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敖鴻
(重慶科技學院,重慶401331)
親社會行為,是指那些對行為者無明顯利益,但對接收者有益的反映組成?!熬W絡親社會行為是指在網絡中發(fā)生的符合社會期望的,對他人、群體或者社會有益,自愿實施的行為?!彪S著“第四媒體”——互聯網的迅猛發(fā)展,微博、微信、BBS、QQ為代表的“微傳播”方式已經成為當下高校大學生接收信息、發(fā)泄情緒以及與外界交流的主要方式,對當代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價值判斷、行為方式和個性心理產生著直接而重大影響。“微時代”已經到來,對大學生網絡親社會行為產生的影響已經無法避免。
大學生是網絡時代互聯網的主力軍,是微信、微博、論壇等“微時代”下的青春活力者,在“微時代”下大學生網絡親社會行為的發(fā)展現狀值得肯定,但是由于教育、管理、制度的不到位以及網絡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等因素的影響,其發(fā)展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網絡是信息時代人們生活的一個新空間?!绷己玫木W絡習慣是保護大學生信息安全,引導其樹立健康價值觀的重要途徑,是形成網絡親社會行為的基礎。他們用多種方式關注著網絡社會上他人的心情、需求和渴望,向親社會行為邁向第一步。但是如果教育引導不利,大學生網絡習慣有可能變?yōu)椤熬W絡成癮”。
大學生網絡行為作為大學生與虛擬網絡社會環(huán)境相互作用的產物,不僅具備存在于現實生活中的人類行為特點,在行為目的、動機、意識等方面有其獨具的特征。自我約束力差是目前高校大學生在網絡社會交往時的一大弱點。部分大學生在網絡社會中責任、情感表現暴露了他們行為缺點,盲目從眾以及發(fā)表不負責任甚至抹黑學校、政府的行為不利于他們親社會行為的形成。
網絡道德是時代與網絡信息發(fā)展相適應的產物,是對新時代下人類行為的新規(guī)范與要求,從而約束著網民在網絡社會中的行為與選擇。具備好的網絡道德是大學生積極主動實現親社會行為的內在要求。大學生在高校學習期間攝于校風校級的約束及其他行為的約束而具有良好的道德規(guī)范和責任感,但是網絡中虛擬化身份的大學生,部分同學逐漸淪為事件的看客,情感冷漠、缺乏責任感、對他人的困境嗤之以鼻、仇富等丑態(tài)行為讓其網絡道德消失于自己的麻木不仁。
健康、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網絡環(huán)境是引導大學生網民樹立正確的網絡價值觀的重要陣地。正確的網絡價值觀是幫助他人實現親社會行為的意義所在。雖然國家政府經常整治、打擊網絡低俗之風,但是仍有大量庸俗不雅甚至是西方資本主義強制灌輸的不同價值觀念時刻影響著大學生網民。
從大學生網絡習慣、網絡行為、網絡道德以及網絡價值觀的發(fā)展可以看出大學生在網絡應用平臺的親社會行為受到多方面的影響,其中中國傳統儒家“仁、義、禮、智、信、恕、忠、孝、悌”核心思想教育、網絡文化氛圍與輿論導向以及現實社會風氣成為影響“微時代”下大學生網絡親社會行為的重要因素。
中國大學生的成長過程無疑都在受中國傳統教育的影響,從小在助人為樂、樂善好施、尊師重道的熏陶中成長,在思想中形成了自主的親社會行為傾向。因此,在“微時代”的網絡社會中,面對以文字、視頻、聲音等多種方式表達的需求時,多數大學生從內心不由自主的對需求者產生同情、善意并提供幫助。
網絡社會是個虛擬的人際交往的社會,是現實社會的寫照。社會高速發(fā)展雖然為人們帶來物質生活的更新換代,但是人們精神世界的發(fā)展無法與經濟發(fā)展的同步。因此,受很多價值觀與根深蒂固思想的沖擊,深化了現實社會的矛盾,甚至阻滯了大學生網絡親社會行為的發(fā)生。在網絡環(huán)境中遇到被需要的時候無法做到不考慮自身利益快速給予幫助?,F實社會風氣的惡化是大學生網絡親社會行為的阻力。
“微時代”下,網絡更像是一個精彩豐富的世界,每天打開手機電腦,立馬會被各式各樣的新聞事件包圍,打開論壇立即會被不同觀點不同立場的辯論洗腦,網站的邊邊角角被暴力不雅的圖片、鏈接充斥。網絡環(huán)境下的如此事件,給接觸網絡最多尚未走出校園形成成熟人生觀價值觀的大學生造成巨大沖擊。
“微時代”下,大學生網絡親社會行為具有高頻性、即時性、非物質性、連續(xù)互動性等特點,其內在運行機理蘊含著巨大的德育價值。其特點決定了要有效促進大學生網絡親社會行為的培養(yǎng),一定要積極創(chuàng)新教育手段,形成大學生網絡親社會行為培養(yǎng)和引導機制研究的系統框架,補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引導機制,服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強大學生網絡人際關愛意識,促進大學生網絡親社會行為的形成和持續(xù)發(fā)展。
大學生思想教育是高?!坝藶楸?、德育為先”理念的重要措施,實踐我國人才強國戰(zhàn)略的重要手段,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構建全員、全時育人的德育體系,在“微時代”下保持自身觀念的“新鮮度”和“正面性”,將學生需要同時代發(fā)展要求結合起來,學會將網絡作為與同學互動的平臺,及時幫助同學們解決問題成為真正的良師益友,引導同學們在網絡社會中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促進網絡親社會行為的發(fā)展。
豐富的大學校園生活是所有大學生青春的印證,參加校園活動是大學生實現我自管理、自我發(fā)展的重要手段。據相關調查發(fā)現,經常參加校園活動的大學生能夠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學習目標更加明確,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規(guī)范,能夠自覺為他人樹立榜樣,是親社會行為的重要而有力的實施者。
“微時代”下,青春悸動的大學生對各式各樣的網絡應用充滿好奇,其網絡行為表現出較強的參與意識和完成網絡親社會行為發(fā)展的趨勢。加大網絡規(guī)范相關政策的宣傳力度,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學會利用網絡資源,選擇網絡信息,創(chuàng)造網絡信息,進而使高校網絡論壇成為既寬松自由又嚴格理性的校園社區(qū),營造良好的校園網絡氛圍,促進社會和諧和可持續(xù)發(fā)展,推動網絡親社會行為的發(fā)展。
“微時代”下大學生網絡親社會行為的形成與發(fā)展,不僅受自身素養(yǎng)的影響,而且受外部環(huán)境等多種復雜因子的影響。創(chuàng)新教育手段,構建“微時代”大學生網絡親社會行為培養(yǎng)和引導機制是一項持久而復雜的工程,既要保持教育的與時俱進,也要尋求適合高校與大學生共同進步發(fā)展的平臺。因此,高校堅持以學生為本,德育為先的教育理念,是促進大學生網絡親社會行為發(fā)展,提高高校思想道德教育水平的核心和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