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韻
《iGod》一書可能是所有喬布斯的傳記中最有靈氣的作品。
為何這么說?因為在這本薄薄幾萬字的著作中,作者莫羅佐夫回答了喬布斯為何能成為喬布斯,以及蘋果為何成功的故事。如果僅是簡單的敘述,事例的堆砌,它當然配不上這樣的美譽。而它沒有。作者以一種新穎的,之前未曾有過的視角帶領讀者走進這位傳奇人物的生命里。
葉夫根尼·莫羅佐夫,在絕大多數(shù)讀者眼中都非常陌生。但追溯這位作者的經(jīng)歷,會發(fā)現(xiàn)他不僅有著諸多頭銜,也有著在技術領域里獨有的哲學思考。也正是因為這樣,莫羅佐夫拋出一個接一個有趣的命題,來擊中蘋果的內(nèi)核,讓讀者對喬布斯與蘋果有一番別樣的認識。
書中,莫羅佐夫在開篇即點明了本書的核心:喬布斯為什么被認為是位哲學家?
在世人的眼中,喬布斯被認為是電子消費品領域里的革命者,這種革命性與充滿靈性的解讀賦予了喬布斯一種“完人”的觀感。iphone不僅是iphone,它是產(chǎn)品哲學的延伸;喬布斯不僅僅是蘋果創(chuàng)始人,他更像“摩西”般引領人們的生活方式。
不過在莫羅佐夫眼中,他們的成功有其源頭,但遠非那么哲學。他以批判性的視角解構(gòu)喬布斯與蘋果,或者說這本小書的目的就是想讓喬布斯走下神壇,以一種追根溯源般的方式梳理與分析喬布斯的大腦——喬布斯并沒有那么神奇,他的思想體系與認知理念也并非原創(chuàng),在更深層面還存在著自我矛盾之處。這種非原創(chuàng)與自我矛盾伴隨著作者講述的生僻名詞,如塵灰般一一抖落,使“THINKDIFFERENT”的喬布斯走到讀者面前。包豪斯設計流派、博朗、迪特拉姆斯、應用程序范例等等,從其設計理念的誕生到產(chǎn)品與消費者的關系,再到蘋果生態(tài)體系的建立,及喬布斯所倡導的營銷概念等,作者打開了一扇窗,讓我們游蕩在20世紀60年代功能主義、極簡主義設計思潮的遐想里,也讓讀者在美國20世紀80年代反主流文化中找到了蘋果的營銷策略。
盡管區(qū)區(qū)幾萬字,但總的來說這確實是一本能讓人手不釋卷的書籍,相比其他喬布斯傳,它更專業(yè),也更趨思辨性。
那為何蘋果的產(chǎn)品這么受歡迎?包豪斯流派創(chuàng)始人格羅皮烏斯的話能夠解答其中一部分:藝術與技術,新的聯(lián)合。
剩下的呢?喬布斯認為消費者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于是“蘋果讓其消費者覺得自己是在參與一項改變世界的任務,在參與一場革命”。
在莫羅佐夫眼中,“喬布斯是營銷天才,因為他總是談論生命的意義”;但作為哲學家,作者給出的看法卻是否定的。甚至在作者眼中,蘋果對社會的貢獻可能遠不及谷歌這樣的純技術型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