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職業(yè)技術學院思政課部 潘春麗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論”課程教學方法改革的研究
湖北職業(yè)技術學院思政課部 潘春麗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程教材是全國統(tǒng)編和最權威的。要獲得好的教學效果,重點是任課教師要研究教學方法改革,研究教學中問題提出的設計策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思政課 教學方法改革 設計策略
高等學校是培養(yǎng)人才的主要場所,“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以下簡稱“概論”)課程是學生必學的一門重要課程,對加強愛國主義教育,掌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知識有著重要作用。在實際教學中,如何把這門課程上好,需要教師不斷探索,不斷嘗試。尤其是這門課程理論性比較強,高校學生對這方面的歷史知識又比較缺乏。因此,教師要努力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學習和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發(fā)展歷程。教師先要改革教學方法,轉變教學觀念,從而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教師要不斷學習,要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精心設計教學內(nèi)容,注重理論分析。一些重點的教學內(nèi)容需要教師對當時、當?shù)氐臍v史場景進行復原,對理論知識進行分析,進而得出正確的結論。這樣的教學方式比直接給學生講解更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的分析能力和思維能力得到鍛煉和提高,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另外,教師要鼓勵學生合作探究,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要教給學生探究的方法,引導學生自主體驗、感受、體會,鼓勵學生大膽創(chuàng)新。
把理論知識和實際有機結合起來,這門課程主要是按照時間順序編寫的,不過在實際教學中要把理論和歷史緊密聯(lián)系起來,尤其是要重視歷史線索的重要性。對歷史事實進行梳理,把理論知識滲透到學生的內(nèi)心。對歷史事件要深入剖析,吸取教訓,積累經(jīng)驗,以教材為基點,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學。
靈活選擇歷史材料,突出重點內(nèi)容。因為學生對歷史事件掌握的較少,對社會發(fā)展的狀況了解不夠,教師要根據(jù)實際情況,針對現(xiàn)實問題創(chuàng)新教材,尤其是要把現(xiàn)實中的一些問題和發(fā)展形勢融入到教學中,增強“概論”課程的影響力。
運用討論式教學方式,把多媒體教學手段引進課堂,增強課堂教學效果,使學生積極了解最新的學術動態(tài),聯(lián)系教學實際情況,提供給學生需要討論的學術熱點,鼓勵學生廣泛閱讀歷史資料,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積極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得出正確的結論。可以讓學生進行分組討論,課前搜集有關資料,積極探究,進行爭鳴,彼此分享,共同提高。教師要深入學生中間進行指導。一些疑惑通過教師和學生的共同探究和努力,尋找到解決問題的方式,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又激發(fā)了學生探究問題的興趣。
不斷改革和完善課程考核模式,轉變傳統(tǒng)教學中只用學習成績衡量學生優(yōu)劣的評價標準,從多角度、多渠道、多方面考核學生,把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作為教學的最終目標。強化學生的自我考核能力,運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促使學生主動學習,擺脫應試教育束縛,不把考試作為唯一的目標。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口頭回答問題引發(fā)學生的注意力,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1.注重教學內(nèi)容的拓展,把濃縮的問題進行延伸,教材是通用的學習資源,教材中的知識和問題有詳有略,不可能逐一細化,甚至有的可以一句話帶過。但學生還需要了解一些濃縮的觀點,所以教師要把教材中濃縮的知識進行延伸,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積極學習探究。例如,學習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一課時,教師要把馬克思主義作為主導,引導學生對中國文化進行清理,剔除其糟粕,吸收其精華。
2.從社會現(xiàn)象中發(fā)現(xiàn)問題。社會千姿百態(tài),其中蘊含很多問題,教師要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和學生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問題。大學生的思維非常活躍,他們對社會上的一些現(xiàn)象比較感興趣,不過社會問題也會存在很多的疑點、難點等,當今社會是一個信息化的時代,隨著網(wǎng)絡傳播速度的加快,社會現(xiàn)象的信息失真程度也不斷加深,因此思想政治課教師在選擇社會問題的時候,要認真、細心、精心,合適的教學內(nèi)容容易學生的學習熱情,否則將會適得其反,會使得課堂教學過程失控。例如,教授思想道德建設時,選擇“最美司機”“最美教師”等事件要比選擇“佛山小悅悅”事件提出問題更容易控制課堂教學。選擇“最美教師”這些事件是為了能夠在課堂上控制教學過程,而不是有意避開“佛山小悅悅”這一類的社會現(xiàn)象。
3.從對立矛盾中設計問題。矛盾現(xiàn)象或表面呈現(xiàn)矛盾的現(xiàn)象在“概論”課教學中普遍存在,為了讓學生理解和深入思考矛盾的依存性和運動性,教師在設計問題時應結合教學內(nèi)容,拓展教學對話的空間和范疇。為增強學生的辨別能力,應培養(yǎng)學生學會矛盾的思維方式,在理論上懂得任何事物都有好與不好的兩面。
4.從師生互換角度中設計問題。在教學中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師生矛盾,如一些學生習慣從自己的角度來看待問題,具有挑戰(zhàn)性思維,而一些老師卻習慣學生跟著自己的思路走,讓學生聽從自己的安排,所以有時會因為矛盾爆發(fā)沖突。因此,教師要想得到學生的認同,就需要通過互換角色設計問題,了解學生無法認同自己觀點的原因。例如,學習 “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這一節(jié)時,先對中國的革命史進行概述,進而提出問題:你們知道洋務運動和戊戌變法為什么會失敗嗎?袁世凱要復辟帝制的原因是什么?進而讓學生真正相信“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教師要以一個青年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通過角色的轉化有效突破教學重難點。
5.用激勵的方式設計問題。在課堂教學中,有的學生表現(xiàn)比較活躍,而有的學生比較內(nèi)向,不愿意回答問題。教師要設計一些難度適宜的問題,激發(fā)喜歡回答問題的學生思維,同時也需要通過激勵性提問調(diào)動沉默型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將他們納入對話過程。作為一門素質課,必須要實現(xiàn)理論體系教學目標,還要提高大學生的表達能力、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寫作能力,合適的問題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參與意識,滿足學生的表現(xiàn)欲望。
總之,高職院校應運用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對“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這門課程進行研究,增強學生的歷史感和責任感,真正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體系具有重要的意義。
[1]王鳳杰.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程考核方式改革探索[J].考試周刊, 2013
[2]張?zhí)鞂W.“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教學體系與教學模式改革探索[J]. 文教資料, 2013
[3]朱曉燕.《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教學改革的思考與實踐[J]. 教師,2011
[4]朱曉征,李 浩.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實踐教學探索[J].中國冶金教育,2012
ISSN2095-6711/Z01-2015-04-0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