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璇
我家是開紙?jiān)伒?,希望多年以后,它也成為一家百年老店?/p>
“我家是開紙?jiān)伒摹?,這句話在很多年前,與小伙伴攀談時(shí),我都不是很容易說得出口。紙?jiān)伨褪琴u祭祀、祭神的紙品店,和“迷信”脫不了關(guān)系。但就是這么一家紙?jiān)?,在小?zhèn)里開了二十多年,讓我們一家過上忙碌又富足的生活。
來店里買東西的人,多數(shù)是中年或老年婦女,大多都是我爸媽的老主顧。逢年過節(jié),店里總是被擠得水泄不通。但還是有人喜歡討價(jià)還價(jià),老爸很有辦法,“別私量(潮汕音,意為講價(jià)),私量生姿娘(女孩)?!币痪湓挘屇切┑戎习纸o她少一兩塊錢的婦女忍不住笑出了聲,連聲說:“好好好,不要不要。”
相比老爸的風(fēng)趣,老媽的經(jīng)營方式可算一種待人之道。來店里買東西的老人總是特別誠心,三天兩頭拿著籃子,踱著腳步,進(jìn)店里買點(diǎn)元寶蠟燭。
有位老人,頭發(fā)花白,齊肩,兩鬢用黑色小發(fā)夾捋起來,皺紋滿面,卻很素雅。每次買東西都會從衣兜里掏出手帕,慢慢打開,再抽出錢來。有時(shí)在家?guī)兔τ龅剿龝r(shí),總需要特別耐心。“阿妹啊,我眼花,你幫我看看這里有多少錢。我想買元寶、大金和香燭,你看下夠不夠?!蓖ǔ_@賬算得沒那么準(zhǔn),總會差幾元錢,但她又舍不得少買一點(diǎn)。見她挺猶豫,在一旁的老媽就會說,“沒事,嬸啊,拿去,差的幾塊錢下次再來還?!崩夏棠叹秃芨吲d,“好的,好的,拜神的東西,錢是一定要還的。”邊說邊提著滿滿一籃子?xùn)|西往外走。
紙?jiān)侂m離不開“傳統(tǒng)”二字,但也受著工業(yè)化的影響。有人發(fā)明用“金粉”代替“錫箔”,用“工業(yè)顏料”代替“圍(一種植物熬成的黃色顏料)”,制作也從手工變成了機(jī)器噴印。這樣不僅節(jié)省了人工成本,制作出來的“元寶”也更漂亮,在市場有了很大的推廣。但人總會有所希冀與顧忌,善男信女們認(rèn)為這是“假貨”,拜了是欺騙神明。于是流行一段時(shí)間后,漸漸沒落,傳統(tǒng)手工制作的東西又火了起來。
生活要有盼頭,又要活得心安,紙?jiān)伣o了我這樣的念想。相信,它也承載著這個(gè)小鎮(zhèn)里其他人的念想。舉頭三尺有神明,希望我家的紙?jiān)伳荛_成一家百年老店,和有念想的人一起生活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