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蘭蘭
(江河水利水電咨詢中心,北京 100120)
公路建設項目水土保持設施驗收技術評估探討
——以國道 110(昌平德勝口—延慶下營)改建工程為例
牛蘭蘭
(江河水利水電咨詢中心,北京 100120)
通過國道 110(昌平德勝口—延慶下營)改建工程水土保持設施驗收技術評估的實例,分析了公路建設項目水土流失特點,闡述了公路建設項目水土保持設施驗收技術評估的內容及體會。
公路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技術評估
水利部《開發(fā)建設項目水土保持設施驗收管理辦法》(2002年水利部令第 16號,2005年水利部令24號修改)明確規(guī)定開發(fā)建設項目水土保持設施經驗收合格后,該項目方可正式投入生產或者使用。水土保持設施驗收是指項目竣工階段水行政主管部門對批復水土保持方案實施情況的檢查驗收,分為技術評估和行政驗收兩部分。技術評估是行政職能的延伸,是行政驗收的前提和技術支撐。技術評估是對開發(fā)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落實情況,完成水土保持設施的數(shù)量、質量、進度及投資,水土流失防治工作開展情況及防治效果等進行全面的評估。本文以國道110(昌平德勝口—延慶下營)改建工程水土保持設施驗收技術評估為例,探討公路建設項目水土保持設施驗收技術評估。
國道 110(昌平德勝口—延慶下營)改建工程位于北京市昌平區(qū)和延慶縣,全長 52.86km,標準為高速公路,定位為京西北貨運通道,設計時速為山區(qū)段80km/h、平原段 100km/h。本工程建設內容主要包括道路工程、橋梁工程、隧道工程以及附屬設施工程四部分。
根據(jù)《北京市人民政府關于劃分水土流失重點防治區(qū)的通告》(京政發(fā)[2000]第 11號文),昌平區(qū)和延慶縣屬于水土流失重點監(jiān)督區(qū)和重點治理區(qū)。
昌平區(qū)沿線主要為山嶺重丘區(qū),以輕度水力侵蝕為主。公路在延慶段主要為平原微丘區(qū),土地利用類型以耕地為主,地形較為平坦,土壤侵蝕較輕,侵蝕類型以輕度水力侵蝕為主。項目區(qū)屬北方土石山區(qū),土壤侵蝕容許值為 200 t/km2·a。
本工程建設產生水土流失主要集中在工程施工期的開挖路塹、填筑路基、橋涵施工、修建排水系統(tǒng)、路基防護以及取、棄土石料、修筑施工便道、建設臨時設施等項目。這些施工項目將會不同程度地擾動地表,破壞植被和土壤結構,降低表層土壤的抗蝕性,在外營力的作用下產生不同形式和強度的水土流失。
3.1 驗收條件
根據(jù)水利部第 16號文的規(guī)定,水土保持設施符合下列條件的,方可確定為驗收合格:①開發(fā)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審批手續(xù)完備,水土保持工程設計、施工、監(jiān)理、財務支出、水土流失監(jiān)測報告等資料齊全;②水土保持設施按批準的水土保持方案報告書和設計文件的要求建成,符合主體工程和水土保持的要求;③治理程度、攔渣率、植被恢復率、水土流失控制量等指標達到了批準的水土保持方案和批復文件的要求及國家和地方的有關技術標準;④水土保持設施具備正常運行條件,且能持續(xù)、安全、有效運轉,符合交付使用要求,管理、維護措施落實。
3.2 技術評估方法
技術評估方法主要采取普查與重點抽查相結合的方法。在普查的基礎上,按照涵蓋各種水土保持措施的原則,對重要單位工程進行重點抽查。工程措施采用實地測量和典型調查法,植物措施采用全面調查、現(xiàn)場量測核實、抽樣詳查植被樣方的方法。
4.1 水土保持設施建設評估
水土保持方案根據(jù)水土流失防治責任范圍內的地貌類型、主體工程布局、施工工藝以及水土流失特點等,分別確定了各區(qū)的防治重點和措施配置;并根據(jù)各防治區(qū)施工活動可能引發(fā)水土流失的情況在保留并沿用主體已有的水土保持措施的基礎上,進行補充設計,與主體中水土保持措施相結合全過程防治水土流失。
工程水土保持建設與主體工程建設基本同步進行,完工后各項水土保持措施基本得到了實施。完成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主要有:擋土墻、邊坡防護、排水工程等,工程措施完成主要工程量為涵洞3344.98m,邊溝21993.3m,急流槽 4891.80m,導水槽142道,截水溝662.8m,沉沙池3座,蓄水池1座,擋土墻98869.2m3,六棱花飾護坡313254.19m2,漿砌石護坡9967.50m2,拱形護坡13371.60m2,鉛 絲石籠 防 護3125.73m3,覆土24380.9m3;植物措施主要有道路中間綠化隔離帶、路基邊坡綠化、服務區(qū)綠化等,植物措施完成主要工程量為栽植喬木10839株,灌木168835株,地被植物12.07hm2,攀援植物602790株,植生袋綠化1176m2,撒播種籽836.43kg, 綠化防護面積95.47hm2。
4.2水土保持工程質量評價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納入主體工程中采取了設計和施工質量管理,施工單位、監(jiān)理單位、設計單位均實施施工質量控制和質量評定,2個單位工程,5個分部工程,814個單元工程已經全部完成,評估組查閱了單位工程及分部工程投入使用驗收鑒定書,并經實地查勘、查閱相關技術資料和文件,認為自檢評估結論可信,建筑物結構尺寸規(guī)則,外表整齊,質量符合設計和規(guī)范要求,工程措施質量總體合格。
根據(jù)水土保持植物措施特點,水土保持植物措施施工略滯后于主體工程建設,植物措施與主體工程的分部工程一樣采取了設計和施工質量管理。2個單位工程,5個分部工程,207個單元工程已經全部完成,評估組查閱了所有植物措施工程的分部驗收報告,并進行了實地查勘和抽樣檢查,認為質量自檢評估報告結論可信,植物措施滿足規(guī)范要求,上報面積真實、措施質量合格。
4.3 水土保持監(jiān)測評價
水土保持監(jiān)測單位于 2009年7月 ~2010年 12月進行實地監(jiān)測,收集了大量監(jiān)測數(shù)據(jù),監(jiān)測報告基本反映了監(jiān)測時段內水土保持措施的實施情況及其防治效果,為建設單位進一步完善工程建設的水土保持設施,治理水土保持遺留問題提供了指導和借鑒作用。
4.4 水土保持投資
工程實際完成投資水土保持 5774.13萬元,較水土保持方案投資增加了 2602.63萬元。主要是方案設計棄渣場防治區(qū)投資 69.13萬元,實際完成2733.13萬元,較方案增加了 2664萬元。投資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1)施工過程中,方案設計的北地隧道臨時棄渣場變?yōu)橛谰脳壴鼒觯帘3执胧┫鄳稍O計中單一的土地整治措施變?yōu)椋盒拗跬翂?、漿砌石護坡、排水管道、排水溝、綠化種植,并增加了臨時防護。
(2)根據(jù)工程實際需要,對原設計的三處永久棄渣場進行了優(yōu)化設計,原設計中擋土墻、漿砌石護坡、鉛絲石籠等防護工程的工程量增加,補充了未設計的排水工程:排水溝、管涵等工程;植物措施樹木種類由原設計的胡枝子、刺槐、紫花苜蓿3種增加至國槐、側柏、山桃、沙地柏、榆葉梅、沙打旺、連翹、黃刺梅等10余種,提高了設計標準,綠化單價提高,工程量加大。
4.5 水土保持效果評價
工程擾動造成的水土流失面積為 150.98hm2。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總面積為 145.29hm2,擾動土地整治率為98.0%,水土流失總治理度達到 96.2%,土壤流失控制比 1.02,攔渣率為99%,林草植被覆蓋率為34.3%,林草植被恢復率達 98.4%,達到《開發(fā)建設項目水土流失防治標準》(GB50434-2008)提出的一級防治標準的要求。
5.1 技術評估綜合結論
通過詢問、調閱技術檔案、 現(xiàn)場考察、抽查調查,經認真討論分析,評估組認為國道 110(昌平德勝口—延慶下營)改建工程水土保持方案設計基本上得到了貫徹實施,各項水土保持工程在優(yōu)化設計基礎上順利完成,水土流失防治責任范圍區(qū)內的各類開挖面、臨時堆土料場等得到了及時有效的治理,水土保持措施標準高,質量較好,施工過程中的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控制。項目區(qū)的水土保持設施發(fā)揮了良好的保持水土、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的作用。
5.2 對公路建設項目水土保持設施驗收技術評估的體會
目前,國道 110(昌平德勝口—延慶下營)改建工程已通過水利部組織的竣工驗收,現(xiàn)已正式投入運行。通過該項目水土保持設施驗收技術評估工作實踐,對公路建設項目水土保持設施驗收技術評估有以下體會:
公路建設項目建設內容主要包括道路工程、橋梁工程、隧道工程以及附屬設施工程等,具有戰(zhàn)線長、工程沿線涉及的地形地貌類型多、水土流失類型多樣、取料場棄渣場多而分散等特點。評估單位應根據(jù)此類項目特點和相關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明確工程技術評估的重點,有側重地開展技術評估工作,實事求是地完成相關報告。一方面為水土保持行政驗收提供技術支撐,另一方面將技術評估過程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及時反饋到水土保持方案編制階段,指導方案編制工作,使方案編制更加完善,可操作性更強。
[1]江河水利水電咨詢中心.國道110(昌平德勝口—延慶下營)改建工程水土保持設施驗收技術評估報告[R],2011.
S157
B
1672-2469(2015)08-0014-02
DO I:10.3969/j.issn.1672-2469.2015.08.005
牛蘭蘭(1981年—),女,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