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博
(河北大學 經濟學院,河北 保定 071000)
生產的時間結構:奧地利學派資本理論述評
陳 博
(河北大學 經濟學院,河北 保定 071000)
奧地利學派一直就非常重視時間在經濟分析中的作用,從門格爾的低級財貨和高級財貨到龐巴維克的迂回生產,再到米塞斯的異質性資本,最后到哈耶克三角形,時間已經成為奧地利學派經濟理論的典型特征。雖然表現形式不同,但都堅持一個觀點,即生產的時間結構,或資本的時間特征和互補特征。這一觀點一直為主流經濟學家所忽視,而奧地利學派運用這一理論對生產過程、經濟周期進行了深入分析,提供了一種對經濟問題的全新解讀,這對理解當今經濟意義重大。
高級財貨;低級財貨;迂回生產;異質性資本;哈耶克“三角形”
什么叫資本?著名經濟學家希克斯將有關資本的觀點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物質主義者,即把資本存量看作一堆物質產品;一類是資金主義者,即認為資本存量不是一個物質資本量,完全不同與物質商品本身,其價值來自預期未來產出流。[1]而科茲納認為,奧地利學派經濟學家的立場既不是物質主義,又不是資金主義?!耙患Y本品不僅是一種生產要素,還是作為一個跨期計劃的一部分而生產出來的具有特殊功能的物品”[2]。簡單地說,一件資本品就是被賦予了生產目的的物品。由此可見,主觀主義思想是奧地利學派資本理論的典型特征,也貫穿于其發(fā)展演變的始末。
作為奧地利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卡爾·門格爾在許多方面為經濟學的發(fā)展做出了開創(chuàng)性的貢獻,比如主觀主義思想、邊際效用理論,但對奧地利學派影響最為深遠的則是其資本理論。在門格爾的《國民經濟學原理》中,首先就對財貨的本質、分類和規(guī)律進行了詳細的研究。門格爾認為,一切事物都受因果規(guī)律的支配,而財貨反映的是物品與人的欲望之間的關系。一物要獲得財貨的性質,必須具備四個前提:“人對此物的欲望;此物滿足人類欲望的屬性;人類對此因果關系的認識;人類對此物的支配”[3]。
門格爾將物品與人類欲望之間的因果關系分為兩類:直接因果關系和間接因果關系。[4]與人類欲望之間保持直接因果關系的物品稱為第一級財貨,比如衣服、飲料、裝飾品等,即消費品;與人類欲望之間保持間接因果關系的物品稱為多級財貨,比如鋼鐵、水泥、木材等,即資本品。門格爾將分析的重點放在了資本品,也就是非第一級財貨的分析上,因為在奧地利學派看來,資本品是被賦予了生產目的的物品,是位于整個生產過程因果關系鏈上的一環(huán)。門格爾將與人類欲望滿足之間保持因果關系的財貨分為兩大類:低級財貨和高級財貨,其中低級財貨①是指與人類欲望滿足之間保持著較近的因果關系的財貨(包括第一級財貨),而高級財貨是指與人類欲望滿足之間保持著較遠的因果關系的財貨。這種因果關系遠近的差異并不影響財貨性質的本質②。由門格爾對商品的這種分類方法可見,人類的主觀欲望在其思想體系中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這也明確了后續(xù)奧地利學派學者研究資本理論的主觀主義方法論。
在對財貨進行分類的基礎上,門格爾重點研究了高級財貨(即資本品)的性質。他認為,一方面,高級財貨的財貨性質為我們是否支配著廣義的補足財貨③所制約;另一方面,高級財貨的財貨性質為相應的低級財貨的財貨性質所制約。[5]
如果從資本的角度來看,也就是說,資本品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其資本特性受到互補資本品和低級資本品的約束,對資本品的分析也應該放到資本品網絡當中去進行。而孤立地、抽象地來考察資本品,或者只進行總量分析,往往會忽視資本品的真正含義和特征。當一個國家的經濟發(fā)展到較高程度時,其經濟關系極度復雜,各種不同的補足高級財貨通常被不同的人們所掌握。人們只是出于追求自身利益機械地進行著相關的經濟行為,他們忽視了自己所生產或擁有的資本品的資本特性是受到相關資本品所約束的,而這些相關的資本品并不為他們所控制。所以,當政府的財政政策或貨幣政策對協調不同階段資本品的自由交換機制進行干預時,就會導致某一層級的資本品的生產出現非理性的擴張或萎縮,進而導致經濟結構的扭曲。同時,門格爾指出,人類欲望是財貨性質的本質前提之一。當一個財貨或資本品所能滿足的人類欲望消失時,其財貨性質也就會喪失。但由于資本品與人類欲望之間并不是單一的因果關系,所以如果只是一個欲望消失,則并不會導致資本品失去其資本性質。
此外,門格爾指出,高級財貨和低級財貨之間的因果關系與時間觀念密不可分。在高級財貨一階段一階段地轉化為低級財貨,以至最后達到人類欲望之滿足狀態(tài)的變形過程,時間是我們進行考察的一個本質要素。[6]也就是說,高級財貨的間接支配與低級財貨的直接支配之間存在巨大差異:即后者可立即用于有關用途,而前者還在財貨形成過程的早期階段,必須經過一定的時間以后,才能供人們使用。所以,凡是直接支配某種財貨的人,自然可以確定該種財貨的數量和品質。相反,間接地、通過擁有相應高級財貨以支配該種財貨的人,則不能明確地判斷其所能支配的低級財貨的數量和品質,即擁有高級財貨的人面臨更高的不確定性,而這種不確定性程度的高低依賴于我們是否具有生產相關低級財貨的知識和是否支配著生產相關低級財貨的生產要素。這種不確定性是人類經濟活動不確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綜上,門格爾提出的資本理論有兩個方面的特征:一是資本品的結構特性,即重點考察資本品的生產過程;二是資本品的時間特性,即把時間作為反映資本品與人類欲望之間因果關系非常重要的一個因素。門格爾的這種結構資本、時間資本的思想為后世奧地利學派經濟學家所傳承、發(fā)展,并成為龐巴維克迂回生產理論的淵源。
歐根·馮·龐巴維克是繼門格爾之后,奧地利學派的第二代代表人物④,他為奧地利學派經濟理論的發(fā)展做出了重要貢獻。龐巴維克不僅當過經濟學教授,而且擔任過奧匈帝國的財政部長,他對門格爾的主觀主義理論進行了完善和拓展,提出了著名的資本和利息理論。在其經典著作《資本與利息》中,他圍繞主觀的、動態(tài)的價格理論提出了奧地利學派資本理論的核心;同時,他批判了以資本生產力為基礎的利息理論,提出了以時間偏好的主觀感知為基礎的全新利息理論。龐巴維克的資本理論并非完美,但仍舊是奧地利學派資本理論的核心基礎,并且為后來的弗蘭克·A·費特和路德維?!ゑT·米塞斯所繼承和發(fā)展。
在門格爾的體系中,資本品是指 “高級經濟財貨”,即在特定生產過程中每一中間階段“物化”出來的生產要素。而龐巴維克將資本限定為被生產出來的生利手段的集合體,即前一生產過程所生產的財貨的集合體,這種財貨不被直接消費,而用來作為進一步獲取財貨的工具。[7]由此可見,資本品不能直接被消費,生產性是其本質特征,這也是與消費品的區(qū)別所在。那么,生產或獲得資本品的必要條件就是儲蓄或放棄當前的消費。龐巴維克用處于孤立狀態(tài)的單個行為者(魯濱遜·克魯索)來解釋資本品的產生過程:每一資本品的產生都要求事先儲蓄,也就是減少消費;人類對時間偏好的主觀評價促使自身充分地協調或調整當下消費與未來需求。由此,龐巴維克第一個正確系統闡述了時間偏好理論: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人總是試圖盡快地完成目標;只有當他們主觀認為延遲目標的實現將實現更有價值的目標時,才會愿意那樣做。
龐巴維克繼承了門格爾高級財貨向低級財貨轉化需要耗費時間,因而轉化時間是資本的本質的觀點,提出了迂回生產方式理論。所謂迂回生產,就是先生產生產資料(資本品),然后再用這些生產資料(資本品)去生產消費品。由此可見,資本品是原始生產資料(土地和勞動)生產的產品,是一種中間投入。龐巴維克認為,經濟社會之所以要采用這種生產方式是因為,隨著生產過程的延長,“不僅最初幾級的生產量更大些,而且生產過程越是延長,技術效果就越大,生產效率就越高”[8]。現代生產的特點就在于迂回生產,而迂回生產的實現必須有資本。所以說,資本使迂回生產成為可能,而資本品制造行業(yè)的出現和發(fā)展也就為迂回生產奠定了現實基礎。龐巴維克迂回生產的資本理論是對門格爾時間資本理論的繼承和發(fā)展,遵循后者耗費時間的生產過程的思維路徑,但與門格爾重視主觀欲望不同,龐巴維克特別強調生產過程中的自然、技術客觀等因素。正如奧地利學派加里森所說,龐巴維克雖然按照門格爾的思路考察了具有時間耗費性質的時間過程,分析了高級財貨向低級財貨的轉化,但龐巴維克用同心圓來表示生產過程的時際聯系,暗含著生產的客觀聯系。[9]
路德維?!ゑT·米塞斯是20世紀影響巨大的經濟學家和思想家,激進的自由主義者,奧地利學派第三代掌門人。他的學生包括哈耶克、馬克魯普、羅斯巴德、科茲納、拉赫曼等,其中哈耶克于1974年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米塞斯為奧地利學派思想的傳播做出了重大貢獻,他比奧地利學派的其他任何成員都更成功地完善了門格爾提出的個人主觀主義分析范式,并把它應用到了全新的領域,推動了貨幣、信用和企業(yè)家才能理論的發(fā)展,而其資本理論則為奧地利學派的商業(yè)周期理論奠定了基礎。
米塞斯的資本理論是建立在龐巴維克的時間觀念之上的,但相對于他的老師而言,米塞斯對時間采取了更加極端的主觀主義方法。與龐巴維克認為正的時間偏好是根植于常見心理法則的普遍經驗現象不同,米塞斯指出,時間偏好是作為行為學定理出現的,是人類行為的元范(praxeological category)⑤和本質特征。正如他在《人的行為》中所說,“時間因素是人的行為的一個絕對必要的因素。我們不能想象一種行為不是把近期的滿足看得比遠期更重要”[10]。而按照米塞斯的理論觀點,人類行為就必須進行選擇。那么,時間與主觀選擇便密切聯系在一起,正如米塞斯所說,時間“在行為中所起的作用,完全在于行為人在長短不同的生產期之間所做的選擇”[11]。根據最一般的人類行為原理,即人總是選擇成本最低的各種手段組合來達到最合意的結果。如果按照這種思想來進行時間的選擇,那么就是人們更傾向于當前需求或欲望的滿足而不是將這種滿足延遲。所以,時間的選擇是以人類行為的基本原理為基礎的。
而一旦個人選擇將某種物品用來滿足未來欲望而不是用來滿足當前欲望,那么就表示這種滿足欲望的物品是用于生產的,而不是用于直接消費的。但這種選擇需要滿足一個前提條件,即當前可用于滿足欲望的物品數量與預期未來可用于滿足欲望的物品數量存在差異,而且這種差異足以彌補人們的時間偏好?,F代奧地利學派經濟學家認為,正是選擇這種人類行為改變了各種物品的經濟意義,使消費品變成資本品。所以,物品的消費或資本特性并非客觀屬性,而是由個人主觀的時間偏好所決定的。按照米塞斯的說法,個人意愿是資本范疇的唯一決定因素。[12]這就意味著資本理論應該以物品的差異性為分析的起點和重點,而不能像費雪、奈特等人將資本歸結為一種基金或一種同質商品。對門格爾和米塞斯等奧地利學派的學者來說,資本總是體現為過程中的一組異質商品,由市場過程中的一系列不同種類的商品組成,這些商品被定義為資本商品不是因為它們的物質特征,而是因為雇主使用它們的計劃。[13]而資本品的異質性必然導致資本品的可轉換性高低不同,正如米塞斯所說,資本品是實現最終目標的中間步驟,如果生產周期尚未結束,而生產目標改變,則不總是可以將獲得的中間產品用于新的目標。[14]有些資本品由于生產目標的改變而變得毫無用處,而所有用于生產這類資本品的耗費也就都是浪費;⑥有些資本品卻可以通過一些調整而用于新的目標。一般情況下,特定生產過程越接近最終目標,資本品與要實現目標之間的聯系就越緊密,資本品的可轉換性就越差。
此外,米塞斯指出,一切物質財富都是過去活動的剩余物,都會存在于具體的資本品上。也就是說,如果沒有過去的行為,人們就不知道如何通過積累的資本品選擇該從事的活動領域,目標和手段都受到過去的影響。所以,資本品是一種保守因素,它限制了未來人類行為的選擇范圍,從一定程度上促使經濟環(huán)境趨于穩(wěn)定。
弗里德里?!ゑT·哈耶克是一位跨學科的哲學家、古典自由主義⑦思想家、197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他著作豐富,在非常廣泛的領域里產生了重要影響,比如經濟學、哲學、政治學等領域。哈耶克的著作包括《通往奴役之路》《自由憲章》《法律、立法與自由》《致命的自負》等。哈耶克的資本理論源于他對凱恩斯著作《貨幣論》和《就業(yè)、利息和貨幣通論》的批判,他認為凱恩斯的理論在資本方面存在缺陷,并于1941年出版了自己的著作《資本的純理論》。而奧地利學派的另一位代表人物加里森這樣評價哈耶克的資本理論,“如果說凱恩斯關注的是短期的狀況,而古典經濟理論關注的是長期的情形,那么哈耶克關注的就是介乎這兩者之間的‘真實鏈接’”[15]。哈耶克的鏈接以資本理論的形式表現出來——與時間耗費相關的多階段資本結構理論。
哈耶克用一個直角三角形抽象化地描述了生產過程,并構建了其結構資本理論:一條直角邊表示消費品的價值⑧;另一條直角邊表示生產過程的長度,說明生產過程的時際層次。哈耶克借鑒門格爾的資本理論,將消費品的生產分為時間上繼起的多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消費品的生產階段,而后面的高級階段則屬于資本品的生產階段,且階段越高說明資本品的等級越高⑨。一般來說,原材料的生產階段最高,設備工具類的生產次之,消費品的生產階段最低。哈耶克將投資定義為將資源置于一個需要耗費時間的生產過程之中。所以,增加投資不僅會增加資本的價值,而且投資于不同的生產方式(生產階段)會改變資本結構的時間維度,也就是說,資本結構會隨著投資的改變而調整,而這種改變反映在三角形兩條直角邊的相對長度的改變上。當利率水平處于均衡水平,即人們的時間偏好穩(wěn)定時,那么生產結構將不發(fā)生變化,生產者按照市場利率來實施他們認為有利可圖的投資計劃。而當利率水平下降,即人們的時間偏好下降,也就是人們對當前的消費品需求下降,儲蓄與投資增加時,生產的時間結構或資本結構就會發(fā)生變化。這些反映在哈耶克三角中就是,三角形的斜邊發(fā)生順時針的轉動,即對接近消費品的生產階段的投資會減少,而節(jié)約下來的資源則被用來投資于遠離最終消費品的生產階段。新三角形的斜邊變得更為平緩,生產結構發(fā)生了變化。
這樣,哈耶克通過時間偏好將利率變化和生產結構聯系在一起:較低的利率引導生產資源從接近最終消費品的生產階段(門格爾的低級財貨階段)向資本品的生產階段(門格爾的高級財貨階段)轉移;而較高的利率則導致一個相反的過程。也就是說,利率的變化改變了經濟體系中低階資本品和高階資本品的比重,資本品結構(生產結構)發(fā)生了變化。如果利率變化是自發(fā)因素而非人為因素,即人們的實際儲蓄確實增加了,那么由此而引發(fā)的調整便是良性的,是針對市場需求的一種適應性調整。但是,如果利率的變化是人為因素,比如由政府寬松的貨幣政策導致,那么由此引發(fā)的調整便會導致經濟波動、經濟周期。因為,后者生產結構的調整并未反映真實的市場需求。
奧地利學派一直就非常重視時間在經濟分析中的重要作用,時間已經成為奧地利學派經濟理論的典型特征。雖然表現形式不同,但都堅持一個觀點,即生產的時間結構,或資本的時間特征和互補特征。
首先,生產過程具有時間特征,即資本具有時間結構,而經濟增長的表現便是生產過程的不斷延長。資本主義的生產是間接的迂回生產,而不是直接生產,也就是說先生產資本品再生產消費品。正如門格爾所說的高級財貨向低級財貨的轉變。隨著生產過程的延長,先進技術被不斷引進到生產過程中,分工也不斷細化,產品種類增多,即人們可以享用的消費品增多。如果用哈耶克三角來表示這一過程,就是表示資本品和消費品的兩條直角邊不斷延長,三角形的面積不斷變大。與主流經濟學注重經濟增長的總量分析不同,奧地利學派把分析的重點放在了資本品如何在各個生產階段進行分配和由此所形成的資本結構上。換而言之,奧地利學派的資本理論是以微觀經濟為基礎的產品理論,重點刻畫的是資本的時間結構。
其次,生產具有縱向因果特征,即高級財貨的財貨性質為低級財貨所制約。按照奧地利學派的觀點,總需求由消費需求和投資需求構成,其中消費需求即對消費品的需求,是直接需求;而投資需求即對資本品的需求,是間接需求或引致需求,受到消費需求的影響。人們對消費品的需求由個人主觀偏好所決定,而對資本品的需求則由企業(yè)家對市場需求的主觀預期所決定。而企業(yè)家的主觀預期往往受到許多不確定性因素的影響,所以與消費品需求相比,資本品需求具有更大的不確定性。
再次,生產過程具有橫向互補特征,即資本具有互補結構。這點正如門格爾所說,高級財貨的財貨性質受其補足財貨所制約,所以從這點出發(fā),任何資本品的生產都不是孤立的,而是與其他資本品的數量存在密切聯系。要想生產低一級的資本品,必須支配著相應高一級的資本品及其補足資本品。正是資本品生產的這一特征導致我們在對經濟體進行人為干預時,往往會出現某一生產階段的某一種資本品激增,而其補足資本品缺乏,最后導致產能過剩和資源浪費。
最后,生產過程的時間結構,以及其縱向和橫向特征,導致經濟波動不可避免。如上所述,對資本品的需求由企業(yè)家對市場需求的主觀預期所決定,而企業(yè)家的主觀預期往往與事實存在差距。隨著生產過程的延長,做出準確預期的難度也就增加,跨期失衡也就不可避免。而且資本品不僅存在時間結構問題,還存在互補結構問題。當企業(yè)家主觀預期導致資本品的時間結構出現問題時,資本品之間的橫向協調與互補也就會比較困難,最終,經濟波動不可避免。所以正如德索托所說, “富有的社會和貧窮的社會之間的本質差別不在于前者更努力地工作,甚至也不是前者擁有更多的技術知識;相反,而是在于富有的國家擁有一個更加擴展的、從企業(yè)家的角度看來得到了合理投資的資本品網絡”[16]。
注 釋:
① 比如第一級財貨是指可以直接滿足人類欲望的財貨。
② 與人類欲望的滿足有因果關系是物品財貨性質的前提,而這種因果關系可以是直接的因果關系,也可以是間接的因果關系。
③ 一般情況下,把這些使某一個高級財貨能夠用以產出一個第一級財貨所必需的財貨總體,稱為該高級財貨的廣義補足財貨。
④ 第一代:門格爾;第二代:龐巴維克、維塞爾等;第三代:米塞斯、斯特里格爾、魏斯等;第四代:哈耶克、馬克魯普等;第五代:羅斯巴德、科茲納、拉赫曼等;第六代:韋爾塔·德索托、薩雷諾等;第七代:伯特克、許爾斯曼等。
⑤ 元范:哲學概念,指世界統一的基礎、世界的組織細胞、世界的具體存在和表現形式。
⑥ 這種轉換性很差的資本品如果用威廉姆森的話來說,就是資產的專用性很高,無法進行轉移。
⑦ 古典自由主義即英國傳統的自由主義,核心是批判理性主義,主張文明生產論和社會演化論,強調一種歷史的、自然的、有機的、演化的和漸進的社會成長,尊重個人自由,尊重法治,反對無限地夸大理性的作用,反對人為的、全盤的社會設計,代表人物有洛克、休謨、斯密、阿克頓等。
⑧ 哈耶克三角中的價值指的是企業(yè)家對產品的市場價值的主觀預期。
⑨ 這里所說的資本品等級是指與消費品生產階段的時間距離,而不是資本品的技術等級。
〔1〕 JOHN R HICKS.CapitalandTime:ANeo-AustrianTheory[M].Oxford:Clarendon Press,1973.
〔2〕 埃德溫·多蘭.現代奧地利學派經濟學的基礎[M].王文玉,譯.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8:120-129.
〔3〕〔4〕〔5〕〔6〕 卡爾·門格爾.國民經濟學原理[M].劉絜敖,譯.上海:上海世紀出版集團,2005:1-17.
〔7〕 歐根·馮·龐巴維克.資本與利息(中譯本)[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0:6-8.
〔8〕 歐根·馮·龐巴維克.資本實證論(中譯本)[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5:113.
〔9〕 A M ENDRES.NeoclassicalMicroeconomicsTheory:TheFoundingAustrianVersion[M].Routledge press,1997:166.〔10〕〔11〕 路德維希·馮·米塞斯.人的行為[M].夏道平,譯.中國臺北:遠流出版社,1991:488-489.
〔12〕 王軍.現代奧地利經濟學派研究[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4:117.
〔13〕〔14〕 卡倫·沃恩.奧地利學派經濟學在美國——一個傳統的遷入[M].朱全紅,等譯.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8:95.
〔15〕 ROGER W GARRISON.TimeandMoney:Themacroeconomicsofcapitalstructure[M].Routledge press,2001:16.
〔16〕 赫蘇斯·韋爾塔·德索托.奧地利學派:市場秩序與企業(yè)家創(chuàng)造性[M].朱海就,譯.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0:57.
(責任編輯 周吉光)
Time Structure of Production: a Review of Austrian Capital Theory
CHEN Bo
(Hebei University,Baoding,Hebei 071000)
Austrian school has always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time in economic analysis,such as the lower and advanced wealth and goods of Menger,the roundabout production of B?hm-Bawerk,the heterogeneity capital of Mises,and the triangle of Hayek,so time has become a typical feature of the economic theory of Austrian school. Although different forms,they insist on one point,that is the time structure of production,or the time characteristics and complementary characteristics of capital. This view has been ignored by mainstream economists,while the Austrians apply this theory to analysis the production process and economic cycle deeply,and provides a new interpretation of economic issues,which has great significance for understanding today's economy.
lower wealth and goods; advanced wealth and goods; roundabout production; heterogeneous capital; Hayek "triangle"
10.13937/j.cnki.sjzjjxyxb.2015.06.004
2015-08-17
http://www.cnki.net/kcms/doi/10.13937/j.cnki.sjzjjxyxb.2015.06.004.html
時間:2015-12-20 15:30
教育部中西部高校提升綜合實力計劃河北大學科研創(chuàng)新平臺“首都經濟圈與河北發(fā)展研究”。
陳博(1981—),男,河北安國人,經濟學博士,河北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西方經濟學和奧地利學派經濟理論。
F093
A
1007-6875(2015)06-00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