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著是為了什么?"/>
曾玉婷
(上海交通大學(xué) 上海 201100)
淺析《香水》劇本創(chuàng)作
——人活著是為了什么?
曾玉婷
(上海交通大學(xué)上海 201100)
本文從劇作及受眾感想兩方面對電影《香水》進行了闡述。筆者認為《香水》通感的層層遞進及情節(jié)的推進模式都是其劇本創(chuàng)作的亮點;筆者亦就電影的核心價值觀拋出了“人活著是為了什么”的問題。
幻覺;通感;劇本創(chuàng)作
(一)通感的層層遞進
《香水》這部電影根據(jù)1985年暢銷小說《香水——一個殺人犯的故事》改編,該小說由德國作家聚斯金德所著。將小說改編成電影本不是一件特別難的事情,但是這部小說不一樣,它的主人公格雷諾耶天生對氣味有著驚人的天賦:無論惡臭還是芳香,他都一一記住,并能輕易分辨各種氣味。如何將嗅覺視覺化地呈現(xiàn)在銀幕上,成為了主要的難題。
雖然說嗅覺過人是作者為主人公賦予的天賦,但是仍然需要觀眾接受,否則假定仍然是不成立的,尤其電影本身就是一門打造幻覺(illusion)甚至是夢境的藝術(shù)。因此,編劇在銀幕呈現(xiàn)時需要層層遞進地讓觀眾真的相信如此強大的嗅覺能力是真實存在的。
1.格雷諾耶死里逃生,她的母親甚至都沒有對他抱有希望,而他卻抓住萬分之一的希望降世。
2.格雷諾耶7歲仍不會說話——上帝是公平的,往往你在某一方面有驚人的天賦,其他方面則總是落后于常人。
3.格雷諾耶對嗅覺距離上的拉伸也是層層遞進的,他每天對各種氣味都貪婪地細嗅著,就像一名劍客每天習(xí)武一般,直到最后爐火純青。
因此在編劇的時候,面對有悖于常理的假設(shè),我們需要多打一些點,來說服觀眾,照顧觀眾的觀影心理,如果說服失敗,觀眾也就會出戲,這便預(yù)告了電影的失敗。
(二)情節(jié)的推進模式
1.香水師之死
為什么香水師在教完格雷諾耶如何制作可以保存香味的香水之后,就由于房子塌掉而身亡了呢?這個情節(jié)直接導(dǎo)致格雷諾耶脫離了正軌完全陷入了瘋狂地癡迷尋求完美香水的道路。香水師第一次在自己的工作室分析香水時,房子不小心晃了一下,他沒有在意,這是一處伏筆。后來又再晃了一次,他仍然沒有在意,最后房子塌了,他因此而死去的結(jié)果觀眾便能夠理解,在充分推進情節(jié)前進的同時,還不顯得拖沓。
2.殺人犯之路
首先,前文鋪墊了很多格雷諾耶對氣味的癡迷。當他在孤兒院成長到13歲的時候,被院長賣給了制皮匠,從此在制皮鋪過著犬馬不如的生活。直到通過非常努力的工作,獲得了前往縣城交易的機會。就像被壓在五指山下的孫悟空突然被釋放,他對氣味的各種貪婪難以想象。這也解釋了為什么他會跟蹤那個女生,并且錯手殺死了她。而初遇這種美好的氣味,卻經(jīng)歷了失去,導(dǎo)致他把保留香氣當成他最想做的一件事。
其次,他在孤兒院的時候,就已經(jīng)會聞鳥兒尸體的氣味,后來跟了香水師,又拿貓做實驗,一步一步解釋他逐漸已經(jīng)失去了理智,成為了純粹追求氣味的生命體,而非真正意義上的人,這為他最后謀殺13個姑娘,做好了鋪墊。
3.情節(jié)高潮配備視覺高潮
第13個姑娘是“完美香水”的最后一道工序,編劇在第一個姑娘被殺之前就已經(jīng)讓第13個姑娘出現(xiàn),并且中間安排了2次她差點被殺但是又僥幸逃脫的情節(jié),吊起觀眾的胃口。同時,她的父親很顯然是村子里德高望重的人物,因而對她的保護更是無微不至,但防備越是深,觀眾就越想知道,格雷諾耶最后是否殺死了第13個姑娘。第13個姑娘的死伴隨的是香水的最終完成,因此這個情節(jié)高潮必須配備視覺高潮,因此安排在一個貌似絕對安全的地方,結(jié)束了她的生命,而且哪怕在最后一剎那仍然留有希望,讓觀眾不知道他到底是否選擇了結(jié)束第13個姑娘的生命。這樣的安排讓觀眾過足了癮。其實我特別希望他沒有殺死第13個姑娘,因為她是那么美麗!我期待著愛情的發(fā)生,然而,格雷諾耶愛的只有香水!或者說,他愛的永遠是第一次帶給他完全不一樣的感覺的那個賣青果的女孩兒的氣味!
看完《香水》的第一感覺就是,人為什么要活著呢?格雷諾耶對氣味有著極致的愛,他沒有了人性,只有追求,在他的世界中,一切都很簡單。他很清楚自己想要的東西。
欲望一方面扼殺了人們固有的天真,另一方面又刺激著人類生存與向上的激情。格雷諾耶在剛出道的時候,在剛剛進入專業(yè)香水世界的時候,只是留戀一些無生命的花草,有著人的氣味的衣物,而一旦這類東西對他的創(chuàng)造沒有了動力,他必然地走向了直接殘殺有生命的人的道路,欲望驅(qū)使他直到生命的終結(jié)。弗洛伊德曾經(jīng)說過,人做一切的動力都源自于性,而對于格雷諾耶,則是氣味。其實,我挺羨慕格雷諾耶這種單純到有點癡狂的執(zhí)著。我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要讓格雷諾耶最終被人們吃掉,是為了表明立場嗎?殺人犯必須惡有惡報嗎?但是我其實是很不想他死的,但是如果不死,他還有什么可做的呢?他最想完成的夢想已經(jīng)完成,沒有了欲望,還有什么能夠支撐呢?
以前我總覺得人活一世,得有所作為,也許是因為受到的教育不停地提醒我要出人頭地,衣錦還鄉(xiāng),但越長大,越覺得回歸本心,追求自己真正喜歡的,令自己快樂的事情更重要。為自己和自己愛著的人和物活著,才是硬道理。
《香水》是一瓶有味道的香水!
I207.35
A
1007-0125(2015)02-003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