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論鄭玄的動物觀及其生態(tài)意義

        2015-04-02 16:10:22單長濤喬清舉
        關鍵詞:鄭玄愛人儒家

        單長濤,喬清舉

        (1.南開大學哲學院天津300071;2.中共中央黨校哲學教研部北京100091)

        論鄭玄的動物觀及其生態(tài)意義

        單長濤1,喬清舉2

        (1.南開大學哲學院天津300071;2.中共中央黨校哲學教研部北京100091)

        鄭玄作為儒學詮釋學的早期杰出代表之一,在注經的過程中,考辨了鳥獸蟲魚等諸多動物的名稱、特點等,發(fā)展和深化了孔孟的仁的內涵,形成了以“仁,愛人以及物”為內在準則的富有生態(tài)意義的動物觀,充盈了仁的生態(tài)性的內涵,深化了動物作為道德共同體的屬性,豐富了儒家的“生生”觀念,值得關注。

        鄭玄;仁;動物;生態(tài)

        動物在人類發(fā)展史上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這種作用在科技發(fā)達的當今社會依然不可忽略。從文化的角度來講,動物在我國傳統(tǒng)文化尤其在儒家文化中同樣占據著不可替代的地位:《周易》的起源與形成與龜、馬和蜥蜴聯(lián)系緊密;《春秋》孔子絕筆于“西狩獲麟”[1],給后人以無窮遐想;《中庸》更是以《詩經》的“鳶飛戾天,魚躍于淵”[2](P515-516)來形容人的精神自由境界?!墩撜Z》中孔子教育弟子要“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3](P178)。鄭玄作為儒學早期詮釋史上的杰出代表之一,在注經的過程中,不僅考辨了諸多動物,而且表達了對動物的關懷,形成了富有生態(tài)意義的動物觀,值得我們今天關注。

        一、仁,愛人以及物:鄭玄動物觀的內在準則

        “仁”作為儒家的核心概念,其內涵是不斷豐富和深化的。孔子講仁者“愛人”[3](P139),孟子講“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3](P363);到了鄭玄,仁的內涵則進一步發(fā)展為愛人、愛物、“愛人以及物”[4](P707)三層含義。

        (一)“愛人”

        “愛人”是孔子之“仁”的基本規(guī)定,同樣也是鄭玄之“仁”的基本內涵之一。陳來曾說:“漢代的仁說思想,以仁者愛人為出發(fā)點,而更重視仁的實踐意義,故強調仁對他人的愛,突出了他者作為政治實踐對象的重要性。”[5](P17)鄭玄之仁吻合此說。他基于國家政治論述了“愛人”,充滿了對勞動人民的同情與關懷。鄭玄主張“令天下之人各得其中,不失其所”[4](P639),反對暴政,認為暴政如涼風、寒雪:“涼風用事,而眾草皆病。興貪殘之政行,而萬民困病?!盵2](P462)一國國政暴虐,則“謂其政教如雨雪也”[2](P480),百姓生活會因此凄苦不堪,所以他主張對待百姓要寬仁——“寬仁所以止苛刻也,安靜所以息暴亂也?!盵2](P587)鄭玄進一步認為,“人之心皆有仁義”[2](P491),“天之生眾民,其性有物象,謂五行:仁、義、禮、智、信也。”[2](P568)基于此,他要求人們充分發(fā)揮內心之仁的作用。《詩經》有云:“北風其涼,雨雪其雱?;荻梦遥瑪y手同行?!编嵭{:“寒涼之風,病害萬物……性仁愛而又好我者,與我相攜持同道而去”[2](P312)。在鄭玄看來,君政酷暴,病害百姓,人們由此應該讓內在的仁愛本性充分發(fā)揮作用,相互攜持,共同去追尋、踐行天下仁愛之道。寬仁以國政及將“仁”看作人的內在本性的觀點,體現(xiàn)了鄭玄對人的關愛,及鄭玄釋“仁”為愛人的內在原因。

        (二)愛物

        將仁愛明確推及于物始于孟子。孟子說:“君子之于禽獸也,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盵3](P208)“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敝祆湟舱f,孟子的“物,謂禽獸草木。愛,謂取之有時,用之有度?!盵3](P363)這些充分體現(xiàn)了孟子對物的愛。不過,對于物,孟子主張“愛之而弗仁”[3](P363),且愛“物”在“親親”、“仁民”之后,地位似不高;當然,這也符合愛有差等的原則。鄭玄的“愛人以及物”較之孟子,“物”的地位僅次于人。這應該是漢代儒學吸收了墨家兼愛思想的結果。這樣,仁的內涵就得到了擴充,博愛性更加濃厚,其生態(tài)性因博愛、泛愛而得到了應有的凸顯。

        鄭玄的“仁”的愛物內涵首先表現(xiàn)為對物的愛護與憐憫?!对娊洝酚性疲骸氨俗抡咻?,壹發(fā)五豝?!盵2](P294)對于后句,鄭玄箋云:“君射一發(fā)而翼五豬者,戰(zhàn)禽獸之命。必戰(zhàn)之者,仁心之至?!盵2](P294)孔穎達對鄭箋解釋為:“解云君止一發(fā),必翼五豝者,戰(zhàn)禽獸之命。必云戰(zhàn)之者,不忍盡殺,令五豝止一發(fā),中則殺一而已,亦不盡殺之,猶如戰(zhàn)然,故云‘戰(zhàn)禽獸之命’也。而必云戰(zhàn)之者,仁心之至,不忍盡殺故也。”[2](P294)結合孔解來看,鄭玄對于“壹發(fā)五豝”所闡發(fā)出來的“仁心之至”與商湯網開三面,以致諸侯贊嘆“湯德至矣,及禽獸”[6]具有共同的準則——憐憫、仁愛地對待動物(物)。以此準則,鄭玄對待動物提倡“順其性,取之以時,不暴夭”[2](P480),對待植物主張禁“傷蕃廡之氣”[7](P1365)、“伐木比因殺氣”[7](P1380)等,這些充分表達了鄭玄之“仁”的“愛物”之內涵。

        鄭玄之“仁”的“愛物”內涵還體現(xiàn)在他對儒家先賢愛物之舉的推崇上。堯、舜、禹、文、武、周公等是儒家極力推崇和贊揚的圣賢,鄭玄十分推崇文王。他認為,文王之所以為天下王,在于其仁德廣大:“文王初為西伯,有功于民,其德著見于天,故天命之以為王,使君天下也?!盵2](P503)文王的這種仁德不僅體現(xiàn)在對人的愛,也體現(xiàn)在對于物的愛?!对娊洝れ`臺》云:“王在靈囿,麀鹿攸伏?!盵2](P310)鄭玄認為,這是文王愛物的體現(xiàn):“文王親至靈囿,視牝鹿所游伏之處,言愛物也。”[2](P310)文王對物的愛,使其靈囿、靈沼里“麀鹿濯濯,白鳥翯翯……于牣魚躍?!盵2](P310)鄭玄認為,這反映了文王的仁德愛物所形成的鳥獸肥盛喜樂,魚兒歡躍,個個樂得其所的生態(tài)景象。

        (三)“愛人以及物”

        “愛人以及物”可追溯到董仲舒與《鹽鐵論》。董仲舒曾說:“質于愛民,以下至于鳥獸昆蟲莫不愛。不愛,奚足謂仁?”[8](P251)《鹽鐵論》有云:“君子愛人以及物,治近以及遠。”①到了鄭玄這里,這兩種提法被綜合提升為“仁,愛人以及物”,即“愛人以及物”作為“愛人”、“愛物”的涵蓋與必然結論,而成為鄭玄之“仁”的一個本質內容?!对娊洝ば腥敗肥且皇赘桧炛艹韧跞实露睾竦脑?,其中“敦彼行葦,牛羊勿踐履。方苞方體,維葉泥泥?!盵2](P534)鄭玄箋云:“苞,茂也。體,成形也。敦敦然道旁之葦,牧牛羊者毋使躐履折傷之。草物方茂盛,以其終將為人用,故周之先王為此愛之,況于人乎!”[2](P534)鄭玄認為,對待植物尚能如此愛護,更何況對人!這是鄭玄“愛人以及物”所包含的富有生態(tài)意義的仁愛情懷的鮮明體現(xiàn)。故而賈公彥認為,此箋是鄭玄“愛人以及物”的仁的內涵的代表性詮釋:“云‘仁,愛人以及物’者,仁者內善于心,外及于物,謂若《行葦》詩美成王云‘敦彼行葦,牛羊勿踐履’,是愛人及于葦,葦即物也?!盵4](P707)朱子認為,此段乃是詩的興的手法[9],這樣就不是講成王之仁了。這一說法從《詩經》學的角度看是有道理的,但是,毫無疑問的是,鄭玄的解釋對于儒家思想的生態(tài)維度的呈現(xiàn),起到了積極作用,更為長遠地產生了重要歷史影響。

        在鄭玄的“仁、愛人以及物”中,“人”與“物”是并行在同一仁愛之下的,這就提高了“物”的重要性,十分鮮明地顯示了儒學的自然關愛維度。由此,“仁,愛人以及物”便自然而然成為鄭玄的動物觀的內在準則。

        二、鄭玄對動物的考辨與注解

        現(xiàn)代生物學對動物的解釋主要是按照門、綱、目、科、屬、種來進行的。比如老虎,一般是根據它的生理特性與生活習性等,把它劃歸為脊索動物門、哺乳綱、食肉目、貓科屬、肉食動物。其實對于動物的解釋或研究,我國古代,至少在秦漢時代,已形成初具科學性的體系。比如,《爾雅》中的《釋蟲》、《釋魚》、《釋鳥》、《釋獸》、《釋畜》即是解釋、研究動物的五個專屬部分。鄭玄對動物亦有相當深入的考辨與研究,相關內容分散在他對儒家經籍中名物的考辨與解釋之中,這些內容大致包括對于鳥類動物、陸上動物、魚類動物、昆蟲類動物的考辨或注解。具體如下。

        (一)對鳥類動物的考辨與注解

        鄭玄關于鳥類動物的注解,比較典型的有如下幾類,各有若干條:

        1.對鳥之名的考辨

        《禮記·月令》:征鳥厲疾。鄭玄注:殺氣當極也。征鳥,題肩也。齊人謂之擊征,或名曰鷹,仲春化為鳩。[7](P1384)《禮記·月令》:始雨水,桃始華,倉庚鳴,鷹化為鳩。

        鄭玄注:皆記時候也。倉庚,驪黃也。鳩,搏谷也。漢始以雨水為二月節(jié)。[7](P1361)毛萇傳:《振鷺》,二王之后來助祭也。

        鄭玄箋:振鷺,……一名春鉏,水鳥也。[2](P594)

        《禮記·月令》:(仲夏之月)小暑至,螳螂生,鵙始鳴,反舌無聲。

        鄭玄注:皆記時侯也?!V,博勞也。反舌,百舌鳥。[7](P1369)

        以上幾條,鄭玄考證了征鳥(鷂鷹的一種)、倉庚(黃鶯)、鳩(鳩鴿科部分種類的統(tǒng)稱)、振鷺(一種水鳥)等。這些考證涉及地理、人文、氣候等諸多因素,表現(xiàn)了鄭玄豐富的自然知識。

        2.對鳥的特性或類屬的注解

        《詩經·四牡》:翩翩者鵻,載飛載下,集于苞栩。毛萇傳:鵻,夫不也。

        鄭玄箋:夫不,鳥之愨謹者。人皆愛之,可以不勞,猶則飛則下,止于栩木?!璠2](P406)

        《詩經·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難。毛萇傳:脊令,雝渠也,飛則鳴,行則搖,不能自舍耳?!?/p>

        鄭玄箋:雍渠,水鳥,而今在原,失其常處,則飛則鳴,求其類,天性也?!璠2](P408)《詩經·采芑》:鴥彼飛隼,其飛戾天,亦集爰止。毛萇傳:戾,至也。

        鄭玄箋:隼,急疾之鳥也,飛乃至天,喻士卒勁勇,能深攻入敵也。[2](P426)

        《詩經·白華》:有鹙在梁,有鶴在林。毛萇傳:鹙,禿鹙也。

        鄭玄箋:鹙也,鶴也,皆以魚為美食者也。鹙之性貪惡,而今在梁。鶴絜白,而反在林?!璠2](P497)

        《詩經·旱麓》:鳶飛戾天,魚躍于淵。

        鄭玄箋:鳶,鴟之類,鳥之貪惡者也。[2](P516)

        在這幾條中,鄭玄考察了夫不(布谷鳥)、脊令(鹡鸰)、隼、鹙(頭頸無毛而性貪饞的水鳥)、鳶(老鷹)等鳥的生活習性或類屬,如夫不,鳥之膽小愨謹者;隼,鳥之急疾迅猛者;鹙、鳶,鳥之生性貪惡者,這些都表明了鄭玄對大自然的廣博而入微的觀察。

        3.對鳥的物候意義的解釋

        《詩經·七月》:七月鳴鵙,八月載績。毛萇傳:鵙,伯勞也。載績,絲事畢而麻事起矣。

        鄭玄箋:伯勞鳴,將寒之候也,五月則鳴。豳地晚寒,鳥物之候從其氣焉。[2](P390)

        《詩經·東山》:倉庚于飛,熠耀其羽。

        鄭玄箋:倉庚仲春而鳴,嫁取之候也。熠耀其羽,羽鮮明也。[2](P396)

        《禮記·月令》:溫風始至,蟋蟀居壁,鷹乃學習,腐草為螢。

        鄭玄注:皆記時候也。鷹學習,謂攫博也?!断男≌吩唬骸傲满検紦?。”……[7](P1370)

        《儀禮·士昬禮》:昬禮。下達納采,用雁。鄭玄注:……用雁為摯者,取其順陰陽往來。[10]

        以上幾條,鄭玄比較具體地解釋了鳥類的物候學意義。如“伯勞鳴,將寒之候也”,“用雁為摯者,取其順陰陽往來”。對于后者,鄭玄認為,大雁春飛北,秋飛南,代表著陰陽的規(guī)律性往復,而陰陽的規(guī)律性往復則是更為深層、更為根本的物候。鄭玄還將這種物候意義對應于人事,如“倉庚仲春而鳴,嫁取之候也?!?/p>

        上數(shù)條鄭玄對于鳥類動物的解釋,詳細而豐富,既涉及到了鳥名之考辨,也涉及鳥的典型特征及其物候意義,使《詩經》、《禮記》等儒家經典的生態(tài)意味得到了呈現(xiàn)。

        (二)鄭玄關于獸類、禽類動物的考辨與注解

        鄭玄關于獸類、禽類等陸上動物的考辨與解釋,比較典型的有如下數(shù)條:

        《詩經·株林》:乘我乘駒,朝食于株。毛萇傳:大夫乘駒。鄭玄箋:……馬六尺以下曰駒。[2](P379)

        《詩經·斯干》:維熊維羆,維虺維蛇。

        鄭玄箋:熊羆之獸,虺蛇之蟲,此四者,夢之吉祥也。[2](P437)

        《周禮·庖人》:庖人掌共六畜、六獸、六禽,辨其名物。

        鄭玄注:六畜,六牲也。始養(yǎng)之曰畜,將用之曰牲?!洞呵飩鳌吩弧安啡赵簧?。鄭司農云:“六獸,麋、鹿、熊、麕、野豕、兔。六禽,雁、鶉、鷃、雉、鳩、鴿?!毙^獸人冬獻狼,夏獻麋。又《內則》無熊,則六獸當有狼,而熊不屬。六禽,于禽獻及六摯,宜為羔、豚、犢、麛、雉、雁。凡鳥獸未孕曰禽。[4](P661)

        《詩經·漸漸之石》:有豕白蹢,烝涉波矣。毛萇傳:豕,豬也。蹢,蹄也。將久雨,則豕進涉水波。

        鄭玄箋:……豕之性能水,又唐突難禁制。四蹄皆白曰駭,則白蹄其尢躁疾者。……[2](P500)

        《禮記·月令》:螻蟈鳴,蚯蚓出,王瓜生,苦菜秀。

        鄭玄注:皆記時候也。螻蟈,蛙也.王瓜,萆絜也?!璠7](P1365)

        以上數(shù)條,有對動物的統(tǒng)類性稱呼的考辨與解釋,如六畜、六獸、六禽、六牲、六擾等,原是古人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關于動物的統(tǒng)類性稱呼,后人對上述稱呼的具體內容認識不一,鄭注給出了統(tǒng)一性或標準性的解釋。對于“六獸”,“六禽”,鄭注分別解釋為麋(麋鹿)、鹿、熊、麕(獐子)、野豕(野豬)、兔,雁、鶉、鷃(鴳雀)、雉(野雞)、鳩、鴿。鄭玄根據《周禮》與《禮記》中的相關內容,認為“六獸”應該是麋(麋鹿)、鹿、狼、麕(獐子)、野豕(野豬)、兔,六禽應該是羔、豚(小豬)、犢、麛(幼鹿)、雉、雁。以上條目中也有解釋動物特定稱謂的,如“馬六尺以下曰駒”。鄭玄上述兩類注釋,有助于促進對動物名稱的統(tǒng)一與認識的深入。上幾條也有解釋動物的特性的,比如,“豕之性能水,又唐突難禁制”,即豬生性習水、暴躁。這類解釋能夠幫助人們了解動物的習性,進而與之和諧相處。上幾條還有介紹某些動物的特定含義的,比如“螻蟈鳴”具有物候意義,“熊羆虺蛇”是夢的吉兆。這類注解對維護傳統(tǒng)上所形成的動物具有某些神性的認識的非常重要。

        上述對動物的注解,表明了鄭玄對動物的深入了解。鄭注的流傳,有利于加深人們對動物的認識和養(yǎng)成與動物和諧共處的生活態(tài)度。值得注意到的是,鄭玄對某些動物所作的神性解釋,能夠促使人對動物,從而對自然保持敬畏,有助于自然之“魅”②的維護,與當代為維護生態(tài)平衡所提倡的自然復“魅”相契合。

        (三)鄭玄對魚類動物的考察與注解

        鄭玄對魚類的考察與注解,比較典型的有如下數(shù)條:

        《詩經·敝笱》:敝笱在梁,其魚魴鱮。鄭玄箋:鱮,似魴而弱鱗。[2](P354)

        《詩經·潛》:有鳣有鮪,鰷鲿鰋鯉。

        鄭玄箋:鳣,大鯉也。鰋,鲇也鰷,白鰷也。鰋,鲇也。[2](P595)

        《禮記·內則》:魚去乙。

        鄭玄注:乙,魚體中害人者名也。今東海容魚有骨名乙,在目旁,狀如篆乙,食之鯁人不可出。[7](P1466)

        以上諸條,有解釋魚類生理特性的,如對鱮(鰱魚)的揭示;也有解釋某種魚類別稱的,如“鰋,鲇也”;還有解釋魚類某一器官或組織的,比如對“乙”的解釋。這些考察與注解,同樣表達了鄭玄對于動物的深入觀察和認知。

        (四)鄭玄對于昆蟲的注解

        鄭玄對于昆蟲的注解,比較典型有以下數(shù)條。

        《周禮·壺涿氏》:壺涿氏掌除水蟲鄭玄注:水蟲,狐蜮之屬。[4](P889)

        《禮記·月令》:百螣時起,其國乃饑。鄭玄注:螣,蝗之屬?!璠7](P1370)

        《詩經·碩人》:螓首蛾眉。

        鄭玄箋:螓謂蜻蜻。[2](P322)

        《禮記·月令》:涼風至,白露降,寒蟬鳴,鷹乃祭鳥,用始行戮。

        鄭玄注:皆記時候也。寒蟬,寒蜩,謂蜺也。鷹祭鳥者,將食之,示有先也。既祭之后,不必盡食,若人君行刑,戮之而巳。[7](P1373)

        以上諸條,有的是對動物類屬的解釋,如“水蟲,狐蜮之屬”,“螣,蝗之屬”;有的是對昆蟲別稱的解釋,如“螓謂蜻蜻”,“寒蟬,寒蜩,謂蜺也”;有的是對昆蟲物候意義的解釋,比如“寒蟬鳴”的物候意義。對昆蟲的多方面的注解,也是鄭玄對自然有入微、細致觀察的力證。

        以上鄭玄對于動物的考辨與注解,成就是比較突出的。從動物的種類上來說,他涉及了飛鳥、走獸、游魚、昆蟲等動物;從對動物的認識上來說,他涉及到了動物的類屬、統(tǒng)類性稱謂、生理特性、某些組織或器官以及物候、神性意義。鄭玄在考辨與注解動物方面的成就,在許多方面已超越《爾雅》,在一定程度上可視為《爾雅》的補充與發(fā)展。鄭玄之所以能夠對動物考辨與注解取得突出成就,與他長達數(shù)年“客耕東萊”的生活分不開,長年的農業(yè)勞動使鄭玄能夠與大自然切身體近;真實地感受大自然的花魚鳥獸,使他對于自然界的各種生命抱有深厚的感情;“愛人以及物”的主張可以說正是這種情感的哲理化提升。

        三、鄭玄對動物的體認與關懷

        “恩至禽獸”③是儒家的基本主張,也是鄭玄“愛人以及物”的內在必然要求。鄭玄對于動物的關懷,體現(xiàn)在以下多個方面:倡導不人為干涉、破壞動物生命的自然周期與物種延續(xù);有節(jié)制地使用動物,取之以時;遵循動物的生命特性,不殘害幼小動物等。

        (一)“鳥獸方孚乳,傷之逆天時”

        春天是鳥獸孕育,幼小動物開始生長的季節(jié),同樣也是人們開始田獵的季節(jié),對此,儒家主張“國君春田不圍澤,大夫不掩群,士不取麛卵”[7](P1259),“天子不合圍,諸侯不掩群”[7](P1373),“田獵不以禮,曰暴天物”[7](P1333)等,以使動物能夠完成正常的生命與物種的存續(xù)。鄭玄繼承并擴展了這種思想。

        《禮記·曲禮下》:國君春田不圍澤,大夫不掩群,士不取麛卵。

        鄭玄注:生乳之時,重傷其類。[7](P1259)

        《禮記·月令》:命祀山林川澤,犧牲毋用牝。鄭玄注:為傷妊生之類。[7](P1357)

        在鄭玄看來,春季打獵,進行“圍澤”、“掩群”等行為,會給正處在生育哺乳的動物帶來重大傷害;春祭不用母獸,即是因為它可能孕育著獸仔,這些都體現(xiàn)了鄭玄對儒家?guī)椭鷦游锿瓿善湔I蛯崿F(xiàn)其物種存續(xù)的理念的繼承。源自于對《禮記》的解釋的“鳥獸方孚乳,傷之逆天時”的說法,進一步擴展和提升了這一理念?!抖Y記·月令》云:“(季春之月)田獵罝罘、羅罔、畢、翳,餧獸之藥,毋出九門?!编嵭ⅲ骸盀轼B獸方孚乳,傷之逆天時也。”[7](P1373)——季春之月,鳥類開始孵卵,獸類正在哺養(yǎng)幼崽,此時用罝罘(捕獸之網)、畢(有長柄的網)、翳(遮蔽物)、餧獸之藥一類,進行田獵,必然會給鳥獸的生命存續(xù)帶來很大傷害,有違大自然“春生夏長”的天時。這樣,儒家某些具有生態(tài)性的禮、律規(guī)定,在鄭玄那里被提升到與天時,進而與天道相關聯(lián)的高度,從而使儒家生態(tài)思想的哲理化和宇宙論特點初步顯現(xiàn),這是鄭玄對儒家生態(tài)思想的發(fā)展。當代生命倫理、生態(tài)倫理學家施韋澤(史懷澤)提出了以“善的本質是:保存生命,促進生命,使生命達到其最高度的發(fā)展。惡的本質是:毀滅生命,損害生命,阻礙生命的發(fā)展”[11]為核心的“敬畏生命”觀,鄭玄的生命關聯(lián)天時、天道的思想,體現(xiàn)了他對生命的敬畏,與施韋澤的思想在本質上是一致的??傊傍B獸方孚乳,傷之逆天時”體現(xiàn)了鄭玄以天道為參照,倡導不破壞動物生命的自然周期與物種存續(xù)的主張,以及對動物生命之始的呵護與敬畏。

        (二)“順其性,取之以時,不暴夭”

        世界蕓蕓,人與動物共存于一個“大家園”,兩者之間充滿著豐富多樣的“交集”。面對此“交集”,如何做到不破壞動物生命的完成與物種的延續(xù)?儒家的回答是“交于萬物有道”。何謂“有道”?鄭玄的回答是:“順其性,取之以時,不暴夭?!盵2](P480)孔穎達具體解釋道:“天子以天下為家,萬物皆天子立制,節(jié)其生殺,與之交接,故言交于萬物也。有道者,謂順其生長之性,使之得相長養(yǎng),取之以時,不殘暴夭絕其孩幼者,是有道也。”[2](P480)這一解釋清晰地表明了“有道”的內涵:

        “順其性”——遵循、順應物(動物)的生長特性,促使它不斷成長、壯碩;這一理念在經注中多有體現(xiàn)?!抖Y記·月令》有仲春之月“毋竭川澤,毋漉陂池,毋焚山林”的要求,對此,鄭玄注為“順陽養(yǎng)物也。”[7](P1362)在中國的傳統(tǒng)思想中,陽主生;在萬物生生的春天,川澤、陂池、山林中的生物都在萌生、發(fā)育,“毋竭川澤,毋漉陂池,毋焚山林”乃是對生命的呵護,這即是鄭玄所說的“順陽養(yǎng)物”。

        “取之以時,不暴夭”——使用動物要嚴格遵照動物的生長周期④,生殺動物要節(jié)制,不可殘殺、絕殺幼鳥幼獸。鄭玄的這一理念,布滿經注多處:比如《禮記·王制》:“獺祭魚,然后虞人入澤梁;豺祭獸,然后田獵;鳩化為鷹,然后設罻羅;草木零落,然后入山林;昆蟲未蟄,不以火田?!睂Υ?,鄭玄注為“取物必順時候也”[7](P1333):按照節(jié)令及其規(guī)定來取資自然(動物),這即是“取之以時”。再如:

        《禮記·王制》:不麛,不卵,不殺胎,不殀夭。

        鄭玄注:重傷未成物。[7](P1333)

        《禮記·月令》:毋覆巢,毋殺孩蟲、胎、夭、飛鳥,毋麛毋卵。

        鄭玄注:為傷萌幼之類。[7](P1357)

        《周禮·跡人》:禁麛卵者與其毒矢射者。

        鄭玄注:為其夭物且害心多也……[4](P748)“重傷未成物”、“為傷萌幼之類”、“為其夭物且害心多也”,即“不暴夭”的具體化。

        (三)“逸者,用之不使甚勞,安其血氣也”

        《論語》中孔子曾就馬廄失火問“傷人乎?”而“不問馬?!盵3](P121)(《論語·鄉(xiāng)黨》)顯然,孔子的“仁”是把對人的關愛放在首位,而把對物的關愛放在次于人的地位的。鄭玄講“仁,愛人以及物”,對于馬則給予了更多的關愛:

        《周禮·廋人》:廋人掌十有二閑之政教,以阜馬、佚特、教駣、攻駒及祭馬祖、祭閑之先牧及執(zhí)駒、散馬耳、圉馬。

        鄭玄注:九者皆有政教焉。阜,盛壯也?!对姟吩啤八哪悼赘贰?。杜子春云:“佚當為逸?!薄^逸者,用之不使甚勞,安其血氣也。教駣,始乘習之也。攻駒,制其蹄齧者?!璠4](P861)

        在這里鄭玄根據杜子春的“佚當為逸”,認為“逸者,用之不使甚勞,安其血氣也。”可見,在鄭玄看來,瘦人的職責不僅要使馬肥壯、訓化、堪用等,更重要的是不要讓馬過度勞累,這樣可以讓馬始終處于健康的狀態(tài)。這體現(xiàn)了鄭玄對動物的關愛。這與當代動物權利論者彼特·辛格所說的“如果一個存在物能夠感受苦樂,那么拒絕關心它的苦樂就沒有道德上的合理性”[12]是相通的。

        鄭玄對動物的這種關愛,在經注的其它地方亦有體現(xiàn),且得到了賈公彥的中肯解釋:

        《周禮·技人》:春祭馬祖,執(zhí)駒。

        鄭玄注:馬祖,天駟也?!缎⒔洝氛f曰:“房為龍馬。”鄭司農云:“執(zhí)駒無令近母,猶攻駒也。二歲曰駒,三歲曰駣?!毙^執(zhí)猶拘也。春通淫之時,駒弱,血氣未定,為其乘匹傷之。

        賈公彥疏:云“玄謂春通淫之時,駒弱,血氣未定,為其乘匹傷之”者,《論語》孔子云“血氣未定,戒之在色”。馬亦如此,故引之而言也。[4](P860)

        根據賈公彥的解釋來看,鄭玄所謂的馬駒血氣未定,而馬正處于交配時節(jié),因此要對馬駒進行保護,是參照了孔子的“血氣未定,戒之在色”之說。這體現(xiàn)了鄭玄把仁愛關懷由人及馬,佐證并充實了“愛人以及物”的生態(tài)關懷。

        四、鄭玄動物觀的生態(tài)意義

        由對動物的考辨、注解及關懷組成的鄭玄的動物觀充盈了儒家的仁的生態(tài)性內涵,深化了動物作為道德共同體的屬性,豐富了儒家的“生生”觀念

        (一)充盈了仁的生態(tài)性內涵

        仁的生態(tài)性內涵是一個不斷豐富的過程。自孔子提出仁者“愛人”,確定了仁的基本內涵之后,由“愛人”生發(fā)出具有博愛情懷“泛愛眾,而親仁”[3](P49),以及具有自然情懷的“智者樂水、仁者樂山”[3](P90),仁的生態(tài)性內涵隨之呈現(xiàn)出來。后經孟子的“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董仲舒的“泛愛群生,不以喜怒賞罰,所以為仁也”[8](P165),毛萇的“仁及草木”[2](P534),仁的生態(tài)性內涵愈發(fā)濃厚;到了鄭玄這里,“仁”的內涵被提煉為“愛人以及物”,“物”成為了僅次于人的一個仁愛對象,從而使得仁的生態(tài)內涵更加明確。鄭玄對動物的考辨與注解是十分全面的,涉及鳥獸蟲魚;也是細致、翔實的,如對征鳥(鷹隼等猛禽)、伯勞(額部和頭部的兩旁黑色,背部棕紅色,有黑色波狀橫紋,俗名為虎不拉)鳴的物候意義的考察(“伯勞鳴,將寒之候也,五月則鳴。豳地晚寒,鳥物之候從其氣焉”)等。鄭玄之所以在對動物的考辨與注解做出如此成就,一方面固然源于他固有的憐憫心,他在二十歲時已是鄉(xiāng)嗇夫,“玄為嗇夫,隱恤孤苦,閭里安之”[13](P723);另一方面也得益于他對大自然的親近和熱愛?!翱透麞|萊”的十年間,鄭玄“假田播殖,以娛朝夕”[13](P737)。只有對大自然充滿熱愛,才會對鳥獸蟲魚等有入微的觀察與體察。鄭玄動物注的背后充滿了儒家仁愛情懷與生態(tài)關懷,而他的“鳥獸方孚乳,傷之逆天時”、“逸者,用之不使甚勞,安其血氣也”等動物保護思想,則進一步表達了他對動物成長的關愛及對生命的敬畏。由此,鄭玄的作為“仁,愛人以及物”內涵之體現(xiàn)的動物觀,其蘊含著的對愛物的重視,尤其是對物的地位的空前提高,發(fā)展并充盈了“仁”的生態(tài)性內涵。

        (二)深化了動物作為道德共同體的屬性

        “道德共同體是指人類應該道德地對待的對象的范圍”,是人類對物現(xiàn)實性關懷上升為具有哲學化的道德性關懷的重要的標志性概念[14](P17)。美國環(huán)保主義者加利·斯耐德曾說,“植物和動物也是‘民’,而且……在人類的政治討論中它們應有一席之地和說話的資格。”[15](P1)可見,在斯耐德的生態(tài)倫理思想中,動物和植物都有是有自己的權利,都應屬于道德共同體的;這也是儒家固有的觀點:“在儒家哲學中,道德共同體的范圍本來就包括動物和植物直至無機物如泥土瓦石之類。這叫做‘德及禽獸’、‘澤及草木’、‘禽獸草木廣?!ⅰ骷坝谕痢?、‘恩及于金石’、‘恩至于水’、‘化及鳥獸’、‘順物性命’等”[14](P19)。

        鄭玄提出“仁、愛人以及物”,并在此基礎上提倡仁愛地對待動物,“順其性,取之以時”,要像關懷人一樣來關懷動物(比如鄭玄對于馬的關懷),這反映了儒家倡導的“德及禽獸”、“仁及飛走”的傳統(tǒng)理念,體現(xiàn)了鄭玄富有生態(tài)意義的道德情懷。而這種道德情懷的展開,不僅能夠讓動物,而且也能夠讓植物,及其它非生命的物體感受恩澤。正如賈公彥所說,“云‘仁,愛人以及物’者,仁者內善于心,外及于物”。鄭玄的這種道德情懷與孟子的“仁民愛物”、董仲舒的“質于愛民,以下至于鳥獸昆蟲莫不愛”在本質上是一脈相承的。同時,由鄭玄對動物的關愛來反觀“仁,愛人以及物”,仁愛的施予對象既包括人,也包括人之外的自然萬物??梢哉f,對于動物的愛即是對于自然的愛,鄭玄正是以對動物的關懷為介,表達了對自然的關懷。鄭玄的“仁”把包括動物在內的“物”提高到了僅次于人的空前地位,其動物觀不僅是對“仁”的內涵的擴充,而且是對動物作為道德共同體的屬性的深化。西方生態(tài)倫理學者大衛(wèi)·弗爾曼說:“我們必須不斷擴展共同體的范圍使之包括所有的存在物……其他存在物——四條腿的,長翅膀的,六條腿的,生根的,開花的,等等——擁有和我們一樣多的生存于那個地方的權利,它們是它們自身存在的證明,它們有內在的價值,這種價值完全獨立于它們對……人所具有的任何價值?!盵15](P2)可見,鄭玄的觀點與這一說法是一致的。

        (三)豐富了儒家的“生生”觀念

        “生生”是儒家哲學的基本觀念,在《易傳》中被表述為“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之謂易”。儒家的“生生”觀念極富生態(tài)意義,表現(xiàn)為兩方面:一是“宇宙的‘合目的’性”[14](P215),二是生物生命的發(fā)展與物種的延續(xù)?!八^生的目的性,是指向著完善、完美的方向發(fā)展,亦可稱為善。善就是目的?!盵16]“生生”觀念是鄭玄經注所秉持的基本理念。比如對于《易經·坤卦》中的“六二,直方”,鄭玄注解為“直也,方也,地之性。此爻得中氣而在地上。自然之性,廣生萬物,固生動直而且方”[13](P412);在鄭玄看來,大地之本性即是廣生萬物,故而其之生生公正而端方。再如,對于《易傳·系辭上》中的“富有之謂大業(yè)”,鄭玄解釋為“兼濟萬物,故有曰富有”[13](P440):天地之所以能夠稱得上“富有”,在于他們能夠兼濟萬物,助生萬物;這即是天地之“生生”。正是對這一理念的秉持,使得鄭玄的保護動物的主張能夠與富含生態(tài)意義的“生生”觀念相契合。鄭玄所提倡的對待動物要順天地之大道,遵循其生命周期,促進其生命的完成,“順陽養(yǎng)物”、“取之以時,不暴夭”、“取物必順時候”,都體現(xiàn)了他對生殺的謹慎,對生命的關愛與敬畏,都可謂是他對于“生生”的生態(tài)意義的豐富與深化。

        鄭玄對儒家“生生”觀念生態(tài)意義的深化還表現(xiàn)在他總結并明晰了儒家反對“盡物”的思想?!抖Y記·王制》:“天子不合圍,諸侯不掩群”,對此,鄭玄注為“為盡物也”[7](P1333)。在鄭玄看來,天子之所以不合圍,諸侯之所以不掩群,是因為合圍、掩群是在對動物趕盡殺絕。以鄭玄為代表的儒家的反對“盡物”的思想,對于保證物種延續(xù),完善其自身特性具有重要的意義?!疤熳硬缓蠂薄o予動物逃跑的空間;“諸侯不掩群”——不襲擊成群的動物,使動物不被殺絕。不合圍,不掩群,從個體上來說,能夠讓更多的個體存活下來。從物種上來說,更多的個體能夠使物種得以更好的延續(xù);從物性上來說,更多的個體保證著物種的延續(xù),只有不斷的延續(xù),才可以使物種自身的特性在大自然優(yōu)勝劣汰中不斷得到完善。上述思想與《中庸》的“盡物之性,以參贊天地之化育”思想也是契合的,“天地之化育”即“天地之大德”,也就是“生生”。這種反對“盡物”,促使動物自身特性不斷完善盡美的思想,是符合宇宙向合目的的善的方向進化的生態(tài)意義的。

        總之,鄭玄的以“仁,愛人以及物”為內在準則、以對動物的考辨與注解及對動物的深刻體認與關懷為基本內容的動物觀,充盈了仁的生態(tài)性的內涵,深化了動物作為道德共同體的屬性,豐富了儒家的“生生”觀念,充實了儒家哲學的生態(tài)性,具有深刻的生態(tài)意義。公元3世紀的古羅馬法學家烏爾比安曾說,自然法是大自然傳授給所有動物的生存法則,這種法則確實不為人類所獨有,而屬于所有的動物[15] (P17);當代動物權利論者彼特·辛格指出,“動物解放其實也是人類的解放”[17](P6),“動物解放運動比任何其他解放運動都要求人類具有更大的利他主義精神”[17](P228),呼吁把道德關懷的對象直接擴展到動物身上,從而讓動物擁有道德地位。鄭玄的動物觀與他們的觀點在本質上是相通的,都是將動物納入道德關懷與生態(tài)情懷之中,保證并尊重動物自身的價值與權利。鄭玄的動物觀對于生態(tài)危機日益嚴重的當今世界來說,有助于培養(yǎng)人類對于動物,乃至對大自然的愛與尊重;有利于阻止因生態(tài)破壞而導致的珍異物種滅絕的步伐,維持地球生物的多樣性。這些是我們今天研究鄭玄動物觀的意義所在。

        注:

        ①“愛人以及物”在該書為“愛仁以及物”,王利器在??庇浿兄赋觯皬堉蟊?,沈延銓本、金蟠本、楊沂孫本‘仁’作‘人’”。筆者贊同張之象等人的觀點,“愛仁以及物”當作“愛人以及物”。參王利器校注:《鹽鐵論校注》,《新編諸子集成》,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版,第567、575頁。

        ②關于自然之“魅”,我們認為:在中國,古人對自然保留著神性或神意的看法,這種神性或神意即是自然之“魅”;這種自然之魅不是一種類似上帝那樣的人格神,而是自然的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神妙作用;這些作用,超出了單純的機械的因果聯(lián)系,是由一種相當神秘的有機力量聚集在一起而實現(xiàn)的;古人往往通過祭祀來表達對自然之魅的敬畏。參喬清舉:《儒家生態(tài)思想通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年,第73頁。

        ③“恩至禽獸”語出《漢書》。我們認為,“恩至禽獸”是儒家對待動物的基本態(tài)度與一貫理念,表達著儒家的基于仁心、惻隱之心,道德地待動物,承認它們具有像人一樣的情感,愛護和尊重它們的生命的生態(tài)情懷。參《儒家生態(tài)思想通論》,第54-59頁。

        ④我們認為,遵照動物的生長周期或生命周期是儒家以仁心對待動物,給動物以道德關懷的內在體現(xiàn)。參《儒家生態(tài)思想通論》,第54頁。

        [1](晉)杜預注,(唐)孔穎達疏.春秋左傳正義[A].十三經注疏[C]. (清)阮元???北京:中華書局,1980.2172.

        [2](漢)毛萇傳,(漢)鄭玄箋,(唐)孔穎達疏.毛詩正義[A].十三經注疏[C].(清)阮元校刻.北京:中華書局,1980.

        [3](宋)朱熹.四書章句集注[M].北京:中華書局,1983.

        [4](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周禮注疏[A].十三經注疏[C].(清)阮元???北京:中華書局,1980.

        [5]陳來.仁學本體論[M].北京:三聯(lián)書店,2014.

        [6](漢)司馬遷.史記[M].北京:中華書局,1959.95.

        [7](漢)鄭玄注,(唐)孔穎達疏.禮記正義[A].十三經注疏[C].(清)阮元???北京:中華書局,1980.1365.

        [8](清)蘇輿.春秋繁露義證[M].北京:中華書局,2002.

        [9](宋)黎靖德編.朱子語類:第六冊[M].北京:中華書局, 1986.2077.

        [10](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儀禮注疏[A].十三經注疏[C]. (清)阮元???北京:中華書局,1980(961).

        [11][法]阿爾貝特·施韋澤.敬畏生命:五十年來的基本論述[M].陳澤環(huán)譯.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3.92.

        [12][澳]彼特·辛格.所有動物都是平等的[J].江婭譯.哲學譯叢, 1994,(5):25-32.

        [13]安作璋主編.鄭玄集:下冊[M].濟南:齊魯書社,1997.

        [14]喬清舉.儒家生態(tài)思想通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3.

        [15][美]納什.大自然的權利[M].楊通進譯.青島:青島出版社, 1999.

        [16]蒙培元.人與自然——中國哲學生態(tài)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7.

        [17][澳]彼特·辛格.動物解放[M].祖述憲譯.青島:青島出版社, 2004.

        【責任編輯:珞珈】

        On Zheng Xuan’s View of Animals and Its Ecological Significance

        Shan Changtao1Qiao Qingju2
        (1.School of Philosophy,Nankai University,Tianjin,300071;2.Teaching and Research Section of Philosophy,The Party School of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100091)

        As one of the outstanding thinkers of the early Confucian hermeneutics,Zheng Xuan made a close study of the nam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various kinds of animal and insect,and thus developed and deepened the meaning of Mencius’s idea of ren.Zheng Xuan’s thought represents an ecological view of animals which is governed by the principle of“ren,or love for human being and things.”This principle,which reflects the ecological significance of ren,includes animals in the moral community.Zheng Xuan’s thought,which enriches the Confucian idea of“shengsheng,”needs to be studied more closely.

        Zheng Xuan;ren;animal;the ecological

        B 234.99

        A

        1000-260X(2015)01-0040-08

        2014-08-11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國生態(tài)哲學思想史研究”(14ZDB005);湖南大學岳麓書院國學傳播中心、湖南哲學社會科學一般項目“朱子哲學新探——從生態(tài)的維度出發(fā)”(13YBA368)

        單長濤,南開大學哲學院中國哲學博士研究生,主要從事儒家生態(tài)哲學研究;喬清舉,哲學博士,中共中央黨校哲學教研部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儒家生態(tài)哲學、中國哲學史學史研究。

        猜你喜歡
        鄭玄愛人儒家
        玄機
        從“推恩”看儒家文明的特色
        從官場到書房
        領導文萃(2021年10期)2021-06-02 06:57:20
        鄭玄“文王受命”問題考論
        原道(2020年1期)2020-03-17 08:09:36
        論現(xiàn)代新儒家的佛學進路
        原道(2019年2期)2019-11-03 09:15:12
        鄭玄:做官不如讀書
        百家講壇(2019年2期)2019-07-18 13:56:04
        我的愛人
        北方音樂(2017年15期)2017-10-10 08:30:54
        儒家視野中的改弦更張
        天府新論(2015年2期)2015-02-28 16:41:23
        愛人就是愛自己
        海峽姐妹(2015年5期)2015-02-27 15:10:52
        下一世,你是我的愛人
        火花(2015年1期)2015-02-27 07:40:12
        久久人妻无码一区二区| 在线一区二区三区视频观看| 视频一区视频二区亚洲| 日韩精品视频久久一区二区|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99热|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一区77| 亚洲综合国产成人丁香五月小说|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专区50| 亚洲三区在线观看内射后入| 中文字幕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欧美日韩专区毛茸茸| 91羞射短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乱码精品国产| 性生交大全免费看| 久久无码高潮喷水免费看| 四虎在线中文字幕一区| 亚洲成在人线视av| 蜜桃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1精品啪国产在线观看免费牛牛| 免费人成黄页在线观看国产| 无码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免费暖暖 | а天堂中文在线官网| 亚洲中文字幕无线无码毛片 | 国产日产精品久久久久久|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av| 国内自拍情侣露脸高清在线| 免费特级毛片| 揄拍成人国产精品视频肥熟女 | 日本妇女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专| av是男人的天堂免费| 亚洲av色欲色欲www| 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 亚州五十路伊人网| 亚洲高清国产成人精品久久| 国产精品激情| 亚洲另类欧美综合久久图片区| 少妇一区二区三区精选| 国产成人综合美国十次|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国产|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