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達古拉
(遼寧省阜新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遼寧阜新 123000)
我國動物福利保護現(xiàn)狀評述
張達古拉
(遼寧省阜新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遼寧阜新 123000)
動物福利(Animal Welfare)是指“動物與它的環(huán)境相協(xié)調一致的精神和生理完全健康狀態(tài)”。從廣義上講,動物福利是指讓動物在舒適的環(huán)境中健康快樂的生活。狹義上講,動物福利是指滿足個體或不同動物的基本生存條件。國外提出動物福利問題已有100多年的歷史,許多國家都制定了完善的動物福利法律法規(guī)。目前,我國雖然強化了動物保護意識,但在動物福利方面,既沒有明確的立法也沒有相關的規(guī)定要求,致使我國部分動物貿易產品在面對發(fā)達國家以及WTO、OIE、FAO等國際組織以動物福利為主要手段提出的日益嚴格的國際畜產品貿易壁壘和動物源性食品安全質量標準時,明顯應對無力。同時,動物福利也是如何進行科學地評估,使動物福利問題在人與動物生存之間、動物保護主義與產業(yè)之間、不同文化與習俗之間、不同發(fā)展水平之間找到合適的利益平衡點來以滿足各方面需求,促進和諧社會的發(fā)展。
動物福利;動物產品;食品安全;質量標準
動物福利是指為了使動物能夠健康快樂而采取的一系列行為和給動物提供相應的外部條件,包括生理上和精神上兩方面。有學者將飼養(yǎng)于農場的動物的福利定義為“動物與它的環(huán)境相協(xié)調一致的精神和生理完全健康的狀態(tài)?!眹H動物福利界一致認為,滿足動物需求的五大標準是:享有不受饑渴的自由,即保證充足清潔的飲用水和食物;享有生活舒適的自由,即提供適當?shù)纳顥鏊?;享有不受痛苦傷害的自由,即保證動物不受額外的痛苦,并得到充分適當?shù)尼t(yī)療待遇;享有生活無恐懼和悲傷感的自由,即避免各種使動物遭受精神創(chuàng)傷的狀況;享有表達天性的自由,即提供適當?shù)臈l件,使動物天性不受外來條件的影響而壓抑。
2.1 動物福利保護水平較差
動物福利問題在西方國家已經有較長的發(fā)展歷史,而國內是在近幾年才開始關注該問題的。總體而言,在中國,動物遠遠沒有它們那些“外國親戚”過得滋潤,境遇不容樂觀。究其原因主要有:
一是動物保護宣傳教育留于表面,動物福利觀念未深入人心。在我國,許多人在對待人與動物關系問題上存在錯誤觀念,認為人對動物擁有絕對支配權,可主宰動物的一切,乃至生殺大權。而對動物福利,甚至是最基本權利的維護也存在認識上的偏差。動物遭受人類殘暴對待的新聞屢屢見諸報端。二是傳統(tǒng)生產生活方式在人們的頭腦中根深蒂固,動物福利觀念難以占據(jù)一席之地。例如作為國粹之一的中草藥和中華美食源遠流長,然而許多在我們看來習以為常的入藥或者烹飪方式卻是建立在野蠻對待動物基礎上的。
2.2 動物福利法律法規(guī)建設水平較差
一是我國現(xiàn)行的有關動物保護的法律法規(guī)數(shù)量較少,尚未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相對于外國的專門性立法,我國只有《野生動物保護法》、《陸生野生動物保護實施條例》、《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實施條例》和《實驗動物管理條例》等幾部法律法規(guī)涉及到該問題,其他的有關規(guī)定散見于《森林法》、《漁業(yè)法》和《海洋環(huán)境保護法》等之中。所以該類法律的覆蓋面極為不足。而且這些法律法規(guī)的立法目的受當時社會環(huán)境的制約,主要是從維護人類利益的角度出發(fā),更多地規(guī)范了人類對動物資源的合理利用,而對動物本身的福利和待遇問題則規(guī)定的甚少。二是受保護的動物范圍相當有限。國際上根據(jù)慣例可將動物分為農場動物、實驗動物、伴侶動物、工作動物、娛樂動物和野生動物。不論何種動物其地位應當是平等的,應受到同等的對待。欠缺了對其中任何一類動物的保護都不能算是完整的動物保護。但是我國目前的法律卻將動物分為三六九等,給予不同級別的保護。歐美等國經過長期的努力,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動物保護法律體系。法律對相關概念、行為以及法律責任的承擔作出了明確的規(guī)定,并有專門機構負責實施。而我國法律在這面還有較大的差距。許多法規(guī)原則性條款過多,而具體的操作性條款不足。
由于動物保護事關人類切身利益,與社會進步,人類文明的發(fā)展密切聯(lián)系,加之改善動物境遇已成為國際化潮流,因此我們有必要建立起有中國特色的動物保護體系。但是目前我國在動物福利立法上正面臨著兩難處境。若為切實保護動物,提高動物福利,照搬西方發(fā)達國家法律條文,制定過高標準的動物福利法,而與中國國情相脫節(jié),勢必造成國內相關產業(yè)的生產成本大幅度提高。由于現(xiàn)階段社會動物保護觀念比較淡薄,為了控制生產或消費成本必然會導致大量的違法違規(guī)現(xiàn)象的發(fā)生。若依照“執(zhí)法必嚴,違法必究”原則,目前的司法和行政資源只能是杯水車薪,防不勝防。如聽之任之,將相關法律法規(guī)束之高閣,則與社會主義法治原則不符,嚴重損害了法律的尊嚴;如遷就于社會現(xiàn)狀,暫時凍結相關立法工作,又不利于動物保護工作的開展,動物福利的提高。
因此,我國既不能屈服于國際社會的壓力,盲目照搬西方國家的經驗,建立猶如空中樓閣般的動物福利體系,也不能無所作為,僅僅憑借宣傳教育就希望能夠促進動物保護事業(yè)的發(fā)展。而應在吸收其他國家成功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我國現(xiàn)有的生產力水平,社會文明發(fā)展程度以及公民科學文化素質,制定在現(xiàn)階段具有現(xiàn)實意義的法律法規(guī)。可喜的是目前相關部門和部分地區(qū)已經開始了在這方面的實踐。國家質檢總局已經就動物福利行業(yè)標準進行制定,從2010年至今,已完成豬、雞、牛、馬、進境海洋動物、實驗動物相關的福利標準,包括其在飼養(yǎng)、運輸、屠宰、使用過程中動物福利規(guī)范及動物福利保護。隨著動物福利立法實踐的不斷開展,我們相信中國動物福利事業(yè)必定會躍上一個新的臺階,相關法制建設也會更加體系化和人性化。
[1] 謝軍安,謝雯,焦躍輝.動物福利法律保護的現(xiàn)狀及趨勢[J].石家莊經濟學院學報,2005,28(1):92-95.
[2] 孫曉燕,紀海旺,王亞超,等.動物福利的現(xiàn)狀及在我國實施的必要性[J].四川畜牧獸醫(yī),2007,(2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