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創(chuàng)綠中心
農村飲水安全“決戰(zhàn)年”:問題與挑戰(zhàn)
The decisive year of rural drinking water safety: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文/創(chuàng)綠中心
適逢全國兩會,大氣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環(huán)境治理問題也備受兩會代表、委員們的矚目。早在今年年初,就有專家指出2015年或將成為“環(huán)保年”。繼2013年頒布的“大氣十條”之后,備受社會各界關注的《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又稱“水十條”),今年首次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報告提出,實施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加強江河湖海水污染、水污染源和農業(yè)面源污染治理,實行從水源地到水龍頭全過程監(jiān)管。在報告中,李克強總理還提到,今年要再解決6000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
根據2012年發(fā)布的《全國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十二五”規(guī)劃》,中國政府擬在2015年底解決2.98億農村人口和11.4萬農村學校師生的安全飲水問題,并將集中供水率提高至80%。2014年11月,李克強總理在水利部考察時指出,要努力讓所有農村居民喝上干凈水。2015年是決戰(zhàn)年,剩下的都是“硬骨頭”,但再硬的骨頭也要啃下來,這關系政府的公信力,必須打贏這場攻堅戰(zhàn)。
2015年是“十二五”環(huán)保規(guī)劃任務的收官之年。提升全國農村飲水安全程度的十年大計邁步至今,這些年的“治水”歷程如何?面臨的問題與挑戰(zhàn)又有哪些?今年3月,中國水危機聯合中外對話共同發(fā)布了《安全飲用水:中國的艱難長征》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對五年來飲用水安全保障目標的落地情況進行了全面回顧。報告指出,改善農村飲用水問題任務繁重。一方面,國家全面加大農村飲水工程投入,“十一五”期間,農村飲水安全工作升級為國家規(guī)劃,國家發(fā)改委協(xié)同水利部、原衛(wèi)生部和環(huán)保部發(fā)布了首個《全國農村飲水安全工程》五年規(guī)劃。五年間,國家累計安排投資1009億元,解決了2.1億農村居民的飲水安全問題。“十二五”期間,用于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的靜態(tài)總投資預期將達1750億元,成為歷年投資規(guī)模之最。這些“應急”工程,為缺水或無水可喝的農村居民解決了燃眉之急。但是,農村飲水安全任務依舊沉重。截至2010年底,全國仍有4億多農村人口的生活飲用水采取直接從水源取水、未經任何設施或僅有簡易設施的分散供水方式,占全國農村供水人口的42%,其中857萬人無供水設施,直接從河、溪、坑塘取水。
民間組織創(chuàng)綠中心“一杯干凈水”項目組在三年的時間內對全國15個省,203個村莊和學校飲水安全進行實地調研。調研結果顯示,一些地方政府為完成中央任務,更傾向于建設成本低、受益人群大的較大規(guī)模飲水工程,而一些地處偏僻的小型飲水工程建設相對滯后。通常政府在解決一個村莊的飲水問題時,首先考慮的是尋找可替代水源(譬如打深井)、鋪設管道,不會輕易嘗試成本高、難以維護的水質凈化技術;有中型凈水設備、簡單沙濾、明礬沉淀等簡單處理的僅為少數;同時存在大量無凈化處理的引水工程。值得關注的是,農村地區(qū)的小學供水設施簡陋,通常沒有為孩子們提供熱水的能力,喝生水給學生的飲水安全造成很大的風險。在西北缺水地區(qū),大部分學校采用土窖蓄水,土窖常年缺乏維護,普遍存在菌群、濁度超標等問題。
報告同時指出,農村飲用水水源面臨水量和水質的雙重挑戰(zhàn)。一方面,由于水源來水減少,氣候變化和地下水超采等原因,一些原本已經通過工程方式解決飲水的農村人口,又重新面臨安全飲水問題。另一方面,采礦、工業(yè)廢水排放、農藥化肥使用不合理、畜禽養(yǎng)殖和生活污水排放、農村垃圾處理不當等原因,導致農村飲用水水源水質不斷惡化。
調研發(fā)現,工業(yè)污染對淺井水及地表水污染普遍較為嚴重,且行業(yè)不同污染的特征差異很大,一般來說很難通過簡單的處理凈化水質,給農村飲水帶來長久的危害。采礦業(yè)尤其是采煤業(yè)對村莊的水資源影響很大,由于一些礦井的開鑿并沒有注意去避開村莊飲水地下水的水系,導致村莊的地下水流入煤礦,村莊的井水枯竭,這讓一些村莊處在了無水可用的境地。
河流上游來水的污染以及農業(yè)化肥、農藥的過量使用使得村莊的水質渾濁度、有機物、農藥、細菌類等指標超標。養(yǎng)殖場的污水、糞便處理缺乏有效的處理方式和監(jiān)督,隨意排放,會造成村莊水體和淺層地下水氨氮、硝酸鹽、細菌類的污染。由于絕大部分引水沒有經過消毒,再加上管道疏于維護,使用地表水及淺井水為水源的村莊,菌群超標是非常普遍的情況。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創(chuàng)綠中心的“一杯干凈水”項目在調研中發(fā)現,早期城市垃圾堆放點選址不好以及沒有做好防滲和滲濾液收集處理等工作,滲濾液滲漏或溢出流入村莊飲水水源中導致了污染。這種情況從目前城市垃圾處理的現狀來看,應該是相對普遍的一個問題。垃圾滲濾液的污染特征非常復雜,難以凈化。
由于農村供水設施相對落后,因此對水源要求更高,而農村小型水源地保護卻基本處于空白狀態(tài)。在“一杯干凈水”項目調研過程中,經常見到幾年之內更換水源地的情況。在中東部地區(qū),一些過去使用地表水水源的村莊由于受到污染只能替換水源。除了一些水質較好的河流上游以及一些無法使用地下水的區(qū)域,農村地區(qū)靠水吃水的時代已經過去,大多不得不改用地下水。然而,淺井水污染問題日益凸顯,人們又被迫使用深井水。
農村自來水的常規(guī)監(jiān)測頻率過低,由疾控中心負責一年抽查兩次,而且受限于地方疾控中心監(jiān)測能力,監(jiān)測項目有限,一些在農村常見的類似于農藥等有毒有害有機物并未監(jiān)測,這種監(jiān)測的頻率和程度無法應對農村污染的程度和變化,雖然政府在推動相關的工作,但是小型供水設施的監(jiān)測缺少將是很長一段時間內難以解決的問題。
待解決的村莊數量巨大、已解決的村莊面臨后續(xù)維護難、污染轉移導致新的飲水問題,這些情況都決定了農村飲水問題解決的任務艱巨,需要大量的資金和工作量。另外,報告指出,農村飲水工程重建輕管、水價機制不明晰、可持續(xù)性都遭受挑戰(zhàn)。
未來,農村飲用水問題的推進將仍然以政府為主導,除了加大資金量的投入,加強水源地保護、厘清各政府部門間權利義務、建立良好的協(xié)調制度和問責制度也是亟待投入的工作重點。另外,其他社會資源和專業(yè)能力的介入和補充也是重要的中堅力量,因為污染導致的農村飲水水質問題復雜,需要較強的專業(yè)性、大量的資金以及后續(xù)持續(xù)維護的人力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