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暉,孫雪峰,劉新彥,張廷錄
(河北北方學院附屬第二醫(y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河北 宣化 075100)
全方位人性化護理纖維喉鏡下聲帶息肉及聲帶小結切除術臨床效果觀察
王 暉,孫雪峰,劉新彥,張廷錄
(河北北方學院附屬第二醫(y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河北 宣化 075100)
目的 觀察全方位人性化護理纖維喉鏡下聲帶息肉及聲帶小結切除術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擇擬行經纖維喉鏡下摘除聲帶小結或息肉切除手術患者40例,圍術期內均給予全方位人性化護理,觀察術后臨床痊愈率。結果 本組40例患者,手術成功痊愈者38例(95%),手術后無效者2例(5%)。所有痊愈患者術后均感覺良好,隨訪觀察1個月無復發(fā),無并發(fā)癥發(fā)生。結論 圍術期全方位人性化護理纖維喉鏡下聲帶息肉或聲帶小結切除術對保障手術順利進行極為重要。
纖維喉鏡手術;聲帶息肉及聲帶小結;全方位人性化優(yōu)質護理
近年來,聲帶息肉和聲帶小結發(fā)病率逐年增加[1],經纖維喉鏡聲帶病變摘除只需表面麻醉,可在動態(tài)觀察下將病變摘除,方法簡便,手術痊愈率高,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是聲帶息肉及聲帶小結切除術較理想的治療方法。為進一步提高臨床療效,我們在施行經纖維喉鏡下切除聲帶小結或息肉手術的同時,配合全方位人性化護理,臨床痊愈率顯著提高,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河北北方學院附屬第二醫(yī)院2008-08—2012-07月擬行經纖維喉鏡切除聲帶小結或息肉手術患者40例,男18例,女22例;平均年齡(38.9±6.4)歲;聲帶息肉24例,聲帶小結16例。主要癥狀均表現(xiàn)為聲音長期反復嘶啞。
1.2 方法
1.2.1 手術方法 患者取坐位,頭部稍后仰,先用無菌棉簽蘸生理鹽水濕潤鼻腔,然后以1%地卡因溶液借助耳鼻喉科綜合治療儀麻醉噴槍行鼻腔及咽喉部表面麻醉,每5~10 min麻醉一次,共3次,鼻腔狹窄者可用1%麻黃素液噴鼻1~2次。待麻醉效果完善后在纖維喉鏡引導下切除聲帶小結或息肉。
1.2.2 護理
1.2.2.1 術前護理 手術前認真評估患者健康狀況,詢問有無過敏史及心血管疾病、高血壓、低血糖等。術前常規(guī)測量血壓、心率及凝血功能等,維持血壓和血糖在正常范圍內。保持環(huán)境舒適,室溫一般維持在22~24℃,濕度控制在50%~60%為宜。舒適的環(huán)境有利于患者緩解緊張情緒。術前1 d禁食煎、炸、油膩等刺激性飲食,術前8 h禁食水。術前1 h囑患者清潔口腔,同時給予金梔潔齦含漱液漱口;術前30 min肌注阿托品0.5 mg,苯巴比妥鈉0.1 g,以減少咽喉部分泌物,防止喉及氣管痙攣。術前行鼻腔及咽喉部黏膜表面麻醉,在噴藥過程中認真觀察病人有無異常反應,監(jiān)測生命體征。
1.2.2.2 心理護理 心理護理對手術順利完成及預防并發(fā)癥至關重要[2]。對患者而言,無論手術大小,在心理上都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壓力,醫(yī)護人員應通過溝通及時了解患者心理狀況及情緒變化,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解手術過程及配合要點,充分了解手術的必要性及纖維喉鏡下手術治療的特點和安全性,使患者盡量放松緊張情緒,保持良好的身心狀態(tài),順利地配合手術[3]?;颊叩男睦砘顒又苯佑绊懠膊〉霓D歸和預后,當患者獲得全方位的心理支持后,其潛在的積極因素和對健康的渴望即被喚醒和激發(fā),為疾病的康復奠定良好基礎,使患者增加治療信心和對術后疼痛不適的耐受性,并能積極地配合治療。
1.2.2.3 手術配合 手術前護理人員應協(xié)助患者采取符合手術要求的正確體位,有活動義齒者應提前取下。纖維喉鏡的鏡體可用消毒液體石蠟油充分潤滑,以利于鏡體順利通過鼻腔狹窄處,避免不必要的黏膜損傷,同時告知患者插管時可能會出現(xiàn)輕微鼻部疼痛、惡心或感覺不適,此時應囑患者盡量放松,保持平靜呼吸,不要突然轉動頭部,以利于鏡體順利通過。術者動作要輕柔,緩慢插入,如病情許可向患者講解可見圖像,有助于轉移患者注意力,放松心情。由于喉部黏膜神經分布豐富,術中患者如出現(xiàn)惡心、嗆咳等反應,暫停進鏡,令患者張口呼吸,如惡心、嗆咳仍不緩解,可配合醫(yī)生鏡下將1%地卡因溶液1~2 mL分別滴至雙側梨狀窩,以阻滯雙側喉上神經外支,然后將喉鏡對準患者聲門,囑患者深吸氣的同時將藥液滴至氣管,借助患者咳嗽反射使藥液噴至聲帶下部位組織,稍等片刻待患者無反應后再進行手術操作。當手術醫(yī)師確定病變部位需要鉗取病變組織時,護士緩慢將組織鉗插入纖維喉鏡管腔中,鉗頭突出鏡外后順時針方向轉動,對聲帶內側前中1/3處的聲帶小結,鉗大約呈45°角貼近聲帶內側,靠近后鉗除病變部位。當息肉有蒂時,可用活檢鉗夾取蒂部。息肉基底寬廣或聲帶肥厚患者,活檢鉗與患側聲帶成15°角,夾住增生物根部鉗取病變組織,夾住后收緊鉗頭,將鏡體稍退,確認無正常組織被鉗夾后,快速抽出活檢鉗。鏡下觀察聲帶腫物切除干凈、聲帶邊緣光滑后,囑患者發(fā)“yi”,顯示聲帶活動良好,閉合佳,即可結束手術[4]。術后將病變組織立即放入盛有福爾馬林固定液的標本瓶中固定,及時送病理檢查。
1.2.2.4 術后護理 手術結束后,讓患者在觀察室觀察15~30 min,密切觀察手術部位有無出血及局麻藥中毒反應,待患者無任何不適后方可離開。囑患者1~2 h后待麻醉藥作用過后進食水,避免嗆咳,防止食物誤吸。為保證聲帶能充分休息,術后常規(guī)禁聲1周[5],1周后可逐漸低聲發(fā)音,盡量避免大聲叫喊和過度用嗓,指導患者使用正確的發(fā)聲方法。注意口腔衛(wèi)生,應用金梔潔齦含漱液漱口。手術后可行霧化吸入治療,常規(guī)用藥為慶大霉素8萬單位加地塞米松5 mg用0.9%氯化鈉20 mL稀釋,2次/d,療程為1周。
1.2.2.5 表面麻醉劑不良反應的預防及處理 本組手術患者表面麻醉劑均為1%地卡因,應用時必須根據(jù)手術患者的年齡、體質量嚴格掌握應用劑量,以最低有效濃度和劑量且能滿足手術需要為宜。地卡因經咽部黏膜吸收迅速,局部麻醉吸收后血液中藥物濃度接近靜脈注射給藥,尤其是咽喉部黏膜充血或損傷時可加速地卡因吸收,因此必須防范毒性反應的發(fā)生。輕度毒性反應表現(xiàn)為頭暈、胸悶、心悸、面色蒼白等癥狀,患者平臥位,休息后癥狀可緩解,好轉后能完成手術;嚴重者可出現(xiàn)意識模糊、大汗淋漓、血壓下降、心率加快甚至出現(xiàn)驚厥等體征,出現(xiàn)上述情況應立即停用局麻藥,并采取相應緊急救治措施。
1.2.2.6 纖維喉鏡的終末處理 手術后用物做好消毒滅菌工作,活檢鉗清洗可行高壓滅菌,纖維喉鏡先用清水洗凈管腔后用2%戊二醛浸泡消毒30 min,再用蒸餾水沖洗干凈,吸干管腔內水分后備用。
1.2.3 康復期健康教育 康復期恢復至關重要,手術后應囑患者加強體育鍛煉,增強機體抵抗力,避免感冒;在感冒流行期間或秋冬季感冒多發(fā)季節(jié)應避免去公共場所參加大型公眾集會,外出應戴口罩;平時多飲水,要少量多次;保證睡眠充足,減少勞累、寒冷等不良因素的刺激;飲食宜清淡,忌食油炸辛辣刺激性食物,忌煙酒;不要長時間大聲說話,注意聲帶休息。
40例患者中,37例順利完成手術,另3例鉗子接觸聲帶時發(fā)生內收,向聲帶滴注麻醉藥后完成手術。1個月后復查,38例患者術后無不良反應,喉鏡下觀察雙側聲帶邊緣較光滑,黏膜顏色正常,聲帶閉合良好無縫隙,痊愈率達到95%;2例患者雙側聲帶邊緣不光滑,顏色恢復正常,聲帶閉合不全,發(fā)聲感覺無明顯好轉。痊愈患者隨訪1個月內無復發(fā),6個月后2例患者聲音嘶啞,經檢查確診復發(fā),其中1例職業(yè)為服務員,因其術后聲帶未充分休息,過度用嗓高聲發(fā)音,疲累所致;另1例患者術后因急性咽喉炎治療不及時,長期慢性炎癥刺激所致。經患者同意再次給予表面麻醉下纖維鏡下聲帶息肉摘除術,手術均成功。術后隨訪3~6個月,均未復發(fā)。
聲帶息肉和聲帶小結是耳鼻喉科常見病、多發(fā)病,以聲音長期反復嘶啞為主要癥狀,多發(fā)生于職業(yè)用嗓者,病因目前尚無明確定論,多數(shù)學者認為機械刺激是發(fā)病主要原因。息肉發(fā)生于聲帶前1/3內緣或其他部分,多出現(xiàn)在一側;聲帶小結大多發(fā)生于聲帶前中1/3交界處游離邊緣,一般多呈雙側對稱生長,臨床多見于女性,多為過度用嗓引起,為教師、歌唱者或售貨員的職業(yè)病,主要為長期大聲發(fā)音、聲帶過度疲勞、煙酒刺激等不良因素引起。聲帶小結和聲帶息肉在病理學上無本質區(qū)別,僅在量上有一定差別,臨床治療聲帶息肉首選手術切除,聲帶小結則首選藥物保守治療,效果不佳可手術摘除。
纖維喉鏡具有光度強、視野廣、鏡體細軟、在一定范圍內可隨意彎曲改變方向的優(yōu)點,分辨病變組織邊界清楚,易于鉗取準確。纖維喉鏡下聲帶息肉及聲帶小結摘除術為近年來門診治療聲帶息肉的首選方法。臨床實踐證實,圍術期給予患者全方位人性化優(yōu)質護理可明顯提高患者臨床療效和患者滿意度,是手術成功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1]趙敏.支撐喉鏡聲帶息肉圍手術期的護理[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1,5(3):101.
[2]茍小莉.應用纖維喉鏡診治疾病過程中的護理[J].航空航天醫(yī)藥,2010,21(4):617-618.
[3]黃燕君,汪紅明.全麻支撐喉鏡下聲帶息肉摘除術患者的圍手術期護理[J].健康研究,2010,30(6):373-374.
[4]張國福,張淑蘭,劉亞光,等.纖維鏡下微波熱凝治療聲帶息肉[J].臨床耳鼻咽喉科雜志,2002,16(6):310.
[5]黃桂珍.在纖維喉鏡下直視下行聲帶良性腫物摘除術的護理配合[J].中外醫(yī)療,2011,8:145.
[責任編輯:李薊龍]
王暉(1971-),女,主管護師,研究方向:耳鼻喉科護理。
R 473
B
10.3969/j.issn.1673-1492.2015.04.027
來稿日期:2015-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