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燕麗,齊冬蓮
(1.湖南商學院會計學院;2.湖南商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湖南長沙10205)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以微博、微信等為代表的新媒體技術快速發(fā)展,新媒體時代悄然而至。新媒體時代的到來給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環(huán)境帶來了巨大的變化,同時對當前大學生的思想和行為方式產生了不容忽視的影響。
作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主體開展教育工作的重要媒介之話語,憑借其背后所蘊含的“力”直接影響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新媒體時代語境下,大學生突破以往的單向主體性,多渠道、多維度信息源使得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教學的權威性弱化,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
思想政治理論課內容具有人文性、社會性、思想性、廣泛性、易變性等特點,這就使得信息技術對它的影響比對其他課程的影響更為深遠和廣泛。在開放的網絡環(huán)境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主體不再是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唯一途徑,從而降低了大學生對教育主體的依賴。除此之外,適合當前大學生心理特點的網絡流行語言的出現(xiàn),教師如果不能及時跟上網絡的步伐,了解、熟悉、運用網絡語言,就必然造成師生之間話語交流的障礙,教育主體難以掌控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話語權。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話語表達是影響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它直接影響大學生對黨和政府各項方針、政策的理解和把握。話語表達的方式、方法對于增強思想理論體系和知識體系的吸引力、感染力、傳播力、影響力的效果也是不一樣的。思想政治理論課話語表達的目標是通過具有感染力、說服力、滲透力的話語表達來掌控對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話語權。因此,充分利用新媒體時代信息技術和話語優(yōu)勢,理性運用“微媒體”和“微工具”,在平等互信的主客體關系中,努力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者的話語表達能力,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權威,不斷豐富和充實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話語體系,完成思想政治理論課話語表達在理論內涵、平等溝通、互動交流、生活關懷、情感共鳴和實效指向等方面的轉向成為必然。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話語表達是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把體現(xiàn)黨和國家對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素質要求的思想觀念、政治觀點和道德規(guī)范等話語內容,借助一定的方法、手段、技術,轉換為能滿足學生現(xiàn)實需求和反應時代新變化的話語內容,以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的話語言說方式。其教學話語表達的實質是話語的解讀和再創(chuàng)造問題,就是借助一定的方法,如教育方法、思維方法、科學研究方法、繪畫(留白)方法等技術和手段,實現(xiàn)教材話語向教學話語的轉化。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材話語具有高度權威性、科學性、系統(tǒng)性、嚴謹性,話語表達就是要將這些具有高度的權威性、科學性、系統(tǒng)性、嚴謹性的教材話語轉換為生活化、多樣化、生動性、形象性的教學話語[1],并通過言說方式表達出來。
第一,話語表達主體高度分散化。新媒體時代下,話語表達凸顯了多元性、不規(guī)范性及不穩(wěn)定性等特點,既有擁有較高知名度、公信力的專家學者和智慧“草根”的理性思想及積極態(tài)度傳遞給大學生群體,也會有消極片面甚至偏激的負面信息造成大學生的思想混亂。因此,新媒體話語表達的多元性與傳統(tǒng)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話語的固化之間形成了一定的矛盾和沖突,容易引起大學生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反感和逆反。
第二,話語表達“去中心性”。新媒體時代下,傳統(tǒng)結構中的話語單向表達逐漸解構,越來越向權力邊緣化方向發(fā)展,這對教師的“話語霸權”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沖擊。特別是越來越多自媒體平臺的出現(xiàn),學生可以隨時隨地自主選擇教育內容,在這個過程中也無形中創(chuàng)造出了符合他們身心特點的話語體系。新媒體環(huán)境下,網絡話語權利雙主體的特點打破了原有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話語權壟斷地位,消解了教師話語霸權。
第三,話語表達的“平等性”。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理念形成了以單向灌輸為主要手段的教學模式,處于主導地位的話語表達方式往往是控制式、勸導式和灌輸式話語。而新媒體時代下,學生網絡話語表達趨向于平等、獨立、自由發(fā)展,直接表現(xiàn)為話語主體的意志表達可以通過網絡形成強大的影響力,甚至產生巨大的社會性力量。由此,在新媒體語境下話語表達的“平等性”增強了學生的自主性,挑戰(zhàn)了傳統(tǒng)話語表達方式。
第四,話語表達的“虛擬性”和“開放性”。傳統(tǒng)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環(huán)境較為單一,現(xiàn)實生活是影響教學活動開展的主要環(huán)境。新媒體時代下,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新媒體既是教育工具,也是教育載體,具有不同于現(xiàn)實生活的顯著特點,它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教育環(huán)境。主要體現(xiàn)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的話語表達更具有“開放性”和“虛擬性”:它不僅使得教育主客體關系發(fā)生變遷,教育內容也隨時代的發(fā)展不斷注入新的內容,而且還使得傳統(tǒng)的教育方式發(fā)生重大變革,教育環(huán)境發(fā)生巨大變化。
從話語表達的角度來研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最重要的原因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不再是以往傳統(tǒng)的單一的灌輸教導,而是伴隨著新媒體環(huán)境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沖擊,選擇和創(chuàng)造出一種既能把握、傳達國家主流意識形態(tài)又能符合學生身心特點,為學生所樂于接受的話語形式,從而使學生真正從內心理解、認同、接受和傳承國家主流意識形態(tài)[2]。這就需要把握以下原則:
話語傳統(tǒng)性與時代性相結合原則。新媒體時代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話語要不斷進行話語創(chuàng)新。這一創(chuàng)新不是要完全放棄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學中的話語,而是在吸取傳統(tǒng)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話語精華的同時,結合時代新特點及大學生的心理特點、可接受程度,進行不斷改造和創(chuàng)造性轉換,使得話語表達更具有時代氣息。同時,新媒體環(huán)境下話語更具有包容性和開放性[3]。比如,創(chuàng)新中融入時代話語、網絡話語、生活話語、情感話語和平等話語,才能增加話語對現(xiàn)實的解釋力和對學生的吸引力。當前,一些時代話語,如中國夢、正能量、最美等等,提高理論對現(xiàn)實的解釋力。在融入網絡話語上,如3H學生、挺、贊、杠杠的等能滿足學生求新求異的心理特點,縮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融入生活話語,從生活世界中尋求資源、汲取營養(yǎng),有利于學生對話語的理解和接收。融入平等話語,可滿足學生渴望尊重、獲得平等對待的需要。
話語主導權與多樣化相統(tǒng)一原則。在當前多元文化并存的社會環(huán)境下,思想政治理論課要把握話語的主導權就必須堅持對社會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宣傳和教育,以引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達到凝聚、整合,統(tǒng)領整個社會思想觀念的作用;此外,要在新媒體時代多重網絡環(huán)境的影響下,結合大學生群體的身心特點,形成百花齊放式的話語系統(tǒng),以達到多渠道、多視角、多層次性地傳播其政治態(tài)度。在主導性和多樣性之間保持一定的張力,片面強調任何一個方面都會造成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減弱。
話語方式與語境相統(tǒng)一原則。任何話語的表達必須在一定的語境下才能實現(xiàn),而任何話語都有自己特定的話語環(huán)境。從語境的角度考察,思想政治理論課話語形式要靈活表達、因境致用。一旦話語脫離了它所在的現(xiàn)實語境,思想政治理論課將失去它的實效性。如,對一些事實評論則應結合特定的語境采用相對嚴肅或是幽默風趣的方式來表達。同一知識點的話語表達在不同時期、不同的語境下,應該選擇不同的話語表達方式。在語詞的選擇方面,在堅持嚴肅性與政治性的前提下,可適當使用學生、大眾中較為流行的詞語,形成青春朝氣的風格。
話語嚴肅性與生動性相統(tǒng)一原則。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宣傳理性精神的部分,教師在維護其嚴肅性的前提下,應盡量避免用“冷冰冰的理性語言”的灌輸。要學會將“理性”內容融入生活化的情感語言,盡量做到生動,達到“情”與“理”有機結合,恰到好處,在感官上使大學生振奮的同時,精神上產生極大的神圣感和崇敬感。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話語具有意識形態(tài)性強、價值導向性強、內容契合性強等特征,需要從尊重學生話語權、創(chuàng)新話語表達方式、加強話語表達導向、緊跟時代步伐加強延續(xù)性等方面進行策略引導,使其表達具有可理解性、真實性、真誠性、平等性和正當性。同時,將新媒體時代元素與傳統(tǒng)的教育方式相結合,更新觀念,緊握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的主旋律,改進思想政治理論課話語表達,調動大學生課堂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和實踐性,提高大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際教學效果和認同度,提高他們的社會責任感。這就需要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觀念是行動的先導,在新媒體時代下,要突破傳統(tǒng)思維的束縛。特別是在話語表達上盡量避免嚴肅、刻板、官方話語、政治話語、套話。謹防師道尊嚴的潛意識影響,防止話語霸權。
教師要加強對理論素養(yǎng)的提升和學術積累。要有吃透教材、抓住教材話語的實質和精神的理論功底。這是上好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前提,只有擁有扎實深厚的知識底蘊,才能在教學中隨心所欲地信口拈來,輕松自如地運用自己的話語。同時提升自身的話語素養(yǎng),從歷史長河中吸取豐富的話語(如文章、詩詞)。從其他民族文化中吸取有益的話語,不斷更新自己的話語體系。
將其它相關學科的方法應用于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比如傳播學、科學方法論中的隱喻、類比、修辭學等方法,心理學中的共情等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的靈活運用,做到學科相通相融相用,促進思想政治教育與大學生成長成才內在需求的“耦合”,充分發(fā)揮思想政治理論課對大學生的引領與指導作用,切實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實效性,完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1]陳杰.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話語的創(chuàng)新[J].河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6):31-35.
[2]鐘映荷.淺析微信運用于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優(yōu)勢[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5(1):107-108.
[3]倪瑞華.由獨話到對話: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話語體系的重建[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2(10):4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