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魚
在上海田子坊錯中復雜的弄堂里,必須放慢腳步,一家一家地瀏覽,因為每一家店的韻味都需要細細品道。遇見La Woo樂物,是在一條比較安靜的小巷里,從櫥窗外瞄一眼,以為是普通的家居用品店,細看掛在門口木架上的瓢蟲竹節(jié)包才發(fā)現(xiàn),原來所有的東西都是用羊毛氈做的!
打開門,一陣暖意襲來。綠色柜子和原木桌上擺放著羊毛氈做的衣物、玩偶、雜貨、配飾等,搭配著清新豐富的色彩,還有胖嘟嘟的龍貓先生、毛絨絨的蘑菇、憨憨的綿羊、戴魔法帽的長胡子老人、散落在盤子里的青果……就像闖入了魔法的森林暖屋,瞬間掃除了冬天的陰霾。
店主苗苗是一位羊毛氈愛好者,這位來自溫州的80后姑娘,把長發(fā)綁在腦后,臉上架著碩大的黑框眼鏡,顯得隨意而寧靜。正在柜臺后面認真創(chuàng)作的她,見有客人光顧,抬頭微笑示意,笑容溫暖而親切。
羊毛氈對于手工愛好者來說,并不陌生,但苗苗和羊毛氈的情緣在童年時便產(chǎn)生了。苗苗父親的公司是專做車內(nèi)隔音毛氈的,偶爾帶回一些毛氈邊角料,便成了苗苗媽媽廢物利用的好材料,或用做餐桌上的隔熱墊,或充當家里的地毯,在很多人壓根不知道毛氈是何物時,苗苗已經(jīng)和毛氈“混熟”了。
六年前,苗苗發(fā)現(xiàn)了羊毛氈的商機。當時,還是一名貿(mào)易公司職員的她,厭倦了朝九晚五的生活,偶然一天從日本雜志上看到了用羊毛氈制作的小飾品,沒想到原來小時候陪伴自己長大的毛氈竟然可以這樣漂亮。何不開一家羊毛氈的店呢?這個想法在苗苗心中生根發(fā)芽?!安贿^那時的毛氈大多是由機器制作的化纖毛氈,觸感非常毛糙?!泵缑缒闷鹫谥谱鞯难蛎珰衷险f,“我們現(xiàn)在使用的毛氈是全羊毛的,手感柔和細膩,長時間與皮膚接觸也不會有不適感?!?/p>
酒香不怕巷子深,雖然店鋪在田子坊里相對較僻靜的巷子,但苗苗從不擔心缺少人氣,并且在田子坊的租金越來越高的形勢下,苗苗還另外開了6家分店?!颁N售不成問題,店里賣的那些東西,根據(jù)制作的難易度,以及材料的使用量來定價?!毙∥锛话銕资?,最貴的羊毛氈背心也就一千多元,相比其他品牌的羊毛氈背心,真是不算貴的了。
隨著苗苗的手藝越來越精湛,前來拜師的人也不少。自開店以來,苗苗遇到過不少想要跟著自己學習制作羊毛氈的女孩,也聚集了一幫喜歡羊毛氈的姐妹們。現(xiàn)在,店鋪成立了三、四人的創(chuàng)作團隊來應對龐大的訂單,就連苗苗自己也無時無刻不在趕貨。停下手里的動作,苗苗指了指樓上,“最近剛把二樓的區(qū)域裝修一番,不久會成為羊毛氈沙龍的聚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