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衡
中國歷史上有無數(shù)名人,但沒有誰能像諸葛亮這樣引起人們長久不衰的懷念;中國大地上有無數(shù)祠堂,但沒有哪一座能像成都武侯祠這樣,讓人生出無限的崇敬、無盡的思考和深深的遺憾。
我穿過一座座院落,悄悄地向諸葛亮殿走去。殿柱矗立,貫天地正氣;殿門前敞,容萬民之情。諸葛亮端坐在龕臺上,頭戴綸巾,手持羽扇,正凝神沉思。他的左右是其子諸葛瞻,其孫諸葛尚。殿后有銅鼓三面,為丞相當初治軍之用,已綠銹斑駁,卻余威尚存。殿的左右兩壁書著他的兩篇名文,左為《隆中對》,右為《出師表》。我透過他深沉的目光,努力想從中發(fā)現(xiàn)這位東方“思想家”的過去。我看到他在國亂家喪之時,布衣粗茶,耕讀山中;我看到他初出茅廬,羽扇輕輕一揮,八十三萬曹兵灰飛煙滅;我看到他在斬馬謖時那一滴難言的濁淚;我看到他在向后主自報家產(chǎn)時那一顆坦然無私的心。
一千五百年前,諸葛亮輸給了曹魏,但他卻贏得了所有后來人的心。我從大殿上走下,沿著回廊在院中漫步。這個天井式的院落像一個歷史的隧道,在這里,我們可以看到唐宋遺物,甚至還可以駐足廊下,與古人聊上幾句。杜甫是到這祠里最多的。他的名句“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唱出了這個悲劇的主調(diào)。南面東面兩廊的墻上嵌著岳飛草書的前后《出師表》,我默讀著“臨表涕零,不知所言”,讀著“漢賊不兩立,王業(yè)不偏安”,看那墨跡筆走龍蛇,倒海翻江,如涕如淚,如槍如戟,我似乎聽到了兩位忠臣良將遙隔九百年的靈魂共鳴。這座天井式的祠院一千五百年來就這樣始終為諸葛亮的英氣所籠罩。我看到一個個的后來者,他們在這里或扼腕嘆息,或仰天長嘆,或沉思默想。不管是什么人,只要在這個天井小院里一站,就受到一種莊嚴的召喚。人人都為他的凜然正氣所感召,都為他的忠義之舉而激動,都為他的淡泊之志所凈化,都為他的聰明才智所傾倒。人有才不難,有德也不難,難得的是德才兼?zhèn)?,有才又肯為天下人興利,有功又不自傲。
歷史已經(jīng)過去,我們對諸葛亮卻更覺親切。諸葛亮在那場歷史戰(zhàn)爭中并不單純地為克曹滅魏,他不過是要實現(xiàn)自己的治國理想,是在實踐自己的做人規(guī)范,他在試著把聰明才智發(fā)揮到極限。他借此實現(xiàn)了作為一個人,一個歷史偉人的價值。古往今來有兩種人,一種人為現(xiàn)在而活,拼命享受,死而后已;一種人為理想而生,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一個人不管他的官位有多大,總要還原為人;不管他的壽命有多長,總要變?yōu)楣?而只有極少數(shù)人才有幸被百姓篩選,被歷史擢拔而為神,享四時之祀,得到永恒。
我在祠中盤桓半日,臨別時又在武侯像前佇立一會兒,他還是那樣,目光如泉水般明凈,手中的羽扇,一動也不動。
(選自《欄桿拍遍》,有刪改)
寫作借鑒
1.首尾呼應(yīng),結(jié)構(gòu)嚴謹。文章開篇點題,引出了對武侯祠的思考。結(jié)尾呼應(yīng)開頭,既點題,又再一次表達了對諸葛亮的敬仰之情。
2.卒章顯志,畫龍點睛。文章結(jié)束部分生發(fā)議論,引人深思,增加了文章的厚重感。如“古往今來有兩種人,一種人為現(xiàn)在而活,拼命享受,死而后已;一種人為理想而生,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币痪鋵⒅T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偉大人格展示了出來,表達了作者對諸葛亮的贊美與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