興”?!吨袊蟀倏迫珪分吨袊乩怼份d:“山西鹽商利用汾酒釀造方法在茅臺釀酒成功。”當然,茅臺酒自有其特色。不過1949年三次國宴酒并非茅臺酒而是山西汾酒。山西汾酒廠是1949年6月1日解放并恢復生產(chǎn)的,有關(guān)資料都證明當時國宴喝的都是汾酒。因為貴州茅臺鎮(zhèn)1950年2月才解放,當時茅臺酒已停產(chǎn)多時。當然,茅臺酒與汾酒類型不同,各有千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