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術森?。ㄉ綎|省諸城市畜牧獸醫(yī)管理局262300)
紫花苜蓿的田間管理
張術森(山東省諸城市畜牧獸醫(yī)管理局262300)
紫花苜蓿作為高產優(yōu)質牧草,具有營養(yǎng)價值高,適應性強的特點,是首選的牧草之一,熟練掌握其田間管理技術,保證高產穩(wěn)產,對畜牧生產極其重要。其主要田間管理技術如下六要素:
中耕的作用是破除土壤板結,疏松土壤,增高地溫,抗旱保墑,調節(jié)土壤水分,除掉行間雜草。苜蓿播種當年苗期長勢較弱,中耕作業(yè)要以除草為主,應做到二鏟二趟或二鏟一趟。春季返青后及每次刈割后進行一次中耕,以破除土壤板結。中耕一般與追肥作業(yè)結合進行。
苜蓿根系發(fā)達,在土中扎根較深,對土壤養(yǎng)分利用能力強。但由于產草量高,每年收割多次,對土壤養(yǎng)分的消耗也比糧食作物要多,所以施肥是提高苜蓿產量的重要措施。苜蓿施肥方法要底肥、種肥、追肥三結合。底肥以農家肥為主,可加入肥效期較長的磷肥,農家肥的施用量一般在每畝3000kg左右。種肥是在播種時施的肥,一般畝施40~60kg過磷酸鈣做種肥。追肥一般在春季返青后、分枝期、現蕾期或是每次刈割后結合灌溉進行,追肥的方式有行間劈溝條施、撒施和葉面噴施等。
苜蓿是深根植物,根系很發(fā)達,其主根入土深度可以達到2~6m,能吸收深層土壤水分,所以苜蓿比較耐旱。同時,苜蓿又是一種需水較多的植物,對水分的需要高于禾本科牧草。從播種到出苗要求有充足的水分,苜蓿需水的關鍵時期是在生殖器官形成或開花前期,這段時間一定要注意灌水?,F代苜蓿生產,特別是在我國北方缺水地區(qū),一般要求春秋兩次灌水,以利其越冬和返青。灌水的方法一般用澆灌和噴灌兩種方法。苜蓿特別不耐水淹,不適于在低洼地和地下水位高的地方生長,遇澇會造成爛根而大量死亡,在多雨的季節(jié)應及時排水。
大面積種植苜蓿,可選用除草劑消滅雜草。目前莖葉處理的除草劑有8種對苜蓿安全有效,即普施特、苜草凈、苯達松、闊葉柘、拿捕凈、穩(wěn)殺得、蓋草能(穩(wěn)殺得和蓋草的合劑為精克草能)、禾草克?;瘜W除草時要注意選用安全有效的除草劑,最好先小面積試驗后再推廣。藥效要在刈割前2~3周失效,以免藥殘或牲畜中毒。
危害苜蓿的害蟲主要有蚜蟲、粘蟲、潛葉繩、甜菜夜蛾、薊馬、盲椿象等。防治蚜蟲、潛葉蠅、盲椿象、薊馬可用40%的樂果乳劑加水1000~1500倍、3000~5000倍、1500~4000倍和500~1000倍噴灑防治。防止粘蟲可用菊酯類3000~5000倍液噴灑防治。防治甜菜夜蛾可用5%夜蛾必殺、夜蛾光或夜蛾凈1000倍噴灑。夏季苜蓿病害主要有霜霉病、褐斑病、菌核病等,防治霜霉病要用波爾多液在發(fā)病初期噴灑1~2次;防治褐斑病可用波爾多液或石灰硫磺合劑;防治菌核病可噴施甲基托布津或多菌靈等內吸殺菌劑防治2~3次,間隔約15d。
預防凍害的主要措施:(1)選用耐寒品種是預防苜蓿凍害的根本方法。(2)調整播種方式。在越冬困難地區(qū),可采用大垅條播,垅溝播種,秋末中耕培土,以減輕早春凍融變化對苜蓿根頸的影響。(3)適時早播。播種期不宜過晚,對越冬困難地區(qū),應于春季或夏季播種,不宜秋季播種。(4)冬前灌水。大水漫灌對提高苜蓿越冬率具有明顯作用,宜在霜凍前后灌溉,要一次灌透。(5)適時收割。秋末的最后一次收割時間不宜太晚,應在霜凍前1個月左右進行,留茬高度應在7~8cm。
中圖分類號:S816.5+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1733(2015)04-0069-02
收稿日期:(2014-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