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 晴 陳 佳
(廣西中醫(yī)藥大學附屬瑞康醫(yī)院內分泌科,廣西 南寧 530001)
神經源性膀胱(neurogenic bladder,NB)是一類由于神經系統(tǒng)病變導致膀胱和(或)尿道功能障礙(即儲尿和或排尿功能障礙),進而產生一系列下尿路癥狀及并發(fā)癥的疾病總稱。所有可能累及儲尿和(或)排尿生理調節(jié)過程的神經系統(tǒng)病變,都有可能影響膀胱和(或)尿道功能[1]。糖尿病神經源性膀胱(diabetic neurogenic bladder,DNB)是糖尿病常見的慢性并發(fā)癥之一,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DNB發(fā)病的具體機制尚不完全清楚,所以目前的治療方法療效有限。中藥封包在我國已有2 000多年歷史,是將藥物加熱后,在人體局部或一定的穴位來回慢慢滾熨,使藥力和熱力同時自體表毛竅透入經絡血脈[2],有調理氣血、通竅活血、利水消腫之功。2010-01—2012-12,我們采用中藥封包治療DNB 25例,并與前列地爾聯合甲鈷胺治療25例對照觀察,結果如下。
1.1 一般資料 全部50例均為廣西中醫(yī)藥大學附屬瑞康醫(yī)院內分泌科住院的DNB患者,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25例,男11例,女14例;年齡42~69歲,平均(59.4±7.6)歲;糖尿病病程7~18年,平均(12.2 ±5.0)年;空腹血糖 6.3 ~13.8 mmol/L;糖化血紅蛋白 6.6% ~13.8%。對照組25例,男12例,女13例;年齡40~70歲,平均(59.2±7.9)歲;糖尿病病程 5~20年,平均(10.5 ±4.6)年;空腹血糖 6.0 ~14.2 mmol/L;糖化血紅蛋白6.8% ~13.6%。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及排除標準 符合1999年世界衛(wèi)生組(WHO)糖尿病診斷標準[3]。DNB診斷標準參照文獻[4],臨床表現:尿頻,每次尿量少,排尿困難,排尿不盡,充盈性尿失禁,伴有下腹墜脹感,膀胱區(qū)叩診濁音。B超測定膀胱殘余尿量 >100 mL。排除尿路梗阻性疾病、前列腺增生、中樞神經系統(tǒng)疾病、泌尿系腫瘤、藥物性等所致的尿潴留。
1.3 治療方法
1.3.1 對照組 常規(guī)控制血糖:在糖尿病飲食、適當運動基礎上,使用胰島素控制血糖,使空腹血糖控制在5~7 mmol/L,餐后2 h血糖控制在6~10 mmol/L。予前列地爾注射液(北京泰德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 H10980023)10 μg+0.9%氯化鈉注射液100 mL,每日1次靜脈滴注;甲鈷胺注射液[衛(wèi)材(中國)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 J20130076]500 μg,每日 1 次肌肉注射。
1.3.2 治療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予中藥封包治療。藥物組成:熟地黃15 g,山藥20 g,山茱萸12 g,茯苓 30 g,澤瀉20 g,車前子20 g,牛膝25 g,菟絲子30 g,黃芪25 g,丹參20 g。將其混勻研成細粉末,分裝入2個25 cm×30 cm的布袋內,扎緊袋口。使用北京綠之佳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生產的T03-A型場效應治療儀(該治療儀由主機和效應帶組成)進行中藥封包干熱外治。治療時連接主機和效應帶,將中藥封包放置在患者的腎俞(雙側)、關元、氣海,環(huán)形扎好效應帶,接通電源,打開溫度控制開關進行中藥封包干熱外治,每次30 min,每日2次。
1.3.3 療程 2組均治療4周。
1.4 觀察指標 2組患者分別在治療前及治療4周后進行膀胱殘余尿量檢查(東芝Aplio 500彩超)?;颊叱科鹋拍蚝螅浉共坎食瑨卟?,測量膀胱上下徑(d1),左右徑(d2),前后徑(d3),計算膀胱殘余尿量 =0.5×d1×d2×d3。
1.5 療效評定(自擬) 顯效:癥狀、體征明顯好轉,彩超示膀胱殘余尿量<50 mL;有效:癥狀、體征較前減輕,彩超示膀胱殘余尿量較治療前減少50%以上;無效:癥狀、體征無明顯好轉,彩超示膀胱殘余尿量較前無明顯變化。
1.6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
2.1 2組療效比較 見表1。
表1 2組療效比較 例
由表1可見,2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
2.2 2組治療前后膀胱殘余尿量比較 見表2。
表22 組治療前后膀胱殘余尿量比較mL,±s
表22 組治療前后膀胱殘余尿量比較mL,±s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治療組 25 223.20 ±110.68 100.60 ±72.80*△對照組 25 248.60 ±118.53 174.57 ±89.12*
由表2可見,2組治療后膀胱殘余尿量均較治療前均明顯較少(P<0.05),且治療組減少程度大于對照組(P<0.05)。
DNB是糖尿病常見的慢性并發(fā)癥,多見于糖尿病病史長,血糖長期控制不佳的患者。發(fā)病機制目前認為可能與長期高血糖和微血管病變累及支配膀胱的自主神經所致排尿反射異常和膀胱功能障礙有關。長期高血糖致脂代謝紊亂,毛細血管基底膜增厚,血管和內皮細胞腫脹,血管壁狹窄,微循環(huán)障礙,引起神經組織缺血缺氧,最終致支配膀胱的交感、副交感神經神經膜細胞變性,節(jié)段性脫髓鞘和軸突變性等損害,造成膀胱神經感覺遲鈍,排尿反射異常,逼尿肌收縮無力,以致引起不同程度的尿殘余。目前臨床上對該病的治療除了控制血糖外,多采用血管擴張劑、擬膽堿能藥物、B族維生素營養(yǎng)神經、導尿等方法治療,但療效有限。
DNB屬中醫(yī)學消渴、癃閉范疇,《素問·靈蘭秘典論》“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闡明了小便的司職屬于膀胱,正常排尿有賴于膀胱和三焦的氣化功能,而腎陽是膀胱和三焦氣化的原動力。患者消渴日久,耗氣傷陰,氣陰兩虛,陰損及陽,使中氣下降,命門火衰,不能溫煦鼓舞膀胱氣化,膀胱氣化失常,約束無權。治療以補中氣、助膀胱氣化為主。關元為任脈之會穴,具有溫腎壯命門之火的作用;腎俞為腎的背俞穴,可溫補腎氣;氣海溫補下焦。諸穴配伍能溫補腎陽,固攝膀胱。中藥封包在場效應治療儀變磁場、紅外線溫熱輻射場的作用下,并使溫度控制在38~40℃。穴位熱療能有效促進膀胱血液循環(huán)及膀胱功能的恢復[6]。藥物選用熟地黃養(yǎng)血補腎,山藥、山茱萸補腎滋陰,茯苓、澤瀉、車前子、牛膝助化氣行水,菟絲子益腎固攝,黃芪補氣健脾,丹參養(yǎng)血行瘀。諸藥借助熱力隨穴引藥深透,入里行氣,通經活絡,調和氣血,使膀胱氣化之功得以恢復,小便暢通。
本研究結果表明,治療組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P<0.05),膀胱殘余尿量較對照組顯著減少,很大程度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質量。說明中藥封包治療DNB療效顯著,操作簡便,安全,易被患者接受,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Manack A,Motsko SP,Haag - Molkenteller C,et al.Epidemiology and healthcare utilization of neurogenic bladder patients in a US claims database[J].Neurourol Urodyn,2011,30(3):395 -401.
[2] 張富生,王永軍,李振國.中藥治療嗜酸性筋膜炎35例[J].遼寧中醫(yī)雜志,2006,33(6):691.
[3] 張惠芬.實用糖尿病學[M].2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1:166.
[4] 中華中醫(yī)藥學會糖尿病分會.糖尿病神經源性膀胱中醫(yī)診療標準[J].世界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1,6(4):365-368.
[5] 李寶華,馮文煦.推拿聯合中藥治療糖尿病神經源性膀胱病變療效觀察[J].中國中醫(yī)急癥,2010,19(9):1514-1516.
[6] 曾紀斌.中藥治療糖尿病神經源性膀胱病變20例臨床體會[J].中國中醫(yī)急癥,2007,16(9):1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