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迪
人教版八下第一單元寫作·記敘的線索
? ?特邀點評:周勇
周勇,浙江省杭州育才中學語文教師,杭州市優(yōu)秀作家,浙江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
稍不經(jīng)意的一瞬間,總會有一些事物,勾起無限回憶。我最敏感的,便是味道了。曾經(jīng)多次嗅到了熟悉的味道,于是想起了某些隱匿在記憶深處的事或人。
小時候,家鄉(xiāng)有一棵椿芽樹,一直長過了屋頂,它的身世無人知曉,似乎是許久前早已在那兒的了。每至三月初,椿芽樹長出了新葉,嫩芽上覆蓋了一層小小的茸毛,很遠就聞到了它獨特的氣味。有人叫它香椿,也有人叫它臭椿。
它的味道是香是臭我早已忘記,或許是因為外婆做的椿芽炒蛋很好吃的緣故吧,從小我便覺得它的味道聞起來舒服,是那種自然的味道。
前些天,見到市場上賣的椿芽,我似乎穿過了它略微偏紫的根系,回到如陽春三月般溫馨的回憶中去了。
猶記得那天清晨,氤氳的水霧夾著近乎虛無的塵埃彌漫了整個村莊,椿芽葉尖兒上的朦朧薄霜還未退去。正值嫩芽剛出的時日。
我想吃椿芽炒蛋,又不想使外婆勞累。可是,個子小小的我怎么才能夠得著長上屋頂?shù)拇谎繕淠兀?/p>
我找了根長竹竿,竹竿頭上綁著用鐵絲彎成的鐵鉤。我爬上屋頂,費力地舉著竹竿。竹竿很重,我的雙手抖得厲害,竹竿搖搖晃晃。看好一枝嫩嫩的香椿,腳尖踮起,腳踝由于拉伸而繃緊,好不容易對準了椿芽,將鐵圈套進枝干,用力一擰,“啪”一聲,枝干斷裂,椿芽掉下來了。我爬下屋頂,兩手抓起散落地上的椿芽,高興得滿院亂跑,似乎還驚擾了清晨慵懶的老貓。那一刻,仿佛院子里的所有東西都活了過來,為我慶祝這個小成功。
我?guī)еd奮自豪的心情,捧著椿芽一路小跑,交給正在廚房里忙活的外婆。外婆接過椿芽,夸我能干。她洗凈椿芽,細細地切著。門外斑駁樹影中透出的陽光,穿過櫥窗灑到木質(zhì)案臺上,照在外婆的臉上?!巴馄拍樕祥L花啦!”我歡快的聲音在屋中響起……
記得明朝《救荒本草》上記載:“采嫩芽炸熟,水浸淘凈,油鹽調(diào)食?!蓖馄懦春煤螅执杀P中盛上香氣撲鼻的椿芽,染了油光,整個盤子都變得金黃。終于如愿以償,我吃上了自己摘的椿芽。余下的椿芽,外婆便用鹽腌好,等秋冬時節(jié)再吃。
如今,常常還想著椿芽,可是城市中的椿芽,卻早已沒了家鄉(xiāng)的味道。
現(xiàn)在又記起剛剛做過的夢,夢里有長長的街,來往人群的腳步聲不絕于耳,輕輕軟軟踩在我的心頭。長街那頭花落了滿地,原來已是暮春了。往事已成空,還如一夢中。那個春天已逝,椿芽的味道卻永久地留在了我的心中。
仍記得那斑駁樹影間透過的陽光,夾著縷縷童年的香味。
<D:\初中作文\2015-3\2015-3\Image\QQ圖片20140306103110.jpg>[【周老師評】]
本文的線索是對椿芽的喜愛之情。作者按照憶椿芽—打春芽—炒椿芽—念椿芽的敘事線索行文。構(gòu)思精巧,敘事講究策略。
比如寫“憶椿芽”一節(jié),作者由現(xiàn)實到記憶行文,先寫“想起了某些隱匿在記憶深處的事或人”,吊起讀者胃口;然后寫家鄉(xiāng)的椿樹,“嫩芽上覆蓋了一層小小的茸毛,很遠就聞到了它獨特的氣味”,這些細節(jié)是非常耐人尋味的,觀察獨到細膩;然后又蕩開筆墨寫市場上賣的椿芽,再自然聯(lián)想到故鄉(xiāng)的椿芽,“回到如陽春三月般溫馨的回憶中去了”。敘事一波一折,不是平鋪直敘,這也合乎可變的原則,不錯。
“打椿芽”寫得細膩生動,找竹竿—舉竹竿—鉤椿芽—撿椿芽,一系列動作描寫,作者抓住“舉”“擰”“抓”等動詞,生動地寫出少年“打椿芽”的急切、魯莽和喜悅之感。
“炒椿芽”寫得詩意氤氳,先是引用《救荒本草》中的句子敘述炒椿芽的步驟,然后略去重要部分怎么炒,再寫椿芽炒好后的色香味,以及腌椿芽之法。作者為什么不細寫炒椿芽呢,從少年人角度去看,她也許在乎的是椿芽的味道,而不是怎么烹制,符合少年人的審美體驗。
文章給人以選材生動典范、行文細膩而工巧的印象,是一篇不錯的記敘文。詠物傳情,那種對逝去事物的傷感和惆悵,在作者親切而婉麗的筆墨中,得到很好地呈現(xiàn)。令人想到汪曾祺的文風,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