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麗麗
摘要 在分析大蒜對環(huán)境的要求及栽培模式的基礎上,介紹了成武縣大蒜地膜覆蓋栽培技術,包括選地、整地、施肥,品種選擇、播種與覆膜、田間管理等方面,以期進一步指導成武縣大蒜生產(chǎn)。
關鍵詞 大蒜;秋種栽培;山東成武
中圖分類號 S633.4.04+.8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5)01-0115-01
大蒜是成武縣傳統(tǒng)出口蔬菜之一,為生產(chǎn)出高產(chǎn)、優(yōu)質及出口合格率高的大蒜產(chǎn)品,必須嚴格按照大蒜對土壤、肥料、水分、溫度及光照等條件的要求進行科學管理。為了提高成武縣大蒜種植產(chǎn)量及質量,現(xiàn)對大蒜地膜覆蓋栽培技術進行介紹,以供種植戶參考。
1 大蒜對環(huán)境條件的要求
①溫度。大蒜是喜冷涼作物,特別是在發(fā)芽期和幼苗期適宜較低溫度。發(fā)芽及幼苗期適溫為12~16 ℃;花芽、鱗芽分化期適溫為15~20 ℃;抽薹期為17~22 ℃;鱗芽膨大期為20~25 ℃。②光照。大蒜是長日照作物,在日照為12 h以下時,不能形成鱗莖。較強的光照可提高光合作用,但會使葉片纖維增多。因此,培育蒜苗產(chǎn)品時,適宜弱光條件,甚至可在無光條件下培育蒜黃。③水分。播種至出苗前,土壤應濕潤;幼苗期土壤應見干見濕;葉片旺盛生長期需水較多,要多澆水催秧催薹快長;采薹期前,應控制水分,使植株稍蔫,以利蒜薹順利抽出而不易折斷,采薹后立即澆水,以促進植株和鱗莖生長;鱗莖膨大期必須充分滿足水分供應;起蒜時,澆1次水,以便起蒜。大蒜生育期空氣濕度宜干不宜濕[1-2]。④土壤養(yǎng)分。大蒜對土壤種類要求不嚴,但以富含有機質且肥沃的土壤最好。疏松透氣、保水排水性能強的土壤,適宜鱗莖生長發(fā)育,使蒜頭大而整齊,品質好、產(chǎn)量高。大蒜適宜生長在pH值為7的土壤中。大蒜的根系吸水,吸肥力較弱,因此應將大蒜栽培在土壤疏松、有機質豐富的砂質土壤上。由于大蒜苗期需要的營養(yǎng)主要由蒜瓣供應,故苗期不宜使用速效氮肥,否則容易“燒壞”蒜母。大蒜施肥應以氮肥為主,增施磷鉀肥可顯著增產(chǎn)。大蒜對硫、銅、硼、鋅等微量元素敏感,增施上述微量有增產(chǎn)和改善品質的作用。有關試驗結果表明:在中等肥力土壤中,大蒜的氮(N)、磷(P2O5)、鉀(K2O)的最佳施肥量分別為375、285、360 kg/hm2。
2 栽培模式
大蒜栽培主要以地膜覆蓋秋播為主。大蒜利用地膜覆蓋栽培,一是能明顯提高地溫;二是能促進大蒜的生長發(fā)育,使植株生長健壯、根系發(fā)達、葉面積大;三是促進大蒜早熟和高產(chǎn),抽薹期可提前6~10 d,成熟期提前5~8 d,可增產(chǎn)蒜薹55.35%,增產(chǎn)蒜頭44.8%。
3 地膜覆蓋栽培技術
3.1 選地、整地、施肥
選擇易耕作、土壤疏松肥沃、土層深厚、排灌良好的砂壤土或壤土的田塊。大蒜忌與蔥、韭菜、洋蔥等作物連作,否則易缺乏營養(yǎng),影響植株生長發(fā)育,產(chǎn)量下降,而且病蟲害發(fā)生嚴重。秋播大蒜地的前茬,以菜豆、瓜類和十字花科為佳。前茬作物收獲后,要立即進行土地翻耕,耕深23~30 cm。大蒜種植中的施肥原則是以基肥為主,追肥為輔。增施有機肥,基肥追肥配比要合理,追肥時間要恰當。
3.2 品種選擇
選擇蒜頭肥大圓整、瓣數(shù)相近且大小均勻一致、品種純正、無病蟲害的蒜頭作種[3]。成武縣及周邊地區(qū)種植的大蒜主要有紫皮和白皮2種。紫皮蒜代表品種有蘇聯(lián)紫皮蒜、金鄉(xiāng)大蒜等。
3.3 播種與覆膜
3.3.1 合理播種。播種適溫為12~16 ℃,5 cm深處地溫18 ℃,大蒜的適宜播種期為9月底至10月10日,一般株距8~11 cm,行距20 cm,栽植密度30萬~45萬株/hm2,使用機器開溝,手工點播,播種深度以3~5 cm為宜,大瓣蒜深播,小瓣蒜淺播[4]。種瓣除按確定株距擺瓣外,要求蒜瓣背腹線要與行向平行。播種深度要均勻一致,以利于出苗整齊。上面覆土厚度3~4 cm。栽植過深,則出苗遲,根系深,吸水肥多,秧苗長得旺,但蒜頭不大。種植過淺,種蒜易跳蒜,幼苗期根際缺水,蒜頭易露出地面,受陽光照射后,蒜皮容易粗糙,組織變硬,顏色變綠,降低品質。播種后用耙子背順溝方向輕耬,平溝覆土,并及時澆水,促進發(fā)根,壓實土壤,防止跳蒜。
3.3.2 噴藥覆膜。播種后3~5 d內(nèi),用33%二甲戊樂靈乳油2 250 mL/hm2,加24%乙氧氟草醚600 mL/hm2,對水750~1 125 kg/hm2,均勻噴灑畦面。噴藥時要選擇無風的天氣進行。噴藥后隨即覆蓋地膜,可用覆膜機覆膜,也可人工用鐮頭背將地膜邊緣壓入土中,注意盡量拉平地膜,以貼緊地面,并用腳輕踩縫隙封口,防風揭膜。播后7~9 d,幼芽開始出土。在芽未放出葉片前,輕輕拍打地膜,蒜芽即可透出地膜,少量不能頂出地膜的幼芽,要及時破膜拎苗。
3.4 田間管理
3.4.1 越冬前及越冬期管理。出苗后視土壤墑情和出苗整齊度可澆1次小水,以利苗齊。壤土或輕黏土可于覆蓋地膜前澆水,黏土地可覆蓋地膜后澆水或不澆水。若發(fā)現(xiàn)有蒜蛆危害,應及時用50%辛硫磷500~600倍液灌根,并根據(jù)墑情,可在11月上中旬澆越冬水。越冬水切勿在結冰時澆灌。
3.4.2 返青期管理。2月下旬至3月下旬為大蒜返青期,此時要凈化地膜膜面,增加地膜透光率。早春氣溫轉暖,要及時清除田間雜草,以免病蟲害傳播,影響大蒜生長。加強肥水管理,早熟品種于3月6—16日、中晚熟品種4月5—15日澆水施肥。如遇特別干旱情況,可在3月下旬進行1次澆水。4月5日以后若葉片出現(xiàn)黃尖現(xiàn)象,要及時增加澆水次數(shù),一般每隔10~15 d澆水1次,促進植株生長。
3.4.3 蒜薹生長期管理。蒜薹生長期是營養(yǎng)生長和生殖生長并進時期,是大蒜生長階段需肥量及需水量最大的時期,此期要保證肥水充足,以使蒜薹上下長勢一致。抽薹后,鱗莖進入生長盛期,要增加灌水次數(shù),保持土壤濕潤。葉面可噴施0.3%的磷酸二氫鉀溶液1次,地力差的地塊,可隨水追施尿素150 kg/hm2,待蒜薹露出15~20 cm時即可采薹。
3.4.4 蒜頭膨大期管理。在蒜頭膨大期首先要保護好功能葉,其次要加強肥水管理。如遇土壤干旱,采薹后立即澆水,補充土壤水分,并追施1次催頭肥。追施尿素150 kg/hm2、鉀肥75 kg/hm2。同時,根外噴施0.2%磷酸二氫鉀和1%尿素混合液。在蒜頭膨大期,要經(jīng)常保持土壤濕潤。在收獲前5~7 d停止?jié)菜?,可使蒜皮光潔美觀,方便采收和儲存[5-6]。
4 參考文獻
[1] 張希成,趙雪梅.大蒜地膜覆蓋高產(chǎn)栽培技術[J].農(nóng)技服務,2008(10):38,107.
[2] 范厚明.大蒜地膜覆蓋優(yōu)質高產(chǎn)綜合配套栽培技術[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04(2):400-404.
[3] 秋大蒜栽培技術[EB/OL].(2010-12-23)[2014-11-10].http://www.ny345.com/vegetables/2283.html.
[4] 魏立君,馬春燕,于愛軍,等.大蒜地膜覆蓋高產(chǎn)栽培技術[J].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科技,2011(9):121.
[5] 李惠文.河南省大蒜地膜覆蓋栽培技術[J].中國瓜菜,2011(6):58-59.
[6] 秋種大蒜高產(chǎn)栽培技術[EB/OL].(2013-11-20)[2014-11-10].http://nyj.ningbo.gov.cn/News_view.aspx?ContentId=3373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