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帆
當今社會,多媒體不僅給人們的生活帶來巨大的改變,也給教育領域帶來了深遠的影響。它不僅改變了以往的教學模式,也改變了過去的教育理念,計算機輔助教學已成為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內容。多媒體教學與傳統(tǒng)教學相比,具有直觀性、圖文并茂、動態(tài)與交互、可重復性、信息量大等特點,補充了普通教育教學形式的不足。因此,充分發(fā)揮多媒體教學在語文學科的優(yōu)勢,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提高文化素養(yǎng)有重要作用。
一、中職語文學科的特點
語文和其他專業(yè)學科相比,無論從內涵上還是功能上,都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獨特性。
1.語文學科本身兼具工具性與人文性
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可以從語文本身來理解:一是語言,二是文字,二者都是語文最基本的特征。其具體應用聽、說、讀、寫在學習和生活中處處都要用到,如在思維表達中的運用、在人際交往中的運用,乃至一本書、一道題、一則新聞、一個請假條都離不開語文……而在中職學校,語言的工具性還體現(xiàn)在對其他學科的學習上,任何一個學科都要通過對語言文字的理解與表達來學習。中職學校的學生大多畢業(yè)后便走入社會,所以在語文學科的教學中,最重要的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口頭與書面表達能力?!奥牭们宄?、理解準確、書寫得體、表達到位”,這是中職畢業(yè)生必須具備的語文能力。
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則是以人為本,依托教材對學生進行人文精神的熏陶,如培養(yǎng)正確的三觀、積極的審美意趣、高尚的道德情操等等。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獨立性與創(chuàng)造性,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敢于質疑,關注學生的人文精神與人文個性的養(yǎng)成。
2.語文學科兼具綜合性與時代性
語文學科的時代性表現(xiàn)在其教材中的作品是作者對人類、自然、社會的關注與思考。作品所表達的思想與意識也歷經(jīng)了時代驗證,反映了時代特色。
語文學科的綜合性表現(xiàn)在其作品是作者的所見、所聞和由此引發(fā)的一系列思考,其內容縱橫古今中外,包羅萬象,可以說語文就是我們整個社會生活。語文課的內容從教育目標來看,為聽、說、讀、寫;從學科知識來看,為遣詞造句、語法修辭等等。語文的這一特點,使其在培養(yǎng)學生興趣方面具備了一定優(yōu)勢,也使它的教學方式豐富多彩,可以脫離黑板、粉筆,也可以使用最前沿的信息技術表現(xiàn)最流行的社會事物。
二、多媒體教學在中職語文學科教學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1.突出多媒體在提高語文教學實效中的輔助功能
以多媒體來配合語文教學,可以激發(fā)學生興趣,增強其對知識的理解,對提高教學效果有很大幫助,但很多教師將多媒體當作唯一的教學手段,不愿去鉆研教材,而是想方設法地使課件美輪美奐、新奇出彩,尤其是公開課、觀摩課、優(yōu)質課,有些教師甚至在多媒體上按預先設定好的步驟完成整個教學過程。教師的重心都在課件的展示上,不關注學生的情緒變化,與學生甚少進行情感交流,使得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tài)。多媒體教學并不能完全取代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教師不能為運用而運用、為展示而展示。我們教學中仍應該以語言文字本身為主體,將多媒體當作補充傳統(tǒng)教學缺陷的一種教學輔助工具,以此來加強對學生視聽、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促進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情感交互與共鳴。
2.教師的身份與心態(tài)要及時轉變
多媒體應用到實際教學中,教師與學生的角色可能會有所變化。其一,學生對一切新鮮、發(fā)展的事物都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對于多媒體、網(wǎng)絡的了解和操作并不亞于我們教師,他們通過網(wǎng)絡所掌握的知識,其廣度與深度更是有可能遠遠超過了教師。如果教師仍堅持以自己的知識來維護自我權威,勢必使師生間產(chǎn)生對立情緒。因此語文教師在運用多媒體時,應該明白自己和學生處于同一起點,自己是學生的學習伙伴,而不是知識的權威。其二,在新知識、新方法和海量的網(wǎng)絡信息面前,教師的身份仍應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要不斷學習新知識、鉆研教材,以期能夠幫助學生掌握更有效的學習方法,傳遞更適宜的學習內容。
三、多媒體教學輔助中職語文學科的具體應用
1.在語言表達訓練中的應用
語言表達訓練對于中職生來說是職業(yè)需要。中職學校培養(yǎng)的是直接面向社會一線的技能型人才,學生具備語言表達能力,不僅能正確表達自己的觀點,而且在工作中能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fā)展合作精神。在日常教學中,教師需要給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的實踐機會,而運用多媒體,可以播放如應聘、導游等視頻資料,使學生感受真實的情境。播放視頻前教師應設置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依據(jù)情境展開思維,再由思維自然地轉變?yōu)檎Z言。這種情境體驗的作用可以促進學生對工作、崗位、生活的理解,覺得有話可說,進而在口語表達上更加自然、流暢。多媒體視頻播放的另一個作用是可以為學生提供范例,如播放一些訪談、朗誦類的節(jié)目,讓學生在一種類似娛樂的學習中體悟遣詞造句、語音語調以及與口語相配的表情和肢體動作,這比教師單純地講解更有助于理解和記憶。這種教學方式不僅可以改善課堂上沉悶的局面,使學生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中接受知識、鍛煉技能,而且可以將教師解放出來,無需將知識強灌給學生。
2.在閱讀訓練中的應用
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常做的就是將課文講解分析到每一句、每一詞,生怕講得不夠透徹,學生聽不明白。但結果往往是學生聽得興趣索然,對課本更是不愿多看一眼,課堂上看課外書的情況屢見不鮮。學生對閱讀沒有興趣,和師生缺乏互動不無關系,但更重要的原因是教師在教學時僅限于講解課本,沒有樹立“大語文”的觀念。在閱讀教學中,多媒體不僅可以提供海量的閱讀資料,而且可以加深學生對課本的理解。如講解工藝品制作的說明文,配上相關的視頻、圖片、動畫,學生可以身臨其境地感受到一件工藝品的完成過程,對課文的理解和記憶也更加深刻。另如在學習《紅樓夢》的課文時,播放相關的影視,學生會自動地將文字資料與視頻資料進行對比,若學生感覺影視的表現(xiàn)優(yōu)于文字的表達,則會加強對語調、表情和動作的學習,強化對課文的理解;若文字帶來的震撼和意味強于影視,則可以使學生體會到文字運用的精妙。
3.在寫作訓練中的應用
在寫作教學中,教師經(jīng)常只是布置題目、提出要求、進行分析啟發(fā)、讓學生動手寫作、教師點評,這樣下來,教學效果往往不盡如人意,學生更多的是在應付老師。其實教師講和學生寫沒有直接的關系,學生聽懂了、理解了不一定能將文字運用好,從理解到運用,需要的是學生的能動性。學生沒有太多的生活體驗,對于寫作的態(tài)度只是完成作業(yè)交給老師。學生之間沒有相互欣賞借鑒的機會,教師課堂講評的只是少數(shù)優(yōu)秀作品,大多數(shù)學生的寫作積極性沒有被調動,對寫作自然喪失興趣。多媒體在寫作教學中的作用,一是可以提供無限量的閱讀空間,學生無需精讀,只需要根據(jù)自己的興趣來選擇性地閱讀,或者僅僅看下故事情節(jié)。這種泛讀可以使學生積累詞匯、增強對世界的認識和生活的間接體驗、學習作者對情節(jié)的處理。經(jīng)過長期的閱讀、積累便會內化為寫作思維,在寫作時不再有提筆無從下手的感覺。二是可以創(chuàng)設真實的寫作情境。在布置題目后,如寫一篇導游詞,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播放相關的視聽資料,并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在討論后寫下自己的理解與感受,寫作便不會言之無物。三是可以進行互動式寫作。傳統(tǒng)的寫作只是個人的自我創(chuàng)作,作者完全在自己的世界中,思想得不到交流,而利用網(wǎng)絡,如班級貼吧、教學論壇,可以調動全體學生共同參與。如寫一篇產(chǎn)品說明書,則可以將其分成若干任務,某些學生找資料,其他學生分別寫產(chǎn)品的制作、特點、功能、使用方法等等。這種寫作方式既可以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又可以使學生相互間互評互改,自然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寫作積極性。
(責編 陳 穎)