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冬華,周超華 * ,徐 雷,謝 杰
(江西省農業(yè)科學院,江西 南昌 330200)
江西早熟梨病蟲害發(fā)生現(xiàn)狀及綜合治理
黃冬華,周超華 * ,徐 雷,謝 杰
(江西省農業(yè)科學院,江西 南昌 330200)
黃冬華, 周超華, 徐雷, 等. 江西早熟梨病蟲害發(fā)生現(xiàn)狀及綜合治理[J]. 生物災害科學, 2015, 38(1):22-26.
目前江西省梨園發(fā)生的病蟲害主要有:梨輪紋病、梨黑斑病、梨銹病、梨炭疽病、梨癭蚊、梨木虱、梨小食心蟲、梨莖蜂、紅蜘蛛、二叉蚜、黃粉蚜,其中枝桿病害和根部病害有擴延的趨勢,而胴枯病是近年發(fā)現(xiàn)的新的病害。對江西梨園病蟲害發(fā)生的情況進行概述,并根據(jù)江西氣候特點以及對部分蟲害監(jiān)測情況提出綜合治理對策。
早熟梨;病蟲害;綜合防治
梨是江西省的第二大水果,栽培歷史悠久。在早熟梨生產過程中,由于果農管理水平的不同,相同面積的梨園產量和產值相差甚大,究其原因,肥水管理是一方面的因素,而由于病蟲的危害是另一重要因素,病蟲害不僅影響產量,而且影響產品的品質,導致減產和減收,嚴重影響江西省梨產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為了有效減輕、控制病蟲的發(fā)生與危害,提高江西省果品的市場競爭力,本文根據(jù)江西省早熟梨病蟲害的發(fā)生特點,對江西省常見的主要病蟲害作了針對性的陳述,并提出相應的治理對策和綜合防控技術。
1.1 蟲害
1.1.1 雙翅目 主要是梨癭蚊,又稱梨蚜蛆,寄主只有梨樹,在江西省發(fā)生較為普遍且日益嚴重,是目前危害江西省梨樹的主要害蟲之一。一年發(fā)生 3~4 代,危害期長(3—8 月),集中危害期 3—6 月,以幼蟲危害梨樹花蕾和嫩葉?;ɡ偈芎е禄ò瓴坏谜归_;葉片受害葉面皺縮、畸形、成瘤狀,正面相對縱卷發(fā)黑,造成早期大量落葉、落果,嚴重影響樹勢、產量和果品質量。以老熟幼蟲在樹冠下 0~6 cm土壤越冬,少數(shù)在樹干的翹皮裂縫中越冬。
1.1.2 膜翅目 以梨莖蜂為主,是危害梨新梢的主要害蟲。在江西 1 年發(fā)生 1 代,每年的 3 月下旬—4月上中旬, 當新梢生長至大約 6 cm時, 成蟲利用鋸狀產卵器將上部枝條折斷, 被折新梢枯死, 下部留 2~3 cm短樁,內有卵 1 粒,卵孵化后幼蟲在短樁新梢髓部蛀食,蛀食完后蛀入上年生枝條髓部,在距離分叉處 1 cm處扭轉蟲體,頭朝上結繭,進入越夏越冬狀態(tài)。
1.1.3 同翅目 主要有梨木虱、二叉蚜、黃粉蚜發(fā)生較為普遍,康氏粉蚧、桑白蚧、蚱蟬等只是零星發(fā)生或在管理粗放的果園發(fā)生。
梨木虱在江西的贛南地區(qū)發(fā)生較多,在該區(qū)作為重點防治對象。主要以成蟲和若蟲刺吸梨樹的芽、葉、蕾、果及嫩枝,春季多集中在新梢和葉柄上危害,夏秋季則多在葉面吸食汁液,在葉背主脈兩側危害較多,使葉片沿主脈向背面彎曲,呈匙狀,葉片皺縮、枯黃、提早脫落。高溫季節(jié)還可誘發(fā)煤污病。1年發(fā)生 3~5代,以冬型成蟲在老樹皮裂縫、雜草、落葉層中及土縫中越冬。
梨二叉蚜是梨樹主要害蟲之一,發(fā)生較為普遍,危害時間長(3—10 月份)。1年發(fā)生 20 代左右,以卵在芽附近和果臺、枝杈的縫隙內越冬,梨芽萌動時開始孵化,以若蟲和成蟲危害嫩芽和嫩葉,展葉期受害重,受害葉發(fā)生卷曲皺縮、干枯或脫落。
黃粉蚜 1 年發(fā)生 8~10 代,以卵在果臺、裂縫等處越冬,喜歡棲息在背陰處危害。在梨樹萌芽期即開始活動危害花芽和嫩葉。隨著溫度上升、果實膨大至 2~3 cm 時,梨黃粉蚜危害隱蔽的內膛果,開始集中于果實萼洼處,繼而蔓延到果面上,6—8 月進入果實危害高峰。受害果實初期表面呈黃色稍凹陷,以后腐爛,成龜裂的黑疤。隨著翠冠梨等套袋的普及,黃粉蚜已成為梨栽培中的主要害蟲。果袋為黃粉蚜生長、繁殖提供了良好的環(huán)境,該蟲進入袋內后,在里面大量繁殖,在管理不當?shù)睦鎴@,套袋果比不套袋果危害重。
1.1.4 鱗翅目 以梨小食心蟲為主。其他鱗翅目害蟲如梨大食心蟲、梨星毛蟲、刺蛾、桃蛀螟等在部分園零星發(fā)生或個別管理差的梨園偶有發(fā)生,屬兼防對象。
梨小食心蟲是一種多食性害蟲,幼蟲主要蛀食梨、桃果實和桃樹新梢,是江西省梨園危害較嚴重的害蟲。根據(jù)作者的監(jiān)控,在鷹潭、撫州、宜春、九江等梨產區(qū)均有發(fā)生,越冬代成蟲從 3 月上中旬即開始活動,成蟲 1 年有 3個發(fā)生高峰期。在早熟梨園中,由于幼果果肉硬、石細胞多,幼蟲不易蛀入,幼蟲危害期主要集中在6—8 月。幼蟲危害梨果,多從萼、梗洼處蛀入,早期被害果蛀孔外有蟲糞排出,幼蟲蛀入直達果心,高濕情況下蛀孔周圍變黑腐爛,有的果園發(fā)生危害蟲果率達到 30%以上,導致嚴重減產減收。
1.1.5 蜱螨目 主要有紅蜘蛛和葉螨。紅蜘蛛一直是梨園的常規(guī)性害蟲,主要以卵或受精雌成螨在植物枝干裂縫、落葉以及根際周圍淺土層等處越冬。第 2年梨樹發(fā)芽時,越冬雌成螨即開始活動危害。展葉以后轉到葉片上危害, 先在葉背主脈兩側危害, 從若干個小群逐漸遍布整個葉片, 5—8 月是盛發(fā)高峰期,受害梨樹葉片枯黃泛白,嚴重時發(fā)生卷葉、黃葉和落葉等現(xiàn)象。葉螨呈黃綠透明色,成蟲 0.1~0.2 mm,比紅蜘蛛小,5—9 月是危害盛期,以成螨和幼螨集中在幼葉背面刺吸危害,受害葉片呈灰褐或黃褐色,并向下卷曲,嚴重時植株頂部干枯。
1.1.6 半翅目 主要有梨網(wǎng)蝽、茶翅蝽。梨網(wǎng)蝽1 年發(fā)生 4 至 5 代,危害期 6—10 月,成、若蟲均集在葉背的葉脈附近危害。被害處呈黃白色斑點,隨著危害加重而斑點擴大,直至全葉形成蒼白色斑點,葉背和樹冠下部葉面上常有黑褐色帶黏性的分泌物和糞便,并能誘發(fā)煙煤病,導致早期落葉,影響梨樹生長。茶翅蝽主要在 6—8 月危害果實,在管理粗放的梨園等發(fā)生較為嚴重。
1.2 病害
1.2.1 梨輪紋病 梨輪紋病是江西省梨樹的主要病害之一,在各產區(qū)均有發(fā)生,危害枝干、果實和葉片。枝干受害,先以皮孔為中心形成褐色小點,后病斑擴大,病斑中央呈瘤狀突起,周圍逐漸凹陷,病健交界部發(fā)生龜裂,病皮翹起,在多年生枝干上,病斑相互愈合引起病皮嚴重開裂,導致樹枝早衰;葉片發(fā)病,形成近圓形或不規(guī)則形褐色病斑,后出現(xiàn)輪紋,引起葉片早落;果實受害常以皮孔為中心形成水漬狀、近圓形褐色或黃褐色小點,擴大后形成淡、暗褐色相間的同心輪紋,皮下果肉腐爛。
該病的寄主范圍很廣,除梨外,還能危害桃、李、棗等多種果樹。以菌絲體、分生孢子器在病枝上越冬。3 月開始生成孢子,陸續(xù)散發(fā)形成初浸染,靠雨水傳播,飛濺距離約 10 m,主要從皮孔侵入,2~8年生枝條均可被侵害,枝條越大,受害越嚴重。冬季刮除病枝樹皮和套袋可明顯減少梨輪紋病的發(fā)生。
1.2.2 梨銹病 為江西省梨樹的主要病害之一。主要危害葉片、新梢,嚴重時危害幼果。葉片受害,初期為黃色小圓點,擴大后成近圓形病斑,周圍綠紅色,中心黃色,病部增厚,葉正面病斑凹陷,背面病斑隆起,并長出十幾至幾十條黃褐色似毛管狀物(銹孢子器),引起早期落葉。幼果、新梢、葉柄等受害,病斑與葉片上的相似,果實發(fā)病時易變形早落,新梢被害后易被風折斷。
病菌以菌絲體在檜柏病部組織中越冬。春季當氣溫回升到 17~20℃、濕度較大時梨銹病冬孢子器即吸水膨脹萌發(fā),形成孢子散落在嫩葉、新梢、幼果上,條件適宜時產生侵染絲,直接從表皮細胞和氣孔侵入。梨樹自展葉到展葉后 20 d容易感染。梨銹病發(fā)生與春季氣候有關,4~5月溫暖多雨,易引起該病的流行,管理粗放的梨園發(fā)病也嚴重??吵?1.5~5 km范圍內的檜柏是防治梨銹病最徹底有效的措施。
1.2.3 梨黑斑病 梨黑斑病是一種常見的真菌病害。主要危害葉片、果實和新梢。嫩葉發(fā)病后,病斑圓形或不規(guī)則形,中心灰白色,邊緣黑褐色,有時稍有輪紋,潮濕時產生黑色霉層。幼果受害,病斑呈圓形,黑色,稍凹陷,表面有黑色霉層,隨著果實的生長,果實龜裂,深度可達果心,裂縫里長出黑色霉。新梢被害,產生橢圓形凹陷的淡褐色病斑,病健交界處產生裂紋。在多雨的年份發(fā)病重,造成大量落葉和裂果。病菌在病葉、病果及病枝上越冬。
1.2.4 梨炭疽病 主要危害梨果,也危害葉片、枝條。病斑圓形,褐色,顏色深淺交錯,明顯下陷,中央長出大量輪紋狀排列隆起的黑色小粒點,即分生孢子盤。在高溫高濕的情況下,分生孢子盤生出一層粉紅色黏狀物,造成病果腐爛、脫落或干縮成僵果掛在果臺上;葉片上發(fā)病引起葉片大量脫落而導致二次開花;在枝干上多發(fā)于生長衰弱或組織不充實的枝干,形成橢圓或長條形的病斑,中部干縮凹陷,病部皮層與木質部、枝干逐漸枯死。
梨炭疽病以菌絲在梨的病僵果、 病枝葉和果臺上越冬。 次年溫濕度適宜后產生分生孢子形成初侵染,借風雨水和昆蟲傳播。分生孢子經(jīng)皮孔、傷口侵入,病菌具有潛伏浸染特性,幼果剛形成時開始侵染,并潛育,5—6 月開始發(fā)病,6—8 月為發(fā)病盛期。梨果成熟度越高,侵染發(fā)病的速度越快。
1.2.5 梨黑星病 梨黑星病主要危害梨樹綠色幼嫩組織。葉片發(fā)病時,在葉正面發(fā)生圓形褪綠斑,在葉背主脈兩側和支脈之間產生近圓形或不規(guī)則淡黃色小斑點,葉片逐漸變黃,葉背面產生輻射狀黑色霉狀物,造成早期落葉;葉柄受害,葉柄上出現(xiàn)黑色、橢圓形凹陷病斑,產生黑色霉層。果實初發(fā)病時呈黑色小斑點,以后逐漸擴大呈圓形并稍凹陷,出現(xiàn)黑褐色同心輪紋。幼果發(fā)病由于果實發(fā)育快,病斑處常發(fā)生龜裂,傷口易被其它霉菌感染而腐爛。
梨黑星病由真菌引起。病菌在芽鱗片、病葉及病枝梢部越冬。翌春梨樹萌芽,在花器及新梢部先發(fā)病,成為侵染中心,通過風雨傳播,3—4 月上旬開始發(fā)病,發(fā)病輕重取決于越冬病菌的數(shù)量、降雨的早晚與多少以及品種的抗性等。
1.2.6 枝桿病害 主要有干腐病和胴枯病,在有的梨園發(fā)病較重,宜引起重視。
干腐病是重要的枝干病害,主干、主枝和側枝均可發(fā)生,病斑早期在枝干上為深褐色或黑色病變,病部較淺,病斑呈條帶狀縱向擴展,后期失水、干縮、凹陷,邊緣裂開,病皮翹起,易剝落,病斑上密布黑色小點,此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潮濕條件下病斑溢出醬色粘液。嚴重時病斑包圍整個大枝,引起全枝枯死,尤其是老梨園病情逐年加重,常出現(xiàn)死枝、死樹現(xiàn)象。苗術發(fā)病多在嫁接口附近出現(xiàn)紅褐色至黑褐色病斑,并沿樹干上下擴展形成凹陷條斑,病、健部交界處出現(xiàn)裂痕。梨干腐病菌也侵害果實,造成果實腐爛。病原菌以分生孢子器在病枝干、病果上越冬。春天條件適宜時形成分生孢子,借雨水傳播,形成當年的侵染源。病斑常從傷口、芽痕、皮孔或梨輪紋病斑處開始發(fā)生蔓延。在持續(xù)干旱、水利條件較差、土壤肥力低、含水量不足和管理粗放的梨園發(fā)病較重;在同一梨園中,生長勢弱的單株發(fā)病較重。
胴枯病是近年來發(fā)現(xiàn)的梨樹重要枝干病害之一,經(jīng)調查,在贛東等地的梨園發(fā)現(xiàn)有胴枯病,如不加以控制有擴大發(fā)展的趨勢。該病初期,病斑呈濕潤狀褐色,隨著病斑的擴展、在莖部表面形成橢圓形、梭形或不規(guī)則形的暗褐色病斑,之后病部逐漸失水干枯、萎縮、凹陷,在病健交界處產生干裂。成年梨樹主干及分枝均發(fā)生此病,但在 2~3 年生的枝上發(fā)病較多,病斑圍繞莖部 1/2 以上時,枝上部分逐漸枯萎,造成部分枝條枯死,有的整株死亡。幼樹發(fā)病在干基部和上部均有發(fā)生,樹皮開始呈花黑色,逐漸環(huán)溢樹干使幼樹枝條枯萎或死亡。該病以菌絲體或分生孢子器在病組織內越冬。翌年春天遇雨時散發(fā)出分生孢子,借風、雨、昆蟲等傳播,在新芽、傷口或未完全愈合的剪口處侵入,引起初侵染。3 月至 9月都有孢子形成,高峰期為 4—7 月,當年即可形成大型病塊。粗枝條病組織內的菌絲可存活較長時間,在雨季,病菌容易隨雨水沿枝干下淌,在適宜條件下可形成再次侵染,在樹體上形成更多病斑,甚至誘發(fā)整株染病。剪除病枝后涂藥可減輕危害。
1.2.7 根部病害 主要有白紋羽病和根癌病,近年有所擴延。
白紋羽病是重要的土傳病害, 多發(fā)生在根頸部近表土根上, 在潮濕情況下被感染的根形成許多菌絲,呈白色羽絨狀,開始時細根霉爛,漸漸擴展到側根、主根腐爛,地上部分樹勢衰弱,葉片萎蔫發(fā)黃,早期脫落,最后全株死亡。該病在 3—10 月均可發(fā)生危害,5—7 月為發(fā)病高峰。以菌絲體、菌索或菌核隨病根在土中越冬,靠接觸傳染。遠距離通過帶病苗木傳病。由于病菌能侵害多種樹木,由舊林地或舊果園改建后的梨園,發(fā)病常嚴重;凡樹勢衰老的梨樹易于發(fā)??;在土壤粘重板結、酸性強、低洼積水、將未腐熟的有機肥直接施于根際作基肥的梨園發(fā)病也較重。
根癌病屬于細菌性病害,常寄生于植物根部,主要危害根頸部、側根。根癌菌是一種土壤習居菌,單獨在土壤中可存活1 年, 在土壤未分解病殘體中可存活 2~3 年。 早熟梨根癌病多發(fā)生在表土下根頸部、主側根連接處或砧穗愈合處。瘤的形狀一般為球形或扁球形,也可互相愈合成不規(guī)則形;根瘤大小差異不一,一個病株可同時形成多個瘤,初生時呈淡黃色,以后逐漸變?yōu)楹稚辽詈稚举|化后變得堅硬,表面粗糙或凹凸不平;病株地上部早期的癥狀不明顯,主要表現(xiàn)為生長緩慢,植株矮小,葉片黃化早落,樹勢衰弱,嚴重時全株干枯死亡。根癌病菌主要靠雨水和灌溉傳播,通過傷口入侵,地下害蟲、線蟲、修剪工具、病殘組織及含病菌的土壤均可傳病,通過帶菌苗木、接穗進行遠距離傳播。發(fā)病后剔除病瘤、用農用鏈霉素等藥劑浸根處理可有效防治。
2.1 農業(yè)措施
建梨園前營造防護林,選擇無病苗木栽植,進行高標準建園。忌多品種、不同樹齡梨樹混合栽植,種植后加強肥水管理,并進行適當修剪,改善果園風光條件,提高抗病蟲能力。夏季進行樹盤覆蓋、梨園生草,增強樹體在高溫干旱季節(jié)的抗 、耐病蟲能力。秋季注重采果后管理,早熟梨采收后至落葉有3—4個月的生長期,注意防止大水大肥促發(fā)秋梢,防止病蟲草的猖獗危害。追肥以磷鉀肥為主,并覆蓋樹盤保水,防止開秋花。冬季清理果園。果園一年四季都要清理,發(fā)現(xiàn)病蟲果、枝、葉要及時清除,但冬季清園特別重要。梨樹落葉后清除落葉、病果和其他雜草,集中燒毀或運出銷毀,消滅越冬害蟲和病菌。梨樹樹皮裂縫中隱藏著多種害蟲和病菌,因此應及時刮除老翹皮,將刮除物用布墊上集中燒毀,并利用生石灰和石硫合劑混合料涂抹樹干,殺死樹上越冬蟲卵、病菌,減少日燒和凍害。冬季土壤翻耕15~20 cm,可以凍死部分越冬蟲卵,降低病蟲基數(shù)。
2.2 物理措施
利用害蟲的趨光性和趨化性,設置黑光燈、頻振式殺蟲燈、糖醋液、性誘劑、黃板等進行誘殺,早春鋪設反光膜或樹干覆草,防止病原菌和害蟲上樹侵染。5—8 月,在果園安置黑光燈,對吸果夜蛾、金龜子等具有較好的控制效果。 在3 月梨小食心蟲出蟄期和 6—8 月危害高峰期利用性誘劑誘殺梨小食心蟲的成蟲,可明顯減少梨小食心蟲的危害率。
2.3 生物防治
梨園害蟲天敵主要有捕食螨、瓢蟲、草蛉、赤眼蜂等,能有效防治蚜蟲、梨木虱、梨小食心蟲、螨類等害蟲。在天敵發(fā)生盛期避免使用廣譜性殺蟲劑,以防止殺傷天敵,盡量使用生物農藥,如阿維菌素、齊螨素、阿巴丁、蘇云氏桿菌、多抗霉素、井崗霉素、農抗 120 等;果園實行生草,為天敵提供適宜的生存環(huán)境,人工釋放天敵,如從 5月開始釋放捕食螨防治梨園螨蟲危害,在 6—8月釋放赤眼蜂防治梨小食心蟲等。
2.4 科學使用化學農藥
(1)做好病蟲測報,及時發(fā)布信息,采用統(tǒng)防統(tǒng)治,掌握防治的有利時機,以提高防效,避免盲目用藥,抓好前期防治,降低前期蟲口基數(shù)。
(2)抓住關鍵時期用藥。休眠期用藥遵循穩(wěn)、準、狠的原則,徹底清園,壓低病蟲基數(shù),花前花后用藥以安全、高效為主,用藥宜稀,噴藥宜勤(10~15 d 1 次),果實生長期用藥以保護性、耐雨水沖刷長效期的農藥為主,使用高效內吸性殺菌劑,采果后為防止早落葉,適當噴施殺菌劑、殺蟲劑、葉面肥保葉。
(3) 合理使用化學農藥。 使用化學農藥仍然是目前最普遍的病蟲害控制手段, 但應科學合理地使用,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每年在冬剪、清園后及時全園噴施一遍 4~5 波美度石硫合劑,在梨芽鱗片松動、膨大期再全園噴 1次 2~3波美度石硫合劑殺滅多種越冬病蟲。提倡使用生物源農藥、礦物源農藥以及高效、低毒、低殘留的化學農藥;限制施用有機合成農藥并要注意此類藥劑的交替施用及合理的噴藥間隔期,避免產生抗藥性。
[1] 王國平, 洪霓, 王江柱, 等. 梨主要病蟲害識別手冊[M]. 武漢: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3.
[2] 楊曉平, 胡紅菊, 陳啟亮, 等. 武漢地區(qū)梨癭蚊生物學特性及其種群動態(tài)初步研究[C]//梨園病蟲害防控與土壤肥料管理. 學術論文集. 2012:53-56.
[3] 李建東. 碭山酥梨病蟲害十年發(fā)生動態(tài)及其預測與防治[J]. 落葉果樹,2011(3):18-20.
[4] 趙德英, 程存剛, 張少瑜, 等. 梨銹病侵染特征及防治短期研究[J]. 中國植物導刊,2011,31(5):9-11.
[5] 吳平. 重慶永川無公害梨病蟲害綜合控制技術[J]. 中國南方果樹,2007:71-73.
Occurrence Status and Integrated Control Strategy for Early maturity Pear’Diseases and Pests in Jiangxi Province
HUANG Dong hua, ZHOU Chao hua * ,XU Lei,XIE Jie
(Jiang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Nanchang 330200, China)
Through investigation, main diseases and pests occurring in pear orchards in Jiangxi Province are Macrophoma kawatsukai, Alternaria alternate, Gymnosporangium haracannum, Colletotricum gloeosporioides, Diplosis sp., Psylla chinensis, Grapholitha molesta, Janus piri, Tetranychus viennensis, Toxoptera piricola, Aphanostigma jakusuiense.Diseases on stems and roots have a tendency of spreading, and Phomopsis fukushii is a new disease which was found in recent years. This paper summaries the occurrence of diseases and pests in pear orchards in Jiangxi Province and puts forward integrated control strategies according to the monitoring situation.
early-maturity pears? diseases and pests? integrated control
2014-12-28
國家現(xiàn)代農業(yè)產業(yè)技術體系建設專項資金資助(CARS-29-30)
黃冬華,男,主要從事園藝植物研究,E-mail:huangjincen@126.com;*通訊作者:周超華,研究員,E-mail:zch8036@163.com。
S436.612
A
2095-3704(2015)01-002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