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京市寧海中學分校 卜以樓
“接班第一課”的教學設計
☉江蘇省南京市寧海中學分校 卜以樓
每個人都接受過人生不同階段的第一課.當教育上升到一個國家的戰(zhàn)略時,每個國家也非常重視開學第一課.我國教育部和中央電視臺自2008年起密切合作,在每年新學年開學之際,都向全國中小學生直播開學第一課.美國的開學第一課,有時總統都要親自授課或講話,以凸顯開學第一課的重要性.
2014年春學期期末筆者送走了上一屆初三學生,秋學期學校安排接班初二數學教學工作.如何面對接班的新學生,如何了解接班的新學生,如何引領接班的新學生,關鍵之一是上好第一課.
開學第一課上什么呢?是按教材上的內容認真?zhèn)浜玫谝徽n,按部就班地新授第一節(jié)內容,還是復習測試,了解這個班的學情、生情?這兩個視角各有千秋,但是只做個單選題,又不是筆者教學所需要的.如何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活動經驗,將這兩個視角整合到一起,并給學生以人生觀、價值觀、學習觀上的引導,已聚焦出來.基于這樣的認識,筆者設計了下列接班第一課的教學內容和過程.
筆者接班第一課的教學內容及教學活動主要有下列三個過程.
1.畫面留白,動畫暗示
【活動設計】面帶微笑,步伐輕盈,提前兩分鐘走進教室.打開事先準備好的第一張PPT.此時,筷子兄弟歡快的“小蘋果”音樂伴隨第一張PPT愉悅地流淌到教室的每一個角落.
圖1
第一張PPT上主畫面留白,只有頁腳下的“寵物貓”在不停地翻動書頁,認真地看書閱讀(如圖1),似乎要向學生傳遞什么.
【設計意圖】一是向學生展示筆者是一個與時俱進、充滿活力、童心未泯的學習伙伴;二是自然地將學生的視線定格到空白畫面上“寵物貓”翻書閱讀的動畫上來,啟發(fā)學生思考人類進入到一個學習型的社會,學習不分對象、不分年齡,無所不在,無時沒有,學習已成為個體的生活常態(tài),學習已成為生活的一種習慣.
2.活動引領,寓教于理
活動一:態(tài)度的能量
【活動設計】老師今天第一次和大家見面,拿什么送給你們呢?我想送給大家一個智力游戲.請看.
問題1:如果令A、B、C、D、…X、Y、Z這26個英文字母,分別等于1、2、3、4、…、24、25、26這26個數值,那么,請你給HARDWORK(努力)這個單詞打分.(在第一張PPT上空白處填入游戲內容)
【設計意圖】經過初一的學習,學生已有“求代數式的值”的基礎知識,又由于本題打分的標準沒有完全確定,所以解決這個問題的角度是開放的,可能存有多種不同甚至意想不到的答案.這正是了解學生數學水平、透視學生解題能力、評價學生思維層次的好機會.
【生成預設】由于打分標準指向不明,中等層次的同學,不知題意,無從下手:思維水平薄弱的同學,根據單詞HARDWORK中字母的順序作一個機械的排列(下稱“機械排列”),即8 1 18 4 23 15 18 11;思維能力較好的同學,由于對初一“用字母表示數”“求代數式的值”等知識經驗產生遷移,會列出算式8×1×18×4×23×15×18×11= 39346560(下稱“求積法”).在計算這個結果的過程中,有一部分同學計算常常出錯,需要反復演算,也有一部分同學,在計算或演算的過程中,不斷嘗試、分析、優(yōu)化,此時感到解決問題的角度可能要作些調整,故調整為8+1+ 18+4+23+15+18+11=98(下稱“求和法”).
待學生基本完成解答,教師選擇“機械排列”“求積法”“求和法”三種具有代表性的樣本,通過實物投影儀展示給全班同學,讓學生自主評判各種方法的優(yōu)劣.通過討論交流,一致認為,“機械排列”沒有任何思維的含量,意義不大;“求積法”雖然運用了數學中的一些基本原理,但計算過程煩瑣,難以實施;而“求和法”綜合避免了上述兩種方法的短處,并且所得的是一個在100以內的分值,符合一般性評價的做法,而且這個98分又是一個和單詞HARDWORK相匹配的數值,故這種方法是可行的,也是可取的.
問題2:請給單詞KNOWLEDGE(知識)打分.
【設計意圖】傳承解決問題1形成的經驗,給單詞KNOWLEDGE打出分值.通過上述活動,讓學生感受到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人生會成就精彩;一個人擁有“知識”,就會走向成功.
【生成預設】如果還有學生不得其法,就作個別指點和矯正,最終得到KNOWLEDGE(知識)的分值為11+14+ 15+23+12+5+4+7+5=96.
問題3:用這種思維方式給“努力”和“知識”打分,看來還是有一定的合理性的.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感到“努力”和“知識”的重要性.但是總感到它們還有些欠缺,還不夠完滿.那么,什么能使得生活變得圓滿呢?
【設計意圖】設計這樣一個開放性問題,其目的就是讓學生在上述緊張的計算后輕松一下.同時,也為下面更深層次的理性教育埋下伏筆.
【生成預設】學生的答案可能會有很多很多,但是要引導學生涵蓋“好運”“金錢”“權力”這樣一些對后面活動有用的教學素材.
問題4:好!看來同學們的答案還真不少.剛才大家都說到了LUCK(好運)、MONEY(金錢)和POWER(權力).下面給它們打下分.
【設計意圖】同理,LUCK(好運)的分值為12+21+3+ 11=47,MONEY(金錢)的分值為13+15+14+5+25=72,POWER(權力)的分值為16+15+23+5+18=77.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自我感受到一個人的生活及學習僅憑碰“運氣”是徒勞的,是不靠譜的.在這個社會中,“金錢”和“權力”固然對于一些人有誘惑力,但是與“努力”“知識”等相比就顯得單薄和膚淺了,更談不上什么圓滿了.
【生成預設】如果學生計算有困難,可指導他們運用運算加法交換律、結合律進行簡便計算.
問題5:究竟什么能使生活變得圓滿呢?剛才有同學說“態(tài)度”.好,現在就給ATTITUDE(態(tài)度)打個分.
【設計意圖】讓“態(tài)度”這個角色粉墨登場,在計算態(tài)度的分值為1+20+20+9+20+21+4+5=100的過程中,讓學生感受到態(tài)度的重要性和完美性.
問題6:同學們,這個游戲活動給我們什么啟示?
【設計意圖】待學生討論完,筆者對學生說:“這就是我向同學們贈送的見面禮,要和同學們說的第一句話,態(tài)度決定一切,態(tài)度助你圓滿.”
活動二:堅持的能量
【活動設計】我們知道1365=1.現在來賦予這個等式現實意義.1可指原地踏步,365表示一年的天數,那么這個等式就表示:如果你保持原有不變的位置,一年以后,你還是原地踏步,還是那個“1”.
最近大家一直在傳,1.01365=37.78343433289>>1.你能說出這個不等式的意義嗎?
【設計意圖】借助題中提示的經驗,在弄清算理的前提下,將1.01轉化為1+0.01,那么1.01365=(1+0.01)365= 37.78343433289>>1,也就是說一年中的每一天都堅持進步1%,一年以后,你將進步很大,遠遠大于“1”.
通過這個活動,對學生進行教育:做事要有恒心,只有持之以恒地堅持,讓自己每天都進步一點點,才會獲得更大成功.在這里,送給同學們第二句話,積跬步以至千里.讓我們每天進步一點點,相信堅持的力量會助你創(chuàng)造輝煌.
【生成預設】如果學生看不清算理,可讓學生比較1365=1、1.01365=37.78343433289>>1這兩個式子的異同,用轉化的方法,體現求同存異的思維.
活動三:打折的能量
【活動設計】活動二,讓我們感受到了堅持的力量,下面我們再來思考兩個問題.
問題1:通過計算知0.99365=0.02551796445229<<1,你能說明這個式子的意義嗎?
【設計意圖】讓學生傳承“活動二”的經驗,將0.99轉化成1-0.01,那么0.99365=(1-0.01)365=0.02551796445229<<1,就是說一年中的每一天都打折1%,一年以后,你將遠遠落后于別人.這個等式也告訴我們,無論做事還是學習都不能打折.
【生成預設】如有學生解決本問題有困難,可提醒他回顧一下“活動二”的解題思路.
問題2:你關注過0.95大約等于多少嗎?你能結合學習數學的過程情況說明其意義嗎?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計算得出0.95≈0.6.從這個式子中感受到打折驚人的負能量.如果我們把數學學習簡單地分為“預習、互動、復習、作業(yè)、反思”這五個基本環(huán)節(jié),那么,只要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打折10%,即完成90%,其學習效果只能是60%.這一點應特別引起我們的注意和警醒.因此,在這里,要送給同學們第三句話:積怠惰以致深淵.打折的道理,讓我們驚醒.我們要從今天做起,從不打折,勇往直前.
【生成預設】由于學習過程因人而異,不能僅限于上面的五個環(huán)節(jié),為此,可讓學生自由發(fā)揮.
活動四:極致的能量
【活動設計】2014年,武漢某地小中考出了一道神題,要求在7分鐘內從1寫到400,結果無人能完成.同學們能做到嗎?試試看.
【設計意圖】生活中、學習中常有看似簡單的問題,做起來其實并不容易,這就是把簡單的事情做到極致的道理.數學學習也不例外.我們常常將會做的題做錯,就是沒有把簡單的事情做到極致引起的.
通過這個活動,讓學生感受到要把一件事在規(guī)定的時間里做好,需要極致的力量.在不同層級的考試中,有很多同學就是憑借這種品質而獲勝的.因此,在本節(jié)課結束前,要送給同學們第四句話:把簡單的事件做到極致,它既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品質,讓我們把簡單的事情做實、做好.
【生成預設】如有學生在規(guī)定的時間能寫完,可結合其書寫質量進行點評.
3.數學作文,內化反思
根據下列素材,結合數學思考,寫一篇題為“50年中最長的學期”的數學作文.
今天,新學期正式開始,網上流傳一則消息:由于明年春節(jié)較晚,新學期將是從1985年以來直到2034年50年中最漫長的一個學期.
請就上述素材,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數學作文.
本節(jié)課的設計理念,根據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的相關要求,主要體現在下列三個方面.
1.數學教學要彰顯育人的本質
學科教學最本質的內涵就是學科育人,從根本上講在于培育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以及必備的學科素養(yǎng).本教學設計及預計生成,都是從學生身邊的現實生活出發(fā),選擇幾個平時司空見慣的基本事實,用數學的眼光、數學的視角,觀察、分析、計算、推理、類比、綜合、歸納出人生的基本哲理.可謂是抓住本質,寓教于樂,具有潛移默化、潤物無聲、教育無痕的教育境界.這種教育既有思想品質教育,也有學科知識教育;既有嚴格的邏輯推理,又有明確的合情推理;既有數學知識的學習,又有學科綜合的遷移.
2.數學課程要反映數學的特點
“數學課程內容要反映社會的需要、數學的特點,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它不僅包括數學的結果,也包括數學結果的形成過程和蘊含的數學思想方法”.本教學設計,不僅遵循了課程標準的這些理念,而且還跳出數學開發(fā)數學,源于數學開發(fā)理性,基于事實開發(fā)道理.整個過程,通過活動內化經驗,通過經驗遷移方法,通過方法解決問題,通過問題講清道理.所有活動安排,體現思維的層次性,突出數學的邏輯性,更具思想的深刻性.每一活動形成的基本結論,都是源于數學的特點,突出內化經驗,講清邏輯,以理服人,真正做到既講推理,又講道理,使數學的推理與生活的道理渾然天成,比翼雙飛.
3.數學活動要突出師生的互動
“學生的學習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本課例的問題情境,無論是問題中游戲玩法的選擇,還是數學式子意義的探究,都是學生生活中生動的實例,探究這樣的問題,對于引發(fā)學生的數學思考,讓數學走下神壇,讓數學下接地氣,使學生不再畏懼數學,使不那么喜歡數學的學生喜歡數學,都是有益的實踐和嘗試.
設計的每一個有趣的活動,都要通過師生積極參與、交往互動、分析歸納,才能形成共識,得出結論.這里的互動,不是教師的獨角戲,而是師生的共同體.在這個共同體中,又以學生獨立思考、主動探索、合作交流為主,教師只是組織者、引路人.在師生交往互動過程中,還注意關注學生過程情感的互動,激發(fā)學習興趣,幫助學生認識自我,樹立信心,走向輝煌.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