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燕
(福建醫(y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yī)院 福建福州 350011)
腦卒中是臨床上比較常見的一種腦血管疾病,其發(fā)病率和致殘率極高,已經成為威脅人類生存質量的疾病之一,給患者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腦卒中后抑郁癥是腦卒中后比較常見的后遺癥之一,是腦卒中后情緒障礙的主要表達形式,根據有關數據顯示,腦卒中后抑郁癥的發(fā)病率達到了20% ~60%以上[1]。腦卒中后抑郁癥可延緩患者神經功能恢復的進程,加重認知功能障礙,給患者造成了極大的痛苦。近年來,有研究表明認知護理干預對改善患者的神經和認知功能障礙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2]。因此,福建醫(y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yī)院以86例腦卒中后抑郁癥患者為研究對象,旨在探討認知護理干預在腦卒中后抑郁癥中的應用價值及其對神經和認知功能的影響,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福建醫(y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yī)院收治的86例腦卒中后抑郁癥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護理方法的不同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43例。對照組男性25例,女性18例,年齡52~82歲,平均(62.6±3.1)歲,其中腦梗死患者為28例,腦出血患者為15例,高中以下文化程度者23例,大學以上文化程度者20例;觀察組男性27例,女性16例,年齡52~79歲,平均(61.4±5.2)歲,其中腦梗死患者為29例,腦出血患者為14例,高中以下文化程度者26例,大學以上文化程度者17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文化程度較上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分組研究意義。
1.2 病例選取標準 所有患者均符合第二次全國腦血管病會議制定的腦卒中的相關診斷標準,并經CT或MRI確診;符合中國精神疾病分類與診斷標準中關于抑郁癥的相關診斷標準[3];排除存在意識障礙、失語、精神疾病患者。
1.3 護理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之后均給予患者營養(yǎng)保護腦細胞和改善腦部血液循環(huán)等常規(guī)治療措施。對照組患者在此基礎上給予臨床常規(guī)護理,包括環(huán)境護理,為患者營造一個良好舒適的休息環(huán)境;給予患者正確的飲食指導,囑咐患者及其家屬一些注意事項等護理。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給予認知行為干預,具體方法如下。
1.3.1 心理護理 患者由于受病情的影響,有抑郁、焦慮等情緒,可能排斥或拒絕護理人員的護理,影響其康復。因此應對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進行調查,并主動與患者溝通,針對出現的不同心理問題予以疏導,鼓勵患者將心中的感受表達出來,可指導家屬多與其進行溝通,給予其鼓勵,增強其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另外還可根據患者的愛好等,分散注意力,阻斷其負面思考,消除抑郁情緒。
1.3.2 認知干預 大多數患者及家屬缺乏腦卒中抑郁癥的相關知識,可詳細介紹腦卒中抑郁癥方面的知識,了解自己的自動思維模式,采用認知功能重建的方式引導其積極向上、健康的思維模式。
1.3.3 康復干預 康復干預可盡快促進患者恢復健康,改善神經、肢體及認知功能??筛鶕颊叩木唧w情況,采取針對性的肢體功能康復鍛煉和認知功能鍛煉,包括步行訓練、起坐訓練、下肢負重訓練,以日常生活為核心的康復訓練等,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逐漸提高難度[4]。
1.4 觀察指標 采用抑郁自評表(SDS)和漢密爾頓抑郁自評表(HAMD)對患者的抑郁情況進行評定,得分越高表示其情況越嚴重。采用神經功能缺損評分量表(CNS)和簡明精神狀態(tài)量表(MMSE)對患者的神經和認知功能進行評價,詳細記錄并進行統(tǒng)計分析[5]。
1.5 統(tǒng)計學處理 本次兩組研究所得數據由專業(yè)記錄員交叉記錄,同一樣本,進行3次重復性檢測(無離群檢驗),研究所得數據均輸入Excel表格,并使用SPSS 15.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定性資料進行χ2,定量資料進行t檢驗,并以(ˉx±s)形式表示,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HAMD和SDS評分 護理后兩組患者HAMD和SDS評分均明顯降低(P<0.05),觀察組HAMD和SDS評分降低程度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HAMD和SDS的評分情況比較(ˉx±s,分)
2.2 神經和認知功能變化 護理后兩組患者CNS和MMSE評分均優(yōu)于護理前(P<0.05),觀察組CNS、MMSE評分改善程度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神經和認知功能的變化情況比較(ˉx±s,分)
腦卒中后抑郁癥是腦卒中患者常見的疾病之一,其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情緒低落、悶悶不樂、認知功能遲緩、記憶障礙等,給患者造成了極大的痛苦,不但影響其生活質量,而且受不良情緒的影響,表現出治療依從性差,心理激發(fā)活動低下等,影響其治療效果,延緩其康復進程,還增加了致殘率和死亡率。因此,采取積極有效的護理干預對改善患者的生活、生存質量顯得十分重要。
近年來,許多學者對認知護理干預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認知功能等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孫萍琴等[6]學者通過研究表明認知護理干預可以改善腦卒中后抑郁癥患者的負面情緒,引導其健康積極的思維方式,使患者積極參與康復訓練,促進其盡快恢復健康。繆小紅等[7]學者通過研究也表明認知護理干預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況和認知功能,對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次研究發(fā)現,觀察組(采用認知護理干預)患者經過護理后其HAMD和SD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觀察組患者護理后神經和認知功能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與常規(guī)護理相比,認知護理干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消除患者負面思想,促進認知功能恢復,提高患者生存質量,本次研究與上述研究結論基本一致。這是由于認識護理干預可給予患者良好的心理支持和干預,調動患者的情緒,消除負面思想,讓其了解自己認知上的錯誤,引導其積極健康的思維方式,充分發(fā)揮自我能動性,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使其愿意配合護理和治療,通過康復訓練,促進健康恢復。
綜上所述,認知護理干預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促進神經和認知功能恢復,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1] Elisabetta Del Z,Paolo C,Andrea M,et al.Stroke and depression:A bidirectional link[J].World J Metaanal,2014,(3):49 -63.
[2] 吳進純,楊波,羅成鳳,等.疏肝解郁膠囊配合綜合心理干預對腦卒中后抑郁癥的30例分析[J].重慶醫(yī)學,2014,43(4):419-420.
[3] 郝英俊.心理干預對腦卒中偏癱患者負性情緒的影響[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醫(yī)學專業(yè)),2011,13(32):79 -80.
[4] Lominadze D,Tyagi N,Sen U,et a1.Homocysteine alters cerebral microvascular integrity and causes remodeling by antagonizing GABA-A receptor[J].Mol Cell Biochem,2012,371(1 -2):89 -96.
[5] 王佳冰,閆瑋娟.認知行為療法在腦卒中抑郁癥患者康復護理中的應用[J].當代護士(中旬刊),2014,25(10):31 -32.
[6] 孫萍琴,周玲兒,楊永秀,等.認知護理干預對腦卒中后抑郁癥患者神經和認知功能的影響[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4,11(7):129-131.
[7] 繆小紅,胡麗婭.認知心理護理改善腦卒中急性期抑郁癥患者認知障礙的作用[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2,29(13):74 -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