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征和
作為南通對外宣傳的新載體——南通廣播電視臺“江海明珠”頻道,自2012年3月1日開播以來,以應邀來南通的外國友人、接洽商務的人士及旅游度假的游客為主要受眾人群;圍繞“傳播江海文化、展示南通魅力”的頻道定位,推出了地方時政新聞、城市形象展示、政府重大招商項目介紹、江海旅游文化、地方綜藝節(jié)目等;以獨特的視角,從不同的側面,報道了南通現(xiàn)代化建設的發(fā)展成就和日趨完善的投資環(huán)境,為中外觀眾全景式呈現(xiàn)了“錦繡南通 開放熱土”充滿魅力的人文風景。
以經濟為主線,打造南通對外傳播新名片
“江海明珠”頻道依據(jù)本地經濟發(fā)展實際,有針對性地開展選題分析,努力尋找其與南通經驗的最佳契合點。同時對整個宣傳報道過程進行精心策劃,每個環(huán)節(jié)都指定專人負責,并派出最強的采訪陣容。兩年多來,“江海明珠”頻道重點展示地方經濟新發(fā)展、環(huán)境新變化、文化新亮點和江海新景觀,全面透視南通的投資環(huán)境,著力介紹政府重大招商項目,重點宣傳在南通投資的外資企業(yè)。播出各類專題片100多條,《江海南通》《大美海安》《雉水風韻》《通州八景》等優(yōu)秀城市形象片,把不斷涌現(xiàn)的富有生機與活力的新增長點,作為對外傳播的亮點,精心打造南通對外傳播的新名片。
挖掘地方文化特色,提升外宣滲透力
底蘊豐厚的江海文化是外宣題材選擇的又一重點,我們努力將“江海明珠”頻道打造成外國友人、外地游客了解南通、認識南通、熟悉南通的新渠道。從中國第一個公共博物館——南通博物苑,到近幾年新建的張謇紀念館、藍印花布博物館、中國珠算博物館、中國審計博物館,30多個內容豐富、風格各異、特色鮮明的文化博物藝術館,形成了環(huán)濠河的博物館群。南通,也成為獨樹一幟的“文博之鄉(xiāng)”。我們在對外報道這些博物館發(fā)展變化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向人們講述了江海大地滄桑巨變的歷史,使中國元素與本土內容有機結合,增強了節(jié)目的吸引力、影響力。
過去,一些反映民俗文化的電視專題片,僅僅停留在“文化符號”的表面,未能展示出真正的文化內涵,許多外國朋友看了很難真正理解,更多是覺得好奇走馬觀花地看看。為了讓外國朋友了解結合了民間智慧和精湛工藝的南通非物質遺存,體驗豐富多彩的江海民俗文化,我們組織策劃了“外國友人在南通”大型系列活動。邀請外國朋友參觀民俗博物館,零距離了解藍印花布、土織布、紅木雕刻、瓷畫、柞榛家具、緙絲、剪紙等非遺系列,讓他們親自動手做一塊扎染的頭巾,剪一張喜慶的福字,包一個清香的粽子,放一只輕盈的風箏。欄目組通過《外國友人學扎風箏》《鷂舞藍天南通情》《濃情端午粽葉飄香》《養(yǎng)生美食香飄古城》等專題片,記錄了在南通工作的外國友人積極參加社區(qū)活動,感受中國傳統(tǒng)民俗文化的生動場面。我們通過這些互動不僅展示了南通的“文化符號”,更重要的是告訴外國友人這些“符號”背后的內涵意義,既讓他們能夠了解明白,又增加了片子的深度和厚度。一些外國朋友看到節(jié)目后,通過短信、電話、網絡等渠道表示:參加這樣的活動很有意義,希望下次也能參與其中。
“引客入通”,以江海風光彰顯城市形象
城市形象宣傳是對外宣傳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包括人文歷史、城市精神、自然風貌、城市發(fā)展以及招商等方面?!敖C髦椤鳖l道以江海風光為主題,通過城市各部分宣傳資源的組合,產生一種整體沖擊力,構成世界各地友人了解南通、關注南通的直觀印象,再通過他們對這座城市的體驗感受,尋找能夠引起他們內心共鳴的城市印象,展示一個更加開放、更加文明、更加包容、古今交映的新南通,進一步提高了南通在海內外的知名度、美譽度和影響力。為配合南通江海旅游文化節(jié)的宣傳,從狼山江邊的園博園、到海門風情園的田野;從蠣蚜山的海灘,到圓陀角的塔樓;從嗇園、城市綠谷,到海安的523文化產業(yè)園;攝制組奔波忙碌,在較短的時間里拍攝制作了《山水相依園林秀》《綠意盎然醉綠谷》《風土民俗情悠悠》《三水相匯圓陀角》《黃海奇觀蠣蚜山》等專題片。江海南通的山水風光給中外來賓留下了難忘的印象。中國駐新加坡旅游辦事處主任田欣、亞太區(qū)旅游文化產業(yè)導覽《暢游行》主編梁詩韻、臺灣東森電視戰(zhàn)略規(guī)劃部總監(jiān)姚靜宜等來通采訪,就是通過收看“江海明珠”節(jié)目,第一時間了解到南通的美食和旅游景區(qū)。南通市旅游局局長戴平評價道:“‘江海明珠頻道圍繞本地吃、住、行、游、購、娛等旅游要素,宣傳了江海交匯的南通旅游文化,對推動本地旅游經濟發(fā)展很有幫助?!?/p>
創(chuàng)新形式,增加外宣節(jié)目藝術性
“江海明珠”頻道不斷推進內容創(chuàng)新,豐富藝術表現(xiàn)形式。例如,江海志愿者、莫文等文明新風典型是南通精神文明建設的縮影,傳統(tǒng)的題材,表現(xiàn)形式自然成了關鍵,我們推出了本土紀實公益片《真誠與感動》,運用電視藝術的形式,記錄這些凡人善舉,生動地展示了文明南通形象,給人耳目一新之感。印度小伙默罕10年前來南通教授瑜伽,從開始的零星打工,到現(xiàn)在的瑜伽館老板;從開始“你好!”等幾句生硬的普通話,到如今一口地道的南通方言,這位印度小伙用自己的勤勞和智慧在中國的沿海開放城市南通,實現(xiàn)著自己創(chuàng)業(yè)發(fā)展的夢想,書寫著自己的青春傳奇。我們根據(jù)人物的經歷拍攝了電視故事片《印度小伙在南通》。節(jié)目播出后,受到了在南通外國朋友的好評,更多的外國友人從默罕的發(fā)展變化中感受到了南通對外開放的優(yōu)良環(huán)境。
音樂MTV的播出是“江海明珠”頻道的創(chuàng)新亮點。從反映南通風光的頻道開始曲《多美的南通 多美的家》,到謳歌沿海開發(fā)建設新成就的《走向海洋》《東方大港》《太平洋的風》《江海飛虹》,再到富有市、縣特色的《如意東方》《龍騰江海》等MTV歌曲,優(yōu)美的畫面、動聽的旋律,讓人們從另一個角度欣賞了“城在水中坐,人在畫中游”的新南通。(作者供圖)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